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识别男性和女性的区别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导读:有的父母出于工作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长期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当孩子在3~6岁的时候,建议同性父母一定要回到孩子的身边,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对性别认同的敏感期。

有的男人本来是“纯爷们”,但是长大后却娇滴滴、柔嫩嫩的像个大姑娘,被社会上的好事者称为“伪娘”,有的“伪娘”在心理上会觉得很冲突,因为他的身体是男,可是心理却是女。当事人不仅承受着自身性别角色认同的矛盾带来的痛苦,也会受到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除了天生基因使然外,家庭的不当教育也是形成“伪娘”的重要原因。

孩子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时期,孩子上了幼儿园就会对男女不同的生殖器、小便的不同方法、妈妈和爸爸的不一样的身体感兴趣,这时候,正是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的最好时机。这时候,家长应该大大方方地向孩子讲明男女生理的不同,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堂性教育课,这样才便于孩子形成稳定的性别角色认同,这将影响他以后渐渐发展起来的性别角色心理和行为。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各自性别的特点是什么,这方面的教育很重要。孩子将来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性别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

孩子的性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如给孩子取名字、买衣服和买玩具,以及做游戏和谈话等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更流行的教育方式叫“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也在表明不同的性别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这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给女孩子买毛绒玩具和洋娃娃,但是给男孩子买的却是小汽车和手枪。到了3~6岁的时候,家长会把孩子的性别和某些特定的品质联系到一起,比如男孩子应该勇敢,应该知道保护女孩,而女孩子应该文静一些,不能像男孩一样淘气。男孩在黑暗中给妈妈“壮胆”被夸奖为“小男子汉”,而女孩给辛苦的爸爸捶背被赞誉为“贴心小棉袄”。

3岁起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医生宋崇升提醒家长,为避免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的性别意识,如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专家指出,3岁前的孩子是不太有性别意识的,3岁后孩子逐渐意识到“男女有别”并开始以男女自居。随着一点点长大,孩子对男和女的着装、行为举止、性格特征会逐渐形成全面认识,也就逐渐形成了心理性别。

然而,有的女孩家长有意无意把孩子的衣着、玩具男孩化;有的男孩家长甚至给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辫子。这都可能导致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甚至导致孩子以相反的性别来塑造自己,结果男孩子喜欢穿女孩子衣服,行为举止女性化,自小喜欢和女孩扎堆;而女孩的言行可能男性化。在心理性格和生理性格严重不一致时,孩子会对自己的性身份产生认同困难,个别人长大后可能产生变性的愿望。

因此专家提醒,从孩子3岁前就该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果是男孩,父亲要多陪孩子玩;如果是女孩,母亲要多与其相处。但也要结合儿童的脾气秉性,不必刻板地按照男强女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允许孩子发展自己与生俱来的气质。

3岁起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医生宋崇升提醒家长,为避免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的性别意识,如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专家指出,3岁前的孩子是不太有性别意识的,3岁后孩子逐渐意识到“男女有别”并开始以男女自居。随着一点点长大,孩子对男和女的着装、行为举止、性格特征会逐渐形成全面认识,也就逐渐形成了心理性别。

然而,有的女孩家长有意无意把孩子的衣着、玩具男孩化;有的男孩家长甚至给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辫子。这都可能导致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甚至导致孩子以相反的性别来塑造自己,结果男孩子喜欢穿女孩子衣服,行为举止女性化,自小喜欢和女孩扎堆;而女孩的言行可能男性化。在心理性格和生理性格严重不一致时,孩子会对自己的性身份产生认同困难,个别人长大后可能产生变性的愿望。

因此专家提醒,从孩子3岁前就该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果是男孩,父亲要多陪孩子玩;如果是女孩,母亲要多与其相处。但也要结合儿童的脾气秉性,不必刻板地按照男强女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允许孩子发展自己与生俱来的气质。

本文Hash:af19819dfb484a33d4dc3cc132fe8722390d9668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