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学到了什么更重要

导读:培养孩子对学习积极的情感、学习的热情、学习的乐趣和兴趣才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根本之道。

“我一让孩子看点书认点字吧,他就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这还没上小学呢,对学习就这个态度,以后该怎么办呢?”

“我们家孩子也这样,只喜欢看动画片,回家就在电视跟前不动地方,让他写个幼儿园留的作业都懒得写。每次都要我好言相劝,实在拖得太晚了我还得帮他写。”

一个妈妈在接孩子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和另一个妈妈聊着天,她们都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比较忧虑。

看来,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是将学习当成了一项无趣的差事,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勉强来完成。实际上,幼儿期的孩子是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的,他们都很喜欢学习。之所以出现“厌学”的情况,这和家长的不当教育和对学习的错误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有的家长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更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现在的学习决定了将来上更好的学校,上更好的学校又能有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工作才有更好的人生……在这样的逻辑下,他们将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看得特别重要,他们怀着如此殷殷的希望要求着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会让孩子感到不能承受之重,从而对学习感到恐惧。

很多的家长自己深受当年“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之苦,将学习与快乐完全隔离开,认为学习就是痛苦的事情,只有吃喝玩乐才是令人愉快的,在孩子学习之后,往往把吃喝玩乐当成对孩子的奖赏和鼓励,人为地将学习和快乐割裂开,当孩子不喜欢兴趣班的学习时,这类家长往往说:“再坚持一会儿啊,等学完后妈妈给你买好吃的还带你去游乐场……”在平时孩子表露出不喜欢幼儿园安排的某类学科的时候,这类家长不去了解孩子是因为什么不爱学习(也许是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或者其他的因素),而是说:“再上一天咱就放假了,到时候就好了……”在家长如此的“引导”之下,孩子也会越发认同学习是个痛苦而无趣的事情,只能忍耐、忍受,何谈对学习有好感呢?

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过多学习会费脑子,一定得保证孩子好好玩,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这样的认识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学习是个很辛苦很累的事情,以后一旦学习,就会有负面情绪出现,这样也很难让孩子爱上学习。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教孩子学习知识更重要

导读:想像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1968年,因为美国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已经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她的妈妈就一纸诉状把孩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伊迪丝的妈妈胜诉了。

如果是中国的妈妈会怎么样呢?她很可能为三岁的孩子认识了字母而高兴不已,感谢幼儿园的老师教会了女儿“知识”。这可能就是在2009年的一项全球调查中,中国孩子的想像力排名倒数第一的重要原因。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像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聪明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儿童如果缺乏想像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缺乏创造力,也就缺乏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而我们这一代家长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更多的是要顺从、听话,不鼓励有独立的见解,鼓励的是随大流、不能锋芒毕露,不要冒尖。因此,我们的教育文化和社会文化已经为想像力的发展制造了一个固定的界限,个人最好不好逾越,最好给老师和家长固定的答案,那些荒诞不经、个性化十足的答案只会受到压制和打击。这样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文化传承下来,同样影响着现在新一辈的孩子。

相信吗?孩子的想像力也许正在被你扼杀!

当孩子兴冲冲地举着捏好的饺子面团说:“妈妈,你快看我捏的苹果!”你是否根本没搭他这茬儿,而是盯着他满手和满身的面说:“再弄看我不揍你!”

当孩子得意洋洋地拿来他的画作让你欣赏,你是否撇撇嘴说:“这是什么呀?是人还是怪物啊,拿回去好好画!”

当孩子画画的时候,你指着他画的花朵说:“哪有绿颜色的花?涂个靠谱的颜色好不好?”

当你问孩子:雪化了会变成什么,孩子回答说:会变成春天。你是否会因为孩子没有回答“水”这个“正确答案”而生气地骂他笨?

……

成年人的思维定势、对孩子的想像力的否定和批评、所谓的“固定答案”这些因素都在让孩子想像力的翅膀刚刚翱翔起来的时候,就被残忍折断的罪魁祸首。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怎么做

记得很小的时候曾经被父母“胁迫”着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但当时的自己每次都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过去“敷衍”一阵就迅速撤退;上大学的时候,学校举办文艺汇演,看着那些在聚光灯下散发光彩的同学,心里涌起的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就想,如果当初听爸妈的话好好练习,或者爸妈管教再严一点,也许现在自己也是台上一颗耀眼的星星吧!不过那样的话,会不会少了很多童年的自由自在呢?对孩子拔苗助长或放任自流,总是各有利弊,让人难以取舍。

大部分妈妈观点:发展孩子兴趣点,家长必须要指导

怡怡妈妈:“连周杰伦的歌都是这么唱的!”

“你一定听过听妈妈的话》这首歌吧?‘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别人在玩游戏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ABC……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长大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别人高,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唱的都是我写的歌……’你看,人家歌星的妈妈都是这样从小培养他的嘛!在我看来,从小培养孩子的特长是家长责任心的体现。”

周先生:“小孩子的兴趣是需要家长来引导的。”

孩子还没有长大之前,对什么都不很了解,不太可能明白自己对什么有兴趣,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过来为其制定一个计划,帮助他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以,他给孩子报了英语班、美术班、舞蹈班,辛苦地带着女儿兜来转去。周先生说:“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小孩都是懒的,不逼他根本什么都学不成,以后长大了就有苦头吃了。”

专家说:

望子成龙似乎是所有父母不能避免的通病,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孩子们要为了父母的遗憾和看不见的未来压力赶赴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班、兴趣班,并要坚定信念、立志成为某一方面的专才,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出人头地。这些,似乎已经变成我们耳熟能详的事情,也早已见怪不怪了。

特别是那年瞬间刮起的强劲的“郎朗”旋风,令许多家长对于钢琴成功论的钟爱顺势延伸至孩子身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早已被现代教育学家驳斥过的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又开始成为家长的至理名言,不少孩子的父母开始更加“独断”地为孩子安排未来,甚至抛出话来,“练不好就别想吃饭。”

小部分妈妈观点:童年应该多玩耍,不需要加大负担

李芸妈妈:“顺其自然吧!”

一直在辛苦地陪女儿学钢琴,可就在最近即将考级的时候,女儿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去了。李芸妈妈的女儿欣欣今年6岁,学钢琴却已经有两年多。但事实上,欣欣活泼好动,在琴凳上不太坐得住。辛苦了这么久,李芸妈妈也觉得可惜,但询问了一些专家,李芸妈妈现在想通了。她说:“孩子的童年生活的确太宝贵了,想想逼她学她不喜欢的东西,费力不讨好,还不如让她多开心地玩玩,一切顺其自然吧!”

方女士:“孩子有兴趣就让她学。”

去年的舞林大会节目几乎成为了方女士一家每日不可缺少的家庭话题。每次回来,全家人聚在一起对明星的舞姿品头论足,偶尔还会站起来舞动一下,这其中也包括了方女士的女儿囡囡。囡囡今年5岁了,每次音乐一起,小家伙都能像模像样地露上几招,惹得全家人开怀大笑。今年年初,方小姐去健身房报了个舞蹈班,就顺手帮女儿也填了张表,当初只是觉得好玩,也没想着要把这个作为培养女儿特长的手段,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方小 姐发现女儿在舞蹈方面还真有那么些天分,索性就让她继续学下去。“我到现在也没觉得一定要逼着她学跳舞,现在孩子还有兴趣,愿意去学,如果哪天她厌烦了,不想学了,那我就任由她撤出来,不学了。毕竟对于这么小年纪的孩子,让她开开心心地享受童年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专家说:

对于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帮爸爸妈妈来说,他们对于孩子的教导已经越来越多地趋向理性。他们开始更多地征求孩子的意见,可以如朋友般地和孩子交流沟通,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对于孩子的未来,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在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发现自身的优点和兴趣,进而通过主动的学习和吸收将其变为自己的特长,而不是单纯地被父母强加于身。

培养孩子应因势利导

事实上,每个家长的人生观、世界观、文化素养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千差万别。他们对孩子培养兴趣的想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受社会潮流和自我经历的影响与制约。如果要培养的兴趣,正好与孩子原本的兴趣巧合,那就如鱼得水,被孩子所接受,并在二者的共同努力下,获得极佳效果。倘若这种培养的兴趣,与孩子原本的兴趣相悖,那就会南辕北辙被孩子拒绝,并在二者的抗衡打拼中两败俱伤。

培养孩子要张弛有度

专家认为,逼迫和放任都不是好方法。在现代社会,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是很多父母家长的选择,但是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的孩子因为家长的放任而变得非常任性妄为,有的孩子就在家长的逼迫下在心灵上埋下了抑郁的种子。而事实上,“逼迫和放任都是不对的。”

如果太过顺从孩子的“自然”,孩子就会因为懒惰的天性而失去很多宝贵的受教育的机会,并且对于性格的规范也十分不利。但是如果过于逼迫孩子学这学那,也容易让孩子对于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疲惫心理,对于小孩子的承受能力来说是太过分了。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及时培养,将其转化为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发现孩子的兴趣

首先要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观察孩子。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加“游戏深度”,便能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让孩子尽可能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巩固兴趣的最好办法。其实,如果孩子能长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件事情,正是其心智充分发展的契机。由此而形成的专注力,更是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础。

所以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宝宝的兴趣和喜好,进而才能很好地去培养宝宝哦!当然了首先我们要学会尊重宝宝才可以。

本文Hash:b9929e8266d3ed95d36d31d2f4729e8ba2825bcd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