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语言发展家长能做15件事

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家长能做的十五件简单的事情

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并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或者使用专用设备,但父母需要用心努力。给孩子提供大量的交流和接受语言的机会,是你能送给她的最大的礼物之一。

1.寻找说话的机会。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特别是在三种情况下,你特别要抓住机会同孩子交谈。第一种是孩子注视你或某个物体的时候。第二种是孩子做某些手势(用手去指、触摸或向你展示某个物体)的时候。第三种是孩子试图说话或发出喔啊声时。这三种孩子试图同你交流的情况都是开始同孩子交谈的最好机会。

2.大量重复。重复对你也许很无聊,但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重复事实上是在强化孩子大脑中联系声音和意义的中枢神经路径。父母的语言会给孩子呈现并在她的头脑中建立起各种概念,而重复则给了孩子在记忆中搜寻概念的机会。到孩子一岁的时候,在不断重复中,孩子的大脑里会积累起说话所必需的大部分声音,但这时她还不能说得很好,因为她不知道这些声音在说话时究竟应该放在哪里。重复正是帮助她掌握这项本领的关键所在。

3.让孩子主导。语言研究杂志发现,与命令型父母相比,那些遵从孩子暗示,跟孩子交流更多的协助型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语言的发展。命令型父母往往会为孩子决定要玩的东西、要说的话题,并会主观断定孩子的需求,而协助型父母则会让孩子主导并给孩子更多的交流机会。

说说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你的兴趣将更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孩子能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暂,特别是在她出生的最初几个月或几年,谈论她感兴趣的事情时,孩子将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

4.轮流说话。轮流说话能显示出你对孩子的尊重,教会她参与交谈。在孩子开始说话之前,甚至早到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这么做。即便她仅仅是发出咯咯声或牙牙学语,对待她也应该像对待所有积极参与谈话的人一样。这种交互的说话经历也给了她练习说话的机会。

5.任何时候都要回应孩子的交流意图。孩子能说话前,你应该对她发出的声音或牙牙学语声给予回应,对她的交流意图给予肯定和赞赏(你真的喜欢泰迪熊!)。在她第一次学着用一个词说出她看到的东西和她的需求时,要同时进行详细的描述(是的,那是一只狗,它确实很大,看看它的蓝色的眼睛!)。当孩子开始将词连在一起说时,帮助她组成句子而不要粗鲁地纠正她(你说你想去外面玩?让我们一起去吧!)。

就语言而论,你是孩子进行验证的最主要来源。你对她交流意图的反应,将决定她在尝试说话时的感受。无论孩子说得多么不完美,只要你的反应是鼓励赞赏性的,就能让孩子明白她是安全的,就能推动她勇于尝试说话。

6.用眼神交流。在交流时,让孩子看着你的脸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除了能使孩子和你更加亲密外,还能让她看到你如何用嘴发出声音并说出词汇。面部表情、点头、微笑等来自你的积极反馈,将鼓励孩子进行进一步交流。

面对面交流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你所说的话。在你跪着、坐着或弯腰对孩子说话时,这种交流特别有价值,我的家里也养成了这种交流习惯。一天,我坐在地板上,发现女儿一边说着话,一边斜着身子要和我进行目光交流。这让我感到自己非常的重要和特别。我的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她所说的内容,而是来自她眼睛里流露出的关爱和努力。同样,感受到自己重要和被关爱也能够给孩子建立起使用语言的信 心。

7.使用“妈妈语”。父母和孩子说话时,往往会用傻傻的、轻快的、高声调的唱歌一样的谈话方式。语言研究者称之为妈妈语、父母语(PC),或者儿向语(CDS)。事实上,妈妈语能促进孩子早期的语言发展。女儿出生前,我和丈夫曾经发誓绝不会这样和孩子说话。但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我发现自己有时候不得不这样对女儿说话。在不同的文化和国家中都能观察到妈妈语现象,宝宝们也非常喜欢父母这样和他们说话。

研究确认,宝宝们对妈妈语更感兴趣,这样讲话也有助于宝宝获得更多的词汇并提高语法准确性。使用妈妈语的好处如下:

●这种说话方式的语气、音调和表露出来的关注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是在和你说话呢”。

●由于婴儿处理听觉信息比成人慢两倍,这种慢节奏的说话方式会让宝宝感到很舒服。

●这种说话方式蕴含了情感,能让孩子建立并增加对你所说内容的兴趣。

●这种说话方式往往是响亮而直接的,能帮助婴儿把你正在说的话和其他背景声音区分开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与成人相比,婴儿的听力敏感度较低。

●这种说话方式的音高属于孩子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这种说话方式使用的夸张发音有助于宝贝辨别声音和词汇。

不过,当孩子介于十八个月到两岁半的年龄段时,专家建议减少这种方式的交谈。

8.提供交流机会。创设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孩子需要同你交流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此来鼓励她进行交流。甚至在孩子能说话之前,也不要推测她的需求,而要给她空间和机会来自己提出要求。如果她吃完了香蕉而你认为她还想要更多时,不要自动将香蕉放在她盘子里,一定要等到她用手指、做手势、发出咕哝声说出来或者提出要求(根据她的年龄和交流层次)时再给她,或者只是说“还要香蕉吗”,不要阻止或迫使孩子要食物,而应该给她机会让她自己提出她想要什么。

要经常寻找机会鼓励孩子交流。比如:

●孩子正在欣赏你吹泡泡。请暂停一会儿,等待她给你信号或提出要求,而不是自顾自地吹气泡。

●把她从浴缸里抱出来时让她选择,诸如“你要绿色毛巾,还是黄色毛巾”,而不是直接把她裹住。

●如果你在和孩子玩弹跳游戏,把孩子放在你的膝上上下举动,然后停下来等她提出继续玩的请求。

9.照料孩子时多对孩子说话。利用每天日常换尿布、喂食、洗澡、穿脱衣服、上床睡觉的时间与孩子说话交流。简单叙述你正在做的事情,对孩子的行动和好奇的事物进行评论,你一天就能说出三万个词。

10.使用手势语。许多父母认为,如果他们教孩子使用手势语,孩子就会失去说话的动力。事实正好相反。《帮助孩子开口说话》一书的作者罗伯特·欧文斯博士认为,手势和动作可以提高孩子交流的能力,推动她开口说话。研究显示,在没有听力损害的情况下,学习手势的孩子能更好地辨认字母和声音,能够掌握更多的词汇、具有更高级的交流技能和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手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会用完整的一章来阐述这个问题(具体内容请参看本书第6章)。

11.做好语言示范的榜样。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说话的,因此在孩子能接触到的人中,你是最重要的使用语言的榜样。下面几条能帮助孩子更加轻松地学习语言:

●使用孩子比较容易学会的较短的单词。

●慢慢地说,这样孩子才能听到组成单词的所有声音。

●在单词之间稍作停顿,让孩子能够辨别词与词之间的界线。

●适当地使用词汇,这样孩子才能 学到合适的词语用法。

12.给孩子读书。读书是给孩子提供语言刺激的绝好机会,也是培养孩子一生热爱书籍的重要一步。给孩子读书的做法开始得愈早愈好的。八个月大时,孩子在听你读过一本故事书后,对特定词语的识别能够保持两周。另外,对两岁孩子进行的一些研究还发现,与那些很少听大人读书的孩子相比,很早就开始经常听大人读书的孩子具有更好的语言能力。由于这个话题非常重要,所以我将用单独的一章进行专门的论述(具体内容请看第8章)。

13.从语言病理学家那里借用一些技巧。尽管下面表格中列出的技巧是针对学习语言有困难的孩子,但对处于语言学习中任何层次的孩子都有所帮助。这些技巧也能帮你增加每天说话使用的词汇量,希望的目标是接近三万词。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以下任何一种方法时,应该避免有意地去纠正孩子使用的语言。

14.进行语言刺激旅行。威廉姆·福勒在他的书《谈话从婴儿开始》中建议,让孩子进行他所谓的语言刺激旅行。这样做会很花钱吗?不,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说,你不必为了让孩子学习法语,就带她去香榭丽舍大街进行奢华的语言之旅。你只需要带着她围绕房子散散步,说说你所看到的东西,说说你所发现的不同的东西就可以了。大胆些的话,也可以带着她到邻近的地方走走,或驱车去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海滨等。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使用与孩子年龄和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语言与她交流。最初你可以抱着她,但是随着她慢慢长大,活动能力增强,可以鼓励她爬或者走,这样你就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她想去哪儿或她对什么感兴趣。你甚至可以做问问题的游戏,比如“你的头发在哪儿?”或“看到了什么蓝色的东西吗?”确保这种做法不要像在训练,而要轻松有趣。

15.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所谓的发展“正常”,在不同孩子身上表现得大不相同。你无法控制孩子会在何时发生语言发展上的飞跃,而只能去创造最好的环境促进这种变化的出现。确保自己做了能做的一切来支持孩子,然后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关注结果。吉尔·塔姆和宝拉·斯宾思博士在他们的著作《从最初开始,培养聪明宝宝》中指出:“与其关注一个孩子做到了什么或没做到什么(这些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控制的)……还不如去关注,作为看护人的你,是否能够切实有效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她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孩子究竟在说什么?

可理解性指的是孩子所说的话在何种程度上能够被听懂。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时,家庭以外的人很难听得懂孩子努力在表达的意思。通过语言进行清晰表达,需要孩子能够协调发音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语言运用。

家长要如何正视宝宝的语言发展能力?

  宝宝的语言能力是在几个阶段慢慢形成的。一开始宝宝的咿呀学语让人很难听明白,但从中却可以看出宝宝的情绪如何。如果你用眼睛正视着宝宝,对他说话,他会很高兴,会更努力的想要说什么。

  有一次我给大女儿借来了几本儿童诗歌集,当我在朗诵《我的家人》时,刚满11个月的二女儿突然咯咯地笑了起来。我开始反复朗诵这首诗,“姐姐,咩咩;我,咯咯,爸爸,叽叽;首尔阿姨家的宝宝也叽叽,妈妈属龙,龙龙……”宝宝一直咯咯地笑,可能是觉得我朗诵的语调很有意思吧。

  还有一次是二女儿快满两周岁时,有一天我跟她说:“我把电视关了行吗?”孩子猛然站起来说:“放下关闭!”她把不要关电视的意思用如此奇怪的语言表达出来。由此可以知道,孩子在能以大人理解的方式流畅地说话之前,已经形成了很多概念,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最近,心理学家爱马斯研究了新生婴儿的语言能力,这是一个有关新生儿能不能分辨出“巴(ba)”音和“怕(pa)”音的实验。很多大人都无法很清楚地分辨出这两个音节,纪实是英语说得很流畅的人有时候也会混淆。但实验结果表明,出生四周的婴儿已能够区分这两个发音。

  实验是这样进行的。爱马斯把出生四周的婴儿分成两组,并在这些婴儿的奶嘴里接上扩音器,然后给一组孩子听“巴(ba)”音,给另一组孩子听“怕(pa)”音。

  一按开始听到“巴(ba)”音的孩子,为了听到这个音就使劲吸奶嘴,但听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感兴趣了,就停止了吸奶嘴。当给他们听“怕(pa)”音时,宝宝又开始有兴趣了,为了听到这个声音他们又开始使劲吸奶嘴了。对另一组宝宝,爱马斯也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得到的反应,和第一组宝宝一样。

  这就证明了宝宝能很好地区分这两个很近的音节,甚至可以自己学习语言。大人理应在这方面做孩子的楷模,说正确的、规范化的语言,帮助宝宝提高语言能力。为了让孩子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大人还应该以非权威的、引导的心态对待孩子。

  宝宝的语言能力是在几个阶段慢慢形成的。一开始宝宝的咿呀学语让人很难听明白,但从中却可以看出宝宝的情绪如何。如果你用眼睛正视着宝宝,对他说话,他会很高兴,会更努力的想要说什么。不知道这是因为宝宝觉得对方听懂了自己的意思而高兴呢,还是因为有人陪他说话而感到兴奋呢。

  过了这个咿呀学语的阶段,宝宝就开始使用单个词语说话了。而这时候的“妈妈”可能是指所有女人。小时候在美国时,我的大女儿看到美国男人就叫“爸爸”,看到韩国女人就叫“妈妈”。

  我家的三女儿刚会使用单个词语说话时,有一次我带着三个孩子坐出租车,三女儿坐进车里一看到司机就开口叫他“爸爸”。不仅是出租车司机,三女儿把抄电表的男人、送奶的男人、送煤气的男人都叫“爸爸”。她这是把成年男子统称为“爸爸”了,也就是说,她这时候已经知道爸爸和别的男人是同一类人,但还没能把“男人”和“爸爸”这两个词的意思区分开来。

  宝宝每学会一句话后就很喜欢到处用,慢慢地他们就会明白妈妈以外的女子应该叫“阿姨”,爸爸以外的男人应该叫“叔叔”。

  过了两周岁以后,孩子可以把两个词语组合起来使用,比如“妈妈,好吃的”“爸爸,鼻子”“妈妈,疼”“姑姑,漂亮”等。孩子自己用两个词语组合成语句有时候很好笑,但宝宝却乐此不疲,也不管别人听不听得懂,也不管别人笑不笑,慢慢地他们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如果大人能像孩子这样不看别人的脸色,不讲究体面,不怕说错话,外语一定会学的很棒。

  三周岁以后,宝宝可以用三个词组成一句话,这时的宝宝喜欢用益权学过的词语,如“我不干”会发展成“我的不是裤子”“我傻瓜不是”“我的不是叔叔”等,他们喜欢用“不”字。

  观察学说话的宝宝,我们可以发现,强迫宝宝学东西或让他们熟练地背诵并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他们自己听了以后学会的话,即使刚开始不熟练,经过反复练习也可以说得很好。

  大人应该使用正确的语言,尽量给哈子提供丰富而正确的语言环境,因为大人使用的词汇或者说话的态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语言习惯。

(编辑:张蔚蔚)

讲故事—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正确清楚的发音、一定数量的词汇、口头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讲故事,对全面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怎样通过故事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呢?1、通过听故事训练孩子的语言(1)成人给孩子讲故事首先要坚持说普通话,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确、规范的语言为孩子做好学习语音的楷模。(2)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注重视听结合,借助实物、口形示范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地向孩子示范发音,并让孩子反复的辨别和体验。(3)在讲完一个故事后,可把故事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成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语言。2、通过讲故事丰富孩子的词汇(1)讲故事过程中,可借助于表情、手势等来演示一些常见的、浅显的词,帮助孩子理解词义。(2)讲故事时所涉及的词义要浅近、准确,尽可能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来解释词义。(3)把故事中的某些常用词让孩子用同义词(或相近词)换一换,爸爸妈妈适时地加以启发并做出评价(肯定或否定)。(4)边讲边启发孩子填出部分关键词,如:“树林中窜出一只(凶猛)的老虎,三只小白兔(飞快)地跑去……”3、通过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1)讲故事时,爸爸妈妈应用亲切的语气,把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尽量避免词不达意、缺乏条理,给孩子造成错觉。(2)应该以故事内容这个特定环境,充分给孩子提供模仿、练习的机会,如模仿故事中某些对话、声响等。(3)讲完故事后,可让孩子复述故事(故事中部分情节或故事大意),以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发展孩子的创造力。(4)故事讲到某一关键处,中断讲述,启发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想像,创编出以后的情节。(5)根据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孩子借助选图、拼图、绘画、粘贴图片来表达故事情节。可充分利用旧,旧画报中的某些图片,让孩子挑选人物、动物、景物等拼成有情节的画面,再编成小故事讲出来。

本文Hash:84a13a7785fc2e2945e9471a075220696715879b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