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也需要情感交流

婴幼儿也需要情感交流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可爱,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会迫不及待地教习孩子各种技能和知识,非常注重对孩子智能的培养。实际上,聪明宝宝的重要养成秘诀是:学会和宝宝交流,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

宝宝的情感发展

新生宝宝只知道吃喝拉撒,没有情感需求?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宝宝天生就拥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模仿等各种能力,这就使宝宝一生下来,就有和爸爸妈妈交流的天赋。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别以为宝宝还不会说话,就忽视宝宝还有情感上的需求。

1初生的婴儿只有两种情绪反应:得到满足时的愉快和不能被满足时的不愉快;

22~3个月的孩子会微笑,对父母的回应能有反应;

34~5个月的孩子情绪逐渐复杂,他的情绪不仅仅只是吃喝拉撒引起的了,情感方面的需求增加;

46~7个月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喜好,知道怕生,特别喜欢黏着妈妈;

58~9个月的孩子学会了模仿,也渐渐明白大人表情的清楚含义;

610~12个月的孩子能清楚地表达出生气、害怕、同情、着急等情绪;

7到了两岁左右的时候,成人所具有的大部分情绪,包括一些复杂的情绪,宝宝都已经具有。他的情感是否得到满足,决定着他的情绪反应。同时,宝宝已经开始比较复杂的情感体验,如他喜欢和亲近的人“交流”,从而获得愉快的经验。

家长对宝宝的情感付出和情感交流,主导着孩子的情绪反应,如孩子是胆小、害羞、爱发脾气、怕这怕那,还是愉快、乐观、积极,都和他的情感是否得到满足相关。

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情感体验,在宝宝身上都有易变的特点,因为宝宝的个性还在发展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情绪多变。在这个阶段,家长正确的引导,对宝宝情感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宝宝的情感需要

孩子对父母情感的需求,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体现出来。如清晨醒来的时候,孩子想看到父母的笑脸;喝完奶,他希望爸爸妈妈能陪他说话玩耍,或者常常躺在妈妈的怀抱里让他觉得更加满足;如果家庭的环境和睦温馨,会让孩子觉得更开心,反之,如果父母之间爆发争执,孩子会哭起来;孩子的情感需求还包括得到父母的尊重,希望重视他的意见……总之,孩子的情感需求,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父母细心观察,及时满足。

情感需求的表现方式

对不会说话或表达不清楚的宝宝来说,情感上的需求不容易被父母发现,当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最常采用的表现方式就是哭。宝宝哭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宝宝哭了,爸爸妈妈检查过后,发现他既不是饿了、尿布湿了,也不是身体不舒服了,这个时候父母往往有点一筹莫展。实际上,很多时候不明原因的哭泣,都是因为宝宝有情感上的需求,如想要妈妈抱了、想和爸爸妈妈亲热了……

当孩子不是因为生理的原因哭闹时,家长可试着抱起孩子,给予安慰。研究发现,抱起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有80%的孩子会从哭闹中趋向安静。可见,宝宝的哭声,很多时候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抱我、陪我玩。

常用的情感交流方式

在满足孩子情感需求的时候,家长常常采用、也比较有效的方式,有哪些?

和宝宝的目光交流

眼睛是重要的信息传递通道,和宝宝之间的对视,是非常有用的情感交流方式。当宝宝把注意力集中在妈妈的面孔上时,妈妈可以看着宝宝的眼睛,和宝宝说一说话,宝宝会很好奇地看着你,并能 从你的注视里感受到你想传达的关爱与喜欢。和宝宝对视的距离最好保持在20~30厘米。

和宝宝的语言交流

语言交流也是父母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使是面对不会说话的宝宝,父母也可以在多种场合下对孩子说话,如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喂奶的时候、穿衣服的时候,都可以和孩子说说话,如“宝宝,我们要喝奶了,你肚子饿不饿啊?”“穿衣服了,今天的衣服图案是小鸭子哦!”之类的,其实你并不是在自言自语,虽然孩子还不能和你交谈,但是从你的语气和表情中,宝宝能感觉出父母的爱意。在宝宝出生后,父母可采用语言交谈的方式,尽可能给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

和宝宝进行接触、抚摸

和宝宝的肌肤接触,也是满足宝宝情感需要的一种方式。父母的拥抱,是让宝宝觉得安心的有效途径,在父母的拥抱中,宝宝感受到自己得到重视与关爱,能让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肌肤接触也有利于宝宝的抓握反射,让宝宝的动作更加灵活。平时给宝宝喂奶时、逗他玩耍时,都可以和宝宝进行亲密接触,也可以经常给宝宝按摩、进行抚触,增加接触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

用表情引导宝宝

宝宝最容易注意到的,是爸爸妈妈面对他时的表情,虽然他的情绪发展还没有健全,但在爸爸妈妈的表情中,他能够清楚地感觉出是高兴还是生气。当宝宝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心理安慰时,父母温暖的笑、亲切的拥抱等正向的表情,能轻易地感染孩子,让他觉得父母了解了他的需求,并且给予了他想要的回馈。平时和宝宝相处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夸张的表情,并配合语言,如:“宝宝,看着妈妈,妈妈在笑。”然后开心地笑几下,“表演”给宝宝看,宝宝也会跟着你一起乐呢!

重视对宝宝的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家长和幼儿园普遍重视的,是对孩子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对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付出,相对要少的多。父母问的最多的是:“这个你会不会?”“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至于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则往往忽视了,或者认为孩子根本还不懂得情感,随着年龄的增加,自然而然就具备了。

想要让父母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和情感付出,当然首先要让家长了解情感满足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1满足孩子对爱的情感需求,可以帮孩子建立幸福感,从而建立更快乐的健康的心态。如果孩子的母爱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带来不可弥补的心理阴影。

2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将来的个性形成及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关键时期给孩子正确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3年龄越小的孩子,需要的“爱”越多,而给孩子爱的最好途径,就是情感交流,父母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孩子最细微的精神需要。

宝宝的幸福感

孩子的幸福感有主要幸福感和次要幸福感。首要幸福感指孩子完全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这种主要幸福感在孩子3岁左右建立起来,在此之前,家长对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爱就变得很重要,因为首要幸福感一旦被建立,终生都会存在,孩子的依恋模式也会变得更加健康,心理安全建设得到保障。

首要幸福感也会影响到次要幸福感,次要幸福感包括从游戏、玩乐等活动中得到的快乐,首要幸福感不健全的人,次要幸福感也很难健全。而幸福感不健全的人,就很容易被外界干扰,比如父母一个无心的动作或语言,就会让孩子想:“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他被爱的感觉很容易被动摇,因此快乐也就更多地依赖外在的 件,不够坚定。

怎样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

了解孩子的意愿

想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当然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窥探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底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给孩子他需要的。

尊重孩子的选择

了解了孩子的意愿之后,还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知道自己是被重视的,他的情感需求同样得到父母的重视,帮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

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孩子的情感需求会通过情绪的变化反应出来,所以父母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如不高兴了、开心了,根据孩子不同的变化给予不同的回应,能更正确地给孩子正确的情绪引导。

和孩子一起学习

情感既然是一种需要教育完成的项目,那么家长就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学习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情感发展朝向正向的方向发展。

情感教育,爸爸不缺席

一说到情感教育,很多爸爸都会说:“这是妈妈的责任,妈妈比较细腻,能更好观察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者说:“我每天这么忙,哪有空去关心孩子在想什么?”但是在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中,爸爸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的情感世界中总缺少爸爸的身影,他的首要幸福感就很难健全发展。而妈妈和爸爸的性别差异,也让妈妈不能代替爸爸执行情感关注的任务。爸爸要记住,孩子的情感需求,不仅仅是对妈妈有要求,爸爸同样不可缺少。

结语

孩子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也是长期坚持才能完成的事情。情感教育关系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给孩子情感上的满足,也给孩子发展的动力。

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

宝宝出生了,面对这位家庭的新成员,爸爸妈妈都会满怀喜悦的心情,仔细地观察这位小天使的头发、眼睛、鼻子、小嘴和面部。爸妈还会忍不住抚摸宝宝的小手,轻拍宝宝的身体和他打招呼,迎接宝宝的到来,同时也在心中憧憬美好的未来。

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想将自己的宝宝培养成聪明可爱的孩子,刚刚出生的小宝宝,怎样做才合适呢?秘诀就是:一定要重视和学会和宝宝的交往,通过对视、倾听、说话、拥抱等方法,满足宝宝最初感情交流的需要。

新生宝宝天生就拥有很多能力,看、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和模仿等等,这就使宝宝生后具有了与父母交流的可能。尽管他们暂时不会说话,可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从而忽视与初生宝宝的交流。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每天与宝宝交流半小时,对宝宝日后的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呢。

常用的交流方式

在觉醒状态下与宝宝眼对眼的注视是互相交往的开始。

当新生儿看到母亲亲切的面孔时,他的眼睛不再东张西望,不再发呆或昏昏欲睡,他会极力张大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妈妈脸上。当妈妈抱起新生宝宝面对面注视时,妈妈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和宝宝在注视中亲切地交流,你可以和宝宝这样说话:“宝宝看到妈妈了吗?”、“宝宝笑一笑”……,这时宝宝可能会像很懂事地凝视着你,听妈妈喃喃说话。他们有时会闻到奶香,寻找奶头获得食物,有时还会张开小嘴露出短暂微笑。因为经过了胎内十个月的交往,宝宝知道妈妈是自己最可亲的对象。

在与宝宝眼对眼注视时,最佳距离为20~30。妈妈还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慢慢移动自己的面部,让宝宝的头和眼球随你而转动。这个动作虽然不难,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锻炼宝宝的敏感性,通过经常的训练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开发和感觉发展。

不失时机地与宝宝交谈,传递亲人的声音。

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吃奶了”、“宝宝乖”“我们现在开始洗澡咯”……,以此传递母亲的声音,增进母子间的交流。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他们天生就具有听觉能力,宝宝能感知到妈妈的语言。有的宝宝在生后感受到胎内曾听到的声音时,就会改变吸吮的速度,所以宝宝生后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利用各种机会给宝宝以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在每日的照料中,喂奶、换尿布、擦脸、洗澡……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很好的语言交流的机会,妈妈要抓住这些情境,把你的爱意通过语言传递给你的小宝贝。

肌肤相亲,温柔抚触是一种爱的交流。

哺乳时尽量与宝宝肌肤相亲,使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怀抱是他最安全的场所。他会安静地满足这种依恋,并形成早期记忆。吃母乳的婴儿,只要妈妈每次用固定的姿势抱他,宝宝就会主动寻找乳头。爸爸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小手,传递爱意的同时还能让宝宝感受到皮肤的触觉,还能有利于他们的抓握反射,提高宝宝的灵敏度。这对今后宝宝的经验积累,心理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用丰富的表情刺激,让宝宝进行模仿。

宝宝出生后,对人脸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如果爸爸妈妈的脸在宝宝适宜的视线范围内出现,小家伙会饶有兴趣地注视。而且宝宝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如果这时爸爸妈妈对着他微笑,宝宝也会露出浅浅的微笑来呼应你哦,可能他们的微笑不太明显,只是嘴角稍微抽动了一下,但是这是他们在和爸妈交流呢。 果朝宝宝做眨眼睛、吐舌头之类的动作,宝宝们也会尽自己的所能来模仿呢。爸爸妈妈和宝宝的这种交流,能够促进宝宝的模仿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宝宝更会通过模仿这一能力,学会更多的东西。

宝宝的交流需要

哭是宝宝主动与父母交流的形式。

宝宝另一个与父母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哭。新生宝宝常常爱哭,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生病的宝宝哭声可以无力、高、尖、沙哑……,而且宝宝的哭有很多原因,譬如:饥饿、尿湿,不舒服等等,还有在睡前或刚睡醒时不明原因的哭闹……,细心的父母就会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分辨出不同哭声所代表的不同要求。有人认为新生宝宝要避免多抱,而应当让他尽量躺在小床上,否则易养成要抱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有时宝宝的哭是想主动和爸、妈亲热一下,想让爸爸妈妈抱一下,所以这时千万不要拒绝孩子。正确的做法应当把宝宝抱起来,给宝宝以安慰,并与之交流。有研究发现:抱起生后2~3天的新生儿,80%以上的宝宝会趋安静,宝宝会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辨别不同的人物、语言,辨认不同的人脸、不同的表情,使之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宝宝的发育。

爸爸的交流很重要

新生儿的成长需要爸爸的参与。

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千万不要忽视爸爸的作用。爸爸和宝宝的交往风格常常不同于妈妈,妈妈可能更多地会使用语言,温柔的抚触和宝宝进行交流,爸爸则更爱在嬉玩中与宝宝交流。爸爸的拥抱能使宝宝感受到爸爸有力的臂膀是他安全的港湾;爸爸用带有胡渣的脸轻轻地亲亲宝宝,会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皮肤触觉;爸爸的幽默风趣通常能赢得欢笑。因此作为父亲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一下,通过接触照顾宝宝,爸爸才会真正感受到宝宝和自己的亲密程度,宝宝与自己是联系在一起的,惊人的感情共鸣会渗透在父子之间。

当然还有许多与宝宝进行交流的方式,这些交流是自然真情的流露,对父母、婴儿都是一种心灵的需要。新生婴儿行为、感情的发育发展需要父母共同来关怀和诱导,所以不管是准爸爸妈妈还是新手爸爸妈妈,都要学会用心养育自己的宝宝,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宝。

撰文/杨弘伟

情感交流要从婴儿开始

同情是婴儿时期就有的早期情感,只不过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把一个新生儿放在一个正在啼哭的婴儿旁边,两个婴儿便会一同大哭。这个新生儿是由于关心和同情同伴还是由于被哭闹声所扰而啼哭呢?意大利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给出了解释。他们给婴儿播放有其他婴儿哭声的录音,这些婴儿也跟着哭起来;但当播放自己的哭声时,他们基本都没有跟着哭。研究者认为,这说明婴儿从出生起就有了基本的同情感。随着孩子的长大,同情的表现形式有所变化。当婴儿长到6个月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就不是跟着哭,而变成了类似做鬼脸的表情,以使对方高兴。到了13至15个月,他们就试图用“语言”安慰哭泣的同伴了。

婴儿的智力也令人难以想象。4个月大的婴儿就已具有惊人的判断力,能够看出事物微小的差异,尤其是人的面部差异。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就能从一堆不同人的照片中很快找到自己母亲的照片。这种能力甚至超过了成年人。当婴儿快一岁时,就开始“社交”学习了。他们通过凝视周围的人,来判断其想法。成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眼神,判断出其对什么感兴趣,将要做什么。其实,这一思维过程在婴儿时期就开始了。这种能力最早出现在10至11个月大的婴儿身上。这种能力的大小,预示着孩子以后语言发育的好坏。专家认为,一岁的婴儿如果这种能力比较弱,两岁时语言发育就不如其他婴儿。

专家指出,婴儿情感的良好发育对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些信息表明,只注意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孩子的思维活动。如果婴儿出现了诸如沮丧、焦虑乃至自闭症等现象,医生可以针对这些情况及早进行治疗,以避免孩子日后发生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在小孩的房间里摆满智力玩具,还要同他们进行早期交流。因为孩子日后心理的良好发育,上学后乃至走上社会后融入集体的能力,都始于家长与他们的早期交流。刚开始婴儿可能会对你闭着眼睛,接着你的微笑便会换回他们甜甜的笑脸。其实,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说话”,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去倾听,学会与其交流。

本文Hash:a1260bbeb8a828faa157fdbd257bfb07f3a6ed1e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