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毅力是孩子成功的基石

东子:坚强的毅力是孩子成功的基石。

范姜国一:坚强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力量。

爸爸东子―――

坚强的毅力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烙下了难以忘怀的伤痛,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震撼着中华民族的心灵,考验着中华民族的战斗力,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孩子们……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意识到发生了地震时,她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几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机会,被压在了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惊人的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获救的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而造成肌肉组织坏死,她永远失去了右腿。

在医院里,这位坚强的小女孩躺在病床上,全身不能动弹,但仍保持着微笑。当记者问何翠青后悔不后悔返回寝室救人,这位救人小英雄说:“不后悔!遗憾的是我没有救出更多的同学!”

说起这次地震,我们还会想起林浩这位英雄少年。不满10岁的林浩,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

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地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

“林浩聪明,动手能力强,遇事冷静,意志坚强,这是他最大的优点!”在采访时,林浩的老师都对他有着这样的评价。也正是这些平时的坚强,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

我的女儿范姜国一虽然不比林浩、何翠青这些小英雄,但是孩子的坚强和毅力还是让我感动与自豪的。

就说她10岁时在大连发生的事吧:

2006年8月14日,那是我把女儿刚从烟台接到我身边的第三天。当天晚饭后,不满10岁的依依拿着我刚为她买的滑板车,随邻居阿姨到家后山的光明公园玩。由于孩子妈妈不在身边,邻居阿姨对依依非常好,依依也十分喜欢她。所以,我嘱咐了两句“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听阿姨的话”后,依依就一蹦一跳地下楼随阿姨走了。

一个小时后,也就是依依要回来的时候,我接到邻居阿姨的电话:“东子,依依受伤了,你快下来看看吧,我们在社区医院。”从来电的语气中我嗅到了什么,当时感觉脑袋“嗡”的一下。瞬间我拉开抽屉拿出钱,一路小跑来到社区医院。在社区医院门口围了一群人,扒开人群我看到我的依依血肉模糊,正在几个阿姨的搀扶下喊着:“阿姨疼、阿姨疼!”

我把孩子抱到怀里惊呼着:“孩子,这是怎么了?”孩子一遍遍喊着“爸爸疼、爸爸疼”。在大家的“赶紧去医院”的催促声中,我和孩子上了邻居阿姨的丈夫开来的车。

在车里邻居阿姨向我介绍了事情的经过:在山顶依依玩得很开心,在下山的过程中,邻居阿姨碰到了几个同事,于是她们边聊边往下走。依依的滑板车比她们走得快,孩子不愿和几个大人慢腾腾地一起走,于是她就告诉阿姨说她先走,到山下等她们。可孩子刚走出不远 由于坡陡滑板车车速过快,她没有踩住刹车,强大的惯性将她四肢着地掀翻在路边,而她的脸刚好磕在马路牙子(路边的条石)上。几个阿姨迅速上来连背带抱将孩子送到山脚下的社区医院,见孩子门牙脱落浑身是血,医生不敢处置,建议马上去大医院。于是,她才给我打来电话。

在阿姨叙述这件事情的经过时,我一直是噙着泪水听着。看着满脸是血的孩子,听着她不时地发出的痛苦呻吟,我心如刀绞。孩子虽然闭着眼,但还是感受到了爸爸的焦急与心痛。此间孩子还不时地安慰我:“爸爸我没事的,你不要着急,我不喊疼了,好吗?”听到女儿这样坚强、懂事的话语,我一边流着泪一边对她说:“我的宝宝真懂事、真坚强,很快就到医院了,让医生包扎一下就好了。”期间,孩子还不时地纠正阿姨讲述过程中的错误。

先到大连市口腔医院,经检查两颗门牙(脱落复位后,治疗了半年也没有保住,最后抽出了牙神经,保留这两个牙根,待到孩子满18岁时才能更换)及两颗乳牙不同程度受损,除左腿外,另外三肢均有严重皮外擦伤,面部、肩部也有擦伤。在口腔医院处置完毕后,又连夜赶到医大三院治疗其他外伤。而后的几天一直往返于这两家医院,在治疗的过程中,一直是疼痛相伴,但是依依依然表现得十分乐观、坚强。

10天后,在伤痛尚未痊愈的情况下,依依带伤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生军训,表现得非常顽强。半年后的30公里的徒步行走,再次演绎了依依的坚强毅力。

女儿范姜国一―――

那次徒步行走,让我终身难忘。老爸前面说过这次徒步大会了,我在此就不讲述过程了,只是谈点感受。

最初报30公里级的,老爸坚决反对,认为这完全超出我的体能,但是当他听说有老师陪着一起走,最终还是向我妥协了。

可第二天早上我来到集合现场,原以为到这里就能和老师、同学会合呢,哪承想这里人山人海,根本不见他们的踪影,当时我很伤心,就像一个被丢弃了的孩子。无奈,我只好手里拿着徒步大会的线路图,沿着路边的标线开始了孤独而艰难的追赶……

在这次徒步行走中,前20公里虽然也很艰难,但是时不时有一些路人相伴,还好坚持。最后的10公里里程中,一是我真的累得不行了,二是没人相伴了(那些人大都是走10公里和20公里的),所以几次躺在路边休息,几次想放弃。可是向来不服输的我,还是坚持再坚持……

这30公里我走了整整12个小时,后来听老爸说:当时老师以为我是跟家长一起走的,老爸以为我是跟老师一起走的,所以老师当时没有等我。由于在家等待的老爸迟迟不见我回家,就拨通了老师的电话,这才得知我和大家走散了,而这时老师已经在终点带领同学们准备回家了。让我感动的是,老师和同学们30多人为了我一个人在终点边找边等了我4个小时!

整整30公里都是我一个人走下来的!到终点的那一刻,我很自豪!通过这次行走,我练就了一双硬实的脚板。

可当我凯旋到家,老爸把我当做英雄一样举起来时,我看到的是他噙着泪水的双眼……

良好家风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孩子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还包含着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则。

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及舆论营造的,存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在成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未成年人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未成年人都在模仿。未成年人早期的行为习惯折射着父母亲的人格和行为习惯,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大学生章某成长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孙三代人过着平静和睦的生活。这个家庭从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吵。奶奶是个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着大扫帚把整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章某从小跟着奶奶,奶奶还专门给他也准备了把小扫帚,让她跟在后面比画,还告诉她:“人的双手是个宝,勤劳可以创造一切。”幼小的章某虽然还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她爱劳动,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妈妈每次带章某去公园都要带上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纸装进去再扔进垃圾桶。章某到现在也有随手带着塑料袋的习惯,把不用的废弃物装进去放到垃圾桶里。章某的父亲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酷爱读书,把节余下来的钱几乎都买了书,并经常写读书笔记。在父亲的影响下,章某从小也爱看书,从上小学起就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现在已经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和睦、平静、温馨、严谨的家风为章某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她勤劳简朴,学习成绩优秀,气质优雅,与同学、朋友相处得十分融洽。不管是什么工作她都做在前面,但从不与人攀比。有人说:“现在是竞争时代,你不觉得吃亏吗?”章某笑着说:“我只想把我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好,没有想过吃亏占便宜,我们家里的人做事都是这样的风格。”

再举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初中生王某从小家庭生活非常优越,父母在外忙于生意,家中请了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家中日常生活,一个专门负责照顾王某,一切都不用王某动手。小的时候有时王某出于好奇学着保姆的样子要擦桌子擦地,妈妈就说:“没出息,这些事不用你干,你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命,这是下人做的事情,你要做人上人。”幼小的王某看到母亲每天对保姆挑三捡四,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也渐渐地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人上人,好吃懒做是天生最大的幸福。

在幼儿园时,老师让她摆一下椅子,她会说:“我妈妈说干这种事没出息,我要做人上人。”

现在已是初中学生的王某仍然只习惯做“人上人”,对同学、亲戚、朋友指手画脚、吆三喝四,经常要求别人为她做事,却从来不肯为别人做一点事情。由于她的自私、懒惰、自以为是和狭隘,她没有朋友,内心孤独,而且学习怕吃苦,成绩差,没有人喜欢她。许多邻居也认为王某一家粗俗、傲 、霸道、贪小便宜,不愿意与他们来往。更可悲的是,王某的父母亲仍不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子女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

良好家风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孩子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还包含着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则。

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及舆论营造的,存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在成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未成年人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未成年人都在模仿。未成年人早期的行为习惯折射着父母亲的人格和行为习惯,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大学生章某成长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孙三代人过着平静和睦的生活。这个家庭从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吵。奶奶是个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着大扫帚把整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章某从小跟着奶奶,奶奶还专门给他也准备了把小扫帚,让她跟在后面比画,还告诉她:“人的双手是个宝,勤劳可以创造一切。”幼小的章某虽然还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她爱劳动,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妈妈每次带章某去公园都要带上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纸装进去再扔进垃圾桶。章某到现在也有随手带着塑料袋的习惯,把不用的废弃物装进去放到垃圾桶里。章某的父亲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酷爱读书,把节余下来的钱几乎都买了书,并经常写读书笔记。在父亲的影响下,章某从小也爱看书,从上小学起就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现在已经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和睦、平静、温馨、严谨的家风为章某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她勤劳简朴,学习成绩优秀,气质优雅,与同学、朋友相处得十分融洽。不管是什么工作她都做在前面,但从不与人攀比。有人说:“现在是竞争时代,你不觉得吃亏吗?”章某笑着说:“我只想把我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好,没有想过吃亏占便宜,我们家里的人做事都是这样的风格。”

再举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初中生王某从小家庭生活非常优越,父母在外忙于生意,家中请了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家中日常生活,一个专门负责照顾王某,一切都不用王某动手。小的时候有时王某出于好奇学着保姆的样子要擦桌子擦地,妈妈就说:“没出息,这些事不用你干,你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命,这是下人做的事情,你要做人上人。”幼小的王某看到母亲每天对保姆挑三捡四,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也渐渐地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人上人,好吃懒做是天生最大的幸福。

在幼儿园时,老师让她摆一下椅子,她会说:“我妈妈说干这种事没出息,我要做人上人。”

现在已是初中学生的王某仍然只习惯做“人上人”,对同学、亲戚、朋友指手画脚、吆三喝四,经常要求别人为她做事,却从来不肯为别人做一点事情。由于她的自私、懒惰、自以为是和狭隘,她没有朋友,内心孤独,而且学习怕吃苦,成绩差,没有人喜欢她。许多邻居也认为王某一家粗俗、傲 、霸道、贪小便宜,不愿意与他们来往。更可悲的是,王某的父母亲仍不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子女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

本文Hash:f999b24027b7afd8cbd2ca5117d4689dd21cacfe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