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要因人而异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很多人都这么说。我不以为然。人千差万别,可以利用的教育手段却无外乎奖励和惩戒两种。任何偏执一端的说法可能都不正确。

我接触过多个案例,没有原则的夸奖使孩子的表现接近于溺爱的后果。某家的儿子头脑灵活,膀大腰圆。高中寄宿以后,钱花的慷慨大方,时尚的玩法样样精通,就是不肯用功,期末考试都敢于旷考泡游戏厅。回家父母一管,就跑了。父母愁坏了,打是打不动了,夸吧。这父母也很下功夫,人前人后都给孩子留足了面子,刻意说那些鼓励表扬的话,在我们这些外人听来,都觉得煞费苦心得近似谄媚。理解孩子,替他配上电脑,送他去夏令营,给他办健身卡等等,不可谓不尽心尽力。效果怎么样呢?孩子似乎并无愧疚之心,悔过之意,反倒更加随心所欲,满不在乎。一切都来的如此轻而易举,也就变成了理所当然。孩子相当理直气壮:“我已经做得够好的啦,还有那么多不如我呢!”这么一种“向后看”的心态,是不是对赞誉的一种嘲弄?

从自身的经历来说,我更信服惩戒的力量。现在的独生子女独享了太多的关怀爱护,满耳朵都是溢美之词,自我感觉相当良好,自己骄纵自己。我的女儿就是如此。小时候在有客人的时候闹腾,到商店要东西,该回家时不回,都是越哄劝越来劲,最后总是一顿好打,一遭根除。所以我家的原则是,要求不多,但明确严格,直截了当,从不含糊。即使表现好一点,自有外人评说,家长则认为是应该的,一般不会有特别的表示。即使这样,她还是养成了一种自信满满,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性格。上学以后,成绩好受表扬的时候,总不免摇头晃脑,自我吹嘘一番;即使竞赛考砸,评比落后,也从来没见她眼泪汪汪,就算挨了批,她的一大堆理由还都早准备好了。就为这,没少挨我的训斥。

进入青春期以后,她开始“勇敢”挑战家长的权威,凡事好争辩,而且大有不决胜负决不罢休之势。几次冲突之后,我开始反思,也许教育方法有问题吧?我着意改变了命令式的提要求方式,多用表扬鼓励吧。结果总觉得有点虚言假套,有一次孩子竟然说:“当我3岁小孩儿啊,拐弯抹角的!”让人哭笑不得。之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一次期中考试,她考了个升初中以后最差的名次。根据赏识教育的原则,我并未批评,而是鼓励了几句。其后不久,母女俩闲扯,她说:“老妈,我这次考试挺有收获的。”我一喜,认为她会好好总结一下教训。谁知她把考试中的亮点、考得好的科目一一列举了一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全是经验之谈。我忍无可忍,提醒她:“成绩可并不怎么样啊!“她做出很不以为然的样子,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副科考得不好,有两门70多分,小kiss啦,多背背不就得啦!”“为什么考前不背?”我教训她,“总结可不是表彰会,吸取教训以利提高才是正理!”她默不作声,我认为她听进去了,谁知她想了一会儿,站起来,以最轻松的语调结束了这场谈话:“哪一次考试没有考得不好的科啊?照你那样总结,还都愁死了呢!我可不那样。”完了拍拍屁股,大模大样地走了。我顿时无语,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表扬鼓励,而是批评和提醒,让她保持警惕和冷静的头脑,才能少栽跟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不能一概而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是不变的法则。孩子的性格和当时的情绪决定了教育方式的有效性。自信满满、目空一切时要打压,犹豫不决、悲观失望时要鼓励;挑 自我、勇于开拓时要表扬,明知故犯、推脱责任时要惩戒。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既可以是滋养生命的美食,也可能是腐蚀灵魂的鸦片,为人父母,都是在陪着孩子一起慢慢品味。

对孩子的教育要因人而异

对自己的孩子究竟该怎样教育,是因人而异的。父母不妨先把他们归归类,把握住他们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这样才能将劲儿用在刀刃上,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路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依笔者对诸多孩子观察对比后的思考,将他们分为三类。第一类孩子在悟性上、接收吸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上,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上,有着某种天赋。他们无需人管,自生自长也能成才。如果父母知识水准较高,花点功夫指导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多对他们加以引导、进行交流,那他们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将如虎添翼,鹏程万里。第二类孩子属孩子群中覆盖面最广、可塑性最大的一类。他们中有的智商尚可,但进取心较差,做事没有恒心。对这样的孩子,家长的教育督促,是决定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家长不能及早发现他们这些弱点,听之任之,或管教不得要领,他们将随着自己的性格、习惯而滑下去,变得一事无成。而他们一旦在家长的监督下,最终认请并克服了这些阻碍自己成长的毛病,其中那些智商较高者,将毫不逊色地跃入第一类孩子之中;中智能亦能达到自己本应达到的接近优等的水平;即使智商一般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也将获得与自身智力相适应、甚至超出一般的成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可见,对第二类孩子来说,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的。第三类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爱读书的那一类。这类孩子,读书不行,但其中一些人,对掌握技术性的东西有着某种特殊的禀性。对这类孩子,父母在学习上再怎样对他们施压,效果可能也不理想。不如顺其自然,发展他的长项。

孩子幼升小上衔接班因人而异

每个孩子的生长发展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是独特的一个个体。孩子幼升小,作为家长的个个都有自己的妙招,其中让孩子上衔接班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否有它的必要性呢?就在小学期末考试结束不久,中招招生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时,不少学生已经开始了忙碌:提前学习初中、高中课程。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转折点,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面对的知识量和难度都有所增加,一些家长开始担心孩子在新的环境能否快速适应,或者能否再上一个高度。利用这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提前给孩子“充电”成了一些心急家长的选择。小升初初升高非要上个“衔接班”?学生心中各有主意今年的初中毕业生王新阳,这两天正挑选着高中辅导班,王新阳说:“身边很多同学都利用这个暑假在提前学习高中的课程,我也得抓紧学习。高中是新课改的内容,我担心自己进入高中后成绩下降,学起来比较吃力,报个辅导班就当是给自己吃个定心丸。”幼升小衔接班另一位初中毕业生王瑜,则有自己的主意:“这几天,也听到有身边的同学去上高中课程了,可是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吧,一方面我觉得学了之后,怕自己上高中时总觉的自己暑假学过了,就不会专心去听讲了。”即将上初中的何宇轩,是个很会规划自己生活的小大人,何宇轩向记者表示,在小学时他的数学是最薄弱的课程,听家里的姐姐经常谈到,初中时数学课程不好学,刚放暑假他就借来了初中的数学课本,准备再让妈妈给他请个家教,提前学习初中的数学,何宇轩说:“初中不同小学了,我有点担心自己不能和新同学相处好,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家长顾虑怕孩子跟不上新课程近日,记者在友好路上的一家图书城看到,在高中教辅区,有一些家长正在翻看书中的内容,家长陈先生说:“我家女儿才考完中考,估分来看,上一所好高中没有什么问题,我打算给她买一些高一的课本,再挑选一个教学质量好一点的辅导班,让孩子提前接触高中课程,女孩到了高中掉队现象比较厉害,要利用好这个暑假,让孩子能提前有个准备。”这个担心在“小升初”的家长中也不鲜见,同样在选教辅书的司女士说,这个暑假她的女儿“玩疯”了,看着天真好动的女儿整天和同学在外面玩,司女士担心9月开学时,刚刚升入初中的女儿是否能跟上紧张的学习节奏。司女士说:“我本想着给女儿报个夏令营,这两天我看她是一点也不担心上初中的事情,决定还是让她在这个假期提前学习初中课程吧,这样我心里还踏实一点。”作为“过来人”的于女士最能理解这些家长的心情,三年前孩子上高中时,于女士也请了家教给孩子“充电”,于女士说:“孩子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一般,我当时很着急,在提前上过高中课程后,孩子还是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的,但多少都是有些困惑的,孩子还是要在课堂上认真听,不敢有一点的放松。”老师提醒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上预科班对于一些家长孩子的茫然和盲目,乌市第八小学的穆兰娟老师认为,并非所有孩子都有必要上预科班、衔接班,“对于一些掌握学习知识较慢的、主动性不强,基础又相对薄弱的学生,如果对预科班感兴趣,提前接触初中课程,补习小学的知识点是有必要的。”幼升小衔接班乌市第70中学初中王瑶老师认为,提前上“衔接班”有利也有弊。比如说到数学课程,小学时只学正数,而学生们一进入初中就开始接触到正负数的内容,提前学习一下负数,对第一章节的学习有帮助。还有英语,小学时的英语课程都很 简单,进入初中单词量、课程结构都有很大的变化,提前适应、学习初一的单词很有必要。但也有一些学生在假期上完预科班后,开学时会有“先入为主”的意识,辅导老师和校内老师教课的方法不一样,比如我们遇到过一些学生在外面学习的运算方法和学校教的不一样,英语单词的发音也不准确等。王老师还说到一点:“小学六年级的毕业生,建议家长们还是多带孩子出去看看,在初中语文的课本中有很多介绍祖国秀美山河、人文历史的文章,利用暑假报夏令营去游玩、去参观名高校,都会让学生有真实的体会,对初中语文文章的阅读理解,写作文等都是有帮助的。”新疆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乌市高级中学心理教研室主任严林峰老师认为,学生即将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学生自己和家长要从两个方面来调整,一方面是生理适应,在假期中学生们会没有生活规律,可能常常晚睡晚起,在快开学时,按照新学校的作息来调整自己的作息,每天适当分配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的时间,不要彻底放掉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在假期里提前接触新课程是可以的,能够减少一些学生对新课程的陌生恐惧感,让心理有优越感。开学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新学校看看,注意孩子的学习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在假期时就培养和同龄人的交往。师创教育学校校长彭学龙谈到,升学前提前进行“衔接教育”完全看个人的情况,家长也不必要太过于心急,其实利用好暑假的两个月时间,合理规划学习的时间会有好的效果,家长可以给孩子用假期三分之一的时间报班学习,这样剩余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多多放松。另外,挑选正规的培训机构很重要,家长不能一味看广告,看承诺。家长和孩子最好去试听几堂课,或者问问上过的学生,打探一下培训学校的口碑。小编总结:是否每个孩子都适合衔接班?这是我们这次的话题,经过讨论,我们知道了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上预科班的,幼升小孩子升学前进行的衔接教育是因人而异的,家长们不必操之过急,只要好好利用假期时间,幼升小衔接也是能轻易解决的。(兼职编辑:sue)

本文Hash:66f3ac22b7a7d5055f05ee0978005eb67d0c42be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