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牙疼多是吃糖惹的祸

5、6岁的孩子因为爱吃糖,而且不懂得保护牙齿,也有可能出现牙痛。特别是在夜晚,牙痛起来去医院很不方便,实在痛苦,那么,当孩子牙痛时,有什么缓解的方法吗?

【应对措施】

1.用花椒一枚,噙于龋齿处,疼痛即可缓解。

2.将丁香花一朵,用牙咬碎,填入龋齿空隙,几小时牙痛即消,并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再发生牙痛(丁香花可在中药店购买)。

3.用水磨擦和谷穴(手背虎口附近)或用手指按摩压迫,均可减轻痛苦。

4.用盐水或酒漱口几遍,也可减轻或止牙痛。

5.牙若是遇热而痛;多为积脓引起,可用冰袋冷敷颊部,疼痛也可缓解。

【预防】

止痛不等于治疗。应注意口腔牙齿卫生,以防牙痛。当牙痛发作时,用上述方法不能上痛,应速去医院进行急诊治疗。

防止牙痛关键在于保持口腔卫生,而早晚坚持刷牙很重要,饭后漱口也是个好办法。

预防牙病还要应用“横颤加竖刷牙法”。刷牙时要求运动的方向与牙缝方向一致。这样可达到按摩牙龈的目的,又可改善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牙病所带来的痛苦。

【易发年龄】

学龄前儿童。

孩子口吃多是模仿惹的祸

自己的孩子怎么说话时变结巴了,这可怎么办?妈妈急的无可是从。其实,妈妈不用着急。超过半数以上的孩子口吃,都是由于模仿所导致的,所以父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应对解决。

读小学二年级的周磊,口齿清楚,发音标准,原本是班里的“朗诵小能手”。可是自从看了春节联欢会上赵本山的小品《捐助》后,迷上了里面说话结结巴巴的王小利。他一边看一边模仿,几天过去,说话开始变得不太对劲了,有时想说一句话,把脸憋得通红都说不利索。父母责骂,自己流泪,可却一下子改不掉了。

在语言学习阶段,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强烈的好奇心导致孩子经常模仿别人的行为,在语言方面也是这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或电影场面中,当出现有口吃情节时,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兴趣的驱使下,孩子便会模仿和学习。看着孩子口吃,爸爸妈妈都十分着急,到底这是怎么了?

孩子的结巴多是模仿来的

孩子热衷于模仿,出于好奇或觉得有意思,就会模仿别人的言行。但是,由于孩子的辨别能力较弱,在模仿别人的言行时,会好的坏的一起学过来。正面的模仿固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学到知识;负面的模仿行为则不能小视。比如,学别人结结巴巴说话的孩子,很可能会最终变成口吃,有半数以上的口吃患者都是因为童年期对他人的模仿。

口吃,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说的“结巴”,是一种语言障碍,多见于2~5岁的孩子。口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患了口吃的孩子,如果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往往容易产生羞愧心理,引起心理障碍,并陷入“越说越说不清楚,越说越结巴”的怪圈当中,影响他们正常的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口吃的孩子往往会受到别人的讥讽和嘲笑,从而使孩子不愿意说话、性格孤僻、甚至具有攻击性,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十分不利。

当然,孩子口吃的原因还有很多是其他方面的:

压力

现在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通常都很大,还没上幼儿园就要开始学外语、学音乐,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不如人意的话,有的爸妈或老师就会采用惩罚、打骂等手段,这些都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口吃。

紧张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愿与人交往,与人交流时会手足无措,紧张导致语无伦次,便会出现口吃。

惊吓

孩子调皮时,有的爸妈就对他们厉声地呵斥;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快有慢,有的未满周岁就能说出简单的语言,也有的两岁后还不能找到适当表达方式。有些爸爸妈妈过于心急和敏感,当孩子学话时,做过多的矫正,或进行斥责、嘲笑。尤其是在孩子说错了某些话时,父母突然地大声呵斥,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惊吓,也容易使孩子突然口吃。另外,孩子时常处在受惊吓的环境里,如父母间的吵闹,也有可能导致口吃。

早语

那些提早讲话的孩子,特别是如果他们在压力下去“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这些孩子除了容易出现口吃现象外也更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口吃

面对已经患上了口吃的孩子,爸爸妈妈要仔细分析,了解他们口吃的成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逐渐地帮助孩子纠正这一不良习惯。

慢慢说话

要告诉孩子在开口说第一句话时要先想好,然后慢慢说出来;如果发第一个字的声不口吃,后面的话也就能说得流畅。

消除紧张

孩子一紧张说话便会结结巴巴,易形成口吃。爸爸妈妈不要在生人 前勉强孩子说话,如强迫孩子打招呼等,以免造成孩子的紧张,进而形成口吃,此外爸爸妈妈跟孩子说话时要慢条斯理,不要太快太突然,否则也容易形成孩子紧张。

不要模仿

有的孩子说话很流利,但由于模仿别人口吃,而形成了自己的口吃。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口吃后,可以暂停让孩子学话,把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活动来,如串珠、拼图、搭积木等动手操作而少语言交流的活动。这样就会淡化口吃的影响,让孩子在心平气和时不知不觉说出流利的句子来。一般过了两岁后,孩子说话流畅了便不易形成口吃。

多些耐心

一旦孩子出现口吃的现象,爸爸妈妈先不要急于指责,不要紧张,当作没听见,不要任意打断或纠正,而应耐心地听孩子讲完。在与孩子会话时,速度应尽量放慢,使用的句子、词汇力求简单,要用平静、温和、慈祥的口吻,让孩子没有任何压力。

稳定情绪

口吃的孩子大多是“急性子”,爸爸妈妈平时要教孩子遇事冷静,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吐字清楚,避免模仿口吃患者。说话激动时,应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说话。

不要嘲笑

爸爸妈妈在孩子出现口吃的现象时,千万不要嘲笑、讥讽,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其对语言有一种恐惧感,变得不再爱说话了。还有一个极端就是,当孩子出现口吃时,爸妈跟着一起笑,这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是一种变相鼓励,反而会强化孩子出现口吃的症状。

在孩子的模仿过程中,爸妈必须帮孩子把好关,学会辨别好坏,一旦发现有不良言行时,就要在还没形成习惯时立刻予以制止,不能事后再说。在制止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孩子忘记自己要模仿的言行。要有充足的耐心,让孩子和谐、舒缓的氛围中逐渐改掉这一习惯。

孩子便秘多是父母惹的祸

在每次讲课之后,必有一些家长问我,为什么他的孩子会发生便秘,而且有时大便干硬得引发肛裂致使干硬的大便外面挂上鲜血,孩子也因为肛裂疼痛而不敢大便,更加重了便秘的发生。仔细分析产生便秘的原因,大多数与家长的不正确的养育行为有关。

医学上认为便秘必须具备大便干硬,隔时较久,2天以上没有大便,有时排便困难。

孩子发生便秘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如下几种:

一、家长喂养不当:

1、进食不足:主要是小婴儿进食太少,消化后食物中的液体被吸收残渣少,致使大便减少,便稠。如果进食中糖的含量不足也会导致肠蠕动减弱导致大便干燥。因为孩子长时间营养不足也会导致腹部和肠壁的肌张力减弱也会导致便秘。

2、膳食成分不当:⑴给孩子进食大量的蛋白质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或者补充大量蛋白粉,而较少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谷类食品,造成肠道细菌分布和种类发生改变,致使肠道发酵过程减少,所以大便呈碱性而干燥。⑵过量补充钙剂:造成钙与牛奶中的酪蛋白结合,使得大便中含有大量的不能溶解的钙皂,也会造成便秘。⑶食品中膳食纤维过少:一些孩子偏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和水果或用水果代替蔬菜,使得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减少,也会发生便秘。⑷有的孩子食物过于精细,尤其是1岁以后的孩子还吃泥状食品或者细碎的食品也会造成便秘。⑸家长将配方奶粉冲调的浓度高,造成肠道渗透压高,又不及时补充水(正常应该2次奶之间喂一次水),造成大便干燥。⑹提前喂食鲜牛奶,鲜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高,酪蛋白所占比例高达80%,其矿物质含量过高,分子大,与胃酸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酪合物引起大便干燥。

二、生活环境不稳定:孩子生活不规律,如经常换生活环境生活不稳定;

三、生活习惯没养好: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按时排便习惯,难以形成或者不能形成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而引起便秘。

四、药物原因:长时间使用泻药、补铁药、抗惊厥药、利尿药、抗胆碱能药、抗酸药物,使肠蠕动减少而致便秘。

五、疾病原因:一些疾病造成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造成便秘,如佝偻病、呆小症、皮肌炎、先天性肌无力等。交感功能失调也会造成腹部肌肉无力或者麻痹而造成便秘。

六、生理异常:一些孩子先天性生理异常,如巨结肠、肛门裂、脊柱裂、肛门或直肠狭窄、肿瘤都可以引起便秘。

七、心理因素:突然环境或生活习惯改变、受到意外精神刺激、或去陌生的地方、初去幼儿园、换保姆或看护人等产生的紧张焦虑等等都可以造成便秘。

便秘的治疗:

●找出病因,如果是疾病引起或用药不当应该首先治疗原发病及合理用药。如果是因为喂养不当,家长应该保证孩子每天饮食入量;按时添加辅食、保证辅食的质量、数量和形态;科学合理的安排膳食品种,多补充水分和含有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如蔬菜和谷物(包括适当的粗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摄入;及早进行定时排便的训练;不要打乱孩子的正常生活规律。

●大便前围绕肚脐顺时针的按摩腹部,刺激肠蠕动。

●用消毒好的棉千沾着消毒好的植物油轻轻刺激肛门,或用肥皂条,开塞露塞肛。不过此法不能常用,以免形成依赖性。

●因为便秘形成的肛裂,轻症可以加上黄连素的温水坐浴,坐浴后肛门涂上少量金霉素软膏,保持局部清洁。重症需要请医生处理。

如何预防?

●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不够或者不能母乳喂养的孩子应该选择配方奶喂养,且按 照配方奶冲调方法进行冲调。

●尽量保证孩子生活规律,逐渐训练和培养孩子定时大便的良好习惯;

●每天保证足量饮水,最好是白开水;

●保证每天蔬菜和水果的入量;

●1岁以后适当添加粗粮,食物不要过度精细。

●人工喂养的孩子,两次奶中间喂水一次。

●婴幼儿避免高蛋白饮食。

小贴示:

●便秘的小偏方:心里美萝卜(半个)切成片、削成块的梨(一定要带梨核)一个,煮水给孩子喝,一般第一天喝第二天孩子就可以顺利大便。但是不主张长期使用。

●小婴儿不适合吃蜂蜜;

蜂蜜中可能有“肉毒杆菌”,会引起肉毒杆菌中毒。肉毒杆菌是一种罕见的、而且比较严重的、可以通过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传播疾病。肉毒杆菌存在于土壤与灰尘中。蜜蜂在采取花粉酿蜜的过程中,可能会把带菌的花粉和毒素带回蜂箱,使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所以蜂蜜中含有的肉毒杆菌芽孢数量非常高。研究表明极微量的肉毒杆菌就会使婴儿中毒。虽然肉毒杆菌孢子本身并无毒性,但是当它进入婴儿体内之后,在胃肠里生长产生毒素,可导致中毒症,而婴儿与年龄稍大的孩子与成人不同,1岁以内的婴儿体内还没有形成完好的肠道微生态屏障来抵抗肉毒杆菌芽孢的侵袭,当宝宝摄取了有污染的蜂蜜后,就可能会引起中毒。中毒宝宝主要表现为持续便秘,以至出现神经麻痹、哭泣微弱,呼吸困难等症状,非常危险。另外蜂蜜太甜会破坏宝宝正常胃口,会使宝宝不接受白开水,所以小婴儿不建议喂食蜂蜜。另外蜂蜜中含有激素类物质,长期使用有促进性早熟之疑。

本文Hash:e5922d3de5a8630197f4ff72e9bfcc779681408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