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观察力的培养家长要搞清谁是主体

导读:4~5岁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为了培养他们的观察乐趣,可以给他们购置一个放大镜来增添观察的乐趣。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依依妈真是煞费苦心,这个周末去植物园,下个周末去动物园,只要看到一株植物或者一个动物,都不停地告诉依依:“你看啊,这个叫……”没过一会儿,又拉着依依的手让她观察:“依依,你注意看这个动物……”依依妈累的满头大汗,可是依依却兴致不高,看了一会儿就想回家了。

依依妈很困惑,她是个很爱学习的妈妈,在看了很多育儿资料后意识到培养观察力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中,有70%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如果孩子的观察能力不强,将来在学习活动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她才如此辛苦地带依依到处看,培养依依的观察能力,恨不得将自己知道的知识一股脑都告诉给她。可是,为什么依依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呢?

确实,良好的观察力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帮助他们在现实环境中认准目标,对孩子的整个智力发展以及个性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能吸引孩子去细心观察的事物,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家长在引导孩子观察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成为观察事物的主体,家长可以在孩子感兴趣而发问的基础上做以讲解,或者与孩子共同确定观察的对象,切不可像依依妈那样以自己为主体,强迫孩子去观察,这种知识的强加当然会让孩子感觉疲倦并且了无兴趣。

那么,在平日里,家长还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观察潜能呢?

1.把握孩子的观察特点

3~4岁的孩子观察的目的性较差,行动比较随意,常常是东瞧瞧、西看看,容易被一些无关的事物所吸引,而且他们的耐心有限,因此,观察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降低他们的兴趣,家长可以用语言来刺激他们的观察兴趣。4~5岁孩子的观察方向性有所增强,家长可以给他们提一些合适的建议、任务来引导他们观察。5岁以后,孩子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提出观察的目标,这时候家长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来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

2.设置观察的“悬念”

为了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事先可以设置“悬念”来吊吊孩子的胃口,从而大大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如依依妈在去动物园之前,可以对依依先描绘动物园里的有趣动物,如“猴子屁股红红的”、“大象的鼻子长长的”等等,让孩子对动物园里的动物的特点有个简单的了解,之后去动物园的时候依依就会去寻找动物身上相关的特点。平时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也可以事先将朋友家有特点的东西事先提示孩子,如“王叔叔家养了一只猫,不知道它喜欢不喜欢和你玩。”孩子没等去王叔叔家,就会对他家的小猫很好奇,到了他家也会认真地观察这只小猫。

3.尊重孩子的“独特视角”

6岁前的孩子,大多数要经历一个观察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关注的往往是那些被成年人所忽视的微小事物。如成年人看一个人会看这个人的整体,如脸庞、服装等,可是孩子有可能被这个人身上的纽扣所吸引,或者目光紧紧盯在这个人的围巾边的绣花上。当孩子很投入地去观察这些事物时,家长不应该去打扰,更不应该给予否定和责怪。如果想让他观察得更多,应该在给予认可之后再去引导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家庭中培养孩子观察力的一些具体方法

(1)要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

例如,你可以问孩子:你知道我们院子里什么树树叶先长,什么树树叶后落吗?他答不上来,你就可以带他在初春、晚秋实地观察。

(2)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让孩子多观察

例如,经常带领孩子到公园去玩,参观浏览。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家里养花,养金鱼,让孩子对花和金鱼进行系统的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激发孩子对事物观察的兴趣。

(3)激发孩子的观察欲望

对小孩来讲,无论他的观察是否全面细致,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激发他的观察欲望,不要懒惰,随着观察的不断深入,他肯定会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利于激发观察兴趣的环境,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单调的环境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4)根据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教给幼儿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告诉孩子怎么看,应该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教会孩子有顺序地从上看到下,从外看到里,从主要的明显特征看到次要的特征。对三四岁的孩子要从认识一些色彩鲜明、特点突出的东西开始,逐渐教他们学会根据事物的具体特征去分析、比较不同的事物。

(5)观察时,引导孩子尽量使眼、耳、口鼻、手等并用

如观察花草,就让孩子看看花朵的形状、颜色,让孩子再闻闻气味。观察雪景时,可以让孩子抓把雪,甚至堆一个雪人,并引导孩子观察雪人是怎样融化的,从而加深观察的印象。

(6)给孩子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两幅初看起来完全相同的图片,给两组幼儿观察。一组在观察前告诉他们这两幅看起来相同的图画有五处不同;另一组只是要求幼儿找出这两张图片中有哪些异同,而不告诉他们有几处不同。结果一组儿童平均讲出4~5处,另一组儿童只讲出3~4处。由此可见,在观察前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就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家长要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朵朵最近已经不满足于整天躺在床上,很想起来玩,也非常热衷于环视她周围的环境,这些变化陈蓉和方建业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陈蓉上升到理论高度提议:美好的视觉冲击能陶冶人的,小方同志,为了保证女儿“满眼秀色”咱们一起努力吧!方建业毫不示弱:“那我们就开始吧!”夫妻二人一起动脑动手开始为朵朵营造整洁优美的室内环境。

(插入营造室内环境)

出生4个月后,宝宝在吃奶的时候不是很专心了,会突然丢下奶头转而看其他人在做什么,或者会很温柔的看着妈妈,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如得到妈妈的回应,他会很专注的看妈妈几分钟,之后才会想起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吃奶。这些现象背后有一个让人激动的事实:我们的宝宝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和认识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开始观察环境了,并且乐在其中呢!

☆不可小看宝宝的观察能力

4~6个月的宝宝,白天睡眠时间逐渐缩短,有更多的时间东瞧瞧西看看,他已经不满足单纯的看,开始观察探索事物,获取信息!

这时,宝宝的头能自由转动,视野扩大,手眼协调能力加强,对人们的活动、周围环境及事物开始感兴趣。宝宝的调节焦距的能力已经和大人差不多了,虽然他对复杂的图形观察力还是很弱,但他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总是喜欢关注复杂图形的区域。仅仅是这种求知欲和勇气是不是就很值得我们钦佩呢?

☆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这个时期,父母要利用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兴趣这一特点,认识世界,有意识地在婴儿各种感官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宝宝观察周围环境、认识世界。观察可以从室内向室外、从人到物循序渐进。

◆从兴趣入手。父母找出宝宝最爱看的东西让他学习,才能容易学会。如宝宝对妈妈的眼镜感兴趣,总喜欢盯着看,还试图用小手抓住它,妈妈可把眼镜摘下来拿到他的眼前,再让他的小手摸摸,然后对着宝宝一字一顿的说“眼镜”,再把眼镜戴上,指着它说“眼镜”,这样不断的强调宝宝就会认识这个事物。

◆注意语言引导。平时做事也最好是对孩子边做边说,特别是对他日常接触的事物、经常看到的物体均可用语言强调,如“鼻子”、“奶瓶”、“水”、“香蕉”等,并可告诉宝宝这些事物的颜色、形状、作用等,训练宝宝逐渐听熟这些名称,将词和物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扩大了宝宝的认识范围,而且还可以促进宝宝语言理解能力。还可以鼓励宝宝在听到物名后不但用眼睛看,而且要用手去指,指认物名是宝宝出生5~6个月的训练重点。开始时扶着宝宝的手去指,去触摸,慢慢地让宝宝自己去做,以促进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多到户外观察。宝宝最喜欢到室外观察了,花草树木,大汽车、小动物都会大大的吸引他的眼球,我们可用语言和动作引导宝宝观察。在户外时要尽量指引宝宝看较远距离的物体,来发展小儿视觉,看看蔚蓝的天空、漂浮的彩云、公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让孩子从小接触绚丽多彩的颜色,能给孩子产生一个良好的刺激,促进孩子大脑发育,使孩子更加聪明、机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丰富优美,多抱孩子到室外去“见见世面”吧!

您知道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看”的颜色会使人的身体感到舒适,情绪得到均衡,行为变得灵活、协调。

余博士温馨提示

1.美的环境能给孩子美的享受,可陶冶孩子的性情。家长应尽量把孩子的生活环境布置的安静整洁 丰富多彩。

2.婴儿多接触和观察大自然,对促进身心发育很有益处,应多带孩子到色彩缤纷的户外去培养他的观察能力。

3.培养观察力与语言能力要结合。语言能力的发育过程是先听懂后才会说的,指认物名是练习听声音与物品的联系,记住看过的东西。

4.宝宝观察能力发展并不都是均衡的,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宝宝发展较快,有的宝宝就慢点,不要以此来判断是否聪明。

本文Hash:aeb97bf6129f3f2f55c9fa9a90a6720871498bbb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