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打打闹闹其实在培养社交能力

导读: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有时候因为打打闹闹受点委屈或者“欺负”,我们应该看做是很平常的事情,应该适当引导孩子适应社会。

东东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一次妈妈接他回来的时候发现他的胳膊和腿都青了,问他怎么回事,他毫不在意地说是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的时候弄的。东东妈一听不干了,非让儿子说出“伤害”他的孩子的名字来,好找家长算账去。孩子被再三逼问下才说出了另外几个孩子的名字,东东妈找到幼儿园老师,让老师帮忙在放学时候截住那几个孩子的家长,要“说道说道”,结果等到大家凑到一起的时候,东东妈发现其他的孩子的腿上胳膊上也有点青,并且,这几个小家伙凑到一起后,马上又嬉笑打闹起来,你踢我一脚,我打你一拳的。

当你的孩子身体受了点伤,或者说某某欺负我了的时候,家长请先别动怒,打打闹闹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社交特点,尤其对于男孩子来说,进攻性行为都在所难免,很多男孩子都是通过扭打、碰撞和推搡来表达感情的。

在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很多都与身体冲撞相联系的,他们正在这种游戏当中,体验自己的力量,发现自己的强度和限度的。如果一个孩子谁都不碰触,也从不允许他人来碰触自己,可以想象这个人是多么缺少感情,一定很难和其他人交流。

所以,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之间的打闹,他们之间的打闹更多的带有游戏的成分,只是一种玩耍而已。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感觉孩子吃亏其实只是大人的想法。东东根本就没有在乎身体受没受伤,只是他妈妈自己大惊小怪。这不,即便是打得胳膊腿都青了,这不一会儿又搂抱在一起了吗?因此,只要能保证孩子不出大的意外,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

即便是你的孩子天天回家告状,说谁谁欺负他了,他又打了谁谁了,家长也不必过分焦虑。如果你很紧张,孩子便会从你的话语、神态、动作中感觉到了不安,心理也会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会产生压力,久而久之变得更害怕与同伴交往了。

有的妈妈像东东妈一样,看到孩子身上有伤,心疼得不得了,不顾三七二十一就去指责老师和对方家长,还拉着自己的孩子找人家“对质”,甚至有的家长直接帮自家孩子去打对方的孩子,这样做,实在是大错特错了:小孩子打打闹闹本来是不记仇的,家长中间插这么一杠子,就会给孩子的社交造成很大的压力,让本来顺其自然消失的事情变成了严重的敌我矛盾,这更让孩子在小伙伴中变得更加孤立并且被人看不起。

不论打人的一方还是被打的一方,都不要过于强化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们之间本来没什么,被家长一“小题大做”之后,反而让孩子发现,这样做会让家长额外关注,这样可能会造成爱打人的孩子更爱打人,而被打的孩子越发显得委屈而向家长求助,这样不仅没有淡化孩子的冲突,反而对双方都起到了强化作用。

如何培养好孩子的社交能力妈妈培养孩子社交能

第一,父母以身作则。

如果希望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那么爸爸妈妈首先应该为孩子做出榜样。爸爸妈妈可以与邻居亲切问候,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各种活动等,做出与人和谐相处的表率给孩子看。只有父母关爱、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关爱、尊重他人。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自始至终都要以身作则。

第二,看着孩子的眼睛与之交谈。

一旦时间允许,父母便应抓紧机会,看着孩子的眼睛与之交谈,因为注视对方眼睛意味着愿意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另外,孩子能够通过身体接触体会到亲密感及安全感,因此,只要有机会父母就应该去拥抱、亲吻、疼爱孩子。

第三,邀请孩子的朋友。

可以在周末或孩子过生日时邀请孩子的朋友及妈妈前来做客,借此增进双方友谊。招待客人时,只需准备简单的饭菜及茶水就足够了。这样,不仅孩子们可以相互嬉闹玩耍,妈妈们也变得更加亲近,可以进一步交流有关孩子的各种教育心得。

第四,将孩子送到他的朋友们常去的学习班和俱乐部。

如果孩子之间不能亲密接触,即使在同一个幼儿园、同一班级中相处一年,彼此也有可能会感到陌生。因此,我们应让孩子们去同一个学习班共同学习,或一起参加小规模的俱乐部活动,借以增加孩子相互亲近的机会。另外,周末邀请孩子的朋友及妈妈一起外出郊游,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孩子之间能够拉近距离,妈妈们也能够借此相互交流育儿经验,各自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并进一步加深感情。

第五,与邻居间保持亲密关系。

要与家有同龄孩子的邻居变得更为亲密。在与邻居妈妈一起送孩子们去幼儿园,或轮番为孩子们购买零食等互助活动中,邻里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加深。当关系变好以后,倘若急事当头,便可以把孩子托付给邻居照顾。分摊重担不仅可以有效节省时间,而且还能够令彼此间产生出亲近感,可以说,对于孩子和妈妈时常分离的家庭而言,远亲不如近邻。

第六,让孩子和同龄儿童一起玩耍。

要多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儿童一起游戏、玩耍的机会。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不但能够进一步加深与朋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又能够直接领悟到“凡事必须遵照一定顺序进行”的道理及其他的所需遵守的游戏规则。另外,孩子可认识到“在游戏中,某些玩具需要与他人共同分享”。

第七,增进与孩子间的亲密度。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父母关系良好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更易遵守并适应必要的规则。另外,和爸爸关系良好的孩子社交能力较强,善于结交朋友,而与爸爸关系较差的孩子则没有好朋友可言,他们会自卑地认为其他孩子都不喜欢自己,其社会适应能力较为低下,时常会惹出事端。简而言之,孩子们会以爸爸妈妈的形象为准则,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康、正面的自我形象,并从中获得自信。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们家孩子见了人就害羞,真不知怎么办好。”“我儿子在幼儿园里总爱打人,我都接到老师无数次投诉了,头疼啊。”

  人类是群居动物,无论独生子女如何娇宠,最终都无法避免走出家门,与社会上的其他人打交道。所以父母都希望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却往往难以如愿。专家认为,家长应该更多了解孩子的社交心理,才能实现帮助孩子的目的。

  家长困惑:孩子不懂社交怎么办?

  孩子在社交场合“表现不好”

  强强妈这几天很焦虑,他突然发现,和别的同龄小朋友相比,6岁的强强似乎完全不懂社交礼仪:不肯跟邻居阿姨打招呼,拒绝叫人、问好,让自己在朋友和同事面前很没面子;他认生、害羞,甚至怯懦、自私、没有礼貌……这样下去,强强以后可怎么办呢?

  如何面对孩子之间的“斗争”?

  Anna的儿子4岁多,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吃完晚饭,Anna就带儿子到小区花园去找小朋友。“在游戏时,小朋友之间会有一些碰撞、拉扯,也会跌倒摔跤,儿子的膝盖和手肘伤痕累累,但他毫不在乎,我要看他的伤口也不让我看,还说 ‘会好的’,爬起来继续嬉戏打闹。但当他把别的孩子撞到或打倒时,其他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就会大哭,然后家长就会跑过来理论是非。在我看来,其实儿子并不是打人,不过别人总是误解他,这样下去也不行啊。”

  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吗?

  “菡菡怎么越大越小气呢?”谈起女儿,文琴有点苦恼:“想当初,菡菡从未满周岁开始直到快两岁,都那么大方那么好说话。手里不管有什么玩具,只要妈妈要求给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儿,她都毫无怨言地让妈妈拿走。拿着吃的,只要别人逗她‘给我吃一口’,她都会把小胖手伸到你嘴边。

  在邻里中,菡菡得了一个‘慷慨大方’的美名,让我很是自豪。可最近,菡菡越来越让我下不来台呢,该怎么办才能让她懂得分享呢?”

  专家解析:引导孩子,从了解开始

  孩子的良好社交表现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呢?育儿专家小巫认为,引导孩子,应该从了解孩子的社交世界开始。

  Tips1:打架未必全是坏事

  如何看待孩子们之间的打打闹闹呢?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在儿童社会交往,也就是玩耍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进攻性行为都在所难免。“攻击性行为在社交游玩当中浮现,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备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强干。事实上,能够显示一些进攻性或许是儿童社交发展的必经之路。”

  据专家介绍,儿童交往当中,大约10%的游戏行为是并不那么温柔的,两个或者多个孩子经常纠结在一起,身体冲撞、扭打摔跤。“在这种游玩当中,孩子们体验自己的力量,发现自身的强度和限度,增强自信心,并且发展友谊。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会变得没有感情,冷漠畏缩,无法和他人交流。

  此外,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感情表达方面差别很大,男孩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肢体动作要多些,而且有时候出手也会比较重,这就会引起有些家长的误会,总以为这个孩子在欺负小朋友、要打人,实际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

上一篇

1/2

下一页

本文Hash:273e32da51ba0ff69d3cb59f5d61468381f39e34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