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要助长了孩子的脾气

  说出孩子的心思

  作为和孩子亲情依附的父母,你通常都会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当你看到孩子开始发脾气时,你应该用语言把它讲出来。当正在发作(或者将要发作)的孩子听到她此时的情感从你的口中说了出来时,会异常迅速地平静下来。举例来说,你的孩子想马上得到一样东西(比如讲故事,别人的玩具,到外面去走一走……),在等待过程中脾气突然发作的时候,你平静地对她说:“等起来确实很难。你希望我们现在马上来讲故事(或者得到这个玩具、到外面去)。”听到情感用语言表达了出来,这是你的孩子学习用言辞表达自己情感的最好方式。

  暂停孩子的脾气发作。如果对孩子的发脾气不予理睬或者进行安抚都没有效果,你就应该带孩子离开引起他脾气发作的环境,并且要求他暂停。举例来说,假如你的孩子在超市里发起了脾气,你应该平静地把他抱起来,退到一个角落里,或者走向你的汽车(参见178页“出门的时候你应该停下来”)。

  如果孩子在奶奶家里发起了脾气(这通常让父母感到最为难堪,因为有他们自己的父母和配偶的父母在场时,他们感到自己被最挑剔的眼光审视着),那么你最好事先和奶奶沟通好、让她分享你对付孩子发脾气的策略,这样奶奶就不会去破坏你对孩子的管教,而且也可以让她知道你是真正在为她的孙子负责,让她可以在一旁休息、看着你管教孩子。你这样的做法很可能和她做年轻妈妈时的做法非常相似,也可能根本不一样。但是无论如何,如果她对你说:“他就像他爸爸。我也经历过许多这样的日子,我们俩都熬过来了,”或者诸如此类的话,都会对你看问题的观点有所启发。听了这样的话之后,你们可以一起放声大笑,而你也可以从在场的人那里听取一些明智的意见。

  应付和

  预防稍大一点孩子的脾气发作

  当孩子快到3岁的时候,脾气发作会大为减少,因为此时他已经掌握了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能力,而且他正忙于在个性化之外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他的想像力正在蓬勃发展,并且有了更多的恐惧,因此他需要“巨人”来保护他的安全)。脾气发作在4岁的时候又会重新出现,而且伴随着一个令人惊讶的倾向。4岁的孩子比以前更聪明、更强壮、声音更响亮,对控制父母的各种情绪更为在行。这时的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影响力,这对某些父母会具有威胁性。千万不要采用过激的反应来压制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这一点十分重要。

  给予明确的教导。你应该把你的期待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教导必须是建设性的、明确具体的:“我希望你在奶奶家里要有礼貌。我们可以把你的那些新书带给她看,也许她会念一本给你听。吃过午饭我们就回家。”这样对孩子说,就比说“我不能容忍你发脾气,我希望你表现得好一点”意义明确得多。在孩子发脾气时,你没法和他讲道理,但在脾气发作之前你是可以和他讲道理的。

  你应该让孩子用其他的方式来宣泄情感上的过重负担,而不是通过发脾气。你要帮助他正确运用自己的身体――为他安排大量的机会来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和户外游戏(比如,让他在一张旧的床垫上或者一张小型蹦床上跳上一整天)。可以放一些欢快的音乐让他去跳舞,也可以和他进行跳跃比赛。你应该鼓励他把自己发脾气时的感受在一块写字板上画出来。在脾气平息过后,要他把自己的感受“画成愤怒的图画”。在你生气的时候,你自己也可以这么做,并且谈论一下你正在做的事情: 我在画一些愤怒的线条和愤怒的表情!”这种做法真正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它让你的孩子看到你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发作。在你生气的时候,你可以尝试脸朝下趴在床上去踢打你的床,或者可以说“我们要去进行一次‘生气时的散步’,赶快上你的婴儿车去。”有了孩子会促使大人去反省他们自己在情感上是否成熟。我们都曾或多或少地发过脾气,所以不必不好意思承认。即使是对于你自己,也有许多你乐于看到的变化在你身上发生,让你做更为冷静的父母。

  千万不要火上浇油。不要让你的孩子把发脾气当作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他知道当你们走到够得着超市付款台上的糖果的地方时,只要他一发脾气,为了使他安静下来你就不得不向他屈服的话,那么他就会做好准备,等你一靠近柜台他马上就开始发作。下次,在你们进入他要发脾气的那个高度危险区之前,你应该对他解释说:“我们不是来买糖果的,你闹也没有用。你可以帮妈妈把买的东西放到柜台上。记不记得?我们是来买家里吃的冰冻酸乳酪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们,在私人场合和在公众场合,她分别用不同的办法来处理孩子失控的脾气发作。在私人场合,她对孩子的脾气会十分地不耐烦,因此孩子不久就会停下来。在公众场合,她会严厉地对孩子说“你可别让我没面子”――孩子会认为她说得对。

  不予理睬?孩子发起了脾气,你到底是去面对他,还是不予理睬,这取决于你认为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判断孩子闹一通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那就不用去理他。如果你打算对他的发脾气不予理睬并且要走开,你应该让孩子知道你并不是不管他了:“埃里克,你肯定是真的生气了。你冷静下来后,我会来帮你。”然后你就走开,但不要走得太远,让孩子自己去恢复平静。如果对孩子大叫“闭嘴”,或者大声呵斥他,那都会把与孩子沟通的大门关闭起来,更增添了他的怒火。

  大声尖叫

  孩子发脾气时最让父母头疼(并使他们屈服或生气)的是孩子的大声尖叫。这里关键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为孩子的尖叫所触怒,它只不过是孩子激动情感的一种口头表达。如果孩子的大声尖叫使你屈服于他,那么大声尖叫很快就会变成他用来控制你的工具。我们在家里定下了一条规矩:“你们只能在草地上大声尖叫。”一个朋友带她的孩子去到外面,然后示范给他看,教他怎样“在草地上大声尖叫”。妈妈“在草地上大声尖叫”给这个孩子留下了长久的印象。

  在夜晚,父母对孩子的大声尖叫特别脆弱,感到没有力量去对付(例如,你2岁大的孩子已经吃了两次奶还要吃,你决定让爸爸把他抱过去)。我们告诉父母们不必去阻止孩子的大声尖叫,不用担心他叫坏了嗓子。既然他选择了尖叫,那么他也能选择闭嘴。他自己会想出办法来停止尖叫。

  在孩子发脾气时,你要是不采取走开的办法的话,你可以试一下家庭大本营的办法。你要待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一直忙着做事情,比如说读一本书。千万别去理睬他的发脾气,也不要和他吵。如果孩子的脾气发作扰乱了你的内心和谐,或者孩子要对你动手动脚,那你就必须赶紧走开。请你记住,孩子的发脾气一旦能吸引观众的话,就会继续下去。观众的热烈反应会使孩子的脾气再来一次。有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当你准备平静下来好好说话的时候,我再到这儿来。”这足以激发孩子去改变自己的性情。

  当一个2岁的孩子失去控制的时候,你可以在身体上制服他,但对于4岁或更大一点的孩子你就不能这么做, 已经长大到可以和你对抗了。你可能很想把他锁进他的房间,但是更为安全的做法是你把自己锁进你的房间,直到他能够平静下来。如果你气愤得想打孩子的话,无论如何你都得让自己离开正在发脾气的孩子。有些妈妈把孩子关到他自己的房间里面,结果发现孩子弄坏了屋里的东西。如果他弄坏的是玩具,请你记住,那是他的玩具,你别再去买新的给他。如果他损坏的是房间里的东西(比如打碎了窗户、弄坏了墙壁等等),当这样的事第一次发生的时候,他自己都会对愤怒时的狂暴感到吃惊。这种行为实在吓人,因此孩子很可能不会再去重复它。你应该要求他偿还你为修理所付出的费用。如果这种破坏性的行为又再次发生,你就需要请专家来帮助你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心里有着太多的怒气。一次脾气的突然爆发可以成为你对孩子的内心进行深入探究的线索,在孩子的身上很可能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一位妈妈是心理学家,我们曾经和她交谈过,她说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在助长孩子的脾气越发越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过去在孩子发脾气时,她总是一直不停地数落他,反而让孩子来劲地和她顶撞。后来她学会了应该停止数落孩子,像前面建议的那样去做一些事情,让孩子的脾气逐渐地消停下来。

孩子急脾气家长不要对抗

问:女儿脾气急,不顺心就摔东西打人怎么办?

女儿马上21个月了,脾气比较急,碰到什么要做的事情或者想要的东西,如果大人不能马上拿给她的话,她就会急躁得在你旁边哇哇闹,然后拿到东西后往往是气得把东西往地上一摔,或者是用手打你,有时候打人说不让她做什么事情或者说做什么事情不对的时候,她也经常会生气的用手来拍打你,我们大人都很郁闷,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呢?说实话,我们不是一个娇惯孩子的家庭,不会去满足孩子一些不对的要求,家里人平时也没有随便扔东西和打人的习惯,但是有时候就是简单的她要吃个什么东西,我们在给她拨皮或者清洗的过程中她就急得不得了,最后拿到手就气得乱扔,我尝试过她扔了东西之后就把东西拿走不再给予,也讲了道理(大人的话她基本都能听懂),有时候她想要摔东西时,我一警告:“你扔掉了就没有了,不再给你了啊!”她就能犹豫一下,然后不乱扔,有时候她就什么也不听,你越是说不能扔,她越是扔得使劲和生气,为了她乱扔东西和随便打人这个习惯,我打过几次她的手掌,她往往都是哇哇哭上一阵,但是收效甚微,我妈妈和婆婆说她现在还小,不懂事,等大大就好了,三岁之后就能懂得一些道理了,但是我觉得习性应该是从小就养成了,生怕年龄越大,一些坏习惯越难改正,请林姐讲讲这方面应该怎么处理好呢?非常感谢!

答:你妈妈和婆婆的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正因为他还小,又正好处在逆反期,他跟你有些对抗的行为是非常正常的。建议不要跟他对抗,尤其不要打他,这样的方式只会更加激发他的这种情绪,导致他更多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他因为某些事情急躁,最好就是对他的要求立刻作出回应,比如他要吃香蕉,那就赶紧去揪香蕉,一边揪一边用很生动形象的语言有些描述:“宝宝要吃香蕉啊?好啊,妈妈立刻给你拿,你看,妈妈跑得多快啊!像不像一匹大马?好了,香蕉到手了,现在我要给香蕉薄皮了,呃,剥开了,撕下一条,又一条,最后一条,哈哈,香香甜甜的香蕉肉露出来了,可以吃了。来,宝宝吃吧!”如果你很夸张地表演并且描述,那么他的注意力就会被你的行为和语言吸引住,就不会那么急躁了。

问:我要给同事拷一个文件,就从包里拿了一个U盘出来,小家伙看到这个新鲜玩具,一下子又感兴趣了,我快速地把文件拷好,然后把U盘交给她,告诉她:“宝宝,这个叫U盘,是用来拷电脑里的文件的。”我看她对把这个盖盖子好感,就给她演示了一次怎么样盖上,然后交给她让她自己盖,她刚开始还认真的盖了两次,可怎么也盖不上,于是我又对她说:“宝宝不急,”然后我又拿过来演示给她看,但当我再次交给她时,她有些发脾气的把U盘丢在桌子上了,自己跑开做其它的了。请问是不是我做错了?打扰了她?还是她做事不专注呢?如果是这样不专注怎么办呢?

答:这个年龄的宝宝做事情不会那么有耐心,加上你不停地在旁边教她,看到你那么轻易就把事情做好了,而她不能,她很容易有一种挫败感。所以这种指导有时候也会给宝宝带来压力,不妨换一种方式来指导她:宝宝盖过了,现在妈妈来盖一次吧!然后你示范一次,再说:“好了,轮到宝宝了,你再来一次吧!”如果她还是盖不上,没有关系,继续轮到你自己。这样轮来轮去的,她就能很用心地观察你是怎么做的,同时也不会因为自己盖不上就产生压力。再说,给他自己玩一会儿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不一定这时候非要让他学会 这个盖盖子的技能。

问:林怡老师,宝宝17个月了,最近发现当我们的意见和她想要得东西不一致时,她开始用哭闹表达自己的不满。有时候会顺势躺在地上。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跟她将道理,当她不听,继续哭闹时我们会用其他东西引开她的注意力或者干脆先不理她,让她自己发泄一下不满情绪,然后再跟她讲道理或是引开她的注意。这样的处理方法对吗?

答:这么小的孩子用哭闹来表达自己是很正常的,因为他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建议跟他共情,只要跟他共情了,他觉得自己内心的想法被认同了,他的情绪就会好很多。当然了,这么小的孩子要让他平静下来也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所以,转移注意力有时候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文/林怡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很不注意收敛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就对自己的孩子发火或者表露出不好的情绪,但是父母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与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家长想想教育出好孩子,必须的克制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生气:都是孩子惹的祸?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你不那么淘气,我就不会这么生气。”或者:“你惹我生气。”“你让我伤心。”仿佛我们的烦恼都是因为孩子的错。

可是,父母生孩子的气必定是因为孩子不好吗?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父母面对相同的情形或同一种孩子的行为,却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孩子蹦蹦跳跳,有时候父母看着觉得是活泼可爱,但有时候却觉得烦人、讨厌;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并且对父母表示厌烦,有些父母会生气,指责孩子,而有些父母则会感到内疚、自责。

看来,对这个问题不能想当然。

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认为孩子不必什么事情都禀告父母,还会为孩子拒绝与我们沟通而生气吗?可见,我们内心的观点对我们的情绪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对孩子、对自己抱着一些不合理的观点,那么,遇事容易生气、沮丧就在所难免了。

明白了自己的情绪不完全是孩子的行为直接引发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而产生的,就会明白,其实情绪的主宰者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只要不放弃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权,就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追踪不良情绪的根源

回想一下:当你生气、感到自己受了伤害,或者感到内疚的时候,你的想法是什么?当你感到气馁、沮丧的时候,你情绪背后的观点又是怎样的?

我们为孩子有话不肯跟我们说而生气时,心里深处是不是有“这孩子真白养了,这么点儿大就有事背着我”的念头?

可是,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来看,比如,认为“孩子可能碰到了不如意或挫折的事情,一时没心情跟我说”,情绪反应就会截然不同。也许我们仍会有些挫折感,但不见得会有内疚、生气或气馁等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用适当的方式来和孩子交流,有效地帮助孩子。

那么,有哪些不合理的观点,会使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极端不良的情绪呢?

“天哪,怎么办哪!”

面对一些不如意事件时,觉得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而不是单纯地将它看作一种挫折、失败的经历,因而产生气馁、沮丧的情绪。

“我必须……”

认为现实必须与自己的期望完全一致,不能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当实际情况与自己预期的结果有差距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困扰。

“我真没用!”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认为自己没办法控制和处理好,因而自己是无能、无用、没有价值的。或者认为别人是奸诈、可怕、不知感恩的,因而责备或归罪于别人。

还有下面这些有关教育孩子的观点,也会埋下不良情绪的隐患:

我教养孩子的方式“必须”受到朋友、邻居、亲戚的赞同;我“必须”胜任对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如果我是好父母,我的孩子一定会表现优异;如果孩子犯了什么错,就说明我的教养失败。

由于这些不合理观点的缠绕和支配,我们和孩子常常陷入冲突的困扰中。

控制情绪的技巧

如果你发了脾气,别太内疚。要知道无论愤怒、沮丧还是自责,甚至敌意,都是难免的,不需要刻意逃避、压制或掩饰,而是要坦诚地承认和接纳它们。如果我们总觉得自己不该如此,就会更焦虑和紧张,反而不利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要知道,“我 该生气”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

改变不合理观念

控制情绪的第一要诀,就是改变自己原来的一些不合理观点,并且用一些合理的观点来取代它,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困扰、不协调,只是彼此意见不合、看法不一致,并不是大难临头;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不是一帆风顺的,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出错、遇到问题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等等。

当父母采取了这样一些较合理的观点时,就容易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产生正向的情绪反应,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孩子,给予孩子关怀和支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调整自己说话的声调,并且倾听它

说话的声调能够传达人的情绪和态度信息。试着调整自己说话的声调,让它变得沉稳和友善。注意听自己用这样的语调说话,也能使自己的情绪逐渐变得愉快和稳定。

调节自己的面部和体态表情,并仔细观察

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既能表现人的情绪,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如果你感到疲倦或心情沮丧,可以面对镜子,做一些传达肯定、友善的表情和姿态,比如微笑、轻松的动作等等,也常常能让自己感到愉快、精神好起来。

如果和孩子聊得不投机,眼看要“踩地雷”,可以暂时打住,或者暂时离开谈话的地方,倒杯水、上个厕所什么的。如果不能走开,也可以试着转换一下话题,强迫自己想想其他事情:回忆一些愉快的片断,盘算一些其他的事情,诸如明天要买什么东西,房间是不是要重新布置一下,等等,使自己暂时忘掉眼前不愉快的话题。停止对不愉快话题的思考,可以暂时避免产生愤怒、处罚孩子的不合理反应。

放松

平时可以做一些放松练习,到了真正感到紧张、焦虑和有压力的时候,这些练习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

安静独处

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独自安静地做些事,告诉家里人不要打扰自己。深呼吸做做深呼吸,同时告诉自己“放松,放松”,或者数着自己的脉搏,对自己说:“慢一些,慢一些……”

幽默

遇到挫折、沮丧的事情时,努力换个角度,用夸张的方式来想这件事情,开开自己的玩笑。收集一些滑稽的卡通图片,贴在随时可以见到的地方,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看,或者读一些笑话。幽默有趣的事情能让自己愉快起来。

相信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在孩子面前,以幽默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能让自己轻松起来,而且能把一种坦然、放松的处世态度传达给孩子。

人吃五谷杂粮,岂无七情六欲?要想置身世外做神仙,难哪!不过,控制情绪,并不是要父母压抑或掩饰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产生的不适当的教养行为。

小编总结:家长们想要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家庭教育是关键,但是家庭教育离不开亲自之间的交流。而且亲子之间的交流最忌讳家长冲孩子发脾气,这样会使孩子受到伤害,所以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请家长们收起你们的情绪,把快乐留给孩子。

本文Hash:72ab412393573656171bbf42cc634d316e777f01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