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要向孩子表达你的爱

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爸爸总是在用一种沉默来表达着他深沉的爱。在现实中,不知道是男性天生如此,还是受到了影视作品的影响,大部分的爸爸也很少将自己的爱直白的表达出来。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爸爸们,如果你爱你们的孩子,那就请你将它表达出来,让孩子切身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只有这样,你的爱才有意义,你的爱才能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动力,你才能成为一名懂得育儿的成功好爸爸。

也许每一位爸爸都会说,自己是非常爱孩子的。可是也会有许多孩子说,爸爸一点也不爱自己。原因就在于,爸爸没有主动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

对爱的理解上,孩子和爸爸会有差异。爸爸觉得管教是爱的体现,方式、方法并不重要,只要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来做事,就心满意足了。而孩子年纪小,无法体味爸爸管教的苦心,他们更在乎言语表达出来的爱。

爸爸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觉得爸爸高高在上不能亲近,认为自己难以得到爸爸的爱。孩子对爸爸产生误解后,容易对爸爸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会使亲子关系恶化,也会导致孩子听不进忠言。

最忌讳爸爸用沉默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父亲想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语言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爸爸如能像妈妈一样和孩子絮絮叨叨,反倒会博得孩子的青睐。

爸爸主动表达出对孩子的爱,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父爱的温暖。父爱的温暖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聪明、自信,个人能力也会比只由母亲带养的孩子高出很多。父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营养品。但父亲不主动表达,孩子就体会不到父爱,也无法受益。

作为男人,也许你觉得你爱你的孩子,这就足够了。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样做远远不够。孩子无法理解你那所谓的深沉的爱,孩子需要你将这种爱表达出来,孩子需要充满温暖和欢笑的家庭环境。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爸爸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无比深远的。如果你总是用一种沉默的方式来对待你的孩子,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不能获得健康的滋润,随着孩子的成长,叛逆的心理就会日趋院中。父爱是孩子心灵最好的营养剂,孩子需要你将这种爱让他知晓。爸爸们,也许你并不是一位精通育儿的爸爸,也许你不懂得如何照顾好宝宝的饮食起居,但是,这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能够表达出你的爱,并让孩子感受到,那么,你就是一位好爸爸。

爸爸爱孩子要主动表达出来的原因

爸爸爱孩子要主动表达出来

父爱是深沉的,但是深沉的爱却难以被年幼的孩子察觉。爸爸爱孩子一定要主动地表达出来,这样父爱的阳光才会洒在孩子身上。

家教案例

陈瑞3岁多,是个感情丰富的小男孩,他最亲近的人是妈妈。每天只要见到妈妈,他就连蹦带跳地扑上去,欣喜若狂。他会主动给妈妈讲述自己今天干了些什么,而见到爸爸回来,他却连招呼都不愿意打。

爸爸是银行的中层干部,每天加班、应酬,回来很晚。他本身言语不多,工作压力也很大,很少和孩子交流。而且爸爸从来不和孩子疯闹,显得很正统,不苟言笑。爸爸中年得子,其实很疼爱儿子,但就是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

每天爸爸只要看一眼儿子就知足了,但是儿子看到冷冰冰的爸爸,却丝毫喜欢不起来。妈妈看着这对父子的关系,也从心里着急。

专家解析

也许每一位爸爸都会说,自己是非常爱孩子的。可是也会有许多孩子说,爸爸一点也不爱自己。原因就在于,爸爸没有主动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

对爱的理解上,孩子和爸爸会有差异。爸爸觉得管教是爱的体现,方式、方法并不重要,只要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来做事,就心满意足了。而孩子年纪小,无法体味爸爸管教的苦心,他们更在乎言语表达出来的爱。

爸爸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觉得爸爸高高在上不能亲近,认为自己难以得到爸爸的爱。孩子对爸爸产生误解后,容易对爸爸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会使亲子关系恶化,也会导致孩子听不进忠言。

最忌讳爸爸用沉默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父亲想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语言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爸爸如能像妈妈一样和孩子絮絮叨叨,反倒会博得孩子的青睐。

爸爸主动表达出对孩子的爱,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父爱的温暖。父爱的温暖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聪明、自信,个人能力也会比只由母亲带养的孩子高出很多。父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营养品。但父亲不主动表达,孩子就体会不到父爱,也无法受益。

建议一留出时间,每天陪孩子15分钟

爸爸想要传达自己的爱,不能缺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爸爸每天要留出至少15分钟的时间单独陪孩子。在这段时间里,要和孩子多说说话,陪他们玩游戏。

爸爸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会表达自己的期望和爱,主动、有效地传递爱的信息。如果无法准确传递出对孩子的爱,就无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建议二告诉孩子“我爱你”

语言表达比行动更感性,能让孩子更清楚爸爸的意思。若爸爸用沉默来诉说自己的爱,年幼的孩子就无法体会到。用语言传达爱意,能更好地收获到孩子爱的回馈。孩子更喜欢直接、清楚表达出的爱意。

陈因的爸爸对她很严肃,她常感到父亲离自己太远。有一次上街,她看到一个孩子和爸爸手拉手,高兴得又跳又蹦。她就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她很希望爸爸也能和自己这样亲近。

一次,她病了,妈妈不在家。爸爸怕她一个人闷,就主动过来陪她聊天。那天,她可高兴了。她第一次发现,其实爸爸也很亲切,很好玩。从那以后,陈因也会主动和爸爸谈自己的事,父女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爸爸的情感更含蓄,会不好意思把“爱”说出来。其实,爸爸说出对孩子的“爱”,不仅不会被人笑话,更不会丧失尊严,相反会赢得孩子更多的爱。

建议三不要总是拒绝孩子

爸爸对孩子的要求一次次地拒绝,容易给孩子留下冷漠、残酷、不可理喻的印象。

黄鲛的 爸爸脾气很暴躁,他对待儿子也一样。每次黄鲛有些小要求,都不敢去跟爸爸提,只会和妈妈说。黄鲛上一年级时,想买个阿童木玩具,爸爸一口就回绝了。他为了此事,记恨了爸爸一个星期。

爸爸无法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传递对孩子的关爱,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很多时候,爸爸即使是对的,可在孩子眼里也是错的。爸爸要学会直接、主动地表达关爱,不能隐藏或是拐弯抹角,这样只能带来更多误会。

建议四帮孩子管理好情绪

作为家长,爸爸要让孩子能有效地传递情绪。如果压抑、限制孩子向自己传递情绪,会不利于父子间的交流。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向爸爸发脾气时,爸爸要想好解释的理由,不要给孩子留下总是被拒绝的感觉。

建议五关心孩子的行踪

关心孩子的行踪,让孩子知道爸爸随时惦记着他,传递的就是爸爸深切的关爱。

陈东每次出门,爸爸都会关切地问一句:“你要到哪里去啊?”他告知爸爸后,爸爸还会嘱咐上一句:“路上要小心啊。”

陈东回家后,爸爸也总会问他事情办得怎么样。爸爸这样问了10年,现在陈东12岁了,他很爱爸爸,觉得爸爸非常在乎他。陈东父子能够友好相处的秘诀就在于,爸爸关心孩子的行踪。

小细节能够体现大感情,爸爸对孩子的关爱,在这些小细节上能够有效地传递。爸爸想关心孩子,可以多关心他们的行踪,这会让孩子感觉到爸爸是时刻记挂着自己的。这份温暖,就能够很好地维系父子间的感情。

爸爸妈妈请你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

我现在开始学会走路了。我不再喜欢妈妈抱,而是喜欢自己走。妈妈总嫌我走的慢、说我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我的走路的敏感期到了。

学会走路啦

我在8月大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想站起来,当妈妈把我放在她的腿上时,我就会使劲地蹬腿。妈妈总说我把她的腿踩得很痛。等到11个月时,我渐渐地可以自己蹒跚着行走了,便乐此不疲。我喜欢不停地走,因为在走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世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我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妈妈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让我非常欣喜,自己做主的感觉真好呀。

不过,我还不会把东西归位,所以我走过的地方都是乱糟糟的。就因为这样,妈妈似乎不喜欢我自己做主,她总爱把东西递到我跟前。那我就只好把东西扔远点,再自己去拿啦。

摔倒了,爬起来

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习往前冲了,结果很容易就跌倒。每次一跌倒妈妈就会马上跑过来,很紧张的样子,问我:“宝贝,你怎么样,是不是很痛?妈妈扶着你走吧。”其实我一点都不痛。但跌倒的次数多了,妈妈又总这么担心,让我觉得摔倒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慢慢地,我就开始害怕,很自然地就不敢独自走路,要妈妈扶着走了。

而爸爸总是说我只是没有掌握好平衡。什么是平衡呀?爸爸会在我摔倒时,拿一只小熊逗引我站起来走过去拿。我往前走一步,他就往后退一步。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能自己走这么远了,我觉得自己好棒呀!

要自己爬楼梯

16个月的我走路更加自如。我越来越喜欢到处游荡,我会一边走一边到处找事做,一会儿动动沙发上的东西,一会儿喂喂小金鱼,一会儿敲敲电子琴键,一会儿又蹭到卧室里翻弄衣服,总之谁也别想让我停下来。

爸爸妈妈带我上街,一路上我都要求自己走。可妈妈总嫌我走得慢,总想抱着我走快点。进了商场,妈妈抱着我乘电梯上楼,我立刻哭起来,呜呜,我要爬商场里长长的楼梯。妈妈无奈又把我抱下楼,我挂着泪珠跑到楼梯口。我先用手判断上下楼梯之间的高度,然后试着用脚来判断我能不能爬。之后我才手抓住旁边的扶杆,一阶一阶地走。我好喜欢这样一阶一阶往上走的感觉,好奇妙呀。可妈妈总担心这样危险,还觉得我用手摸地不卫生,只爬了两阶就不让我爬了。唉,以后我只好在妈妈看不到的地方爬了。

练习上下坡

我开始上幼儿园小班了。记得刚入园时,户外活动我也不愿离开老师的怀抱。而现在,我天天拿着自己的鞋站在教室门口,想换鞋去户外活动。户外的滑梯上、游乐场内总能找到我的身影。我喜欢到处漫游。

今天,我看到其他孩子在有坡度的坡面上玩“红绿灯”游戏,我也加入了。对我来说,上坡比较轻松,下坡则有点难度。刚开始我在坡面中段练习,下坡时慢慢控制身体,渐渐地,我下坡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控制得越来越好,我还能突然停在阻挡我的人前面呢。

就这样上上下下,我练习了好多好多次。放学时,妈妈来接我,她看到我在坡上往下跑,吓坏了。她说下坡的时候要慢慢地,不能跑,不然会有危险。可是那个坡上长满了小草,即使摔了也不痛,请不要为我担心好吗?

爱心提醒: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

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孩子“走的敏感期”出现时都有一个深切的体验,孩子总是充满热情地走着,而妈妈却疲惫不堪地跟着。像童童妈妈一样,在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成人选择抱着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活动去探索,这就剥 了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的机会,也阻止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走向独立的脚步。

在童童第一次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迈出第一步时,他的身体开始走向独立。而周围的环境也刺激着他、鼓励着他继续前进。尽管此时的童童内在并没有目标,但是,他的走就是全部目标。慢慢的,孩子开始由一个不能自主的人,成长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而这个发展过程,完全是由他的个人努力完成的。

编后:孩子走路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

孩子一旦学会了自己走路后,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的活动不再必须依赖于成人而进行,同时他的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此时,当孩子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突破!这意味着生活开始由他自己支配。所以说,孩子是为了学习走而走,他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而走。

()独家稿件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路径!

本文Hash:7a5280f6b7599cd6af88e8699d714faa5b1c220a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