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必知孩子换牙的三个学问

【妈妈网特稿】每一位父母都希望爸妈能有一口好牙,妈妈从小就开始保护好宝宝的牙齿。宝宝的乳牙虽然迟早要脱落,但是保护还是要做足的,乳牙脱落后,为恒牙的生长腾地方,然而整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可能至少持续6年的时间。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

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大部分孩子感到有一颗牙齿活动时,都会很兴奋,不过,也有些孩子担心掉牙的时候是否会疼。如果你的孩子也担心这个问题,你可以告诉他很可能什么都感觉不到,让他放心。

换牙的顺序

一、先长的牙先掉

每个孩子都有20颗乳牙,一般到3岁时长齐。这20颗牙齿通常会按照当初长牙的顺序脱落。也就是说,下门牙通常会在五六岁左右先掉,然后是上面的两颗门牙。要不是下面的恒牙把乳牙向上推,要占它的地方,乳牙一般不会活动的。一些孩子早在4岁,就会掉第一颗牙,也有一些孩子则晚到7岁。通常孩子长牙越早,掉牙也会越早。

由于事故或牙齿疾病的原因,宝宝有可能在恒牙准备萌出之前,就过早地掉乳牙了。有时候儿科牙医会在恒牙准备长出之前,在太早脱落的乳牙位置放一个垫片间隙保持器(一种专门用来占位的装置),以防止未来牙齿长得太挤。如果你的孩子在4岁之前开始掉牙,你就应该带他去看牙医,检查是否有潜在疾病。

宝宝也可能到七八岁了还没有换牙。这种情况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最好还是带孩子去看牙医,拍X光片来看看是否正常。

旧牙的脱落

二、旧牙脱落

你可以鼓励孩子轻轻晃动那颗活动的牙齿。有些活动的牙齿实际上都能被转来转去,因为它与下面的根已经几乎完全分离了。

不过,要提醒孩子在牙齿自行脱落之前,不要使劲儿拽,因为这会让断裂的牙根更容易发炎。已经松动但一直不掉下来的牙齿可能需要请牙医拔掉,不过,很少会需要这么做。

乳牙脱落的过程一般不会像长牙时那么疼。如果五六岁大的孩子说嘴巴里疼,那很可能是六龄齿长出来了(那里没有要先脱落的乳牙)。用局部止痛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就能减缓疼痛,不过,通常疼痛不会持续太久。

三、新牙长出

新牙可能看起来更大一些,特别是先长出来的那几颗,它们也确实比较大。恒牙往往也没有乳牙那么白。因为还没有咬和咀嚼过食物,所以上面有一些明显的嵴。

有时候,几颗新牙会在乳牙脱落之前,就长出来了,形成两排珍珠样的白牙,不过这并不常见。这种情况是暂时的,有时候称之为“鲨鱼牙”。

新牙的长出

新牙长出后,刷牙比以前更重要了。在孩子8岁之前,你多半都需要监督他刷牙,这个阶段,他只用铅笔头上的橡皮擦那么大点牙膏就够了。如果你们家的自来水里含有足够的氟,一些医生建议在孩子能把牙膏吐出来之前,都让他用不含氟的牙膏。

每两三个月就要给孩子换一把牙刷,以减少有害细菌的侵蚀,并保证牙刷最好用。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要每年带孩子看两次牙医。

大部分孩子在12或13岁左右换最后一颗乳牙,这大约也是12岁臼齿开始长的时间。

妈妈们必知的教育孩子的三大误区

对于宝宝来说,家庭教育是他所受教育中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那么作为妈妈,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关于教育孩子的这三个误区,各位妈妈们你有吗?

三大教育宝宝的误区

(一)过于唠叨。一般在家中,做母亲的比较唠叨,爱唠叨的母亲肯定是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是不信任孩子的心态,生怕孩子出现差错。所谓唠叨就是说给孩子听,要孩子听自己的话,可这样恰恰相反,孩子一旦觉得母亲很唠叨的话,他根本不会听话的,唠叨多了,他很反感的,以至于把妈妈所有的话当成耳边风。

处理方法:少说多做。一旦觉得自己唠叨,觉得你讲得话不起作用,就等于没有说,那干脆就不要说了。少说一些,多做一点关心孩子的行动,把说的话转化成行动,这样孩子也觉得母亲不像以前一样,少说一些话,肯定有份量的,但是一旦说出的话,就尽量做到,这样对孩子才有权威感。

(二)不善改变。有些母亲总说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越长大越不听话,其实孩子在长大,孩子也在变化,家长也要随之变化。有些家长说,该怎样变化呢?其实具体怎样变,要靠家长自己去思考,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考虑。

处理方法:孩子上初中了,就不能再按照教育小学生的模式去操作;孩子上小学高年级了,也不能按照教育幼儿的模式来做。

一位母亲反映,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我的话,以前很听我的话,总觉得他上小学是一个好孩子,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她把自己的孩子完全按照教育小学生的模式来管理,小学生自我意识能力差,独立思考能力差,孩子愿意依附和参照父母的意见,可上初中了,完全不一样了,他有自己的主张,自我的独立思维,自己独有的看法和观点,如果家长一味强加给孩子,那肯定是不现实的,其结果也是不理想的。

(三)没有原则。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没原则性,完全凭自己的心情来决定,自己心情好,当孩子出现坏习惯,那就一笑带过;当自己心情很不好的时候,孩子学习成绩很好的时候,也会责骂一顿。有时自己说过的话也不记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你不在意的一句话,可能就影响孩子的一生。

处理方法:教育孩子要有原则,如:

1、赞扬你的孩子某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无论是家里的事或是托儿所的事都可以。

2、创造各种家庭活动项目,比如小朋友聚会或全家外出旅游,并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承担某些特殊的任务。

3、孩子们喜欢别人需要他(她)的感觉。给他们分派任务,如自己整理床,或打扫卫生,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重要。

4、尽可能创造让孩子阅读的机会,同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并发表孩子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评论。

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倾听最重要。孩子有着太多的话要对妈妈说,你的倾听会使孩子认为你很在科他(她)的观点和看法。当然,你要尽可能与孩子保持平等和亲切和蔼。避免说一些如“现在不行,宝贝,你看妈妈正忙着呢”之类的话。如果你确实不能马上听孩子述说,也应换一种方式说,如“现在不是最好的交谈时间,我们改一个时间,行吗”?然后再安排好时间。

6、妈妈应履行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假如你对他们没有实现你的诺言,孩子们会感觉似乎他们自己做错了事情。

孩子用药的三个必知原则

中学生们对如何用药感兴趣吗?答案是肯定的。据美国“健康日”网站10月31日报道,在不久前的用药咨询日上,美国的中学生在10小时之内通过网络提出了约3.6万个用药方面的问题。而在我国,虽然中学课程很少涉及如何吃药的知识,孩子们却越来越像“小大人”,一旦生了病,经常自己找药进行治疗。为了保证安全和有效,对孩子们来讲,有三个用药知识是一定要掌握的。

感冒别用抗生素

在我国,原本是处方药的抗生素通常被称作“消炎药”,并储存在各家各户的小药箱中。很多人得了感冒就吃抗生素。孩子们应该从小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

首先,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此作用不大;其次,随意使用抗生素,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可能增加耐药倾向。

如果经过医生的诊断,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应对呼吸系统感染,应该首选口服的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和阿奇霉素,这些药物相对比较安全。磺胺类的抗生素较容易引起过敏;喹诺酮类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会影响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引起关节不适,它们都是青少年应该避免接触的药物。

退烧应选扑热息痛

发烧,对孩子来讲也是常见的症状。有些孩子听说阿司匹林退烧作用强,于是一发烧就找阿司匹林。

其实,当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不必使用退烧药。只需用酒精擦抹身体即可。如体温过高,孩子还是应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解热。因为青少年如用阿司匹林退烧,可能引起雷氏综合征,导致惊厥、呕吐、昏迷,甚至死亡。此外,对乙酰氨基酚也不宜长期服用,否则易损伤肝脏。如果服药一周都未能有效退烧,就需要前往医院诊治。

吃药躲开酒和茶

很多正在上学的孩子觉得吃药片时喝水十分麻烦,往往将药干吞下肚。其实,吃药还是应该就着温水。一方面,有些药物对胃的刺激性较大,如阿司匹林等,干吞下去可能会损伤食道和胃的黏膜;另一方面,吃药时喝水,药物会溶解在水中,这样便于人体吸收。

此外,吃药前后的几个小时内,应该尽量避免喝茶、牛奶、酒、咖啡、可乐、果汁等饮品,更不能用它们送服药物。茶叶中的鞣酸能和很多药物产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沉淀,这会降低药效,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牛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钙离子,也会和很多药物生成沉淀或螯合物。酒更应该引起注意,即使啤酒中的少量酒精与药物一起进入体内,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例如,服阿司匹林时饮酒,就可能导致肠胃道大出血。

更多关于婴儿幼儿的知识>>

妈妈大本营--精华区>>

我要提问>>

本文Hash:4e8af7d5ce7ed37befd6291fafa9ac5e59d7a0de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