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中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把他们自己所想的用绘画表现出来。专家表示,早期教育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画,多观察他们。不少幼童尽管才刚刚学会走路,而且“艺术细胞”在成人看来还不算多,但却热情高涨地喜爱作画,同时更热心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中包括教师、家长和同龄小朋友。正因为孩子们是在用“心”作画,而且对自己的作品格外看重,俄罗斯儿童教育专家杜普斯基便对这些由孩子们粗糙画笔涂抹而成,而且在许多成人和艺术家看来并不“入流”的儿童画产生了浓厚兴趣。最近他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一系列研究证实,儿童画实际上包含了儿童下意识地向成人世界传达的种种“信息”,由此通过对儿童画所作的科学、深入的分析,成人便有可能进而更清楚地了解隐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种种“秘密”。莫斯科一所著名幼儿园曾组织孩子给自己熟悉的老师们画肖像,结果平时过分严肃或过分严厉的教师几乎被涂上了深褐色或黑色,而且五官棱角分明,表情刻板麻木。杜普斯基还发现,要是一个以往喜欢用浅色调为主体作画的孩子突然改用了深色调,那就可能意味着其情绪出现了变化(如抑郁或烦躁),或健康出现了问题,或失去了朋友,或与父母、兄弟姐妹关系不太融洽……此时往往是孩子最需要大人关心或帮助的时候,故教师和家长理应尽快向孩子伸出援手。此外,分析孩子最爱画哪种动物,也可了解作画者的大致性格。一般来说,特爱画小白兔的男孩可能过于柔弱,特爱画老虎、豹子等猛兽的孩子不分男女都可能潜伏有暴力倾向,而特爱画猴的女孩则极可能过分活泼好动,至于特爱画那些平时罕见也很少谈及的动物(如飞狐、四脚蛇、巴西毒蜘蛛等)的孩子,则可能性格过于内向,家长和教师最好能多多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以摆脱拘谨和克服情感上的自我封闭。彼得堡一所幼儿园前不久举办的一次家长会可谓别开生面:让家长们来学校观摩孩子们画的“我的一家”。原来,校方在此前曾组织过一次以“我的一家”为主题的儿童画比赛。通过观摩自己孩子的作品,听取教师们的解释,家长们可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以及目前的家庭气氛。有个女童的爸爸身高近2米,而妈妈身高仅1.60米,但在她作的画中,妈妈却比爸爸高出一头———显然,妈妈在其心中的地位远远高过爸爸。这名高个子父亲在看了女儿的画后惭愧地说:“这是因为平时我对女儿关心太少。”在另一男孩的画中,妈妈的两手竟各端有一个酒杯,其中的酒还都满至溢出了杯口。看过此画,这位贪杯母亲的心情十分沉重:“我真对不起儿子———对酒的迷恋使我常常不能好好照顾儿子,我得下决心戒酒了!”

父母要当好孩子的早教主角

面对太多育儿资讯,年轻的父母们似乎有些无所适从。6日下午,在光谷举行的一场早教讲座上,早教专家夏弘禹先生,遇到不少年轻父母的追问。“孩子吃饭前不肯洗手怎么办”、“女儿不愿和同伴玩耍怎么办”、“8个月的孩子该玩什么”、“孩子对待问题没有耐心怎么办?”夏弘禹从事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多年,2003年将全球早教权威机构“金宝贝”引进中国,被称为“中国早教第一人”。夏弘禹说,对待孩子的早教,现在的年轻家长比他们的父辈更加困惑,面对过多资讯,家长不知所措;还有的家长“求好心切”,过于敏感,活泼了担心“管不住”,文静了又担心“太软弱”,喜欢攀比,事事代劳。早教的关键应该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刚出生时大脑发育已经完成了25%,晔贝竽缘姆⒂锏0%,3岁定一生,0~3岁更是幼儿大脑开发的关键期”,夏弘禹说,从4~5岁才开始的儿童教育已经太迟了,假如不加强3岁前的教育,就无法保证孩子赢在起跑点。夏弘禹提倡多感官教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感”要齐齐上阵,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实物,是早教最好的学习方式。夏弘禹也强调父母亲自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认为家长应该是早教的主角。他建议家长,一定要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不断丰富孩子的体验;选课程时一定要从吸收程度和鼓励表达两个方面评价;和孩子互动时,一定要抱着平等的心态进行,多聆听,少命令;和孩子在一起多用爱。

父母要善于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把奖励和惩戒用一种现代孩子可以接受的契约方式规定下来,然后实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长通过满足孩子简单的、看似没道理的欲望,来强化他的优良品质,比跟他讲一大堆大道理要有效得多。

每个孩子都会有不良习惯的倾向,当然,大人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那些不良习惯,哪怕是点滴的不良习惯报以容忍、迁就、不作为的态度的话,孩子的好习惯就很难养成,并非常有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而耽误孩子的发展。

孩子一旦养成了不良习惯,许多家长会试图以打骂来解决问题,或者是无休止地讲大道理,但这两种方法都收效甚微。是否有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呢?那么怎样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打孩子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因为一旦你对孩子实施暴力,就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暴力的种子。

被打大的孩子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造成他的脾气非常暴躁,这是因为孩子会学家长的暴躁形象;还有一种可能叫做内心暴躁,外表懦弱,这种孩子被他的父母打怕了,但是,暴力的种子已经深深地种在了他内心的深处,一旦遇到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爆发出来。所以,打孩子这种粗暴、简单地处理问题的方式,会直接危害孩子以后的家庭生活,危害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发展,是绝对不可取的。

但是,不打孩子并不等于不惩戒孩子。在家庭中,采用惩戒的方法培养孩子、教育孩子是必须的,惩戒的方式最好要经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约定来进行,这样才能起到相应的教育作用。

曾经有一位记者跟我谈起她的女儿有做事拖拉的毛病,孩子已经上五年级了,但是做事拖拉的毛病十分严重,洗一个脸就要用半个小时,做作业更是如此,这位记者妈妈天天催促着女儿做事情,但孩子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前根本就睡不了觉。女儿非常喜欢上网,妈妈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她在征得女儿同意的前提下跟女儿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中规定:女儿每天要保证能在九点钟之前做完作业,洗完脸并迅速躺到床上睡觉。如果这样坚持一周,妈妈就允许女儿每天上网的时间延长,每周总计延长两小时;如果女儿能够坚持两周,那么就再允许女儿一周增加四个小时上网时间。

上面这份“母女协议”中不仅有奖,惩也规定得非常清楚。母女俩的这份协议里面还有一个负面条款:如果女儿在一周当中有超过九点钟睡觉的,超过一天就要减掉二十分钟。然后母女俩分别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上日期,每人保留一份。

后来,我的这位记者朋友后说:“这一招真的特别管用,女儿一直做得特别好。后来经过了大概四周时间,孩子拖拉的毛病就改掉了。”

这实际上就是把奖励和惩戒用一种现代孩子可以接受的契约方式规定下来,然后实施。家长通过满足孩子简单的、看似没道理的欲望,来强化他的优良品质,比跟他讲一大堆大道理要有效的多,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度的问题,什么样的要求算是合理、什么样的不合理,还要靠父母自己来把握。

家长可以把孩子这种简单欲望和推进他的好习惯的形成结合起来,然后他会为了这个欲望去克制自己,久而久之形成好的习惯之后孩子的发展道路就会顺畅得多。所以,建议家长要巧妙地用表扬来强化好习惯,用惩戒来制止坏习惯。

与孩子制定协议应注意的细节:

(1)协议应在亲子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不能单方面强迫孩子签订,以防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协议中规定的内容应切合实际,有奖有惩,以争取得到孩子的 解与配合。

(3)协议中对满足孩子欲望的部分要把握好尺度,太放纵无法起到克服坏习惯的作用;太苛刻又会使孩子不愿意配合。认真细致地将满足简单欲望与推进好习惯的形成结合起来。

(4)对于已制定的协议要严格履行。不能对孩子姑息、心软,家长也不能言而无信,奖惩制度要完全按照协议规定执行。

本文Hash:0b07ed4b3b9f8100d3e0bbd22f8055a831c9bfd9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