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报幼儿园兴趣班的问题家长首应摆正自己的心态

导读:在孩子报兴趣班的问题上,就出现了这么多复杂的事情。那么,作为家长来说,该不该给孩子报兴趣班呢?又该遵循着怎样的原则对孩子更合适呢?

3~6岁阶段的孩子们很多都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有的妈妈担心孩子落后于人,看到别人报什么也赶紧也给自己的孩子报名;还有的妈妈对于兴趣班的事情存在着困惑:周一到周五孩子在幼儿园上课,周六日再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会不会有压力;还有的妈妈信誓旦旦要从小把孩子培养成舞蹈家,不仅从小班开始就给孩子报了舞蹈兴趣班,每天更是严格要求训练;更有甚者给孩子报了N多个班,周六日的时间都在马不停蹄地游走在各个学习班之间,结果搞的孩子最后哪个都不想参加了——精神“崩溃”了,父母又不得不为孩子做心理治疗……

在孩子报兴趣班的问题上,就出现了这么多复杂的事情。那么,作为家长来说,该不该给孩子报兴趣班呢?又该遵循着怎样的原则对孩子更合适呢?

首先,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1.不强加和强迫

有的家长自身存在没有实现的愿望,希望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初的理想,而不顾孩子自身的兴趣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对孩子来说会非常痛苦,家长往往费力不讨好,双方最后都两败俱伤。还有的家长对某领域有强烈的兴趣,或者出于世家,希望孩子能“子承父业”,孩子在家长的熏陶和影响下,可能会对此很感兴趣,也可能不感兴趣,但都不应该强加和强迫孩子。家长应该在了解孩子天赋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兴趣,进行科学的训练。

2.不要盲从

有的家长看到别的孩子都报了某个兴趣班了,或者感觉某个兴趣班价格便宜更多,就给孩子也报了名,完全不顾孩子愿意不愿意。还有的家长看到社会上某个职业能名利双收,如歌星、影星等,就下决心把自己的孩子也培养成那个样子。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天分,这也只能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

3.不要被外部动机左右

有的家长在送孩子上兴趣班的时候,并不知道孩子是否感兴趣,在平时也没有发现孩子特别的潜质,因此,想通过兴趣班让孩子自己发现兴趣。也有的家长刚开始心态很平和,只想让孩子多接受一些艺术熏陶,培养孩子的气质和情趣。但是,把孩子一送到兴趣班后,家长就被那些被考级、表演、获奖等外部动机所左右,马上变得功利起来,违背了自己当初的初衷,也使得孩子由“兴趣”变成了“任务”,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4.不要舍本逐末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身上缺乏一些品质,如在幼儿园表现得比较内向,就想让孩子学一些热情舞蹈来改善性格;或者是孩子太好动,家长就想让孩子学学围棋,能从中学会静心。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从小能培养一项技能,将来在校园生活中有表现的机会,从而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些想法都是可取的,兴趣的培养确实能改善孩子性格也能给孩子带来自信,但是家长不能舍本求末,如孩子性格天生内向,一定要通过兴趣班将孩子的性格转变成外向,恐怕是很难如愿的。另外像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时候表现得不够专心,未必就是孩子不能专注,很有可能是老师讲的不够生动。在兴趣班表现的专注未必就能照搬到幼儿园的学习中去。家长还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在特定的情景下加以训练才更为有效。

幼儿兴趣班:给孩子的压力应当适度

  对于各种兴趣班,社会上反对的声音从没有间断,其中不乏专家的意见。但是,兴趣班的红火却有增无减。面对这种现象,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硕士,幼吾幼儿童教育中心首席儿童心理咨询师鲁杰,请她就幼儿上兴趣班给个说法。

  鲁杰说:“把孩子送进兴趣班的做法值得肯定。”她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方面――
  扩大交往的空间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兴趣班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往的环境、能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孩子受益匪浅。
  发现孩子的优势
  幼儿时期是孩子感知觉、动作发展和思维训练的敏感时期。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兴趣班,有助于父母及时发现而不忽略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家长的智慧就在于发现,然后加强培养,也就是顺应这个“强项”和宝贝的个性去创造条件、去引导,开启其智慧、挖掘出潜能,就会事半功倍。说到底,教育的目的不是抹煞差异,而是彰显差异。比如,语言型的孩子可以学英语;音乐型的孩子可以学弹琴、学舞蹈;逻辑-数理型的可以学围棋、象棋;空间智力型的可学绘画;身体运动型的可以学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等。
  塑造孩子的个性品质
  在兴趣班,孩子能跟随老师学到知识和技能。不能否认,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有枯燥的一面,这恰恰为孩子提供了“压力训练”,有机会认识到“努力”的价值,感受到荣誉、骄傲和成长,这是必要的挫折教育。当然,如果孩子很喜欢上兴趣班,这份学习就成了愉快的“训练”,称不上什么“压力”了。同时,兴趣学习对孩子意志力、自信心、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抗挫折能力、勇敢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益处。经过这番训练与磨炼,宝贝就有可能在其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越来越优秀。
  保护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鲁杰说:“给孩子选兴趣班,应坚持‘适量’原则,让孩子拥有一两门特长是好事,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那些有特长的孩子往往生活得比较快乐。但是,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强加在一个宝贝身上,孩子也会消化不良。贪多求全,盲目跟风的做法不可取,弄不好还有可能花了钱、花了时间、花了精力,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破坏了孩子以后学习的信心和欲望,得不偿失。所以,父母不能强迫,重在保护孩子的兴趣。”
  她同时表示,为了方便自己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做法不可取,因为这些父母很可能对孩子所学的东西不闻不问,也很少与老师交流,纯属“放羊”。结果是把孩子的一些好时机错过了,这其实是资源的浪费。
  鲁杰以为,如果父母有时间、有能力给予孩子兴趣方面的引导和指导,可以不上兴趣班,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地发展自己的兴趣,效果也会很好。不过,父母如果是因为怕花钱、或是嫌麻烦而不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其结果是错过了孩子的感知觉、动作、智力发育的敏感期,不利于孩子成长。
  兴趣班火爆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学龄前儿童已成主力军,一名幼儿同时赶场多个兴趣班也很多见。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兴趣学习并非精英教育,孩子学得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兴趣班:给孩子的压力应当适度

  对于各种兴趣班,社会上反对的声音从没有间断,其中不乏专家的意见。但是,兴趣班的红火却有增无减。面对这种现象,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硕士,幼吾幼儿童教育中心首席儿童心理咨询师鲁杰,请她就幼儿上兴趣班给个说法。

  鲁杰说:“把孩子送进兴趣班的做法值得肯定。”她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方面――
  扩大交往的空间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兴趣班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往的环境、能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孩子受益匪浅。
  发现孩子的优势
  幼儿时期是孩子感知觉、动作发展和思维训练的敏感时期。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兴趣班,有助于父母及时发现而不忽略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家长的智慧就在于发现,然后加强培养,也就是顺应这个“强项”和宝贝的个性去创造条件、去引导,开启其智慧、挖掘出潜能,就会事半功倍。说到底,教育的目的不是抹煞差异,而是彰显差异。比如,语言型的孩子可以学英语;音乐型的孩子可以学弹琴、学舞蹈;逻辑-数理型的可以学围棋、象棋;空间智力型的可学绘画;身体运动型的可以学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等。
  塑造孩子的个性品质
  在兴趣班,孩子能跟随老师学到知识和技能。不能否认,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有枯燥的一面,这恰恰为孩子提供了“压力训练”,有机会认识到“努力”的价值,感受到荣誉、骄傲和成长,这是必要的挫折教育。当然,如果孩子很喜欢上兴趣班,这份学习就成了愉快的“训练”,称不上什么“压力”了。同时,兴趣学习对孩子意志力、自信心、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抗挫折能力、勇敢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益处。经过这番训练与磨炼,宝贝就有可能在其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越来越优秀。
  保护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鲁杰说:“给孩子选兴趣班,应坚持‘适量’原则,让孩子拥有一两门特长是好事,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那些有特长的孩子往往生活得比较快乐。但是,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强加在一个宝贝身上,孩子也会消化不良。贪多求全,盲目跟风的做法不可取,弄不好还有可能花了钱、花了时间、花了精力,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破坏了孩子以后学习的信心和欲望,得不偿失。所以,父母不能强迫,重在保护孩子的兴趣。”
  她同时表示,为了方便自己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做法不可取,因为这些父母很可能对孩子所学的东西不闻不问,也很少与老师交流,纯属“放羊”。结果是把孩子的一些好时机错过了,这其实是资源的浪费。
  鲁杰以为,如果父母有时间、有能力给予孩子兴趣方面的引导和指导,可以不上兴趣班,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地发展自己的兴趣,效果也会很好。不过,父母如果是因为怕花钱、或是嫌麻烦而不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其结果是错过了孩子的感知觉、动作、智力发育的敏感期,不利于孩子成长。
  兴趣班火爆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学龄前儿童已成主力军,一名幼儿同时赶场多个兴趣班也很多见。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兴趣学习并非精英教育,孩子学得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Hash:9c6943e800126523aeca3c6383d5c12f6ab3bcfe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