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师对孩子的批评?

每一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中午不睡觉,总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老师的批评,因人、因事、因时各不相同。作为家长,如何对待这些批评呢?

理解、换位、配合,是正确看待老师对孩子批评的三步曲。

理解

平衡心态正确对待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批评观。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老师的职业有着崇高的描绘――“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老师的职业透着一份执着。工厂产品有不合格,工人就挑出来扔在一边,但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产品”会苦口婆心,努力想出最好的方法,追求着孩子获得成功后的那一份喜悦。老师最大的希望是班上的孩子能齐头并进,但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老师从孩子的个别差异出发,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批评是方法之一。如果家长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另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手段。那么,心态就会平和些,对待老师的批评就会采取正确的态度去接受,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和老师沟通。

就事论事理解批评

心态平和,彼此真诚,就事论事,是家长、老师理解批评的前提。沟通是理解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能营造融洽的氛围。家长主动和老师联系时,应从事情本身出发,真诚聆听老师对孩子“错误”的分析,往往会提高交流的效果,使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如果在沟通上有距离,或带着成见进行交流,那结果不是教师“一言堂”,家长闷声倾听,就是双方意见不合,各执己见,沟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致使家长不能真正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被“批评”,老师不能取得家长教育上的支持与配合。

所以,家长应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并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批评的意义,理解和寻找老师批评的价值。

相关阅读:

·孩子不爱学习的五大原因·警惕损害宝宝智力的7大杀手·孩子考了低分怎么办?·儿童营养早餐需要8种食物

123

孩子如何应对老师的“不当批评”呢?

尊重孩子,不是说对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对错误的行为不批评,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有的时候幽默的批评更容易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建立自信获得成长的力量。不当的批评则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在家里,家长可以掌握分寸,尽量避免不当批评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但如果小朋友在幼儿园或是学校里遇到老师的不当批评,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做呢?

我们学校有一名非常优秀的思维训练老师,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海皮”姐姐。这周一上班就看到她情绪有些低落,原来是刚刚拿到了考研成绩,总分350,超过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英语48分,没达到单科及格线,于是折羽而归。

大家都为她惋惜,劝她来年再战。但是她在沉默之后突然爆发,在办公室里疾呼一句:“我恨死初中的英语老师了。”

同事们听了都感觉一头雾水。

“是啊,我上初中的时候其它学科成绩平平,但是我只对英语感兴趣,第一次考试考了全班第一98分。结果我们那个老师说我一定是抄的,说我根本不可能考这么高,还告诉了我爸。我爸对老师的话奉若圣旨,把我打了一顿。”Happy大吐苦水。

“从此以后你就发奋图强、刻苦学习、立志要争一口气了?”同事Lisa问道。

“当然不是了。我恨死那个英语老师了,心想你说我学不好,我就学不好了,从此上英语课我就看小说,玩,就是不好好学,结果可想而知,我英语遭透了。”Happy老师满腹感慨,“老师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不是一时一刻的影响,是一辈子。我要不是英语拉了后腿。我现在博士肯定都学下来了。”

这就是老师过于主观的不当批评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实例。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会很为难,一方面如果直接跟老师交游流,指出老师的不妥,在老师眼中无疑是“护赎”的表现,也担心让老师因此会对孩子有所芥蒂,给孩子穿“小鞋”。同时如果过于维护孩子,也会降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影响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老师的信服,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但是如果一味地迎和老师的观点,又担心会伤害到孩子。

其实我们可以帮孩子分析,把矛盾冲突剖析给孩子,让他自己面对:“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

事实上,老师之所以会“不当”批评,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总结。

“如果平时你很乖,很守纪律,老师就不会认为这件事是你做的。”

“如果你每门功课都很用功,考的成绩都很好,这次老师就不会觉得意外,觉得你是抄来的。”

老师通常是根据已知的情况凭经验做出判断,真实的情况也许他没有看到或者没有看全面,所以可以让孩子主动找老师沟通,向老师讲清楚事情的真相,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师生的沟通理解,还可以锻炼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所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情的判断也不同,并不是老师真的错了,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理解这个道理。

遇到小小的误会、委屈,不是愤怒、伤心、隐忍而是要做到理解和顺受。

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也曾遇到过老师的误解与不当批评。爱因斯坦小时候交手工作业,当他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时,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的板凳吗?”不料他小心地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诚恳地说:“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不好,可比前两个强一些。”老师深受感动,知道自己批评错了,还当众表扬了他。

其实这个小故事就是告诉孩子,你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呈现出来的作品,如果用大众的标准去判断,它不够完美,甚至是丑陋的、糟糕的。所以老师或者他人的评价虽然你不喜欢,不想接受,但是它并没有错。

因为角度不同,我们自己更容易跟自身,跟过去的程度去进行比较从而看到进步,而老师或者外界看到的则是与群体的横向比较。谁都没有错。明白了角度不同可能带来的评价差异,我们就可以坦然面对和接受批评。如果能够让大家看到你为此所做的努力、自己与自己比较所取得的进步,那就更好了。

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爱批评人的老师

孩子因为老师喜欢批评人,经常受到批评而感到不开心,向父母诉说自己的苦闷。这时候,父母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如何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呢?请妈妈们一起来了解。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们学校有位老师,特别爱批评学生,稍微发现学生一点错误,不管在什么场合,就会将嘲讽的话劈头盖脸地甩过来,并且总是揭老底和算总帐,以前的错处都要数落一遍,才肯罢休,一点也不考虑学生的心情,我们真受不了,感到委屈,可又没地方说。如果跟家长说了,更挨骂,因为他们总认为老师永远是对的。编辑同志,遇到这种老师,您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上海李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分析这个老师的行为及后果,免得使自己受到过分的伤害。

我们知道,为师之道在于循循善诱,正像一首诗中所说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优秀教师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现实中也有一些老师往往有违于此,他们动辄发火或出口伤人,这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熄灭了学生的求知欲。要知道,这并不是学生的过错,这是老师的缺点。我们不必为他人的过错而使自己受到伤害,也不必因为老师不合理的批评而使自己感到过分内疚。你说是吗?

如何引导孩子对老师的偏见

2、分析老师的心理,理解老师。

凡事都是有原因的,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压抑。经常处于烦恼与压抑的心理状态之中,人往往难以保持心理的平衡,会产生烦躁情绪,易发怒,甚至出口伤人。

我们知道,中学老师的压力是很大的,他们负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需要对全班几十名学生的成长负责,并要使他们走上成材道路,担子可谓不轻,遇到不听话的学生,常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另外,老师也是人,他们也有常人所有的生活烦恼。当然这不能成为老师对学生犯小小的过错就大发雷霆的理由,但老师心中的烦恼也可由此而知了。若是你自己处在这样的情景中,或许早向别人大喊一通了。人们常说:“理解万岁”,理解不仅可以避免双方互相伤害,并且通过理解,也可以消除对方心里的郁闷。对老师来说,学生的心理将对他是莫大的安慰。

3、分析自己的行为及后果,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前面说过,凡事都有其原因,教师向学生发火,有他不对的一面,但也可能有学生自己过错的一面,总是由于学生自己的行为在某方面不合乎老师的要求,才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当然,老师的要求不一定都合理,但是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或行为准则呢?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老师是我们的好帮手。听听他们的意见肯定会有好处的,他们的不满之处,可能正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4、分析自己的心理,调整与老师的关系。

人在受到挫折和打击以后,往往容易变得消极回避,或对对方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譬如,觉得批评过自己的老师一无是处,对他教的科目也提不起兴趣等等。我们要随时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一旦发现这种抵触情绪,就要设法消除;否则,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害于自己。

消除这种抵触情绪的方法主要靠理解,不仅要理解老师,也要告诉老师自己对他这种行为的感受,让老师理解自己,改变他的态度。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正当行为和要求,不受老师的情绪影响,干自己该干的事,学好所学的全部课程等。

5、向校领导、家长或新闻机关等社会组 织求援。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拥有良好的环境,这是社会应进的义务。所以,处了上述的自我调节的方法外,也可以向社会求助。如实地向家长、校领导或新闻机关反映教师的情况,也是对学校工作的促进。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或怨气,也可以直接使环境发生改变,促进该教师改变态度,关心和理解学生。例如,你给我们写信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可以使你少受一些委屈或伤害,同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和信任。

小编总结:孩子正处在青春叛逆时期,对于自己的老师或者是父母或多或少会存在着不理解的心情,加上自己做错事频繁收到老师批评孩子的自信心备受打击,这个时候父母的正确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Hash:5bb92291dc72091071509e73ec9cf7024edac3ba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