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孩子们的贫富意识

作为未成年人的孩子,穷富之别由其出身的家庭所决定,这一点几乎与生俱来,别无选择。问题是在孩子刚开始懂事时,成人社会倘若就有意无意地灌输或加深其贫富意识,那么,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将产生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对穷孩子来说,往往会使其原本自卑的心理雪上加霜;而对富孩子来说,盲目的优越感往往会导致其成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霸王,乃至令人所不齿的“恶少”。

就孩子日后的成长来说,家庭的贫富显然不是决定性的。富孩子可能成为社会精英,也可能沦为纨绔子弟;穷孩子可能成为社会栋梁,也可能沦为社会渣子。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家庭贫富之别而遭受外在的不公平待遇,这一切就不是他们“自己”可把握了。这与其怪孩子从小就爱慕虚荣,不如怪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各环节,很少培育孩子在对待贫富差别上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比之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方面,倒不乏积极有效之举。??

如日本中小学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明确具体的限定。此举得到高达9成的富裕家庭家长的欢迎。此外,迄今日本仍有部分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千篇一律的光头至少让人一下子难以分辨出谁富谁穷。在美国,虽说有关学生是否该穿校服上学一直存有争议,但绝大多数州的中小学依然实行“校服制”,且赢得了8成以上家长的支持。支持者并不像国人那样,认为穿校服有利于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或维护学校形象,而是认定“千篇一律”的校服尽管从表面上看似乎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美国人最忌讳这一点),却有效避免了贫富生在服装上的优劣之别,从而避免了对穷孩子自尊心的可能损伤,也避免了富孩子虚荣心的盲目滋生。加拿大中小学大多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孩子无论贫富,吃的一律相同。即便在贫穷的肯尼亚,有幸收到救助的小学往往给每个学生都发放一份救济物品,而不论孩子是穷是富。有人责疑:富家子弟并不缺这份救济物品,“照发”是否意味着浪费?学校方面认为,让大家都领到一份,穷孩子便就会大大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上述种种,虽未泯灭孩子们在穷富上的实质性差别,但在营造淡化孩子们贫富意识的外在氛围上,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本文Hash:2a45f948a2360f9bb9a8cbd35b1cb6950e5a0c87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