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教育孩子是请不要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使不得

苏州读者周素娥:贝多芬的父亲常常迫使贝多芬练琴,一练就是长长的几个小时,弹得不理想就施以家庭暴力,让小贝多芬感到痛苦不堪。这也大概是形成他暴躁脾气的原因,而因为他的冲动性格,一辈子得罪人无数,家庭生活也不如人意。

现在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往往只看到子女被塑造成天才神童的七色光环,进行拔苗助长,却忽视了一些天才儿童所表现出来负面的问题。深圳的姜先生,他的女儿才三岁半,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小女童已经阅读了超过千册书籍,看过了上千张影碟,并且这么小的孩子已经欣赏过了近百场演出。这实在是一组恐怖的数据,即便是对于普通成年人,两三年间看这么多书籍,电影,参观演出,也是相当了不起的,非只付出智力,没有一定的体力绝对完不成。

幼童教育应根据幼孩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游戏为主,循序渐进,过早地让孩子学习文化,结果极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国内外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对于3-5岁的幼儿,过早让其读书识字,早期智力可能属于中上水平,越往后越下降。如果不照顾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对以后的人生极其不利。

即便是姜先生真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出了神童,一个是学习得痛苦不堪的女儿,一个是健康快乐成长的女儿,你会选哪个?

是谁在走火入魔

南京读者红毅:逾千册书籍,千部影碟,百场演出,谁能把这几个数字加到一个三岁半的幼儿身上?就算是成人,这个目标也不是轻而易举能达到的,何况是刚刚够上幼儿园小班的宝宝?

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三岁半女娃娃就不止是神童那么简单了,三岁半?如果你说她认得上千字,那倒是可以呼之为神童,可是,她识得的远不止上千字,而是上千册书,上千部影碟,不知道供三岁半儿童可看的影碟有没有上千部,也不知道该迷你宝贝阅读的又是什么书。据其父亲自曝,他的“葵花宝典”是关于该三岁半幼儿的成长笔记,洋洋洒洒长达百万言!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有多少父亲为了造就神童不遗余力,投入全部精力和金钱,这早已算不上是新鲜消息了。但这位父亲提供的数字,却一览众山小,独占鳌头,傲视群雄!是啊,还有谁,可以造得出超过这一系列数字的奇迹?这已是巅峰,百年之内,无可超越。

听说武功到了登峰造极后,侠客就只有独孤求败的份了,而这位父亲,在攀登的途中,已先走火入魔,把女儿当作道具,进行异想天开的“神女”造级试验,如果这故事还有一点可信,那就是父亲望女成凤性急,慌不择路,口不择言,把想象当作事实,把意愿当作奇迹,精神可嘉,其实难副。

教育孩子不要拔苗助长

话题提示:

有媒体报道:一位父亲几乎把业余时间全花在女儿身上。为了女儿,他阅读数百册教育类书籍,拜访许多教育名家,还写下长达百万字的成长笔记,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育方式。他的女儿才3岁半,却已经阅读了逾千册书籍,看过千部影碟,欣赏了百场各种演出。他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质疑他的数字是在瞎说;有人认为他这是填鸭式的教育;也有人赞赏他对女儿的负责态度,认为他是一位称职的好父亲。对他的教育模式,你怎么评价?

人造神童不可取

南京一名小学生爽口爽心:让年仅三岁半的女儿阅读上千册书籍,看千部影片,欣赏百种演出,作为父亲,希望女儿能够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他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女儿才三岁半,那些书本上的道理、知识她哪能记得住?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么?更何况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玩耍,崇尚自由,她父亲的做法就是扼杀了她的个性!束缚了她的自由!孩子就在这种书海里过日子,哪里还有时间放松一下呢?哪里还有时间找别的小朋友玩?这样一来,她的性格肯定会发生变化,她的内心说不定会很孤独呢。这种“人造神童”将来一定会成为大才女吗?

特殊教育很有必要

南京金肯学院华洋:不同的教育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他的教育方式对他的孩子有效果,他的孩子愿意跟他学,这样就够了,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这个父亲可能更多地只是针对他的孩子而做出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只能针对某个特殊的个体,不太可能普遍试用,在他的孩子身上能取得好的效果未必在其他孩子的身上也会有同样的作用。

这个父亲在孩子只有3岁半的情况下就这样大胆的尝试如此创新的教育方式实在令人佩服,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少有家长能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在中国对于孩子的教育,大多数家长是完全交给了学校、老师,于是就出现了好学校抢着进,差学校无人理的情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很多时候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老师不能照顾好每个学生,而这个父亲的教育方式则是完全针对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我想父子之间的关系也一定会更加亲密。教育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不论是对于这个父亲或是他的孩子,我想都会有好处的。我会继续关注这个孩子的成长,现在说这个教育的成功与否为时尚早。

填鸭式教育何时了

网友坏蛋阿四:一方面是教育界的堕落,一方面是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思想作祟,一个“伟大”的父亲终于做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诚然,此父亲教育女儿的精神可嘉,但这样的教育方式毕竟一厢情愿,明显缺乏互动性。

一方面是社会各界都在呼吁为学生减负,一方面3岁半的孩子已经被灌输了逾千册书籍、千部影碟、百场各种演出。不错,父亲是负责的好父亲,为了女儿的教育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但这样的教育总让人觉得畸形了,有拔苗助长之嫌。好比现代父母们对待独生子女,心态失衡下的爱之切,深爱反而变成了溺爱。

张潮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以3岁半孩子的阅历要去理解她父亲灌输给她的那些知识,应该是勉为其难的。此父亲应该是饱读诗书之人,应该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的。若是鬼迷心窍,硬是要把自己未实现的东西交给下一代去完成,不给孩子一些自然的天性,倘若孩子能顺利成长,那也只不 过是温室里的植物罢了。

拔苗助长使不得

苏州读者周素娥:贝多芬的父亲常常迫使贝多芬练琴,一练就是长长的几个小时,弹得不理想就施以家庭暴力,让小贝多芬感到痛苦不堪。这也大概是形成他暴躁脾气的原因,而因为他的冲动性格,一辈子得罪人无数,家庭生活也不如人意。

现在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往往只看到子女被塑造成天才神童的七色光环,进行拔苗助长,却忽视了一些天才儿童所表现出来负面的问题。深圳的姜先生,他的女儿才三岁半,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小女童已经阅读了超过千册书籍,看过了上千张影碟,并且这么小的孩子已经欣赏过了近百场演出。这实在是一组恐怖的数据,即便是对于普通成年人,两三年间看这么多书籍,电影,参观演出,也是相当了不起的,非只付出智力,没有一定的体力绝对完不成。

幼童教育应根据幼孩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游戏为主,循序渐进,过早地让孩子学习文化,结果极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国内外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对于3-5岁的幼儿,过早让其读书识字,早期智力可能属于中上水平,越往后越下降。如果不照顾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对以后的人生极其不利。

即便是姜先生真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出了神童,一个是学习得痛苦不堪的女儿,一个是健康快乐成长的女儿,你会选哪个?

是谁在走火入魔

南京读者红毅:逾千册书籍,千部影碟,百场演出,谁能把这几个数字加到一个三岁半的幼儿身上?就算是成人,这个目标也不是轻而易举能达到的,何况是刚刚够上幼儿园小班的宝宝?

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三岁半女娃娃就不止是神童那么简单了,三岁半?如果你说她认得上千字,那倒是可以呼之为神童,可是,她识得的远不止上千字,而是上千册书,上千部影碟,不知道供三岁半儿童可看的影碟有没有上千部,也不知道该迷你宝贝阅读的又是什么书。据其父亲自曝,他的“葵花宝典”是关于该三岁半幼儿的成长笔记,洋洋洒洒长达百万言!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有多少父亲为了造就神童不遗余力,投入全部精力和金钱,这早已算不上是新鲜消息了。但这位父亲提供的数字,却一览众山小,独占鳌头,傲视群雄!是啊,还有谁,可以造得出超过这一系列数字的奇迹?这已是巅峰,百年之内,无可超越。

听说武功到了登峰造极后,侠客就只有独孤求败的份了,而这位父亲,在攀登的途中,已先走火入魔,把女儿当作道具,进行异想天开的“神女”造级试验,如果这故事还有一点可信,那就是父亲望女成凤性急,慌不择路,口不择言,把想象当作事实,把意愿当作奇迹,精神可嘉,其实难副。

孩子教育切忌拔苗助长

对于拔苗助长的故事,人们一定不会陌生,大凡有理智的人,也不会模仿故事中的那个愚人,犯类似的错误。可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拔苗助长”,给孩子的未来发展留下很多隐患。纠正这些错误做法,还孩子成长的自由,才能把今天的幼苗培养成明天的参天大树。

孩子教育切忌拔苗助长

早教怪现状:拔苗助长

幼儿园和家长联合起来给幼小的孩子在学习上盲目提高要求的做法,与拔苗助长故事里那个愚昧无知的农夫毫无二致。这样的实例在目前幼儿教育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心与幼教工作者忽略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的必然结果。

镜头一

5岁的天天是上海市一家幼儿园国际班的小朋友,父母对他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为此,父母除了送天天上最好的幼儿园外,还在一家早教中心报名让他参加两年制的幼儿EMBA班。他的父母还认为孩子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于是又到其他教育机构给孩子报了些兴趣班,特色语言、创意逻辑、国画、围棋、游泳等5门课程几乎占满了天天的“课余”时间,以至于天天的“日程安排”比他当总裁的爸爸还繁忙……

镜头二

某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实录:

孩子们从周一至周六都要到幼儿园(周六为特长班)。每天从8:30到16:00,每半个小时上一节课,授课内容除了美术、音乐外,其它还包括识字、英语、算术等等。孩子们的游戏时间非常少,仅在上午有不到一个小时的娱乐时间。除了吃饭和一个小时午睡外,孩子们其余时间都是坐在小板凳上学习。因此,在教室里,有的孩子坐在小板凳上打盹儿,有的孩子为了多睡会儿,午饭胡乱对付几口就要去睡眠室。这个班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3岁半,他们的学习生活却像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

目前,由于对早期教育的错误认识,许多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孩子“趁年龄小多学点东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种盲目跟风的错误行为造成了一系列幼儿教育怪现状:4岁的孩子学小学生英语,记单词累得孩子喘不过气来;5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还要写家庭作业;6岁的孩子甚至被要求送到幼儿奥数班开始学习加减乘除;更有甚者,有的幼儿园要求入园不久的孩子们拿起铅笔工工整整地抄写汉字……也有的幼儿园为了突出特色,开办速算班。每个孩子要买算盘进行复杂的数字演算,开课老师还告诉家长:“孩子会很快算加减法,还能开发孩子的右脑。”家长常常对此信以为真,期待着孩子经过这些训练成为天才。还有一些幼儿园完全是按照小学的语文、数学和外语课程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3~4岁的孩子使用的英语教材竟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所用的课本!幼儿园和家长联合起来给幼小的孩子在学习上盲目提高要求的做法,与拔苗助长故事里那个愚昧无知的农夫毫无二致。这样的实例在目前幼儿教育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心与幼教工作者忽略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的必然结果。谁都不可否认,对孩子的教育要趁早,但是,这个趁早要有个度,不能因为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忽略了玩是孩子的天性。边玩边学,才是孩子最适宜的学习方式,幼儿教育应该融知识学习于平常的游戏中,重在陶冶情操,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而并非不顾科学规律对孩子实行强制学习。事实上,绝大多数3~6岁的孩子身心发育都不适合高强度的学习,他们在学习书本知识方面能力有限,如果被迫接受长时间的课程化学习,无异于幼小的禾苗被从温暖的土 壤中残忍地连根拔起以“增加高度”。许多孩子在超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受挫,他们有的很小就产生了对学习甚至生活的畏惧心理,有的长大后被厌学心理困扰,一旦遇到挫折就放弃努力。

本文Hash:cb462252cc6a3c4039e52711d0fda4a95a12922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