孩子离开父母寄读的心理伤害

  请问一下,一个6岁的小女孩可以离开父母到其他城市读书吗?当然她读的学校是封闭的。因为那里可以给她带来更好的学习环境,对她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她的性格很活泼,非常开朗,这对她有影响吗?我想听听您的意见及建议。 谢谢!

  简单地说,我坚决反对儿童离开父母就读寄宿学校,无论这些寄宿制院校能给孩子提供什么奢华舒适的环境以及高等优越的学习条件。孩子最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怀抱,是在父母身边快乐地成长。父母最最需要的,是亲手抚养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成长的过程是缓慢的、漫长的,需要18年才能称为成年。即便成年之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联络也是紧密的,父母仍然是自己的底线、后援、永远的港湾。对父母的感情依恋在幼年期得到完全满足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也很高,幸福指数自然也高。这种充实的安全感会伴随他们一生,父母的爱会支持着他们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甚至在父母已经逝去之后。

  这么小的孩子离开父母,会感到被亲人抛弃了,孤立无援,产生自卑,失去安全感。她会认为自己对父母来说不重要,继而感到作为一个人来说,也没有什么价值。她也会以为自己是因为不够好,才被父母推走。你们作为她的至亲,则会错过了解她、与她建立良性沟通的机会。将来她回家了,即便能够享受到团聚的快乐,但你们的心灵之间已经形同陌路,这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悲哀。

  无论表面上多么活泼开朗的孩子,幼年时期离开父母对他们的心灵来说都是一个重创。大家对寄宿的孩子有一种误解,以为只要他们看上去阳光开朗、独立成熟,或者他们自己没有什么难受的感觉,就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认为这是寄宿的好处。然而,寄宿给一个人造成的伤害,并非立刻显现。事实上,大部分孩子早已习惯将自己的感受深深地埋藏起来因为流露出来是没有用的,父母已经在最大意义上拒绝了他们,没有人倾听他们、保护他们,他们只能以强硬的外表来保护自己。儿童被迫过早地形成坚强独立的外壳,对他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都是一种重度的损伤。寄宿给一个人造成的损伤,可能会在这个人结婚之后,尤其是生养孩子之后,才初露端倪。很多父母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忍受不了跟孩子分离,对孩子过度依恋、过度保护,究其根源,恐怕都是童年时期曾经遭遇过亲人有意无意的抛弃。

  总之,请你们慎重考虑自己的选择,对于孩子一生的幸福而言,一时的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都是寄宿的错

  我的女儿快8岁了,上二年级。老师说我女儿个性太强了,吃不得半点亏,跟小朋友发生矛盾时,不但动口,还会动手。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但她反应太过了,太计较,从不谦让,决不委婉,太直了。批评她时她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可之后又故态复萌,不改正。因为她是住校生,所以回到家也没发现她这方面的问题,这种性格以后在社会上肯定会碰壁的。请问专家,我该怎样帮助她呢?你女儿的问题,恐怕是寄宿引起的。她内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所以表现得不能忍受挫折。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离开父母生活呢?我坚决反对未成年孩子离开父母,无论是让别人代养还是寄宿学校,都会将孩子变成一名父母健在的孤儿。

  从你女儿身上,我们能明显地看出寄宿对她造成的伤害。首先,她积蓄了很多愤怒,无论哪里有一个出口,就爆发出来。和同学产生矛盾 一个很好的宣泄口,她内心的一腔怨愤一泻千里,她自己根本控制不住。这些愤怒的来源就是她潜意识里感到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她不敢对父母公开表示怨愤,她可能都无法意识到这些怒气的对象其实是父母,因为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一切作为都是无比正确的。但是她的确很气愤,一有机会这些怒火就会熊熊燃烧,连她自己可能都莫名其妙。

  其次,她容忍不了别人和她产生矛盾,因为缺乏父母的爱和接纳,她不能爱自己、接纳自己,也就无法接纳他人。她像一只浑身长满刺的小刺猬一样,无论谁来,都剑拔弩张,狠狠地刺过去,以保护自己。她觉得自己不可爱,感到很自卑,所以更受不了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爸爸妈妈都不容我、不爱我,还有谁会容我爱我呢?同学们肯定都不喜欢我!那好吧,我也不喜欢他们!看他们谁敢来惹我!甚至有时候别人无意间的话语、没有恶意的评论,在她听来都是针对自己的,让她无地自容,只能操起武器,杀将过去。

  有安全感的人,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他们能够将人和事分开,就事论事。别人提个意见,他们会理性地对待,看到是不是的确自己的行为引起了矛盾,而不会将其视为对自己整个人生价值的否认。缺乏安全感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会感到所有的不同意见都是在攻击他个人、在否认他的价值,他们也会因此质疑自己,生活的意义受到威胁。这令他们痛苦万分,所以他们会表现得不能容忍他人的意见,这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手段。

  孩子和父母拥有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孩子会将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带入与他人的互动模式当中。孩子与父母关系亲密而温馨,孩子与他人也会和睦相处。如果父母拒绝与孩子结成亲密的关系,孩子则会以冷漠、拒绝和攻击性来对待他人。跟父母不亲密的人,会害怕与他人产生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承受了伤害,就变得害怕亲密关系再次伤害自己,并且在内心和行动上都披戴上坚硬的盔甲,令人难以接近。

  建议你将孩子接回家来,重新开始正常的家庭生活,并且修复女儿和父母的关系。孩子还小,一切都还来得及。

?

孩子的心理健康离不开父母

孩子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生活,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要想孩子的心理健康,就需要父母用心的教育。在生活中,夫妻双方扮演着互补的角色,共同指导教育孩子,这样的人格才不至于产生偏差,使孩子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

现在,很多家庭里母亲掌握着孩子教育的主动权,父亲往往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

某位心理学家,有这样一种比喻将父亲的影响力比作“离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它会持续不断地发生裂变、释放“能量”,帮我们形成完备的人格。父亲的影响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影响最大,在婴儿期、壮年期、老年期影响较小。

婴儿时期:在婴儿期,孩子主要依赖母亲。因此,看似出生时早已剪断的脐带,实则还存在于母子的心中。此时,父亲恰恰要充当加速母子分离的角色,以便形成正常的等边三角的家庭模式。在这个阶段,父亲应该多抱抱孩子,和他们建立感情。

儿童期:这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性别角色认同。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比母亲更重要。此时,父亲必须给孩子建立规则,引导男孩向男人的方向发展,教他们勇敢、理性、负责任、敢于参与社会活动、关注世界等。懦弱和疏离的父亲是将儿子推向同性恋队伍的“罪魁”。父亲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如在公共场合不吸烟、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对家庭负责、努力工作等,这会让男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人,让女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

青春期:超越的标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觉醒,不再认为自己是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父亲了。男孩开始看不惯父亲,甚至觉得爸爸窝囊;女孩则把对异性的崇拜从父亲转向同龄人。父亲开始成为孩子超越的标杆。

父亲要注意自身行为,一方面,不要过分压制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果有可能,要多带孩子和自己一起出席社交场合。另一方面,对待别人,这一点可能更重要。此时,父亲要孝顺老人、关爱弱小、宽容待人,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这样孩子超越的将是一座高峰。

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有所偏差,要合力教育好孩子。可能父亲的角色更多的是养家糊口,但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远比更多的金钱可观。大部分家庭里,母亲承担了所有教育的重任,这是很不可取的。孩子只有具备了父母的双方人格特点,才不容易出现极端问题。

父母离异的孩子的心理变化需做好孩子的心理安抚

导读:父母离异的孩子的心理变化需做好孩子的心理安抚,离异家庭的孩子问题多,敏感和没有安全感。作为父母亲既然把孩子生下了也要顾及孩子,不要因为把自己的婚姻不幸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不要利用孩子转移自己的仇恨那是在害孩子,即便离婚了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父母离婚后,能继续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带来了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问题。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是向社会上输送精神和道德上畸形人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离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离婚而造成的子女在心理、道德行为上的问题,却不能被我们忽视。如果为人父母者,能从子女教育的角度出发,多花一些经历维护自己的婚姻,在为自己考虑的同时,也想一下孩子的发展,就会减少很多需要的补救措施。

一离婚子女的心理变化与特征

1、他们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绪。

这些消极情绪必将作用于他们与同伴的交往活动,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相处能力的下降,结伴难度的增大。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多起因家庭父母离异,子女在情绪、情感上发生大的变化的事例。他们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以及离异后,表现出:胆小怕事、孤僻、易怒、走极端、不相信人等,这些行为和性格表现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周围的同学、师长、朋友的交往。

2、他们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

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子女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破裂家庭给他们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生活和学习上的信心,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逆常表现,如易怒;与父亲或母亲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由于感受不到家庭温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反社会倾向与对立情绪比较严重等。正因为如此,原是优等生的学生相当比例由于家庭的父母的离异,使他们在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上,出现明显的下滑,甚至结识不良的社会分子,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3、他们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个性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在个性塑造上,父母亲是子女的首任教师,而离异家庭带给子女的却是残缺不全的个性影响与教育,这样必将造成子女后天性格形成中的缺陷。有的离异父母各自抱着补偿子女或者视子女是今后生活的包袱等心理来处理与子女的关系,致使子女在性格形成中,出现多种性格缺陷。

4、他们的心灵上受到的创伤有很长时间的持续性,难以平息和恢复。

我所接触到的高中阶段学生中,不少离异家庭的子女,父母是在他们读小学阶段就离异的,但当我问及他们的父母亲时,他们一般都是闪烁其词,不愿多谈父母和他(她)的家庭。这现象表明:父母离异的阴影,至今还在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成为他们永久的一块不愿揭开的伤疤。

二.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

究竟父母离婚事件本身,是否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唯一因素?有研究者发现:

父母离婚后包括孩子在内的新建立的家庭生活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Hash:0779d3c1113ba1db18ebe6df2615544db19ef822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