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专家解释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当宝宝与妈妈或其主要抚养者分离时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如紧张不安、沮丧、恐慌或者特别粘人、爱哭、固执,希望父母能留在身边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宝宝的不安全感有关,大部分宝宝从7~8个月开始就明显地表现出分离焦虑,有些甚至更早。通常1~1岁半的宝宝分离焦虑会加重,这可能与宝宝的语言表达增强、范围扩大、分离机会增多有关。

宝宝焦虑有原因

宝宝的因素

年幼的宝宝欠缺独立自理能力,如不能独自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物等,离开主要照顾者后难以独自面对碰到的生活问题,从而产生不安和焦虑。另外,性格内向的宝宝,不太愿意与周围的人亲近,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父母的依恋更强烈,焦虑的表现也更为剧烈。

妈妈的因素

・对宝宝过度严厉,干涉过多,不允许与其他宝宝交往、接触,使宝宝失去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从而导致宝宝社会性发展缓慢而产生社会性焦虑。

・对宝宝过度溺爱。由于一直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保护,宝宝生活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妈妈,对妈妈有着很深的依恋情绪,难以忍受与妈妈的分离焦虑。

・妈妈的某些不恰当行为导致宝宝分离焦虑。比如与宝宝分离时看到宝宝哭,自己也迟迟不忍离去,与宝宝亲亲、搂搂、抱抱、依依不舍。妈妈的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感染了宝宝,诱发宝宝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环境的变化

宝宝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吃、住、行等对他来说都出现了极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会让宝宝感到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痛苦,会出现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应症状,如哭闹、厌食、悲伤等焦虑情绪。

4招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1、游戏缓解

对于已经开始学走路的宝宝,你可与他玩躲猫猫或藏东西之类的游戏,有助于宝宝建立物体守恒概念,知道物体不见了还可以找到,父母离开了还会再回来。也可以和宝宝玩闹钟游戏,用闹钟计时,从1分钟开始,慢慢延长与宝宝分开的时间,让宝宝逐步适应与亲人分离的情境。

2、转移宝宝注意力

针对小宝宝注意力不稳定、情绪变化快的年龄特点,当宝宝与你分离时,替代照顾者可以用各种方式转移宝宝的分离焦虑。比如,给宝宝讲故事或看动画片,让宝宝玩一些电动或有声响的玩具,或陪他一起玩,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你还可以给宝宝看全家福照片,让他在看照片时会体验到父母的存在,并没有把他抛弃,只是暂时离开,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还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宝宝结交小伙伴,将宝宝的注意力从父母那里转向更多的小朋友,这不仅有利于减缓宝宝的分离焦虑,还能拓宽社交面,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向宝宝预告回来的时间

在即将离开时,将你的时间安排说给宝宝听,即使宝宝似懂非懂不太理解,也能让宝宝了解你只是暂时离开,还会再回到他的身边,当然你也要尽量做到守约归来。

4、允许宝宝适度宣泄

在你离开时,允许宝宝适度地发一些脾气、哭闹,以满足他对亲人的依恋。发脾气或哭泣等情绪宣泄,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压力的缓解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养小叮咛

1.妈妈切忌不告而别,应当着宝宝的面离开

即使宝宝已经处在焦虑的分离情绪中,你也要记得跟宝宝说“再见”,这是与宝宝建立信任的好机会,千万不要偷偷或强硬地与宝宝分开。

2.给宝宝留有一段分离缓冲的时间

必须和宝宝分离时,最好给宝宝一 点适应的时间,先陪伴宝宝,直到他比较放松后再离开。让你和接替者之间有个角色传递,使宝宝不至于感觉到很大的差异。

3.坚守承诺

坚守对宝宝的承诺,让他对你产生基本信任。即使你实在无法履行承诺,也一定要给宝宝解释清楚哦。

宝宝离不开妈妈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导读:父母是孩子的港湾,但是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不离开,长大了要自己独立,离开父母的怀抱这是成长过程,可是很多宝宝离不开妈妈,不肯去幼儿园,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症,要如何缓解呢?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回到家里,爸妈要问一问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不要带任何的暗示,就让宝宝凭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叙述出来,爸妈再以很夸张和惊讶的表情说:幼儿园这么好玩,有那么多小朋友和玩具,还有老师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妈妈都想上幼儿园了。这样就可以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兴趣。

4.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

5.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婷婷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学会化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小王和太太为了改善工作环境,选择再深造。幸运的是,他们夫妻双双考上了外地一所高校读研。庆幸之余,他们不得不忍痛把3岁的女儿桃桃交给爷爷奶奶抚养。

第一次分别,他们看女儿熟睡了,认为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于是偷偷地走了。没想到第二天,奶奶打电话心痛地说,桃桃睡醒后找不到爸爸妈妈,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在院子里四处寻找爸爸妈妈,还跑到马路边,看来往的车辆有没有爸爸妈妈的踪影……一席话使电话另一头的妈妈泪流不止,想让女儿听电话,跟她说些安慰的话,可女儿死活不接电话。一个月后,夫妻俩回家,女儿对爸妈态度冷淡,不愿意搭理他们,夫妻俩百般呵护,两三天后,女儿才渐渐跟爸爸妈妈亲热起来。

在成年人眼里,分离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过一段时间父母与孩子间亲密关系就能恢复。但对于孩子来说,分离时的情景如果处理不当,这种亲密可能是表面的,分离已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阴影。

孩子最担心的事情是父母不再爱他、抛弃他。他们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父母不在家,会感到害怕,对被抛弃的焦虑会随即被唤醒。父母不辞而别,又没对孩子作出他们能够理解的解释,这种分离在孩子看来就意味着父母不再爱他、抛弃他。

当生活的情形使得我们不得不离开年幼的孩子时,分离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如果事先让孩子做好准备,孩子接受这种分离的压力会更容易些。有意义的准备要求的不仅仅是一般口头上的解释,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达不到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爸爸妈妈在走之前一个星期,告诉3岁的女儿他们即将离开家去外地读书,宝宝显得漠不关心,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被这种假象蒙蔽,因为3岁的孩子无法想象去外地读书意味着什么,她只会评价现实发生的事情。

有意义的准备需要充分的交流,交流时要用孩子的语言,即孩子对玩具以及玩耍时使用的语言,让孩子明白父母只是短暂的离开,不是抛弃他。

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爸爸妈妈事先准备一些娃娃,代表老师、爸爸、妈妈、宝宝,在地上画两个圆圈,一个代表家里,一个代表学校。妈妈一边操纵玩具娃娃,一边说:“爸爸妈妈现在要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读书,暂时不会回家。”

宝宝奇怪:“爸爸妈妈到哪里去啦?”

“他们不在家,不在厨房,不在卧室,不在客厅。爸爸妈妈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宝宝要爸爸妈妈,但是爸爸妈妈在学校上课。爸爸妈妈爱宝宝,想念她,宝宝也想念妈妈。然后暑假到了,爸爸妈妈回家了,宝宝非常高兴……”

这出分离和团圆的戏,爸爸妈妈和女儿演了一遍又一遍。开始的时候,多数是爸爸妈妈在说,慢慢地,宝宝开始讲述:“老师要好好教爸爸妈妈,要让他们得100分,尽快送他们回家。”

结束表演时,孩子非常放心:“不要担心,爸爸妈妈,你们回来时我会在这里。”

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录音带的信息特别有用。父母平静的声音和充满爱意的言语能够让他们忍受暂时的别离,他们会感觉到父母的爱依然在身边,而不至于产生过度的焦虑或悲伤。

文/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唐记华博士

本文Hash:d0f7e3a39304742b383cee748b54c3d843d1651f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