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青春期孩子性教育必备妙招

 

       专家:“别让孩子产生‘禁果心理’”

  为什么“禁果分外甜”?这种观念实质上是反映了人们一种普遍的心态,即破禁欲望。在破禁欲望的驱使下而产生的破禁行为,往往会导致不幸或不道德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尽力做到消除或减弱人的破禁欲望以防止破禁行为的产生,这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教育问题。

  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营养状况普遍良好,身体发育加快,性成熟的时间提前,性意识开始萌芽并躁动,使他们过早有**体验的强烈要求;由于青春期的来临,在心理上渴望独立自主,一旦摆脱家庭的束缚,就会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跃跃欲试。

  家长对于孩子的性教育,要把握好分寸,不要一味地封闭隔绝,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要试着让孩子懂得一些性科普知识,从中再进行性道德观念的教育。这样,“年少失足”的遗憾就会变少了。

  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在责任意识方面,我们要告诉孩子,既要保护好自己不受到伤害,也要不去伤害别人;处理好情感与性的问题,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人和对方的负责;而对于性,它需要每个人为之承担责任。

  及时地让孩子知道自我保护,孩子们就不会再随便地让别人碰及自己的身体,便不会再让别人有机会骚扰、侵害自己,这将会避免多少不幸的事情发生!
(编辑:ZCT)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和性教育

关爱孩子

我们每个人青春期的表现不尽相同。这一阶段有各种类型的孩子:有的积极进取,有的懒惰笨拙,有的整洁干净,有的邋遢肮脏,等等。我们也发现,有些成人,甚至老人的举止言行仍像青春期的孩子。从个体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并不令人惊奇,它仅仅意味着这些成人在青春期阶段停止了成长。实际上,在个体心理学看来,青春期是所有个体必经的成长阶段。实际上,在个体心理学看来,青春期是所有个体必经的成长阶段。我们并不认为成长的任何阶段或遭遇的任何环境会改变一个人。它们只是起着准备性测试的功能,即它们只是作为一种把过去形成的性格特征显现出来的新环境。

显示个人风格

我们在青春期比以前任何阶段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这自然是因为青春期比童年离真正的成人更近。这时我们更容易看到他对生活的态度,看到他是否易于与人交友,是否具有社会兴趣。一个太缺乏社会兴趣的人,其社会兴趣有时会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社会兴趣丧失了一种分寸感,一心只想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他们的社会兴趣过于强烈,从而会阻碍他们自己的成长。我们知道,一个人要真想对他人感兴趣,并为公共事业奋斗,他首先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必须有东西可贡献给社会,如果这种贡献真的有内容、有价值的话。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许多在14至20岁之间的青少年丧失了社会兴趣。他们14岁离开学校,便失去了与老同学和老朋友的接触和联系,而建立新的人际联系又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他们感到与社会完全的隔离。

显示个人的职业态度

接下来是职业问题。青春期会显示出一个人的职业态度。我们会发现,有些青少年开始变得独立自主,工作出色,显示他们走上了健康的发展之路。相反,有些人则在青春期停止了成长。他们不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职业,不断折腾――要么变换工作,要么变换学校,等等。否则,他们就会无所事事,根本不想工作。这些问题并不是在青春期才产生的,它们只是在青春期时才清晰地浮出水面而已,它们是过去形成的。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一个孩子,如果我们给予他更加独立地表达自我的机会,而不是像童年时那样处处被监视、监护和限制,我们就能预测他在青春期时的表现。

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子女到了青春期,多少都会变得有些叛逆,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变得独立。家长如何在这一时期读懂孩子们的心?

耐心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吴之如绘

新闻回放

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一直让家长深感烦恼。据报道,近日南京市的一位母亲在网上写了与女儿“斗智斗勇”的帖子《和青春期作战》,其中记述了原来乖巧的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的种种表现,比如半夜偷看爱情小说,无视父母拒不沟通,金钱意识的产生……发帖的母亲在每次“战斗”中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策略,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随着“作战”系列从“战1”写到“战4”,一时间网友的议论也逐渐升温。

记者追踪

4月4日,记者在南京联系上了这位发帖的母亲,并采访了多位子女正处青春期的家长和教师。他们普遍认为,虽然孩子的个性和家庭背景不同,但懂得尊重、耐心倾听并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应是此时家庭教育的“不二法门”。

家长烦恼多——孩子不那么听话了

《和青春期作战》的作者胡女士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教育之道。与网络传言不同,她女儿享有的自由和宽容一直为同龄人所羡慕。胡女士和丈夫都是本科毕业的知识分子,对女儿的家庭教育一贯是“百分之百自由”,顶多在女儿学习状态下滑时提醒一下“该收收心了”。

胡女士说,从小到大,女儿的自我管理都很好,自我约束力很强,她教育孩子常用的方法是两个人坐下来“讲道理、提要求”。“但从初中开始,女儿渐渐变了,爱听的才会听,不乐意听的就不听了。”胡女士认为,这种变化其实是一种成长。之所以说自己跟女儿“作战”,是因为现在这个阶段太重要,家长需要花很多心血去观察和揣摩孩子。

学生很逆反——讨厌家长把自己当小孩

进入初中,往往也意味着孩子步入了精彩而烦躁的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一些明显的身心变化开始凸显,家庭教育需要转型。胡女士笔下的女儿其实是一个懂事、乖巧、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三好学生,三年级开始每年还被评为南京市鼓楼区“鼓楼之星”。但即便这样,以往一贯灵验的家庭教育方法也开始遇到磕磕碰碰。

在采访中,学生们普遍反映,最喜欢的教师和家长是幽默、微笑的,最反感单纯教育式的沟通。“最不喜欢老师板着脸说我,道理我又不是不懂。”高淳县第三中学初一学生陈慧萍最讨厌父母把自己当小孩,催着去学习,“尤其是当着很多人的面催我,不相信我的自觉性,好像我很贪玩一样”。

学校有妙招——把每个孩子当作宝

南京第五十四中是一所实行“小班化”的初中。校长周波介绍说,初中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个性多样,为此学校提出了“把每个孩子当作宝”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个性化原则,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该校,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悄悄话”小册子,借助这本小册子,班主任聆听每个学生的诉说,与他们平等交流。

“老师要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与他们分享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周波说,与青春期的孩子不能一味说教,平等沟通最重要。学校还特设了特色岗位——班主任助理,让每个学生轮流做一周教师小助理,“在共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师生成为教学相长的好朋友”。

专家 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弓立新:

像“谈恋爱”一样与孩子沟通

胡女士家里的事其实是个案,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亲子沟通方式,但总的来说要把孩子当一个全新的人来看待,不能认为养了十几年,家长就一定了解孩子。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业压力逐年增大,孩子心灵成长的空间却越来越狭小,再加上生理发育的巨大变化,青春期的孩子此时变得更为敏感和脆弱。

青春期阶段的亲子沟通,家长不妨用成年人“谈恋爱”的方法,小心试探、察言观色、揣度心思,用心创设一定的场景,比如唱歌、看电影、郊游等,让孩子参与其中,亲子双方积极表达、耐心倾听,从而实现有效沟通。

本文Hash:7a02dc53876f9cee004b3b91c92a9e86ec14cd8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