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育儿你家宝宝做事拖拉时,你怎么办?宝宝从小做事拖拉直接影响长大后的性格培养,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认真对待和解决。首先分析宝宝做事拖拉有哪些原因?做事拖拉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明明事情就摆在眼前,可就是一拖再拖不愿意动手,这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极大。那么,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1、“我”的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有时在爸妈吩咐做一件事时,并没有集中注意力听到并随之去做,或是心里想着其他的事,对爸妈要求做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就导致拖拉、磨蹭。2、“我”不懂得抓紧时间。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认识不到时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时间规划和利用上做不到完善,因此会拖拉。3、家庭教育对“我”的影响。现在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四对一,甚至是六对一,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其期望很高,总是觉得孩子这也做得不好,那也学得太慢,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觉得“反正我怎么做得到的都是批评,还不如能拖就拖”。另外,现在的家长管得太多、太宽,让小孩缺乏自主性,这很容易助长孩子叛逆的个性。而孩子由于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负责,因此也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做起事情来就觉得无所谓了。4、父母对“我”个性的影响。有些父母也有拖拉的习惯,如上班迟到,吃饭作息不规律,做事不积极等,无形就给孩子起到了一个坏榜样。因此孩子也在潜意识里接受了这种教育,形成拖拉的坏习惯。5、“我”对有些事缺乏兴趣。孩子面对他感兴趣的事,动作就很快,没兴趣的事就在那里磨蹭,如今天要去动物园玩,他可以在3分钟内穿好衣服、袜子,还反过来催大人。如果换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的玩具的话,他就开始慢吞吞,任你喊破嗓子,他的动作还是依然故我的慢。6、“我”缺乏信心。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孩子有时做得不够好,父母就坐对其大加指责,令孩子无端失去信心,认为“少做少错”,自然会动作迟缓。你家宝宝做事拖拉你可以这样做:对幼儿而言,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没有概念。他们做事的动力除觉得活动过程有趣外,往往只是盲目地服从大人的要求,讨家长和老师的欢心,并不懂得浪费时间的危害。3-6岁是幼儿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做事认真、细致,精益求精,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耗时太久,速度太慢,效率低,显得太拖拉就必须要纠正了。那么,幼儿做事太拖拉怎么进行教育呢?1、讲明做事拖拉的危害。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做事拖拉的行为习惯后,可以给孩子讲明做事拖拉的危害,比如:做事拖拉,耗时太久,速度太慢,效率低,浪费时间,做事情太少,任务多了就会完不成;做事拖拉,会被老师与同伴认为喜欢贪玩,做事不认真;做事拖拉,会被老师与同伴认为太笨了,不会做才会慢慢地做。2、按规定准时完成任务。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做事拖拉的行为习惯后,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给孩子规定一个合适的时间范围,如: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任务,符合规定就奖励,不符合规定就批评。3、与同龄伙伴开展竞赛。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做事拖拉的行为习惯后,可以在家附近寻找一个与孩子同龄的伙伴最好是做事快的幼儿,让他们一起开展竞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又快,让做事快的幼儿带动做事拖拉的幼儿,激励幼儿提高速度,克服做事拖拉的坏习惯。4、检视家庭的教育环境,及时调整教育方式。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首先家长 们要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做则,自身一定不要有做事拖拉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任何可以拖拉的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此种不好的习惯。5、多倾听孩子的需求。要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首先还是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拖拉的原因,尊重孩子需求,做好引导。同时还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如果在某种事情上拖拉,那一定有其不愿去做的原因。不妨找出原因,排除障碍,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压力。6、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有些孩子爱玩玩具,到了吃饭时间任由家长怎么催促,就是不去吃,家长也拿孩子没办法。对于这类小孩,要让他树立时间观念,对他做些要求,比如每次玩玩具前告诉孩子能玩多少分钟,到规定的时间,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要收玩具了,慢慢让孩子养成定时完成任务的习惯。7、以后果为导向的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幼教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磨蹭,一味的批评教育有时会失效。专家建议,必要的时候,要将因孩子的磨蹭造成的后果呈现给孩子,并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处罚。要让孩子明白,做事磨蹭的习惯造成的后果也会很严重,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有的时候,适当的处罚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今日事今日毕”,拖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爸妈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的毛病。

孩子做事爱拖拉怎么办?

问题:我孩子总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作业,在学校老师看不到的情况下,就拖拉,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我快急疯了。来软的吧,道理讲到天上也没有用,当时他也很受触动的样子,过后忘得比什么都快;来硬的吧,打一顿还是没有用,怎么办呢?刘女士

早教专家分析:

你孩子的问题在于,由于从小养成了做事拖拉的习惯,上学后又把这种习惯延续到学习、作业和校园活动中,因为不能守时、按时地完成任务,不断地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们的白眼,自信心逐步弱化,感到自卑,逐渐将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形成了人际关系障碍。因此,做事、作业拖拉是原因,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自卑是心理过程,造成的人际关系障碍是结果。

专家建议:

1、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往往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因此首先要在家庭中纠正。

2、父母要以身作则,家庭活动要定时、守时、按时完成;对孩子要强调时间观念,先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游戏,并规定时间完成。

3、每天孩子做作业要求提前1~2分钟完成,注意巩固和持续。

4、要求孩子做一项简单的体育活动,比如做俯卧撑、举哑铃等,以做10个起点,每天增加1个,坚持1个月,然后保持或适时增加。

5、告诉孩子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真诚地付出自己的爱心。用一颗平常心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看专家的7个建议

导读: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父母看到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真的是拿他没办法,总不能打他或者骂他吧?到底要怎么样才能从根源上彻底的改掉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这种习惯呢?看专家们的建议。

一、宝宝处事磨蹭,是因为性格使然,所以要想从根源上改变这类宝宝磨蹭的习惯是不现实的。但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给予宝宝帮助与鼓励,不要嘲笑宝宝的慢,而是对他的每一点进步予以最大的表场,从而激发宝宝做事加快速度。

二、爸爸妈妈做事也不能急于求成,孩子做事慢并非说改就改,要孩子改掉一种坏毛病,养成一种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反复的、多次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第一,家长要有耐心、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比人家的差;第二,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但要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不能操之过急;第三,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第四,要持之以恒,注意在求快的同时,依然要以做得好为最终标准。

三、激发孩子的兴趣。爸爸妈妈试着观察一下孩子对什么比较感兴趣,试着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去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例如答应孩子做完事可以看十分钟电视,又或者答应孩子可以买一样玩具等等,只要注意观察,有十足的耐心,孩子磨蹭的坏习惯一定是可以根治的。

四、先改变一下自己,再想着改变宝宝吧。又或者来一个家庭比赛,看看谁的动作快。

五、爸爸妈妈一定要改变以往追求完美的教育方法,“金无足金,人无完人”,试着把责备改成鼓励。例如:孩子喝牛奶时把杯子弄翻了,如果妈妈能换一个角度问他:“你把牛妈妈的奶洒了,要怎么办?”可能就容易引发孩子对立时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只是一味责怪,会搞得孩子不知所措。

六、爸爸妈妈先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照顾孩子过分细致了,是不是为孩子安排了一切,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对于一些需要独立处理的事无法自理,处处依赖成人,等待成人替他做,所以做事喜欢磨磨蹭蹭。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有这样的倾向,爸爸妈妈可千万要注意坚持原则,该是宝宝的事情一定要认他自己做,不要让他养成投机取巧的心理。例如:本来是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但孩子在那里磨蹭想等着妈妈做,结果妈妈看不下去骂几句之后,还是帮他收拾,这样是不会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此,父母坚持原则是很重要的。

七、孩子写作业磨蹭,规定时间,闹钟提醒。根据作业量给孩子规定完成的时间,到时间就不准再做了,完不成就等着挨老师的批评。可以把时间分成三四段,分别上好闹钟,每隔一段时间闹钟就会提醒孩子:过去多长时间了,还有多少时间,如不抓紧做恐怕就来不及了。有了这个压力,几次下来,孩子就变得迅速了。

任务适度,留有空闲。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如果告诉孩子:“就这些题,做完了你就自由安排。”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多激励,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业的确慢,但可能是作业的难度大,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或者是智力有一定问题。如果是这些情况,父母越催,孩子越惊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如果考试时你更快一点儿,你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励,就会在下次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多教方法,培养习惯。孩子做作业慢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知识掌握得不牢、方法不多、思路不清晰,这种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磨蹭。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给孩子复习一下功课,捋清知识点,并教孩子一些解题的方法。另外,要培养孩子做作业时专注的习惯和及时做的习惯。专注的程度也决定快慢。

本文Hash:da447dff518fc12d7e83791b1b3d8fb695bb6b84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