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了欺负,父母怎么做

  

  父母最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发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其他人的欺负。心疼而又恼火的同时,我们该怎么做,对孩子怎么说?

  父母们有代表性的几种看法

  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正当防卫的方式,在竞争社会,教孩子学会反击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教孩子去欺负别人,但若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来了,就应该反击。孩子将来面对的是一个竞争社会,如果事事都教孩子宽容退让,容易造成他形成软弱怯懦的个性,无法做到自强自立。所以,让孩子具有反击精神,学会自我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要从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教给他正确的交往策略。

  如果孩子经常受欺负,起码可以说明一点,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应该首先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帮他调整与同伴交往的策略,比如礼貌、协商、主动关心等,决不能强行要求他“打回去”。因为孩子本身对交往就有畏缩心理,万一动了手也“打不回去”,他的心理压力就更大,交往也就更不自如了。

  应该从爱的角度出发,正面教育,正确引导,让孩子学会宽容对人。

  一般来说,孩子平时所受的欺负,无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没有严重的伤害,父母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用“打回去”的方式进行反面强化。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事例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教育,让他体会到这种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小朋友应该团结友爱,和气相处。我的观点是,要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出发,尽可能地去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教孩子宽容待人。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知识能力的抗衡,暴力并不能使孩子取得成功。

  我常教育孩子,对于小朋友间一般性的欺负行为,都应采取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态度。能够把大事化小就是一种处事能力嘛,完全不必用暴力去抗衡,应该把心思花在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上。学习成绩好了,能力强了,别人自然也就不会看轻或轻易地欺负你了。至于对那些确实不讲理的孩子,少跟他玩就是了。

  孩子间的纠纷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生活经验。

  孩子间的打闹争斗是平常事,是他们交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父母应该有坦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相信孩子通过摸索实践,最终会找到交往的“度”,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孩子不懂事,应该通过父母或老师来解决,以便帮助他们明辨是非。

  确实有些孩子攻击性特别强,喜欢欺负别人,我认为这个责任主要在于父母的教育。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要靠父母来言传身教,正确引导。我认为,如果孩子受了欺负,首先应该找对方的父母,让他去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

  老师对孩子间的交往也应有一定的指导、教育责任。对孩子的纠纷,如果父母不便直接介入,可以通过老师找欺负别人的孩子或其父母谈话,协商教育。

  他山之石

  再让我们来看看发生在美国的类似情形以及那里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如果怀疑孩子受到了欺负,首先要弄清事实真相——你的孩子是受欺负者吗?不幸的是,孩子们往往不愿意主动地向你透露这个情况。

  孩子们之所以不愿意告诉父母或让父母牵扯进来有很多的原因。“那些欺负别人的 子往往把一种羞耻感灌输到这些受到欺负的孩子心中。”凯特·葛恩波斯说(《应对欺负、挑衅与恶意》一书的作者)。“这些孩子或许认同了别人给他起的难听的绰号,或许认为他们应该自己来处理这件事情。”

  此外,影响孩子们说实话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孩子们对父母可能作出的反应没把握。“如果孩子们担心父母得知事实后,可能会有过激的反应;或者认为父母已经有一大堆让他们难缠的问题了,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他们往往就会保持缄默。”葛恩波斯说。

  而每位父母对此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简妮特对于儿子受欺负一事就采取了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态度。“当我的儿子鲍尔上一年级时,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每天在上学的路上都能遇到他,并让鲍尔把自己的 拱手让给他。”简妮特说。“我和鲍尔一直以来都乐于烹制美味可口的汉堡,所以那个家伙还真是很享受了一段白来的美味。直到两个多星期以后,鲍尔才告诉我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吃到自己的午餐了。第二天早晨,我照常烹制了一个美味儿的意大利汉堡,但是在面包和火腿之间,我夹了一张3.50美元的收据,上面写着那个家伙的姓名和住址。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碰过鲍尔。”

  汉堡

  但并不是每位父母都像简妮特这样幸运。作为父母,要能及时观察和判断孩子是否受到欺负,应当注意哪些潜在的征兆呢?

  身体征兆

  1、伤痕与淤紫

  孩子们通常容易被划伤、擦伤或碰得淤紫,但如果你孩子身上的伤多于正常发生的数量,你可能就要探究一下原因了。你的孩子可能觉得承认自己受到欺负是一件十分难堪的事,但受到身体侵犯是不可容忍的,你需要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2、撕坏的衣物

  许多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衬衫撕去一块儿,或在牛仔裤的膝盖上扯一个口子以表现新潮。但是,如果这种现象多于正常追赶时髦的状况,那么这就有可能是孩子正受到身体侵犯的一种迹象。

  3、头疼、肚子疼

  经常抱怨头疼或肚子疼也是孩子可能受到欺负的一种迹象,尤其是发生在孩子就要去上学之前。这两种症状都有可能是孩子为逃避上学而寻找的借口,但是,这种生理上的反应也可能完全是真实的。吃饭没胃口也是受欺负的征兆之一。担心受欺负的思想压力往往会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生理疾病。

  社会性征兆

  1、不愿意上幼儿园、学校

  这是孩子可能正受到欺负的一种重要征兆。大部分欺侮、挑衅的行为是发生在操场上,而这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方方面面的不良影响。比如,学业成绩的下降,不愿参加幼儿园、学校的活动,或想中途放弃他们已经参加的活动。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朋友,要弄清楚是为什么!孩子们往往试图呆在家中,以躲避欺负。

  2、经常丢钱

  孩子如果时常丢钱,也是受欺负的迹象之一。你一定看过不少电影,电影中时常有那些欺负人的家伙索要其他孩子午餐钱的镜头,而这在真实生活中是时常发生的!受欺负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非常易怒,而这种易怒的负面情绪很容易撒在身边的父母或兄妹身上。如果你注意到你的孩子总是处于一种愠怒、沮丧、侵犯的情绪之中,那这也是一种受到欺负的迹象。

  父母应对要点

  了解了各种可能出现的迹象,你就该想想应当如何解决了。具体的应对方法可以是——

  1、把情况告知校方

   母有必要把发生的事告诉孩子的老师、咨询员、园长或校长。可以先问问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告诉,还是由你去告诉。

  2、保持冷静

  发现孩子受到欺负会让你非常生气——有时甚至变得不理智。如果你保持冷静和理智,事情往往会解决得更好。

  3、认识孩子的朋友

  和孩子的朋友们交谈,告诉他们当你的孩子受到欺负时,你的感受。如果你孩子的朋友知道了你的感受,他们会更乐于前来告诉你幼儿园或学校发生的事情。

  4、让孩子为自己而骄傲

  让孩子明白,如果他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关系。尽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

  5、联系侵犯者父母

  如果这种欺负是身体上的,而且你已经和幼儿园、学校都谈过了,就可以联系这个侵犯者的父母。让他们知道发生的这些事情,并告诉他们你希望这一切立即停止。有些父母很可能丝毫不清楚自己孩子对别人都做了些什么。

  6、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

  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7、给物品标名

  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东西,就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8、和团体在一起

  告诉孩子活动的时候,尽量和团体在一起。你需要知道他在哪里,是和谁在一起。侵犯者很少愿意向团体中的一个人挑衅。

  9、不予理会

  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当然,但愿他们不是继续去搜寻下一个目标)。

  10、面对侵犯者

  建议孩子去面对这个欺负人的家伙,但仅仅在这种欺负只表现在口头上时。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11、鼓励孩子敞开心扉

  父母应鼓励孩子向成人,比如老师、咨询员、家庭成员、牧师或家庭的朋友等敞开心扉。尽管我们都希望孩子乐于与自己的父母交流、畅谈生活中发生的事,但有些孩子可能更愿意先向他人倾诉。这样,至少可以先把问题摆明,然后你就可以有机会和孩子讨论解决的办法。

  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受到欺负时能够积极反抗和自卫,以免养成懦弱的个性。但是,大多数父母同时又理智地认识到,“打回去”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孩子间的打斗基本上都是暂时性、代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他们今天吵明天好,在这一过程中互相磨合,逐渐学会交往。如果轻易地教孩子以动手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容易使孩子的争斗升级,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激烈局面,最终造成更大的伤害。更何况,成人社会中,暴力行为最终也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巧,学会以智慧和能力取胜,才是孩子立足于未来社会,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 

孩子被欺负,父母除了教孩子打回去,还应怎么做?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面临来自同伴之间的争执和矛盾。父母们最心疼自家宝贝在外边被人欺负,一旦受了欺负该怎么反击呢?是直接打回去,或者先忍下这口气,还是下次再处理?这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看看专家是怎么解说。近日,某名人在一期节目中,讲述儿子在超市的被打经历,并且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在网络上激起了一番热议。在面对“小朋友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这个问题时,她现身说法,现场举例有一次儿子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这把不远处的她给急坏了,可儿子捂着脸回来了,她脱口而出:“儿子,那个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但儿子却说:“我不,她打我是她妈妈没教育好她。”当孩子被别人欺负,大部分家长都会很头疼。虽然没有任何人愿意容忍自己的孩子随便欺负别的孩子,但也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总是被人欺负。是让孩子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还是父母亲自上阵好好教育一下欺负他的小朋友?更有甚者,最后由孩子之间的“儿戏”演变为家长之间的“大战”?庆幸的是,现在的很多家长觉得这些做法都不可取。其实,被欺负的经历,对孩子来说也许是一次同伴交往的体验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会保护自己的机会。我们让他自己去探究下一次怎么做才会不被欺负,再碰到欺负他的人,他该怎么办。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当孩子受欺负后,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倾听他内心的感受,舒缓他的情绪,引导他自己怎么处理这种情况,怎么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我女儿伊伊上幼儿园期间,有一天,放学后在小区玩,突然被一个小朋友追着打。怎么打起来的,我们大人都没看到。当我看到的时候,那个孩子正用手劈头盖脸地打伊伊。刚开始,我以为她们也就闹着玩一下,没有干预,同时也想看看伊伊会如何处理。伊伊马上用胳膊挡住自己的头,既不还手也不跑,更没哭。我看那个孩子还没停手的意思,于是大声喊道:“不许打架!”在其他小朋友的拉扯下,那个孩子终于住手。我赶紧让伊伊离开现场,先表扬她很勇敢,然后问她受伤没有。她说没事,还把胳膊亮出来给我看,发现确实没有受一点伤。后来,我问她:“怎么没有想到还手呢?”她告诉我:“爸爸,她太厉害了,我打不过。”我又问,“那为什么不走呢?”她说:“后面就是墙壁,我也没法跑。”我赶紧把孩子揽在怀里,轻轻地对她说:“下次,你可以大声对她说,不许打人!”伊伊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下次应该如何应对。过了一会,她又开心地跑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了。有了这次经历,我发现伊伊已经逐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了。当她再次遇到比较逞强的小伙伴想动手的时候,就会大吼一声:“不许打人!”很多时候,对方听到伊伊的怒吼,反倒会吓得溜之大吉。当然,也有个别小朋友是不吃这一套的,不管怎么吓唬,还是会勇往直前。如果遇到这样的小伙伴,伊伊就会采用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以后也会逐渐远离这个小朋友。感同身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之后,内心一定很难受,也会觉得很委屈,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任何人的不良情绪,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管道进行发泄的。面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家长首先需要感同身受,接纳孩子。如果孩子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温暖和抚慰,就会很快平复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 就责骂孩子。部分家长经常会在孩子被欺负后,喜欢用“没出息”、“活该”等字眼训斥自己的孩子。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情绪释放,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让孩子远离“小霸王”如果孩子遇到总是喜欢动手的玩伴,我们就尽量让孩子少跟他玩或不跟他玩,去找一些容易跟自己孩子玩到一起的玩伴。如果不能一下子断绝,也可以减少跟对方玩的频率。当孩子找到更合得来的玩伴后,就会逐渐远离他的。伊伊曾经有一个同龄好伙伴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因为都是小女孩,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很喜欢在一起玩,不是在我家,就是在她家。由于那个孩子比伊伊稍大几个月,一起玩的时候,她总是喜欢对伊伊发号施令。当这个孩子四岁多的时候,逐渐出现喜欢打人的倾向。跟伊伊在一起的时候,只要伊伊稍稍不听她的,就会大声呵斥伊伊,有时候甚至还出手打她。伊伊每次跟她玩过之后,都会跟我们告状,一五一十地描述她是如何欺负自己的。刚开始,我们也没有太当回事,以为是伊伊夸大其词。但通过几次在我们家发生的情况来观察,我确实发现那个孩子喜欢争强好胜、动手动脚。后来,当伊伊向我们告状的时候,我和伊伊妈妈就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孩子,每个人的个性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是喜欢占别人便宜或者欺负别人。爸爸妈妈不能随便教育其他小朋友,如果自己觉得跟别人合不来,不跟她玩就是最好的选择,远离这样的小伙伴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从那以后,我们也开始限制伊伊主动去这个小朋友家里玩,但是不限制这个小朋友到我家来玩。孩子在玩耍过程中我们尽量不干涉,即使她们吵架,即使伊伊被欺负。玩耍结束以后,我们会跟伊伊聊聊想法,谈谈这个小朋友和她的其他朋友的区别,让她自己考虑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跟这个小朋友相处。通过引导,伊伊自己开始意识到这个小朋友不是真正的好朋友。到后来,伊伊主动拒绝跟她一起玩。即使她来我们家,伊伊也爱理不理。一段时间以后,伊伊就很少再和她一起玩。即使别人家的孩子喜欢欺负别人,也不要鼓励或默许自己的孩子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进行报复。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伤,也总是喜欢代替孩子去解决本该由孩子面对的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能量,更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对,也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事情。“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经历和磨炼中,孩子的内心才会变得更强大,自我保护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当然,有些过激的情况下,大人的适当保护(让自己的孩子免于挨打,但不要打别人的孩子)或适当干预(阻止自己的孩子打人)也是必要的,但尽量要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就会感觉孩子吃亏,替孩子忿忿不平。于是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些家长就怂恿自己的孩子动手回击,最好全部打回来。更有甚者,家长亲自上阵帮孩子还击,非把对方搞得鼻青脸肿才肯罢休。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培养孩子的报复心理。即使别人家的孩子喜欢欺负别人,也不要鼓励或默许自己的孩子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进行报复。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我们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更不可能让孩子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既然如此,与其抱怨和指责别人的不是,不如教孩子面对暴力如何保护自己。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虽然无法完全排除所有 险,但至少能够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孩子被欺负,父母除了教孩子打回去,还应怎么做?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面临来自同伴之间的争执和矛盾。父母们最心疼自家宝贝在外边被人欺负,一旦受了欺负该怎么反击呢?是直接打回去,或者先忍下这口气,还是下次再处理?这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看看专家是怎么解说。近日,某名人在一期节目中,讲述儿子在超市的被打经历,并且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在网络上激起了一番热议。在面对“小朋友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这个问题时,她现身说法,现场举例有一次儿子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这把不远处的她给急坏了,可儿子捂着脸回来了,她脱口而出:“儿子,那个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但儿子却说:“我不,她打我是她妈妈没教育好她。”当孩子被别人欺负,大部分家长都会很头疼。虽然没有任何人愿意容忍自己的孩子随便欺负别的孩子,但也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总是被人欺负。是让孩子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还是父母亲自上阵好好教育一下欺负他的小朋友?更有甚者,最后由孩子之间的“儿戏”演变为家长之间的“大战”?庆幸的是,现在的很多家长觉得这些做法都不可取。其实,被欺负的经历,对孩子来说也许是一次同伴交往的体验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会保护自己的机会。我们让他自己去探究下一次怎么做才会不被欺负,再碰到欺负他的人,他该怎么办。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当孩子受欺负后,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倾听他内心的感受,舒缓他的情绪,引导他自己怎么处理这种情况,怎么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我女儿伊伊上幼儿园期间,有一天,放学后在小区玩,突然被一个小朋友追着打。怎么打起来的,我们大人都没看到。当我看到的时候,那个孩子正用手劈头盖脸地打伊伊。刚开始,我以为她们也就闹着玩一下,没有干预,同时也想看看伊伊会如何处理。伊伊马上用胳膊挡住自己的头,既不还手也不跑,更没哭。我看那个孩子还没停手的意思,于是大声喊道:“不许打架!”在其他小朋友的拉扯下,那个孩子终于住手。我赶紧让伊伊离开现场,先表扬她很勇敢,然后问她受伤没有。她说没事,还把胳膊亮出来给我看,发现确实没有受一点伤。后来,我问她:“怎么没有想到还手呢?”她告诉我:“爸爸,她太厉害了,我打不过。”我又问,“那为什么不走呢?”她说:“后面就是墙壁,我也没法跑。”我赶紧把孩子揽在怀里,轻轻地对她说:“下次,你可以大声对她说,不许打人!”伊伊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下次应该如何应对。过了一会,她又开心地跑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了。有了这次经历,我发现伊伊已经逐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了。当她再次遇到比较逞强的小伙伴想动手的时候,就会大吼一声:“不许打人!”很多时候,对方听到伊伊的怒吼,反倒会吓得溜之大吉。当然,也有个别小朋友是不吃这一套的,不管怎么吓唬,还是会勇往直前。如果遇到这样的小伙伴,伊伊就会采用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以后也会逐渐远离这个小朋友。感同身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之后,内心一定很难受,也会觉得很委屈,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任何人的不良情绪,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管道进行发泄的。面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家长首先需要感同身受,接纳孩子。如果孩子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温暖和抚慰,就会很快平复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 就责骂孩子。部分家长经常会在孩子被欺负后,喜欢用“没出息”、“活该”等字眼训斥自己的孩子。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情绪释放,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让孩子远离“小霸王”如果孩子遇到总是喜欢动手的玩伴,我们就尽量让孩子少跟他玩或不跟他玩,去找一些容易跟自己孩子玩到一起的玩伴。如果不能一下子断绝,也可以减少跟对方玩的频率。当孩子找到更合得来的玩伴后,就会逐渐远离他的。伊伊曾经有一个同龄好伙伴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因为都是小女孩,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很喜欢在一起玩,不是在我家,就是在她家。由于那个孩子比伊伊稍大几个月,一起玩的时候,她总是喜欢对伊伊发号施令。当这个孩子四岁多的时候,逐渐出现喜欢打人的倾向。跟伊伊在一起的时候,只要伊伊稍稍不听她的,就会大声呵斥伊伊,有时候甚至还出手打她。伊伊每次跟她玩过之后,都会跟我们告状,一五一十地描述她是如何欺负自己的。刚开始,我们也没有太当回事,以为是伊伊夸大其词。但通过几次在我们家发生的情况来观察,我确实发现那个孩子喜欢争强好胜、动手动脚。后来,当伊伊向我们告状的时候,我和伊伊妈妈就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孩子,每个人的个性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是喜欢占别人便宜或者欺负别人。爸爸妈妈不能随便教育其他小朋友,如果自己觉得跟别人合不来,不跟她玩就是最好的选择,远离这样的小伙伴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从那以后,我们也开始限制伊伊主动去这个小朋友家里玩,但是不限制这个小朋友到我家来玩。孩子在玩耍过程中我们尽量不干涉,即使她们吵架,即使伊伊被欺负。玩耍结束以后,我们会跟伊伊聊聊想法,谈谈这个小朋友和她的其他朋友的区别,让她自己考虑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跟这个小朋友相处。通过引导,伊伊自己开始意识到这个小朋友不是真正的好朋友。到后来,伊伊主动拒绝跟她一起玩。即使她来我们家,伊伊也爱理不理。一段时间以后,伊伊就很少再和她一起玩。即使别人家的孩子喜欢欺负别人,也不要鼓励或默许自己的孩子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进行报复。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伤,也总是喜欢代替孩子去解决本该由孩子面对的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能量,更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对,也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事情。“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经历和磨炼中,孩子的内心才会变得更强大,自我保护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当然,有些过激的情况下,大人的适当保护(让自己的孩子免于挨打,但不要打别人的孩子)或适当干预(阻止自己的孩子打人)也是必要的,但尽量要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就会感觉孩子吃亏,替孩子忿忿不平。于是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些家长就怂恿自己的孩子动手回击,最好全部打回来。更有甚者,家长亲自上阵帮孩子还击,非把对方搞得鼻青脸肿才肯罢休。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培养孩子的报复心理。即使别人家的孩子喜欢欺负别人,也不要鼓励或默许自己的孩子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进行报复。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我们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更不可能让孩子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既然如此,与其抱怨和指责别人的不是,不如教孩子面对暴力如何保护自己。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虽然无法完全排除所有 险,但至少能够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本文Hash:6bef51c9dc02599cfade7fc602f45520ce9dea85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