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如何正确教孩子画画

孩子的艺术特色要怎么培养,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画画的艺术上,父母要要如何正确教孩子画画呢?

当孩子胖乎乎的小手抓住家长递给他的彩笔,轻轻一划,白色的纸上出现了鲜艳的痕迹时,你不要认为孩子的这个动作是毫无意义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孩子的早期绘画表现。儿童的绘画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培养绘画能力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丰富孩子的想像力和表现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有很大影晌。

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一岁左右,孩子特别喜欢乱画,不仅在纸上画,也在书上、墙上或身上画,很不象样子。这是孩子的乱涂阶段。即使这样,家长也不要烦恼,而要启发孩子,如孩子画横线就说:“宝宝画铅笔了”,画竖线就说:“宝宝画筷子了”。以后,孩子会慢慢学画一些有形状的东西,最基本的是圆圈。家长可边看边问:“是画鸡蛋,还是画皮球啊?”以增强孩子的绘画意识。

孩子两岁以后,会画一些象征性的东西。例如,他们先画一个圆圈,再在圆圈里点上点或在圆圈外画几条线,这些既可以是人,又可以是猫、是狗。家长在这时最好是能指导孩子观察实物,使他掌握各种实物的特点。孩子三岁左右,想像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可在所画的人头上面画上头发,下面画上身子,尽管他们画的身体各部位置错得可笑,家长仍要鼓励他们仔细看、仔细想,然后再画。这一阶段是象征阶段,大部分孩子的画都十分相似,但在父母的指导下,反复练习,会画出各自定型的东西。

大约到了四五岁,孩子就开始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了。如有的孩子画一个小孩写字,把写宇的手画得特别大,因为他强调的是写字这个动作。这时,父母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一阶段,我们可叫做表达阶段。

我们了解了孩子这几个阶段的特征,就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孩子画画了:

一、要尽早训练孩子识别颜色的能力

从孩子出生几个月起,就要训练孩子感知和分辨颜色。可以先给他红色的东西,然后给他黄、绿、白、蓝等颜色的东西看,再不断教孩子识别周围的颜色。

二、充分让孩子自由活动,培养孩子浓厚的兴趣

当孩子一岁时,就可以指导他用彩色大号蜡笔在纸上涂画。不管孩子怎样画,家长都不要干涉,更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要鼓励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想像去表现,去创造。

三、要为孩子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

一是物质环境,父母应把孩子的住室布置得优美,富有情趣。如在房间里放上些工艺品,在墙壁上贴几幅儿童画等等。形成一个对孩子具有感染性的艺术环境,以唤起孩子的想像力。同时,家长还应常带孩子到室外观察动植物和其它实物,丰富孩子头脑中的具体形象。二是心理环境,父母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对三岁以前的孩子,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促进其身心发展。孩子只有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活动,注意力才能集中,才会更富有想像力。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指导孩子看动画片

动画片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但一些充斥暴力镜头的动画片却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近日,江苏两名儿童被同村另一名9岁男孩绑在树上点火,严重烧伤,原因竟是模仿动画片中灰太狼烤羊的情节。

在咨询中,不少家长都提到,孩子经常说一些诸如“我想打死你”之类的暴力话语,有的孩子甚至对家长或小伙伴动辄打骂。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我觉得是电视看多了,游戏玩多了”,李女士说,现在动画片以及游戏里,充满了暴力的语言和镜头,孩子难免会模仿。“《疯狂原始人》、《变形金刚》等动画片一听名字就知道很暴力。《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红太狼成天拿平底锅打人的镜头,被许多孩子模仿。可他们并不知道平底锅砸在脑袋上不仅仅是疼。还有《猪猪侠》,几乎每集都要打架。”

中国传媒大学对北京地区收视环境进行调查时发现,以暴力内容为主的动画片占全部的36.5%,其中的“加害者无理、受害者无辜”的“非正义”暴力占35%。现在不少动画片都存在成人化、低俗、暴力的现象,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国外研究表明,暴力游戏和动画片会给孩子带来更大压力,并让他们感到非常紧张,进而影响到睡眠。还有研究发现,暴力动画片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让孩子变得冷漠。

暴力动画片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与其本身的不良导向、孩子的心理发展以及家庭教育有关。首先,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于1961年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波波玩偶实验。研究发现,孩子们不仅会模仿成人去殴打、拍击、辱骂,还会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攻击。通常,3岁以上的小孩就具有一定模仿力。因此,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动画片和游戏中的行为。其次,孩子的认知能力处于发育中,对事物缺少批判能力。孩子会觉得暴力镜头很好玩,意识不到它有什么不对或者危害,甚至认为这是“勇敢”的体现。最后,孩子总是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脱离现实生活,感受不到现实生活中的温暖。此时,家长如果又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冷漠。

当然,动画片并非一无是处。好的动画片能激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想像力,家长要做好引导。首先,家长要在发现孩子的暴力和冷漠倾向时,及时进行正面引导;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当的动画片,比如《小熊维尼》、《聪明的一休》等;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跟孩子讨论动画片的情节人物,帮助孩子识别善恶。其次,影视工作者要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媒介环境,有伤害性的镜头不要在片中过多暴露,尤其是容易导致孩子模仿暴力行为的镜头应该直接删掉。西方儿童看的动画片投放市场前,必须通过行业委员会的审核。美国就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级设置。比如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在美国是严禁6岁以下儿童观看的,因为片中有把猫尾巴砍断、把炸药放到猫嘴里这样的镜头。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指导孩子看动画片

动画片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但一些充斥暴力镜头的动画片却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近日,江苏两名儿童被同村另一名9岁男孩绑在树上点火,严重烧伤,原因竟是模仿动画片中灰太狼烤羊的情节。

在咨询中,不少家长都提到,孩子经常说一些诸如“我想打死你”之类的暴力话语,有的孩子甚至对家长或小伙伴动辄打骂。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我觉得是电视看多了,游戏玩多了”,李女士说,现在动画片以及游戏里,充满了暴力的语言和镜头,孩子难免会模仿。“《疯狂原始人》、《变形金刚》等动画片一听名字就知道很暴力。《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红太狼成天拿平底锅打人的镜头,被许多孩子模仿。可他们并不知道平底锅砸在脑袋上不仅仅是疼。还有《猪猪侠》,几乎每集都要打架。”

中国传媒大学对北京地区收视环境进行调查时发现,以暴力内容为主的动画片占全部的36.5%,其中的“加害者无理、受害者无辜”的“非正义”暴力占35%。现在不少动画片都存在成人化、低俗、暴力的现象,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国外研究表明,暴力游戏和动画片会给孩子带来更大压力,并让他们感到非常紧张,进而影响到睡眠。还有研究发现,暴力动画片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让孩子变得冷漠。

暴力动画片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与其本身的不良导向、孩子的心理发展以及家庭教育有关。首先,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于1961年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波波玩偶实验。研究发现,孩子们不仅会模仿成人去殴打、拍击、辱骂,还会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攻击。通常,3岁以上的小孩就具有一定模仿力。因此,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动画片和游戏中的行为。其次,孩子的认知能力处于发育中,对事物缺少批判能力。孩子会觉得暴力镜头很好玩,意识不到它有什么不对或者危害,甚至认为这是“勇敢”的体现。最后,孩子总是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脱离现实生活,感受不到现实生活中的温暖。此时,家长如果又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冷漠。

当然,动画片并非一无是处。好的动画片能激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想像力,家长要做好引导。首先,家长要在发现孩子的暴力和冷漠倾向时,及时进行正面引导;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当的动画片,比如《小熊维尼》、《聪明的一休》等;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跟孩子讨论动画片的情节人物,帮助孩子识别善恶。其次,影视工作者要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媒介环境,有伤害性的镜头不要在片中过多暴露,尤其是容易导致孩子模仿暴力行为的镜头应该直接删掉。西方儿童看的动画片投放市场前,必须通过行业委员会的审核。美国就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级设置。比如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在美国是严禁6岁以下儿童观看的,因为片中有把猫尾巴砍断、把炸药放到猫嘴里这样的镜头。

本文Hash:d86e303dc27e88f8045c97ad2c22114d6c81fe62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