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的指责和粗暴的说教培养不出优秀的男孩

导读:当然,父母也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应“蹲下来”倾听孩子诉说原委。孩子有值得称赞的观点,父母应表明支持的态度,即使孩子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开导。

在某市一居民楼楼道中,一个叫小林的少年用水果刀抵住一位妇女的脖子,不断地重复着:“阿姨,我做个调查——你有什么感觉?现在的心态有啥变化没有?”等到警察来后,小林乖乖地放下了刀。面对民警的询问,小林才小声地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引起父母对我的注意”。

难以置信“用刀抵路人脖子搞调查”这种事竟发生在一个只有15岁的初二学生身上。一个初二学生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另外,小林还说出了“事情搞大了,父母就会来找我”的惊人之语。为啥要“把事情搞大了”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这值得我们冷静思考。

作为家长常说的一句话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父母们究竟做了什么呢?小林的父母外出打工已有8年,以前都是1年回家几次,很少与小林在一起,小林一天在想些什么,他们知之甚少,甚至连小林经常被别人欺负都“根本没有听说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工作把孩子独自一人扔在家里,经常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而从不问他们的感受。其实,十四五岁的孩子正是需要爱来浇灌的幼苗,不仅仅是“他在吃穿上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尽量满足”(小林父母语)就够了。其实,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和认同。

由此可见,如果父母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不重视孩子的倾诉,时间久了,不良的影响就会表现出来。因为对于一个已经有自我主张和能力的孩子来说,让他乖乖地“听话”是一种痛苦。其实,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加深亲子关系大有裨益,这可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在当今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认识不到倾听孩子诉说的重要性。孩子一旦有问题,他们总爱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孩子因失去说话的权利或者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只好将委屈和不满埋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所适从。另外,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产生沟通困难的问题,甚至还会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专家认为,沟通交流是影响亲子关系与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如果父母们能对孩子的倾诉多一点耐心,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话,那么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乐于向父母倾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隔代教育培养出的优秀孩子

6岁半的小姑娘,在外婆的抚养教育下,1岁多一点可以说完整的句子,4岁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在学校里,小姑娘成绩优异,文明礼貌,深得老师喜欢。昨日,58岁的退休干部马丽霞说:“隔代抚养不一定会产生问题,我的外孙女就是一个例证。”

马丽霞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退休干部,外孙女李蔚桢2004年7月出生。因为父母很忙,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外婆“接管”抚养。

做财务出身的马丽霞十分心细,从女儿阵痛进医院第一天起,她就开始用一个大本子写外孙女的成长日记。几年里,孩子哪天学习到了什么新东西,说了什么有趣的话,她都以李蔚桢的口气一一记录下来。

记者看到,这本厚厚的日记本记了很多内容,如:“05年1月22日,我突然叫了一声妈妈。”“05年3月22日,妈妈把我抱着,我一口一个妈妈地叫着……”“05年3月23日,妈妈问我尿不尿,我摇摇头。”

马丽霞说,平时只要外孙女没有睡觉,就不停和她说话。结果不到10个月,李蔚桢就会说话了,1岁多一点,就会说完整的句子。

马丽霞清楚记得,李蔚桢第一次走路是1岁一个月零18天的时候,当时她颤巍巍地走了几步就摔倒了。孩子看着外婆,希望被抱起来,不过马丽霞却拒绝了。她告诉外孙女:“自己爬起来,每个人都要靠自己。”

从4岁半起,马丽霞就有意识地训练李蔚桢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自己剪指甲。当时,有邻居看到李蔚桢自己剪指甲,赶紧阻止说:“要是剪到手了怎么办?”马丽霞说:“这次剪到手了,下次就不会剪到了。”

每天早上6点,马丽霞就起床带着李蔚桢在学校金鱼池附近背唐诗,背谜语。在她的影响下,李蔚桢一岁半多就会背诵一百多首唐诗和谜语等。

李蔚桢教育这个成功的案例,证实了早期教育、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个案不好模仿,但找到科学规律,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培养成才。

隔代教育培养出的优秀孩子

6岁半的小姑娘,在外婆的抚养教育下,1岁多一点可以说完整的句子,4岁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在学校里,小姑娘成绩优异,文明礼貌,深得老师喜欢。昨日,58岁的退休干部马丽霞说:“隔代抚养不一定会产生问题,我的外孙女就是一个例证。”

马丽霞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退休干部,外孙女李蔚桢2004年7月出生。因为父母很忙,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外婆“接管”抚养。

做财务出身的马丽霞十分心细,从女儿阵痛进医院第一天起,她就开始用一个大本子写外孙女的成长日记。几年里,孩子哪天学习到了什么新东西,说了什么有趣的话,她都以李蔚桢的口气一一记录下来。

记者看到,这本厚厚的日记本记了很多内容,如:“05年1月22日,我突然叫了一声妈妈。”“05年3月22日,妈妈把我抱着,我一口一个妈妈地叫着……”“05年3月23日,妈妈问我尿不尿,我摇摇头。”

马丽霞说,平时只要外孙女没有睡觉,就不停和她说话。结果不到10个月,李蔚桢就会说话了,1岁多一点,就会说完整的句子。

马丽霞清楚记得,李蔚桢第一次走路是1岁一个月零18天的时候,当时她颤巍巍地走了几步就摔倒了。孩子看着外婆,希望被抱起来,不过马丽霞却拒绝了。她告诉外孙女:“自己爬起来,每个人都要靠自己。”

从4岁半起,马丽霞就有意识地训练李蔚桢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自己剪指甲。当时,有邻居看到李蔚桢自己剪指甲,赶紧阻止说:“要是剪到手了怎么办?”马丽霞说:“这次剪到手了,下次就不会剪到了。”

每天早上6点,马丽霞就起床带着李蔚桢在学校金鱼池附近背唐诗,背谜语。在她的影响下,李蔚桢一岁半多就会背诵一百多首唐诗和谜语等。

李蔚桢教育这个成功的案例,证实了早期教育、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个案不好模仿,但找到科学规律,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培养成才。

本文Hash:c6506a3ad9c7986e456c95ddcffc5b6c82d1668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