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入园这样做爸妈不虐心

虐心事头一件:大人孩子都“中招”的分离焦虑

妈妈网网友子炫妈妈:因为要上班,所以宝宝送幼儿园了。一个多星期后,送去时都要哭。还说说妈妈不要他了,要打阿姨。没办法,只能狠心放下宝宝离开,当然我也跟老师说不要说“妈妈不要他”,应该告诉宝宝妈妈和爸爸要去上班,要他乖些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妈妈网网友白白猪00:我的小可爱终于可以入幼儿园咯!BUT,新的问题又来了,幼儿园不给用奶瓶,中午怎么办呢?女女手多,打人怎么办?初入幼儿园,找我怎么办?找不到我,哭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涌现出来,谁可以支支招?

妈网观察团:的确,“分离焦虑”是宝宝入园时要面对的第一道坎儿,大部分宝宝都可能经历。不仅如此,连家长也可能会“中招”呢。网友白白猪00就是一个产生了分离焦虑的妈妈--还没跟宝宝分开就开始为宝宝入园的各种问题担心不已。那么该如何解决分离焦虑呢?

宝宝之所以产生分离焦虑,最主要的原因是宝宝以为看不见就代表一直都看不见了,以为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因此,在宝宝入园之初的一个星期,爸爸妈妈应该准时接孩子,让孩子明白这种分离是短暂的,爸爸妈妈每天都还会出现。其次,可以多尝试和宝宝玩“捉迷藏”等游戏,让他更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短暂的分离。

至于患上分离焦虑的大人,自己调整心态也很重要哦,此外可以及时和老师保持沟通,与其猜测宝宝在幼儿园的状况哺乳直接向老师进行了解。

虐心事第二件: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妈妈网网友Rachealgirl:我家宝宝入园哭了一个星期就没哭了,每天坚持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过老师反映说他不爱说话,不怎跟其他小朋友玩,还说他做事拖拉,每次都让其他小朋友玩了他才玩,每次放学都说他不说话。但是我们无论在家还是去哪里玩,他都不会这样的呀!总是蹦蹦跳跳,很活泼,也很多问题问我的。怎么到了幼儿园就变成沉默寡言内向的胆小孩了?怎么办呢?

妈妈网网友天天妈妈:天天新生入园才五天,就欺负小朋友,还不止一次。第一天,天天敲了一个小女孩的头;睡觉时候把旁边小女孩的鼻子弄花了;第四天,打了一个小女孩的手,第五天,咬了个小女孩。被咬的女孩手臂一大个牙印,有些地方有点红紫色了。天天爸带着天天在给这个小女孩道歉,女孩妈妈很友善说没关系,小女孩也说没关系,可是,我和天天爸爸无地自容。

妈网观察团:孩子不合群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就是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别的孩子接触;另一种则是调皮捣蛋,像小刺猬一样给周围的小朋友制造麻烦。无论哪一种都是因为孩子一时无法适应集体生活而导致的--入园前,孩子是家中的“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宝宝转,这使宝宝不知道该如何跟别的小朋友交流,胆小的就变得沉默寡言而胆大的就变成小霸王欺负人。那针对入园时的不合群现象,爸妈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可以在平时多带孩子与别的小朋友接触,比如小区里的其他小伙伴或者亲朋好友家的宝宝。让他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其次,避免对孩子说类似“不要让别的小朋友欺负你”的话,这会让孩子的是非观念错乱,还会让孩子认为别人可能欺负自己,总是防备着其他小朋友,不利于尽早融入集体生活。

最后,家人们要转变观念,不要再围着孩子转,要教育孩子尊重家人。

虐心事第三件:吃饭问题让人担心

妈妈网网友carrycai:一直觉得儿子在幼儿园吃饭是个问题。幼儿园说了,肉 会剁碎,但就经常吃豆芽,还不会剁碎的,每吃一次我儿子就吐一次,现在干脆只吃白饭,不吃菜了(当然,我儿子也有点挑食)。吃饭少了。所以我就紧张地每天接他放学都带上鸡蛋或者是面包之类的东西和牛奶过去让他吃了再走。

妈妈网网友希-曦:宝宝最近上幼儿园了,可是老师说她在幼儿园都吃得很少,也表现得很挑食,平时在家里不是这样的,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妈网观察团:对于第一年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伙食问题总是妈妈们所担心的。在择园时,家长都会将幼儿园的伙食作为选择幼儿园的一个标准。即使入园前做了充分的调查,但入园后不少家长还是发现孩子有面黄肌瘦的趋势或是抱怨幼儿园吃不好的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在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一定要让孩子掌握自己吃饭的技能,因为幼儿园的孩子较多,老师没法做到一个一个地喂饭。如果孩子尚不能掌握自己吃饭的能力,在烦请老师关照的同时最好尽快教会孩子。

此外,如妈网网友carrycai所说的,幼儿园的饭菜都不如家里准备的精细,这会导致孩子吃着容易吐。一方面要及时和园方沟通,另一方面要及时调整孩子在家中的饮食。在家里,菜要逐步弄得粗一点,多弄点硬的东西让宝宝咬,锻炼牙齿和吞咽功能。

最后一点,家中不可太纵容孩子的饮食喜欢--不要因为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一味让孩子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就可以不吃。这样纵容会让孩子更难适应幼儿园的伙食。

虐心事第四件:自理能力不达标

妈妈网网友阿不娘: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但在自理方面还是差一点点。能自己能吃饭,但在脱鞋、脱裤子上厕所、自己上床睡觉这些事儿上,会一点儿却完全不积极啊。假如幼儿园一个班30个小朋友,3个老师,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能够完全听老师话,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妈妈网网友丁丁-妈:闺女2岁半,在一岁的时候就会叫大人帮忙撒尿了,但是现在去幼儿园却几乎天天尿裤子。刚刚开始去幼儿园就有这种情况,但是转眼去幼儿园快一个月了,还是每天都尿裤子。我们每天回来都问她为什么会尿裤子,也教她在幼儿园怎么跟老师表达自己想尿尿,路上还说的好好的,可是去接的时候已经是连鞋子都湿了。教也教了,说了说了,就差打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她,据老师讲,在幼儿园其他什么都好,就是不让老师帮忙去尿尿,其他小朋友都是老师帮忙去洗手间的。

妈网观察团:在宝宝入园前,自理能力是一定要培养的。有些家长不能理解的是,孩子明明在家做得好好的,到了幼儿园却“退步”了。其实这和幼儿园的陌生环境有很大关系。

以上厕所为例,如果宝宝入园之初动作太慢了可能会遭到老师的“责备”,说宝宝太慢。而老师恰恰又不是宝宝熟悉的人,因此就容易给宝宝造成负面影响--为了不被老师说,宁愿尿裤子也不去厕所。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及时跟老师沟通,老师也应该更有耐性地在自理的小事儿上帮助孩子。经过一段适应期,孩子从心理上接受幼儿园后,这种情况就会改善了。

另外,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最好给孩子选择容易穿脱的衣裤鞋袜,这样也降低了孩子学习自己穿衣服的难度,自然也有利于自理能力的提高。例如用一脚蹬的鞋代替系鞋带的鞋子,用松紧裤腰的裤子代替需要系纽扣甚至皮带的裤子。

写在最后:宝宝第一次脱落爸爸妈妈的羽翼开始集体生活,做父母的总会有些“虐心”的感受,但这都是孩子成长必经的阶段,只要爸爸妈妈以正确的方式协助宝宝,入园季没有打不破的魔咒。

孩子心声爸爸妈妈你别这样做!

当父母在教育孩子哪种行为可以做,哪种是不可以做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有哪些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呢?其实在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孩子同样地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很多孩子在成长中形成自己的意念,只是无法用语言表达。下面小编为大家列出孩子不希望父母做的事,父母要好好地关注孩子了。

用最大的耐心去关爱孩子

请不要听见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很烦,但如果只是拿个玩具或食物给他,并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说话。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观察的时间,您不妨在喝斥孩子“不许哭”“老实点”之前,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他的伤心情绪。

请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当孩子处在安静的状态中,成人经常不闻不问;而孩子表现出顽皮或多动时,却会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

宝宝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由此孩子发现:“只有在我调皮的尝试中,父母亲才注意到自己。”这会引起孩子层出不穷的负面行为,令成人觉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调皮。

请不要指责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的口头禅,即使心中并非真的那样想,却经常随口而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显现出的自我评价是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建构出来的,如果他常听到“差劲”“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对自身的价值不够乐观,而在尝试新能力的表现上大打折扣。

请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儿童对养育的环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顾他的人,这种经验对幼稚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创伤。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去那里了,更担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惧感的孩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早期生活。

宝宝需要妈妈的陪伴

请不要常给我糖果、玩具、书籍来代替你自己。

父母们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儿童不能参与的工作,或者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时间,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讲故事的妈妈和能够与自己游戏的爸爸。

小编总结:孩子在幼儿时期容易缺乏安全感,在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想父母多点陪伴自己,哭了的时候能有一个拥抱。所以父母不能随意用其他东西来代替自己的存在,更不可以骗孩子。抽多点时间,陪陪你们的宝宝吧,这样才能拉近亲子距离。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爸爸妈妈这样做

所谓自卑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办起事来爱前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

它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自卑常以一种消极的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妒忌、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拒绝交朋结友、自暴自弃、回避竞争竞赛、焦虑等。

自卑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因此,父母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须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

那么,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自卑心理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父母们参考: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

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当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听着,一言不发。孩子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这主要是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知道得很少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

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

建议孩子使用小目标积累法

很多孩子产生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小成绩淹没在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就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

孩子可以自己制定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自己向前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

随着一个个已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形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

教孩子扬长避短,学会心理补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

让孩子学会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驱逐孩子心中失败的阴影

孩子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而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所以,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给孩子以指导,帮助孩子及时驱逐失败的阴影,这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驱逐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 下两种:

一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父母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自卑者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

并且在与人交往中也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

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

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本文Hash:dd479d12572b59869abd986ab37d97c35c20d31a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