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丢了差耻感

  在家里,他做错了事被妈妈责骂,却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幼儿园,他欺负了小朋友被老师批评,却满不在乎,像没事人一样;上课时,他和小朋友争着回答问题,经常答错,却不以为然,一点也不感到难为情……浩浩的妈妈特别着急,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浩浩妈妈所说的“厚脸皮”,就是指孩子缺少基本的羞耻感。羞耻感是一个人是非观的一定反映,也是人格是否健全的一种表现。人应该有点羞耻感,比如,犯了错,就应该觉得羞愧并认真反省;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就应该感到歉疚……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羞耻感都没有,就容易走入歧途,甚至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对待缺少羞耻感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切勿打骂,更不要当面称孩子“厚脸皮”。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令他破罐子破摔,更加无所顾忌。

  要有效地改变“厚脸皮”的孩子,家长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式: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是非观的错位必然导致羞耻感的缺失。有些孩子缺少应有的羞耻感,很可能是因为头脑中的是非观错了位,把本应感到羞耻的事当作了不必羞耻、甚至感到骄傲的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关键在于家长。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对与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不仅要明白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更应该以自己适当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榜样。如果家长自己“没羞没臊”,犯了错误还若无其事,孩子也就势必会受到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失去羞耻感。

  2.培养孩子的荣誉感

  荣誉感与羞耻感是并立的,缺少羞耻感的孩子,往往也缺少荣誉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批评、指责的反应也会变得迟钝。所以,改变“厚脸皮”孩子可以从培养荣誉感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细心观察,发现孩子有良好表现,就及时给以热情的赞扬,使他有一种获得荣誉的快感。一旦荣誉感建立起来了,羞耻感也就随之而生了。

  3.不能经常打骂孩子

  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一有错,就不分青红皂白乱骂一通,甚至拳脚相向,久而久之,孩子就“皮”了,连起码的羞耻感也没有了。孩子犯了错,家长不能动辄打骂,而要注意方式方法;平时对孩子应该七分褒奖三分责罚,如果只罚不奖,孩子就对责罚麻木了。

  4.批评要注重实效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其目的是使孩子认识错误,感到羞愧并及时改正。批评要有理有据、明确到位、适可而止才能有效。(具体请见本期《批评孩子的技巧》一文)。以下三种批评方式是不可取的:

  喋喋不休式

  翻旧账、算老账的批评方式毫无重点,也没有针对性,孩子未必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被批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这样的批评听多了,孩子很容易产生“抗药性”。

  蜻蜓点水式

  如果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家长只是随口告诉他:“以后不许这样,不然我要生气了。”这种轻描淡写的批评恐怕很难让他深刻认识错误。如果严厉地批评他,说明道理,并带着他去登门道歉,那么他就会产生羞耻感,以后不再重犯了。

  言而无信式

  当孩子犯了错,有些家长喜欢说“你再这样,我就要……”的话,可实际上,当孩子再次犯错时,家长并没有按自己说的那样去做,反复几次之后,孩子也就不把家长的批评当作一回事了。

相关资讯:

别让腼腆耽误了孩子 培养合群的好孩子

 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大方、合群就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别人的交往,能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往往事实和想象的并不是一样的,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害羞和内向的性格,你还在等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孩子内向的原因:

1、内向定义

内向是指孩子与人交往时,因胆小、内向或缺少自信而引发的一种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腼腆内向其实是一种社交障碍。腼腆内向的孩子多缺少自信,而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腼腆内向而父母漠不关心,那么,这种状况就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终生。

2、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只发生在孩子与人交往时,如,在家话还比较多,和小朋友也还玩得来,但一遇到大人,就算是很熟悉的邻居,孩子还是低着头,躲到父母身后或者不说话。如果有人问他话或开玩笑,他要么不吱声,要么说话声音很小。腼腆内向的孩子在幼儿园也表现得与其他孩 子不一样,如早上把他送进幼儿园,他不会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见了老师只是笑,如果别的小朋友和老师打招呼,他就会跟着别的小朋友和老师打招呼。

3、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父母带孩子出去玩耍时更加多发,特别是在陌生人多的场合,孩子会更加腼腆内向,如孩子原本在家爱说爱唱,活泼可爱,但在陌生人多的场合孩子就会闷声不响,而且说话总低着头,爱脸红,一点也不活泼。

4、错误成因

孩子腼腆内向,多是由于以下原因:

(1)孩子5岁时,自我意识较强,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在人多的场合时,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总怕自己出什么差错。这样就会紧张,腼腆内向。

(2)孩子个性所致。一般来说,个性比较内向,比较胆小的孩子,生性害羞、腼腆内向,不爱与人说话。此外,个性敏感且自卑的孩子,缺少自信心的孩子,也多害羞、腼腆内向。

5、误区警示

孩子腼腆内向,父母不能这样做:

(1)贴“标签”,如当着部居的面说“我儿子腼腆内向”。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更腼腆内向。

(2)嫌孩子丢面子而不带孩子因为这会给从而让孩子见朋友或同事。因为这样就会让孩子因缺少锻炼机会而更腼腆内向。

如何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

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应该主动进行教育,而不应等到孩子不合群后才被动进行纠正:

1、父母要挤出时间亲近孩子

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走走,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开始时父母可陪伴在旁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当熟悉之后可让他们自己玩。

每次游戏后父母都应比较夸张地表扬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乐中感受到小伙伴的可爱以及集体的欢快。

2、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单独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孩子与别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教孩子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办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办了。

3、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

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纠正他们的行为,慢慢地孩子就会融入集体之中。

4、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

不论是棋类还是球类,不论是田赛还是径赛,它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胆量。

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鼓励孩子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

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合适的对手,往往就是友谊的伙伴。

5、多带孩子外出旅游

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外出旅游、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

旅游是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是相通的。

交际需要坦露自己,需要主动和热情,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爱活动、自我封闭的人,怎么会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呢?

在旅游中,有的要买车票、住旅馆、进饭店、购门票,假如父母有意识地要孩子去做这些事,那么,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对象,了解新的交际内容,旅游结束,见识广了、谈资多了,这又给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

6、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有意识地要他们进行小件物品的购买活动。年龄较小的,八九岁的,可以叫他们买油盐酱醋;年纪稍大的,十四五岁,可以叫他们鱼、肉、米、煤等,也可要他们买自己穿用的鞋、袜、手套之类。家中有什么旧报纸、旧衣服、空酒瓶等,可以叫他们去收购站卖。

商品交易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例。在交易中,它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利于丰富交际对象和加深对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孩子由于缺乏经验,在初次交易中可能会吃亏或出现差错,对此,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以免影响他们交际的信心。

7、有意识地要孩子独自做客待客

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到亲戚家去做客,让孩子独自去,这都是缎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机会。

串门做客,需要寒暄和问候,也需要交谈和有关礼物的收送。与父母一道去,孩子是附带的,不用应付,没有压力,应酬的主角是父母。

让孩子一个人去,自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自己来应酬,这无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线,促使其考虑如何交际,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让孩子去接待,特别是与孩子年龄相仿的客人或朋友,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8、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

有人说,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不会说,说不好,怎么交际?会说,说得巧,答得妙,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

父母可时常出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与孩子辩辩;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让孩子据理反驳;对孩子平时话语中的差错,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帮助其认识。平时,也要鼓励孩子参加演讲赛,鼓励孩子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9、为孩子安排交往的环境

对于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师更要将特意为其安排交往的环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参加活动,千万不能因他“不会”或“不懂”而将其弃之一边。

谁都是喜欢自己备受欢迎,当然孩子也不例外,以上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作为家长不要去责怪孩子,而是应该做理智的父母,引导孩子积极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尤其是要培养一个固定的熟悉伙伴,这样孩子才会从心底里树立起更多的自信,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埃及刻字丢了面子别让网络暴力毁了里子!

“到此一游”火了,被人肉的孩子也火了。一众网友纷纷表示这个“西游记现实版”的情节着实是丢人丢到文明古国去了。出离愤怒的网友通过神通广大的互联网人肉搜查出来这个堪比孙悟空的“坏小子”。父母道歉了,孩子哭了,网友还是不依不饶。但这时还有另一股声音心疼地说:“够了!别再用网络暴力伤害孩子了!”

埃及浮雕上的中国字

“孩子在家哭了一夜”

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竟然出现了“丁某某到此一游”的中文字样,而这件事被前往埃及的中国网友拍照发上了网。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大呼丢人丢到国外去了,更有人根据照片上“丁某某”的字样进行了人肉搜索。最后找到了写字的孩子--南京某中学的15岁男孩。

在社会各界舆论的指责声中,孩子的父母公开表示:“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尽管如此,网友们还是不依不饶。据悉,写字孩子曾经就读的小学网站也被好事网友“黑”了,打开该小学的官网,最先显示的是“丁某某到此一游”的弹窗,点完“确定”按钮后才显示内容。

据丁父丁母回应,此浮雕上的刻字不是近期刻上去的,而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家三口远赴埃及旅游时被刻上去的。多年后事情被挖了出来,孩子也被网友曝光了。

孩子的父母在面对媒体时叹气连连,父亲还说孩子在家哭了一夜,孩子的母亲也是一直在落泪。丁父丁母也向媒体表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过失之处,但恳请大家宽容孩子,让孩子有改错的机会。

网络暴力对孩子影响很大

网络暴力成人难招架而况少年乎?

关于“到此一游”的劣迹,屡见不鲜,国内也屡禁不止。网友没觉得愤慨,这说明这种文明意识被一定程度的唤醒了,但是再叫嚣着刻字的行为不道德不文明的同时,拿网络暴力去“喷”人就真的道德和文明了吗?

人肉搜索,早年便以出现,虐猫女、铜须门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自此借助互联网的声讨和指责事件时有发生。那么,这些将网络当成枪炮的人们真的是以正义之名惩恶扬善吗?也许他们的初衷确实如此,可最后,他们却用这样的枪炮将犯错的人打入了“地狱”。

且不说远的,近期发生的便是重庆一网友在微博中言论过激,出言“诅咒”李小璐和贾乃亮刚出生的女儿。该网友后来被人肉,几经道歉而收效甚微,险些丢了工作。

成人面对网络暴力尚且难以招架,何况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年?

莫让社会舆论彻底毁了孩子

孩子如此乱写乱画破坏文物,其行为确实有失文明,但是利用网络暴力“教育”一个孩子的做法也有失水准。只怕这样的“教育”难以达到目的,反而会彻底毁了一个孩子。在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就有未成年人涉案不进行公开审理的规定,目的就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立案处理尚且如此,为什么社会舆论就不能对孩子稍微宽容一些呢?

社会舆论确实有谴责不道德行为的作用,它是法律之外的约束人行为的力量。但是,社会舆论更应该对孩子宽容一些,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指引,而不是用恶毒的言论将孩子的未来彻底抹杀。这个孩子的行为确实需要进行再教育,可教育不等于教训,群起而攻之,与教育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

如何消灭中国式到此一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动比声讨更有用

在网友将矛头直指丁某某的时候,有多少人会默默想想国内景区那些被涂画化了的门框、石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丁父丁母经常带孩子四处周游, 常看到“到此一游”的字样,没有辨别力的孩子有样学样,最终将自己名字刻在了埃及神庙的浮雕上。

前不久有人在故宫的铜缸上刻下“梁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虽有谴责,可却不至于愤慨到人肉谴责的地步。丁某某因为丢人丢出国门,才被如此攻击。中国式的“到此一游”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全民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与其揪着某个分外惹眼的个案不放,不如呼吁更多的人文明出游、约束自我。同时,为人父母的,在看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告诉孩子,这样是不文明的行为,是要摒弃的陋习。

由此及彼批评孩子需要适度原则

孩子还小的时候,自我认知尚未完善,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建立在身边人的评价基础上的。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评价都要尽量做到客观,反正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过度批评,可能会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让孩子形成“我干什么都不行”的悲观心理,没有信心也不会积极主动‘也可能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麻木不仁”--原来我在大家眼里是这样的,那我还为什么要努力呢?

对于孩子犯下过错,爸爸妈妈和老师都要有方法有技巧地跟孩子沟通。做错了事,必要时是该批评孩子,可一定一定要好把握住尺度,控制好情绪,别把批评演变成了对孩子的谩骂!批评过后还要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怎么样才是对的。

本文Hash:1f71426dc8a35178d1ea0c50dcc7e79f772ded78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