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按时给孩子零花钱有什么好处

如今家长普遍都有给孩子零用钱的习惯,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孩子零用钱的数量也会增加。给孩子零用钱真的好吗?很多的家长都有些担心。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定期给孩子零用钱=确实有一定的好处,能培养孩子的合理消费的意识,增强孩子的理财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1、让孩子心存感恩,回报社会

小孩子大多零花钱都是长辈赠与的,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知恩图报。一方面,长辈给孩子零花钱是因为对孩子的疼爱;另一方面,孩子可以用零花钱给长辈买一些小礼物,感恩他们。先小我再大我,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家长要教孩子回报社会,参加一些慈善活动,将自己部分零花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但严禁攀比,要量力而行。
2、教孩子正确消费,花钱不冲动

孩子小,对于消费的认识不全,甚至于对于消费完全陌生。有些孩子拿到零花钱任意妄为,看到喜欢的就买,不会考虑商品的实用性。首先,要教孩子安全消费,有的孩子图一时新鲜,或者追求刺激用钱购买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商品,比如鞭炮。然后,家长要监督孩子使用零花钱,个别孩子零花钱多的话就会买一大堆不实用的东西,只为一时的兴起。这样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渐渐地孩子会养成挥霍的习惯。
定期给孩子零用钱好吗?通过上面的介绍,家长朋友一定已经清楚,零用钱的存在对于孩子而言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家长朋友应该注意,应该多多的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向,帮助孩子养成合理消费的意识,避免孩子出现大手大脚的情况。

给孩子零花钱有哪些好处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希望,每个父母都想倾尽所有满足孩子。但是我们要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呢,特别是对于给零花钱这个问题,很多父母总在纠结要不要给,应该怎么给。当然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些还给孩子零花钱有哪些好处。

1、正确认识金钱

有了自己的零花钱,可以让孩子懂得金钱是人们用来交换物品的媒介,有了钱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享受它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同时,让孩子懂得钱是父母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让他从小明白父母养家不易,时时怀揣感恩之心。

2、培养“数”的概念

给孩子零花钱,不可避免地会和数字打交道。这种融汇于生活中的直接学习比从书本上枯燥的间接学习,更易于被孩 子接受和掌握。在使用零花钱时,从认识数字开始,到数字大小的比较,从10以内(甚至更多位数)加减法,到小数的概念和运算,等等都会经常遇到,孩子在不 知不觉中就学会并熟练掌握了。
3、建立内心的控制力
建立零花钱制度可以让孩子品尝到延迟满足的快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史考特·派克博士在《心灵地图:追求爱和成 长之路》中谈到,“不逞一时之快就是重新安排生活中快乐与痛苦的顺序。先面对痛苦,把问题解决,事后享受到的快乐也越大,这是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当孩 子看到所要购买的物品价格超出自己的零花钱时,他们必须学会忍耐,忍受不能及时占有的痛苦,控制购买的欲望和冲动。在积攒零花钱的过程中学会逐步适应困 境,磨炼意志。最后当能把心爱的物品买回来时,那种得到后的满足以及所体会到幸福欢乐的程度一定是极高的。人的一生,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恋爱、婚姻, 会遇到太多类似这样现实与欲望的冲突、理想与梦想的差距,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架构起了“痛苦-忍耐(等待)-成功”的心理力量,他可能会更有勇气和能力去面 对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澜。
4、社会交往能力
零花钱是属于孩子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钱,慢慢地,他们会悟出要“用尽量少的钱,买尽量多的东西”的道理和方法。这些都会促使他们开动小脑筋,增强与社会、与相关人员的互动。比如,5岁的妮妮在有了零花钱之后,平生第一次有勇气和陌生人砍价。
以上几点就是给孩子零花钱的好处,但是我们也不要给予孩子太大面值或者是太大金额的零花钱,任何事情都是适度最好。适当给点零花钱既能满足孩子自主独立的愿望,还能锻炼他的勇气,增强信心。希望小编的介绍能给您带来帮助。

家长在什么时候给孩子立规矩好呢?

彤彤今年7岁了,如果问彤彤的妈妈,她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她肯定会说,没有及时给彤彤建立规矩。彤彤的妈妈一直提醒自己要珍惜孩子自由成长的机会,不能对孩子约束太多,对于建立规矩这件事,一直抱着“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的态度。现在,彤彤长大了,妈妈对彤彤的要求提高了,这时,妈妈才发现,彤彤已经养成了不少坏习惯。

孩子缺乏判断能力,需要父母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以此来确定行为界限。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做规矩比较好呢?怎样制定规矩才会有效呢?

何时开始给孩子建立规矩?

让孩子形成规矩意识,时机非常关键。太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行为控制力都还不够,你讲的规矩,他不一定懂,也做不到;大一点的孩子,坏习惯已经养成了,纠正的难度更大。

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性来看,2岁以前,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时期,这一阶段,孩子需要父母全身心的爱,无条件地接受他、爱护他。2岁以后,孩子进入自主探索期,他开始发展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行为判断能力,这就为孩子接受规矩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开始发现“什么是我要做的”,“什么是妈妈要我做的”,这个时候行为的自主意识更强烈。因此,规矩需要从孩子2岁开始建立。

怎样把规矩告诉孩子?

1.明确告诉孩子,他可以去哪里,可以做什么,让他知道自己的行动范围。

小孩子,理解力不强,太复杂的规则,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所以,给孩子立规矩时,要明确告诉他具体的行为标准是什么。只是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是没有用的,还要解释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某件事情是允许的。

比如,豆豆,一个3岁大男孩,很爱骑小轮车。尽管豆豆骑车的时候爸爸会在一旁看着,不过爸爸还是担心他骑到小区的主干道上,被来来往往的车撞到。于是,爸爸就在骑车的空地上用粉笔画了一条线,告诉他,不能越过这条线。豆豆每次骑到画线的地方,都就掉头回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活动范围。

2.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说明规矩。

给孩子交待规矩时,一定要把规则说得简单明了,让孩子能真正理解大人的意思。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是比较有限,他们常常会自动过滤掉一些语言,只会听他们感兴趣的话。太繁琐、意思不明的指令,会让孩子困惑。因此,在要求孩子怎么做时,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明确告诉他们什么行,什么不行。

例如,睡觉时间到了,明明不愿意睡觉,他总想着跑到客厅去玩。妈妈对明明叫道:“你要是去客厅,就别回来睡觉了!”结果,明明真的下床去客厅玩。明明太小了,不能理解妈妈说的话的真正含义,他把妈妈的威胁看作了对自己行为的允许。

3.要回应孩子的疑问。

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意识,好奇心也很强烈,越是禁止的事情,他越是想问个明白。所以,当家长拒绝孩子做某件事时,很多孩子会反复问:为什么不行?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了会怎样?

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疑问不耐烦,没有让孩子了解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只会让他更好奇,跃跃欲试,想要一探究竟。另外,如何回应孩子的疑问,也是有技巧的,选择一个孩子比较平静、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机,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违反规则的后果是什么。

制定、执行规矩时,需要注意什么?

1.制定的规矩,要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要苛求孩子。

制定的规矩,一定要适应儿童的发展规律。比如,对 于一个2~3岁的孩子,要求他每天在爸爸妈妈做晚饭时,安静地坐上半个小时,不喊叫,不吵闹,不捣乱,这显然不现实。

2.循序渐进,反复提醒。

大人常常抱怨孩子不长记性,老犯同样的错误。这是由孩子的特性决定的,千万别指望只说一次,就能让孩子了解规则。建立规矩不能一蹴而就,随着孩子心智的发展,理解力、自制力的提高,孩子会慢慢学着遵守。

3.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遵守规矩的环境。

我们给孩子树立规矩,是希望孩子能养成好的习惯,而不是为了惩罚孩子,给孩子的行为设置障碍。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创造有利于遵守规矩的条件和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指挥孩子,当孩子的评判官。

比如,我们让孩子按时上床睡觉,那么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睡觉环境和氛围;我们想让孩子看书的时候专注一些,就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没有干扰的空间。孩子做事情缺乏目标,经常会受到外界各种诱惑的吸引,所以,在要求孩子遵守规矩的同时,我们也要给他们创造相应的环境。

4.贯彻始终,减少例外。

在教育孩子守规矩时,家长的态度要始终如一,规则统一。比如,球球的妈妈为孩子制定了睡觉时间,可到了点球球要求再听一个故事,再喝一杯水,如果妈妈拒绝,球球就会大声地哭起来。这时,妈妈会感到很为难,一方面她不愿意让哭闹的球球影响家人的休息,另一方面,同住的爷爷奶奶听到球球的哭声也会来“解救”球球。于是,妈妈只好放弃。另外,有时候她自己还会心怀内疚,认为自己对孩子太严厉了。结果球球妈妈就成了一个左右摇摆的执行者,心情好时,她会妥协,心情不好时,又会对球球严加指责。

规矩不是不能被打破,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例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孩子不明白,同样一件事为什么有的时候可以做,有的时候又不可以做。而这种困惑,只会让孩子不停地去试探家长的底线。最后,执行规矩的过程就成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拉锯战。

5.以身作则,家长自律。

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专心一点、速度快一点,而自己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我们不准孩子多吃零食,结果自己也没有抵住垃圾食品的诱惑?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我们的行为,不管好的、坏的,孩子都会模仿,所以要想孩子怎么做,就先做给孩子看。

教育的成败往往在方寸之间,缺乏规则的成长一定是不完整的成长。爱孩子,就不要忘了告诉孩子,他应该遵守的规矩。

小编提示:

1.在和孩子解释规矩时,多用积极的语言和孩子沟通:仔细回忆一下每天你对孩子说的话,“宝宝不可以乱跑”,“宝宝不行”,“不,你不能”……与其总是对孩子说“不”,不如直接告诉孩子“妈妈希望你这么做……”为孩子制定规矩,不等于限制、束缚他,而是要为他的行为找到更合适、更安全的方式和场合。

2.多问问自己,我制定的规矩合理吗?尊重了孩子的需要了吗?随着孩子长大,他的行为能力会发生变化,我们的规矩也要随之作出调整。

本文Hash:6acc627f508fb84bdef0b790be652cd6ed4f58f2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