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让孩子的音乐起步更早一些

婴幼儿的聆听优势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语言”,这其中包括对音高、节奏、音强和音色的敏感性。成年人由于长期受尘世间的噪音干扰,其听觉的敏感度已经大大降低了,而婴幼儿则不同。由于进化遗传优势,他处于“绝对音感”阶段,即他能把听到的音乐整个地、不加分析地、清晰地印刻到大脑皮层,产生痕迹,形成印记。因此,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非常重要。听音乐,不听噪音有些家长会问:孩子听音乐真的有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当婴幼儿醒着的时候(包括半醒半睡的状态),他的听觉是打开的。如果他听不到音乐,那么,他就可能听到汽车的噪音、厨房的说话声、吵架声,这些声音同样会进入孩子的大脑,产生痕迹。显而易见,这些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负面的。要听就听“第一流”音乐构建0~3岁婴幼儿的音乐智能,方法就是——听音乐。这里所说的听音乐,不是像有的家长所说的:随便听一听,热闹就行。反正孩子小,不懂音乐的好坏。这是个很大的误会。正是因为孩子小,家长才马虎不得。家长必须了解:人的大脑接受外面的信息,会遵循一个原则:先入为主。即先进入大脑的信息占主导,以后同类信息将会被筛选,甚至排斥。举个例子:如果你首先进入大脑的是上海语。那么你走到天涯海角,上海话的底子是去不掉的。先入为主的原则告诉我们,如果孩子首先听到的音乐不是第一流的作品,而是第二流、第三流,甚至是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他今后就无法建立第一流的审美情操、第一流的音乐智能。古人说:“取法乎上”,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幼儿时期,要给孩子优先输入良好的信息,避开不良信息。那么什么是第一流的音乐呢?我认为首推欧洲的古典音乐,即莫扎特、勃拉姆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的上乘作品。当然,中国优秀的古典乐曲也可以听,最好是选择那些悠扬、舒缓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美妙动听、极富感染力,它不仅体现了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情感状态,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且还能陶冶心灵、培养高尚情操,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早期阅读,让孩子的起跑线更前一步

我们总想让孩子能在人生的进步中站前一些,能够比别的孩子更靠前,能更提前的出发,于是,我们何不从早期阅读开始着手呢?进行早期阅读的孩子,在认字活动中,可以学会比较和辨别,从而锻炼对细微差异的观察力。而阅读也会使孩子的记忆力得到提高。另外。对图画的串联和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的学习,会大大带动儿童想像力的发展。而根据阅读内容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则可以对孩子的思维进行锻炼。在早期阅读中,孩子能丰富词汇,提高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可以扩大知识面,促进发散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早期阅读对促进亲子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提出:睡前10分钟的亲子共读除可帮助入睡外,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倾听的技巧及想像力的发展都有益。早期阅读培养孩子对书籍的热爱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形成爱读书、好学习的习惯及崇尚知识的情操,从而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孩子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得以步步领先。提高早期阅读能力,首先要给孩子提供有具体意义、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阅读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规律可循,应该是孩子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码,能够即刻引起他接通口头语言以及表征意义的联想,有利于其逐渐认识到书面语言的表意性质,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易学易记。阅读材料应该色彩鲜艳,图文并茂,主要感知对象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对孩子注意的干扰,画面之间前后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便于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量身制作”阅读计划:3岁:孩子开始对儿歌、韵文感兴趣。这个时期可以为他选择措词简短、易于吟诵的读物,同时可以利用附有连续性图片的读物,训练孩子的推理能力。4岁: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开始对各类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应该多选择一些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故事,或需要一定观察能力的图画书。5岁:孩子的词汇已相当丰富,可以开始选择较复杂或拟人化的故事,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可适量加入浅显的科普读物。6岁: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都有了长足进步,开始为入学做准备。这个时期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扩大他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训练他自觉学习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伴随音乐的一步步成长的孩子

孩子的艺术方面,父母要怎么下手才是正确的指导孩子往这方面发展呢?父母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如何才能让孩子有艺术气息呢?

小宝宝从刚出生开始,就在妈妈温柔地摇晃中感受节奏。对于这时的他们来说,世界一片混乱,但只有这样轻轻地、略带节奏的动作让他们找到一些秩序感和安全感。

之后,孩子每一项运动能力的发展也始终伴随着他们自身带有的节律,从最初爬行时的前后摇晃,到学会站立后的上下雀跃,再到迈着连贯、均匀步子的走路甚至奔跑。

伴随音乐的一步步成长

1岁以内的宝宝已经能够很熟练地对声音做出反应,给爸爸妈妈一个眼神的交流,挥动一下自己的胳膊或腿脚,他正在找到肢体的感觉和力量。不过如果他认为这次的互动已经足够,或者感觉不耐烦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把头扭向另一个方向,不再理你。

3~4个月的宝宝:开始对声音做出反应,所以要准备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听到声音,眼睛就慢慢地跟了过来”。这个时期的宝宝身上已经出现这种明确的反应和互动了。随着他的脖子越来越稳定,当他仰卧或趴着的时候已经能够转头看声音传来的方向。爸爸妈妈这时可以选择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或者给宝宝听他喜欢的“哔哔”“叭叭”的爆破声等来培养他对节奏和音乐的感觉。

6~7个月的宝宝:手脚已经可以动来动去,父母可以选择比较舒缓的音乐作为玩耍时的背景音乐。

这时候宝宝的运动能力开始有了很大发展,他可以伸手去够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翻身,甚至可以坐着。因此,父母可以在宝宝身上看到他对声音更积极的反应了,例如看到他想随着音乐节奏活动身体等。但是,他还跟不上太快的节奏,所以最好选择比较舒缓的音乐,然后帮助孩子配合音乐拍手或活动手脚。

8~18个月的宝宝:有可能会配合音乐跳起舞来,这时爸爸妈妈要跟着他一起跳。

会坐和会走的宝宝已经能够和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扭动身体跳舞了。刚开始,宝宝会完全跟不上节奏,这时他最需要爸爸妈妈的引导。

在刚学会走路后,宝宝每掌握一样新的运动本领,他的动作以及动作所伴随的节奏就越复杂。比如一旦他学会走路,就开始在走路的步伐上翻新花样,有时候我们甚至分不清楚,他到底是在走路还是和着节奏跳舞呢?

18个月~2岁的宝宝:对秩序发生浓厚兴趣,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歌谣和舞蹈动作。

经典的童谣总是对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数鸭子、丢手绢、一闪一闪亮晶晶等歌谣的共同点就是不断重复的歌词和节奏,这样的重复在成年人眼里可能有些无聊,但却是小朋友的最爱。这不仅让他感觉到强烈的节奏感,而且带给他自信心。每唱一句他都很自豪地知道下一句歌词和调子是什么,在他熟悉的那些儿歌里,爸爸妈妈随便挑选一首,唱上一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上下一句。

本文Hash:eb695ab2e5d596f7703329dfad9f3e2e4f2b0e51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