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

量表。该量表主要依据了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要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家庭必须完成如下六个方面的任务并具备相应的能力:问题解决、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我们分别使用该量表的教师问卷和父母问卷请教师和家长对儿童在学校和在家的行为进行评定,内容包括一般健康问题和心理行为问题两方面。其中心理行为问题又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 ,包括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第二类为神经症行为,包括经常烦恼、肚子疼和呕吐、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问卷设计者本人及其他学者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泛使用的结果均说明,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收集被试在最近一学期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以及家庭的结构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等背景资料。2.3 数据处理利用spss10.0 及lisrel8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 结果与分析
每周仅有1小时的沟通时间,相比之下,母亲与孩子的沟通时间要明显多于父亲,但仍有25.4%的母亲每周仅与孩子沟通1小时。③从“沟通的主动性”来看,有一半的学生与家长处于双方都主动的沟通状态,父亲与母亲相比,母亲比父亲与孩子的沟通更显得主动一些。有24.4%的学生主动寻求与父亲的沟通。一旦发生亲子沟通,大部分父母都很认真、很感兴趣地与孩子交谈,但在心不在焉地听的项目上,仍是父亲比母亲更多地表现出了对沟通的不在意。④在“沟通内容”上,父母与孩子交谈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家庭琐事,父亲比母亲更愿意与孩子谈一些社会上的新闻、重大事件等等。⑤就“零沟通的原因”看,青少年认为与父母之所以没有沟通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没有机会,三是得不到理解。没机会可能反应了现代生活节奏的紧张和生活对父母和孩子的压力。而“无话可说”和“得不到理解”可能反映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青少年认为与父亲“无话可说”和“得不到理解”占了48.5%,认为与母亲“无话可说”和“得不到理解”占了41.6%。我们进一步对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发现,父亲和母亲在与孩子沟通的频次、所花费的时间、沟通的主动性、沟通态度以及零沟通的原因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比父亲的沟通频次多,花费时间长、主动性更好、更愿意认真与孩子交谈(见表1)。表1 初中生与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状况的配对t检验
3.1 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分析
mean
mean
sd                 t
我们对初中生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频次、

[1] [2] [3] [4] 下一页

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方晓义 林丹华 孙莉 房超

摘  要: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720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要求被试分别报告亲子沟通、学习成绩、自尊、抑郁、羞怯和问题行为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中,关系定向的沟通明显多于观念定向的沟通;随着年级的增长,关系定向和观念定向的沟通都有明显的增加;(2)在亲子沟通的类型中,保护型亲子沟通最多,其次为多元型亲子沟通,放任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最少;四种亲子沟通的年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生的放任型和保护型亲子沟通多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多元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多于初中生;(3)同一种亲子沟通既可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社会适应,同时也可能增加青少年的消极社会适应。

孩子的性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孩子的性格主要是取决于后天的生活环境,而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就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提供孩子发展的物质基础外,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一种良好的氛围,这对孩子的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儿童性格特征分5个时期。

1、信赖――不信赖(婴儿期):此期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可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可能出现情绪问题;

2、自主感――羞愧及怀疑(幼儿期):此年龄期饮食、大小便均有一定的依赖性,故此时出现违拗性行为及语言,以及依赖性行为,二者交替出现;

3、主动――内疚(学龄前期):此期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勤奋――自卑(学龄前):此期小儿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而且这些成熟,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小儿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

5、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当一个人对自己体格、智能、情绪等品质感到满意,有明确的意志与目标,并预知这些品质能得到亲人的认可时,认为已达到了个人身份的建立。青春期儿童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如果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

孩子的性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家庭环境在儿童性格形成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俗称“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在家庭因素中主要有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等。

1、教养方式:

(1)父母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2)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4)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5)父母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6)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2、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3、家庭气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如果不注重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行为。如果对独生子女进行正确教育,亦可形成如尊敬师长、关心同伴、不挑食、爱劳动等良好性格。此外,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孩子性格亦有一定影响。

小编总结:家庭环境在儿童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们要从小给宝宝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了解儿童在不同时期的性格特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使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成长起来!

本文Hash:3055d1b70832be6912cc0f13e072a5cb670850b4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