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最好不要唱成人歌曲

人人都愿看有一副幽美的嗓音,而嗓音除了受遗传作用的影响之外,更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如果想要拥有健康的嗓音,就要特别留意维护声带,而声带的维护应从孩童时期就开始。那么应该如何保护儿童的声带呢?母婴专家指出,儿童期最好不要唱成人歌曲。

儿童期最好不要唱成人歌曲

在家里或者幼儿园,孩子一疯玩起来,就很容易扯开嗓门叫嚷,尖锐的喊叫和哭闹很容易让声带造成机械损伤。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发声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还比较娇嫩,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各种运动负荷耐受力较差,容易疲劳。在这段时间里,如不注意发声器官的保护,还有可能会导致孩子成为一辈子的“公鸭嗓”。

建议:在婴儿时期就要注意,不要让婴儿长时间大声哭喊。另外,在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声带时,除了及时制止孩子的大声喧哗外,家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如果家长经常用高声去“震压”孩子,大声呵责,孩子很容易会受影响而模仿着去做。

有的孩子在唱歌时,喜欢选一些“吼叫”型的歌曲,以为吼得越响越好,儿童时期还不会正确用嗓唱歌,而只是“喊”,这样很容易引起声带损伤。成人歌曲的音域不适合儿童,音调音量也超过了儿童的负担能力,所以不要教孩子唱成人歌曲。如果孩子唱不上去时,会叫喊着唱,这样很容易损伤声带。

建议:家长在教孩子唱歌时,起调不能过高,音域不宜过宽,尽量不要教唱成人歌曲,也不要迎风唱歌和歌后喝冷饮。当咽喉部疲乏或有炎症时,应禁止唱歌直到完全恢复为止。另外,孩子唱歌和朗诵的音量不要太大,时间也要有所控制。

家长要在婴儿时期就留意维护宝宝的嗓音,不要让婴儿长时光大声哭喊。大一些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大声喊叫。特别是孩子的变声期,声带最容易受损,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嗓子。一般9岁以后男孩开始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女孩在青春期喉结虽没有显明的外观变更,但喉结内一样有显明变更:即声带增长变窄,因而发音频率高,音调也随着变得高而尖细。

建议:为了维护嗓子,这一时期的少年不要大声喊叫和长时光的说话。同时,尽量避免不良外界因素的刺激,不要吸烟,不要吃刺激性食品,并做到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防止受凉感冒。

孩子叽叽喳喳说很多话,过后感到口干口渴就一咕噜地喝凉水,虽然很爽但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嗓子伤害很大。嗓子用得多,声带会开始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很轻易受损,如果立即喝冷水,容易引起咽喉疾病。

建议: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长时间说话后,不要立即吃冷饮或喝冰水,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在孩子的变声期,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的声带黏膜局部遭受刺激。鼓励宝宝在每次讲话后稍微休息一段时间,喝口温水润润喉咙。

母婴专家提醒:儿童期最好不要唱成人歌曲。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儿童期的声带,我们要注意以上的事情。而且青春期少年不要大声叫唤,成人期假如从事歌唱、教师职业就须要避免嗓音疲乏来维护声带。

幼儿不宜唱成人歌曲

现在成人的流行音乐大肆盛行,孩子们听着、学着、唱着,家人若不加以分辨和限制,就很可能出现3岁的孩子唱成人歌曲的情况。其实,幼儿学唱成人歌曲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受到影响。由于3岁左右的婴幼儿咽部、声道的肌肉尚未发育成熟,音域相对较窄,所以应该选择适合这个年龄阶段歌曲演唱,因为儿童歌曲、童谣音域一般在小三度之内,符合这个年龄的生理特征,最适合儿童学唱。而成人歌曲音域宽,音高起伏大,为了达到歌曲所要求的音调,必定加强咽部和声道的肌肉的收缩,结果加重肌肉和神经组织的损伤,这样很容易损害幼儿的嗓音。一般而言,幼儿从2岁开始就喜欢模仿唱歌,3岁以前的幼儿,对音乐只是一种直觉的刺激,他是没有太多分辨的,听到什么不学什么,若不加以引导,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孩子的嗓音。其实,音乐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但一定要有所选择。比如在睡醒后、饭后,可以给孩子听听舒缓的音乐,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名曲,还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孩子听音乐每次不超过20分钟,1~3岁的孩子每次不超过30分钟。音乐的更换也不宜过频,一般可以2~4个月更换一次。孩子欣赏音乐的同时,家人还可以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将所听到、所感受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能力。(来自:太平洋亲子)

儿童不要吃成人药

专家提醒:成人药给孩子吃很危险,比如感冒通可造成儿童血尿秋季来临,因感冒发烧的孩子增多。然而,医生开出的药品却很少是专为儿童设计的。另有调查发现,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经常以成人剂量随意估算,这样的做法很危险。据《广州日报》报道,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国内市场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孩子生病,只要按大人用剂量酌减就行!”这种做法司空见惯。25日,由南京市儿童医院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上,有专家指出,由于目前市场上近9成药物没有“儿童装”,儿童药物成人化现象非常普遍。然而由此将带来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药物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南京药店里儿童专用剂型药不到5%,儿童医院半数以上是成人药,家长们对此忧心忡忡。

广州市儿童医院专家说,一些药品不适合儿童使用,但家长往往没有这方面的常识,在没有医生指导下擅自使用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例如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成人用的去痛片中部分成分易使儿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新生儿使用阿斯匹林易在胃内形成黏膜糜烂;感冒通可造成儿童血尿。超量或过长时间给孩子用药特别是一些氨基糖甙类药物和解热镇痛药,使用不慎可导致儿童听力、注意力和生长受影响。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诺氟沙星可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抑制骨骼生长;庆大霉素可致儿童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和磺胺类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和溶血。

调查:

儿童医院半数药是成人药

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徐康康主任坦言,

目前医院有一半药物并非儿童专用剂型,需按照孩子的年龄体重分割成人药后使用。南京市第一医院儿科于莹主任告诉记者,该院儿科用药中,非儿童专用剂型药物占一半,但都是成人与儿童都能用的药。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儿童制剂,主要有片剂、口服液、颗粒剂和贴剂等,其中近八成为颗粒剂,其他的剂型都很少,针剂药品尤为缺少。像常人的静脉输液为500毫升的剂量,而儿童所需剂量可能只需1/4、1/5甚至更少,像一支进口阿奇霉素用1/5丢掉4/5的情况时有发生,眼睁睁看着近百元被浪费。

记者昨日走访南京部分药房发现,这里的儿童药更少。柜台内除治疗感冒、咳嗽、肠胃不适等病时个别药物有专门儿童剂型外,其他类药物都只有成人装。在新街口一家药店,记者询问能否给3岁的孩子买盒消炎药治疗扁桃体发炎,工作人员回答说,抗生素类药物均无“儿童专用”,他们也不敢把成人抗生素药随便卖给家长。一家药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儿童药品种本来就不多,他们药店的儿童专用药占总药品量的5%都不到。

专家:

儿童吃成人药存隐患

在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上,南医大二附院两位药剂科医生指出儿童药物成人化存在安全隐患。他们认为儿童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尚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因此用药需十分谨慎。但目前我国生产的儿童药物剂型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但孩子的病又不得不治,医生只能选用成人药物对症下药。

徐康康主任说:“治疗心脏病的‘地高辛’片剂只有普通片剂1/2大小,药剂师需要把药片磨成粉状后用特殊容器分20份。如果这个操作由家长完成,剂量肯定把握不准,既影响疗效又会产生毒副作用。”专家介绍说,一些成人药物儿童禁止使用,如阿斯匹林,一定年龄段的儿童明确禁用,如 误服可能会导致胃出血等症状。再如一些氨基糖甙类药物(如链霉素),可导致儿童听力、注意力和生长受影响。有资料表明,聋哑儿70%因小时候用药不当造成。此外,一些毒性较大的药品如西地兰、氨茶碱等,均没有适合儿童的剂型,临床上也很难掌握其用量,使用药物后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原因:

赚不到钱药厂不愿做

目前医药市场上儿童剂型药为何匮乏?中国药科大学生命与技术学院何执中教授指出,最重要的原因是,儿童药物与成人药相比剂量小,而且多为短期服用,利润自然偏低。专家还认为,由于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往往使得儿童药品的开发周期较长,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生产儿童药物。其次,在临床研究上,对于儿童的病症、相应的服药剂量等,没有针对性的可供查询的资料,是研发的一大难题。专家建议,国家应对儿童药品生产企业给予包括专利保护、市场和研究资助等方面的优惠措施。让更多医药企业投入儿童药开放生产中。

徐康康说,面对儿童用药剂型紧缺的现状,医院也在挖空心思想对策。比如一种药进多种剂型。像阿莫仙类药物,剂型多达15种,而且有胶囊也有颗粒,满足不同年龄患儿需要。他建议,儿科医生把好头关,对所在专科的药品用法用量熟悉。第二关加强药师“审方”,认真核对配发的药物,并告知使用方法。另外,家长平时应尽量选择适合儿童的专用剂型的药品,若必须使用成人剂型的药品时请一定据医嘱服用,不得随意更改。拿捏不准时务必征求医生意见。

本文Hash:c4ebf0266e3d413d5d418c1378a8d7c755d424e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