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正:家庭教育教“红脸白脸”是误区!

  吃饭时间到了,明明却又玩又闹,不好好吃东西。妈妈要管,爸爸却说:“随他去吧,小孩子,饿了就会回到餐桌旁的。” 结果,饭后妈妈好不容易把一切收拾干净,一扭身却见儿子用一双脏手在厨房里的菜盘子里抓着吃。母亲当然不能允许,父亲却说:“饭还没有凉,让他去吃好了。”孩子认为父亲才是自己的救星,妈妈居然不让自己吃饭,真不是一个好妈妈。以后每当明明做了不应该的事都要向爸爸求救,只要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爸爸,爸爸就会为他解围,妈妈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渐渐地,妈妈反倒没了地位,也没有了说话的余地。

  这位父亲所表现出的一切并不能体现教育和指导的意义,而是有意偏袒、庇护,是一种溺爱。往往母亲正费力纠正的毛病,被爸爸一个赞许的眼神给肯定了。父母在教子问题上不能很好地沟通,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难以协调,孩子在无形中对个别亲人产生过分的依赖。反正有爸爸撑腰,有爸爸管着、护着,妈妈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从此放任自流。孩子在父亲的支持下打败了母亲,挫败了母亲纠正他错误行为的意图,更助长了孩子的错误倾向。

  有的家庭恰恰相反,父亲严厉管教,母亲却时时流露出对孩子的一种歉意。父亲刚刚教训完,孩子哭泣的泪还没干,母亲就迫不及待地将孩子叫到另一间屋中,又是发糖果,又是拥抱,仿佛孩子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无端的责难和惩罚。

  实际上,无论父母哪一方过于严厉或过于放纵,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矛盾,都会带来副作用。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若夫妻之间存在分歧该怎么办呢?

  斌斌是一个聪明却又十分好动的孩子,父母都是研究人员,他们对斌斌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教育方法却不同。父亲提倡启发式教育,而母亲却更偏重于高强度训练,打一下教训教训是经常的事情。父亲对此有不同看法,有时看不下去便要讲几句。

  一个周末,儿子急急地跑到爸爸身边,叫喊着:“爸爸,妈妈要打我,快帮忙。”

  “又为什么?”

  “说我的作业潦草。”

  “不用怕,让我和你妈妈谈谈。有我在,她不敢把你怎么样!”斌斌放心了,很得意地跑掉了。

  爸爸妈妈对教育方式有不同的看法,这一点斌斌早已得知,而更让斌斌认为有机可乘的是爸爸愿意为自己辩护,这样斌斌可以用父亲作挡箭牌,为自己的行为打掩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意见一致,更不能相互配合,是一件憾事。而因此引起争端,使孩子能利用父母间的矛盾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就更是可悲。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看法有异,并非就一定会有坏的效果,关键在于父母双方应怎样处理这种分歧。

  需要明确的是,父子与母子之间的关系是有相对的独立性的,虽然三者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但并非要按照同样的模式处理关系。父亲如果不同意母亲对待儿子的方式,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与其进行讨论,但决不该插入其中进行干涉。尤其不应该当面阻止和提出反对意见,伤了感情不说,还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母亲与儿子,父亲没有权利来对母子间的关系做决定,定规则。

  对孩子的教育父母都有责任与权利,但并不等于一方可以干预另一方的决定。而且尽管父母都可能认为自己的方式是正确的,但究竟是否完全正确,或谁的更正确,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使双方在基本点上的认识一致,遇到有些具体问题也可能产生分歧,这时谁有权威来做裁决?一般来讲,现代的家庭中没有绝对的权威,父母可以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而对于孩子,就应该懂得与妈妈之间的问题要与妈妈解决,而不应去搬爸爸当救兵,这是对自己和父母的尊重。而父母不应交叉参与相互关系问题的解决,也是对孩子能处理好这一问题的信任。对来自父母双方不同的教育观点下成长的孩子,应有能力学会取舍,而不为分歧所迷惑。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父母能尊重对方的观点,不加干涉,两种方式可以和谐相处,而孩子也可以从每一对关系中获取对自己成长最大的益处。

  不干涉孩子与父母任一方的关系,并不等于对儿子的求援耸耸肩,不予理睬。父亲可以帮助儿子分析一下为什么妈妈要打他,是不是孩子自己有错却不自知,如何才能避免挨打。在这个例子中当然要指出作业潦草是不对的,如果将作业写得整齐就不会挨打了。这样直接走入问题的中心而避免因方式不同引起争执,使孩子无隙可乘,可谓殊途同归。

  家庭教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科学,夫妻应共同认真学习,在实践中边做边学,统一认识,通力合作,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但切忌扮不同的“脸谱”。即使发现对方教育子女有不当之处,也不要唱反调,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而是事后再协调,否则会降低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成长。

更多推荐:

五岁的儿童数学天赋最高

网友实例:早教结果大不同!

能开发孩子智力的好玩具!

孩子说话早=聪明?

在家庭教育中,你是扮“红脸”还是“白脸”

我们曾经就家庭教育问题分别在10所幼儿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350名幼儿进行了“你比较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的调查。“妈妈好,妈妈不打我,爸爸常打我的屁股,而且还打得很痛。”、“妈妈说买支枪给我玩,爸爸说不给,我讨厌他!”、“我喜欢妈妈,因为她很听我的话,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不喜欢爸爸,因为我叫他买变形金钢给我,他不买。”、“妈妈好。爸爸打我时,妈妈帮我对付爸爸。”这种矛盾的教育结果在家庭教育中是大量存在的。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不一致,往往会使大人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地降低,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如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多数家庭的认同,因为“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全家人共同参与到对于孩子教育整个过程逐渐增多。我们会发现众多的家庭中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叫做“父严母慈”。“一严一慈”,“一软一硬”,相互配合,软硬兼施,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时,都是父亲先打骂,母亲来庇护;有的家庭是父母严格管理,爷爷奶奶阻拦。这就造成了主观和客观上的教育态度的不一致。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令人忧虑的是,眼下有很多家庭竟对这种“分工”感到非常满意和默契。家长的良苦用心就是要把孩子教育好,但根本缺欠就是把孩子放在了对立面上,并存在诸多弊端1、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享有较高的威信是父母有效教育孩子的重要前提。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工”,一严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怕一个人,只听一个人的话。“红脸”在家时,他会很老实,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有话也不敢说,有理也不敢申辩,有事也不敢做。而一旦只有“白脸”在家,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言行放肆,为所欲为,一点规矩也没有。长此以往,孩子会变成欺软怕硬的“两面人”,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容易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作风等。2、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父母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脸谱,对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作不同的评判,采取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是非混淆。如果父母教育孩子时出现矛盾,母亲这样说,父亲那样说,孩子就无所适从。孩子分不清谁是对的,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干脆谁的也不听,也就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自己做的错事。这很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3、家庭教育失去了作用。充当“白脸”的一方经常在“红脸”大发雷霆或大打出手之后出面打圆场,充当“灭火器”,负责收拾残局、左右局势,这在客观上可以避免事情陷入僵局,但时间长了,孩子在掌握了“行情”。找到了“规律”之后,一旦犯了错误或有了缺点,就会非常自然地去找“靠山”。“寻袒护”,以减轻自己的过错和责任。夫妻态度不一致,还可使孩子学会钻空子,谁能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并且把父母分成谁好谁坏。一些孩子就是在这种搭配组合中钻空子,出了事只告诉护着的一方,使家长在教育时采取迁就的态度。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里找到了保护伞,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约束力。4、影响教育的时效和效果。“脸谱化”模式的前提是教育孩子时双方都在场,而孩子犯错误却常常是突发的,做得快忘得也快,这就需要父母在他们“出事”的当时就立即进行相应的教育,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以后如何 改正?适时的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改错率较高。相反,如果在孩子出现过错时,唱“白脸”的不管不问或管不了,等到唱“红脸”的回来再“旧话重提”,其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孩子在唱“红脸”的面前学会抵赖,给教育增加难度。5、滋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充当“红脸”的一方因为知道有“白脸”在后面等着“灭火”,因而常不问青红皂白就大发雷霆、乱作决定,尽情发挥却不计后果,容易说过头话、做过头事。而作为孩子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其负面作用是很大的。因为过度责罚而使孩子胆小怕事是我们不希望的;或因此使孩子形成和强化逆反心理更不是我们的初衷。因此,唱“红脸”的一方一定要掌握言行的分寸,以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6、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和彼此间的不信任。星期天,一家三口逛商店,孩子看中了一个玩具要买,爸爸不给买,于是孩子哭闹,爸爸讲道理讲不通,孩子就躺在地上哭闹不起来。妈妈要哄,爸爸要打,妈妈心疼,就与爸爸吵起来,结果孩子没管好,夫妻俩倒弄了一肚子气。因此,夫妻在管教孩子方面,步调不一致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久而久之,还影响夫妻的感情。7、容易误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来看,父母在家教中的人为分工可能是事先商量好的,是对孩子的善良的欺骗。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大多并不知道这一“内幕”,他们只能从表象上看出父母之间的不和,看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协调,长此以往,他们极容易被误导,从而走上歧路。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提醒广大父母在平时的家教过程中千万不要随意“分工”,舞台上扮演“红脸”和“白脸”只能是一种游戏,切勿随意用于家庭教育。8、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中,父母采用“态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为17.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家长所采取该教育方式的比例9.24%,所以家长要在子女教育中扮演好角色,并不是说两者的角色不能一样。相反,父母也好,爷爷奶奶也好,教育态度必须步调一致,互相合作,否则就是无效的。有老人的家庭或是老人带孩子的家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老人喜欢袒护孩子,常常阻挠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这也许是因为“隔代亲”的缘故,这就造成了两辈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不一致。实际上,老人惯孩子,父母也是有责任的,这是因为老人和孩子的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所致。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与老人就都很关心孩子,经常探讨教育方法,也不至于使老人一味地娇宠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所受到教育应该说都是来自一个合力,即父母、祖父母四方合作的整体效应,全家取长补短形成的最佳合力。父母双方教育孩子的态度应该一致,要严都严,不该严,就不严。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每位家长都应该是有严有慈,集严慈于一身。文杜薇本文由儿童与健康》杂志社摇篮网独家发表,

在家庭教育中,你是扮“红脸”还是“白脸”

我们曾经就家庭教育问题分别在10所幼儿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350名幼儿进行了“你比较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的调查。“妈妈好,妈妈不打我,爸爸常打我的屁股,而且还打得很痛。”、“妈妈说买支枪给我玩,爸爸说不给,我讨厌他!”、“我喜欢妈妈,因为她很听我的话,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不喜欢爸爸,因为我叫他买变形金钢给我,他不买。”、“妈妈好。爸爸打我时,妈妈帮我对付爸爸。”这种矛盾的教育结果在家庭教育中是大量存在的。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不一致,往往会使大人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地降低,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如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多数家庭的认同,因为“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全家人共同参与到对于孩子教育整个过程逐渐增多。我们会发现众多的家庭中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叫做“父严母慈”。“一严一慈”,“一软一硬”,相互配合,软硬兼施,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时,都是父亲先打骂,母亲来庇护;有的家庭是父母严格管理,爷爷奶奶阻拦。这就造成了主观和客观上的教育态度的不一致。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令人忧虑的是,眼下有很多家庭竟对这种“分工”感到非常满意和默契。家长的良苦用心就是要把孩子教育好,但根本缺欠就是把孩子放在了对立面上,并存在诸多弊端1、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享有较高的威信是父母有效教育孩子的重要前提。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工”,一严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怕一个人,只听一个人的话。“红脸”在家时,他会很老实,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有话也不敢说,有理也不敢申辩,有事也不敢做。而一旦只有“白脸”在家,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言行放肆,为所欲为,一点规矩也没有。长此以往,孩子会变成欺软怕硬的“两面人”,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容易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作风等。2、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父母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脸谱,对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作不同的评判,采取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是非混淆。如果父母教育孩子时出现矛盾,母亲这样说,父亲那样说,孩子就无所适从。孩子分不清谁是对的,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干脆谁的也不听,也就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自己做的错事。这很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3、家庭教育失去了作用。充当“白脸”的一方经常在“红脸”大发雷霆或大打出手之后出面打圆场,充当“灭火器”,负责收拾残局、左右局势,这在客观上可以避免事情陷入僵局,但时间长了,孩子在掌握了“行情”。找到了“规律”之后,一旦犯了错误或有了缺点,就会非常自然地去找“靠山”。“寻袒护”,以减轻自己的过错和责任。夫妻态度不一致,还可使孩子学会钻空子,谁能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并且把父母分成谁好谁坏。一些孩子就是在这种搭配组合中钻空子,出了事只告诉护着的一方,使家长在教育时采取迁就的态度。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里找到了保护伞,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约束力。4、影响教育的时效和效果。“脸谱化”模式的前提是教育孩子时双方都在场,而孩子犯错误却常常是突发的,做得快忘得也快,这就需要父母在他们“出事”的当时就立即进行相应的教育,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以后如何 改正?适时的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改错率较高。相反,如果在孩子出现过错时,唱“白脸”的不管不问或管不了,等到唱“红脸”的回来再“旧话重提”,其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孩子在唱“红脸”的面前学会抵赖,给教育增加难度。5、滋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充当“红脸”的一方因为知道有“白脸”在后面等着“灭火”,因而常不问青红皂白就大发雷霆、乱作决定,尽情发挥却不计后果,容易说过头话、做过头事。而作为孩子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其负面作用是很大的。因为过度责罚而使孩子胆小怕事是我们不希望的;或因此使孩子形成和强化逆反心理更不是我们的初衷。因此,唱“红脸”的一方一定要掌握言行的分寸,以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6、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和彼此间的不信任。星期天,一家三口逛商店,孩子看中了一个玩具要买,爸爸不给买,于是孩子哭闹,爸爸讲道理讲不通,孩子就躺在地上哭闹不起来。妈妈要哄,爸爸要打,妈妈心疼,就与爸爸吵起来,结果孩子没管好,夫妻俩倒弄了一肚子气。因此,夫妻在管教孩子方面,步调不一致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久而久之,还影响夫妻的感情。7、容易误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来看,父母在家教中的人为分工可能是事先商量好的,是对孩子的善良的欺骗。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大多并不知道这一“内幕”,他们只能从表象上看出父母之间的不和,看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协调,长此以往,他们极容易被误导,从而走上歧路。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提醒广大父母在平时的家教过程中千万不要随意“分工”,舞台上扮演“红脸”和“白脸”只能是一种游戏,切勿随意用于家庭教育。8、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中,父母采用“态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为17.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家长所采取该教育方式的比例9.24%,所以家长要在子女教育中扮演好角色,并不是说两者的角色不能一样。相反,父母也好,爷爷奶奶也好,教育态度必须步调一致,互相合作,否则就是无效的。有老人的家庭或是老人带孩子的家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老人喜欢袒护孩子,常常阻挠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这也许是因为“隔代亲”的缘故,这就造成了两辈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不一致。实际上,老人惯孩子,父母也是有责任的,这是因为老人和孩子的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所致。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与老人就都很关心孩子,经常探讨教育方法,也不至于使老人一味地娇宠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所受到教育应该说都是来自一个合力,即父母、祖父母四方合作的整体效应,全家取长补短形成的最佳合力。父母双方教育孩子的态度应该一致,要严都严,不该严,就不严。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每位家长都应该是有严有慈,集严慈于一身。文杜薇本文由儿童与健康》杂志社摇篮网独家发表,

本文Hash:d0b593fb924f10babd1593caf6220028352b669c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