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安全线?

最近,一则“5岁女孩过马路被撞碾压头部死亡,母亲当场哭晕”的新闻在上热传。不禁使小编想起了许许多多孩子过斑马线被撞死撞伤的事故。小编不得不在探讨儿童交通安全问题时将某些交通事故再次向各位父母讲述一遍。

事故一

5岁女孩过马路,被公交车撞倒,车轮从女孩头部碾过,女孩当场死亡,女孩母亲当场哭晕。据记者向周围群众了解:有群众说是母亲带孩子过马路时在看手机,没有留意孩子走到了马路上;也有群众说是母亲在和别人聊天没有注意到孩子走到了马路上。由于警方正核实,并没有采信群众的这些说法。

事故二

一位老人推着婴儿车过斑马线,一辆小轿车快速驶过将婴儿车撞飞,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小轿车在驶过斑马线时,看到有人过马路并没有减速,只是鸣笛,最终导致惨剧发生。

事故三

还是在斑马线,人们在陆续过马路,其中一位怀抱幼儿的妇女被疾驰而过的摩托车撞倒,好在孩子安然无羌,而妇女却被抬上救护车送进医院。

斑马线事故分析

在这三例事故中,都是过马路,都是大人带着孩子,都出事了。当大家都在探讨这些交通事故是谁的责任时,是司机,是肇事者,还是带着这些孩子的家长?在小编看来,这是双方的责任!

首先,这几起交通事故都发生在斑马线附近。作为肇事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不鲁莽,不浮躁,这是一个司机应有的修养和责任。况且这是在斑马线附近,是行人群集聚地,是人群的正常通道,更要注意减速礼让,在观察周围的交通状况后,做到文明驾驶,而不是作为一名冲动鲁莽的司机。

其次,行人也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交通环境,把斑马线作为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完全是错误的想法观念,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可靠的。虽然职业操守和交通法规都规定机动车要避让行人,撞了行人的机动车司机要负全责或主要责任,但你能保证所有的车辆都一定会做到吗?我们在过马路时,即使是按照正常的交通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就可以想当然地认为是安全的,可以不顾一切地过马路吗?我们自己有安全意识,并不代表别人也有安全意识。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永远比放在别人那里做赌注要来得可靠。

小编认为,在大多数撞人撞车的交通事故当中,双方应该都有责任。双方之中哪怕只有一方能够注意一下当时的交通状况,事故发生的概率都会很低。行人,作为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不能以自己占理,自己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赌别人也一定会遵守交规,这种观念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即使自己等到绿灯亮了,大家都开始过马路了,也要注意观察有没有闯红灯的车辆,有没有头脑不清楚的司机没有按交规行驶,有没有酒驾、醉驾的司机。如果有这样的司机,即使是在斑马线,即使是绿灯行,小编劝您还是等一等,更何况是那些闯红灯的行人,领着孩子过马路的行人,抱着宝宝过马路的行人,以及上了岁数又带着孩子过马路的行人。请不要用孩子和自己的生命做赌注,来证明汽车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来证明汽车一定不敢撞自己。总有性子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总有意外的情况发生。

以上事件都说明一个道理:安全第一!交通规则第二!斑马线也不等于是安全线!且行且谨慎!

结语

小编本篇所讲的话题并不是不信任交通规则,只是认为,交通规则并不一定能完全保证行人的交通安全,只有自己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基础上再注意观察,才能保证自己的交通安全。尤其是带着孩子行动不便的人们,更要警惕 斑马线往往是行人最容易大意的地方,要时刻注意它的不安全因素,给孩子和自己多一份安全的保障。

想了解更多儿童交通安全的育儿问题,请您关注的《儿童交通安全》的相关文章,如果您想了解其它育儿亲子的相关知识,也请您继续关注的其它相关文章。

安全是选择玩具的底线

大人们在选购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玩具的底线,安全是选择和使用玩具的底线,由于宝贝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常常不能预见玩具暗藏的危险,甚至大人也不能完全把握好宝贝在操作玩具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所以大人在购买玩具时就要把玩具的安全性考虑充分,宝贝在摆弄玩具时,也不宜脱离大人的视线范围。

当然,过分关注玩具的安全性也会妨碍玩具其他功能的发挥。例如一些生产合格的电动或自动玩具比较安全,但是它们留给宝贝动手探究的空间有限,如果宝贝总是玩这样的玩具,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就得不到满足,那么他勤于动手和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就养成得慢一些,所以,玩具的安全底线达标以后,爸爸妈妈们还要考虑玩具的潜能开发价值。

家有小调皮要设6道安全防线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沈振宇

  ▲六成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和玩耍中

  ▲孩子从高处坠落切莫自行搬动,恒牙被撞掉应迅速放回原位

  六一儿童节前夕,武汉公布的一份专项研究显示,该市7岁以内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达18.7%,有六成意外伤害案例发生在家庭和玩耍中,胆大好动的男孩比文静乖巧的女孩更容易受伤。

  专家指出,儿童天性喜欢探索外面的世界,面对危险不会自保,容易发生溺水、异物吸入等意外伤害事件。如果家长事前防范得当,事后及时采取正确处置措施,可以将对孩子的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1.溺水:儿童非正常死亡头号因素

  学生下河游泳遇溺,同伴施救多人失踪,婴儿戴颈圈游泳导致溺水窒息……几乎每年夏天都会发生多起儿童溺水事件。据不完全统计,溺水近年来已成为儿童非正常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由于安全教育做得不到位,加上观念没有更新,许多人还持有‘少年英雄,勇于救人’的观念。其实,大孩子溺水后,同伴试图施救,往往会造成更大伤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沈振宇指出,必须教育孩子,遇到有人溺水,要把救援交给大人和有专业能力的人,而不是自己下水救人。

  家长要教育孩子,平时只去安全场所游泳、玩水,身边要有大人,不要单独跟小伙伴去偏僻的地方游泳。场所要设有护栏、附近有救生圈、竹竿等简易救生设备,泳池配备有救生员。小孩子喜欢到公园的鱼池喂鱼,家长要看紧人,以免孩子从栏杆下方钻进去,滑落入池塘。遇到有人落水,要教育孩子第一时间呼救,如果周围没有大人,可以到附近找人求救。曾有小孩不听家长的话和同伴偷偷去玩水,同伴遇溺后,他害怕被骂,没有告诉任何人。对此沈振宇建议,家长平时要给孩子灌输“无惩罚报告”的观念,出事后要马上告诉大人,不要对孩子立即实施惩罚。

  2.中毒:误服不能马上喝水

  误服大人的药物最为常见,例如有孩子误吃大人外用的高锰酸钾片,还有孩子因偷吃了爷爷服用的心血管病药物,结果昏迷不醒。容易被误服的还有花露水、洗发水、洗衣液、消毒液甚至是洁厕灵等等,造成消化道烧灼。

  家长应把药物等危险物品放置到高处或带锁的抽屉内,家用化学洗剂等应标上危险标记,平时教育孩子不要触碰。对学步期宝宝来说,洗手间应成为暂时禁区。发觉孩子误服药物或者化学制剂后,千万不要马上让其喝水,这不仅不会冲淡药剂,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例如误吞高锰酸钾片后马上喝水,会进一步加剧消化道灼伤。家长尽快带孩子到急诊洗胃催吐,在事情发生4~6小时内都有效。记得去医院时带上孩子误服的物品。

  3.异物吸入:边吃边动是大忌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因误吞异物窒息而亡的儿童就有近三千名。异物吸入包括食管和气管两类,气管异物的后果更严重。沈振宇指出,如果误吞下尖锐的异物,则可能造成消化道受损出血。常见的异物包括硬币、玩具的小零件、发夹等,食物类则有果冻、口香糖、葡萄、豆类等。

  婴幼儿习惯用嘴来探索外部世界,对危险物品缺乏识别力,因此,要避免孩子误吞异物,家长首先要确保危险物品远离宝宝,最好锁在抽屉里,或者放在孩子摸不着的高柜上。

  五岁以下不要吃果冻,葡萄等又大又软的食物应切成小块食用,大一点的宝宝可以用勺子挖果冻吃,切忌一整块吸入。坚果等尽量进行加工,碾成泥糊状再给孩子吃。

  根据年龄购买合适的玩具,避开有容易被拆卸和吞服的细小配件的玩具。给小婴儿买衣服时最好选择有暗扣、系衣带长度适中的异物,以免纽扣被孩子误吞。

  还要强调的是,要避开可能造成意外的场景。不要让孩子养成边吃边动的习惯,坐车、行走时不要吃零食,喂饭时不要让孩子哭、笑。“饭桌教子”不宜提倡,因为可能令孩子情绪波动、哭闹,情急下可能噎着。

  一旦发生异物吸入,家长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自行送医的同时,应立即让异物排出。如果还在咽喉,家长可用手指抠。如果已滑下去,且没有咳嗽的表现,应带到医院急诊拍片,如在食道,则由耳鼻喉科医生取物,如在消化道,可由消化内科医生用内镜取出。宝宝咳嗽不停,脸变色,提示异物可能被呛入气道,可采用海氏急救法。对一两岁的小宝宝,家长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将宝宝放坐在腿上,胸部紧靠其背部,使劲向后向上挤压宝宝的上腹部(脐上区域),压后随即放松。如宝宝能独立站稳,也可让他略略向前倾,用双臂从身后将宝宝拦腰抱住,同时右手握拳,顶住其上腹部,左手则按压在右拳上,然后用力向上、向后,猛烈而迅速地挤压其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

  4.烧烫伤:汤水别放在桌边

  导致烧伤的原因有误接触热水、玩火、玩电。有些孩子喜欢到厨房玩,看到什么都想摸一摸,恰好一锅热汤放在案板边上,孩子一伸手就把锅推翻,导致热汤浇面,被深度烫伤。婴儿烫伤则与家长照顾不周有关,尤其是在洗澡时,有些老人图方便,习惯先放热水再加凉水,要么因记性不佳忘记先试水温,要么因转身拿凉水时让会爬会走的孩子钻了空子,导致孩子被热水烫着。大一点的孩子喜欢玩火、电等比较刺激的东西,容易受到烧灼伤。

  对于孩子,家长不要随便让他们进入厨房玩耍,可以买专用的儿童锅灶玩具取代。热水、热汤等要放在桌边里面一点,以免孩子伸手够着酿成事故。

  其次,对于婴幼儿,洗澡时先用手肘内侧来侧水温,确保温度适中再放孩子进去。没有条件将洗澡水一次调好温度的家庭,应先放凉水,再倒入热水调温。

  再次,确保电器不漏电,插座装有安全插头。当孩子想玩安全插座时,要么迅速用玩具转移其注意力,要么当孩子稍大时,在父母的看护下,告诉孩子电器的性能和危险。

  5.坠落伤:坠地后不能自行搬动

  阳台和窗台最好安装坚固且缝隙适中的防护栏,附近不要堆放杂物或摆放桌椅,以免儿童借力攀爬上窗户和阳台。刚学会爬、走的小孩最好不要离开家长视线范围。无论如何都不要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

  对于五岁以下儿童,在沙发、床附近的地面上放置靠垫,其他家具的边角要装上防撞条。尽量带孩子去游乐场的蹦床玩,如果条件不具备,则和孩子约法三章,只在有家人在一旁保护时才到沙发上玩蹦跳游戏。

  如果儿童从很高处坠落,应第一时间拨打120电话,不要自行搬动孩子的身体,以免造成对脊柱的二次伤害。

  如果儿童跌伤后的额角肿了,切忌按照传统处理方法去揉摸受伤处,以免淤血情况更严重。沈振宇建议,先冰敷减少水肿,在24小时内在进行热敷。

  如果孩子后脑勺着地,要特别小心观察。频繁呕吐特别是有喷射性呕吐现象,精神变差、倦怠,或者反常地兴奋,孩子表示“头痛”,哭闹不休,都提示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必须马上就医。

  跌落可造成骨折,多表现为骨头变形、疼痛,拒绝大人触碰,有些动作无法完成。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因害怕到医院打针而撒谎说“不痛”,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身上是否有上述骨折信号。

  如果已长出恒牙,门牙被撞掉,家长可迅速将脱落的牙齿放回原位,轻轻咬合,立即带孩子去口腔科进行门牙重植。万一牙齿已经落地受到污染,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轻冲洗10秒后放回原位,或者将断牙放在杯子里,用零摄氏度左右的椰汁、牛奶或生理盐水浸泡,立即去医院。

  6.交通事故:莫让孩子独自上路

  儿童车祸频繁见诸媒体,受害者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小的孩子不懂交通规则,或无法针对危急情况作出恰当反应,或因孩子个头矮小,在司机视线中目标不够明显,最终酿成惨剧。而城市“有车族”忘了安装儿童安全座椅,一个急刹车也会令孩子受伤。

  “家长不要有侥幸心理,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孩子独自在马路上行走。”沈振宇强调,带孩子外出时不要让孩子在车多、路况差的地方玩耍,对刚会走、跑的孩子,一定不要在马路边上撒开他们的手,对大孩子要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带孩子开车出行时要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倒车时要注意孩子是否在车子周围。教育孩子不要将手、头伸出车外,以免发生危险。文/记者任珊珊通讯员李绍斌、彭福祥

  (编辑:晶晶)

本文Hash:cd64d4c483ac976de108b128be90c8d36dcebcdc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