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懦弱怎么办?有妙招应对!

“有没有被人欺负”是父母接孩子时常问的一句话。很多妈妈经常的烦恼是:儿子老实、腼腆,在幼儿园常受同伴欺负,经常看到有家长为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受欺负而烦恼的事,家长时不时地发现孩子情绪低落或脸上有抓痕,或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图书不见了……,家长知道孩子受到了欺负。这种情况甚至会影响孩子害怕入园,不想上学。家长着急却又帮不上忙,感到十分头疼。

这种情况及时到而来中学生也还会有,一些中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软弱,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比如,有的同学让自己的孩子去干某件事情,明明心里非常不情愿,可总是不能拒绝。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和纠纷,明明是对方的错误,自己的孩子却不能据理力争,而是听凭对方的指责。有的同学打自己的孩子,而他也只能逆来顺受,自己受多大的委屈,也不敢还手,久之孩子便成了孤独的人。

孩子被人欺负常有这样几种情形:一是肉体上的欺负,如踢、打、掐、咬、揪头发等;二是语言上的欺负,如骂人、嘲笑、地区歧视(对外地孩子蔑视、模仿他们的语言和行为等);三是情感上的欺负,如孤立(不准别的孩子跟被欺负对象玩)别人。

懦弱的孩子,尽管思维能力和才华与其他孩子一样,但由于这种性格缺陷,不能与其他孩子竞争,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生活,长大之后,在事业上和社会适应方面都有较大的困难。

[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导致孩子被欺负?一般有这样一些原因:

[错误对策]

第一,让孩子打回去。首先要说,这种立意本身并没有错,让欺负者尝尝被欺负的滋味,他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有些教育工作者提倡不要“怨怨相报”,这并不对。欺负人者只有尝到了被欺负的滋味,才是对他的最好教育。否则,国家何必对罪犯要设立监狱。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孩子没有还手,十有八九是能力不足,如果我们强调孩子要还手,但他知道自己不行,也就会让他更加会觉得自卑。特别是在还手后,遭到更大的报复时。

第二,家长急于参与到解决之中。孩子处在成长阶段,有时候无法解决与其他孩子之间发生的纠纷,但是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法官,而是需要父母起到提示的作用。如果妈妈代替孩子出面,把丢失的玩具要回来,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害怕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事事都要请示汇报。

孩子间的打闹争斗是平常事,是他们交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父母应该有坦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相信孩子通过摸索实践,最终会找到和各种各样的孩子交往的手段。

第三,对孩子问寒问暖。孩子间相互“欺负”是常事,一般不急着抓住他追问,因为不恰当的询问会让他紧张,本来没有啥,一问反而觉得真受委屈了。比如,孩子挨打了,家长先向孩子问一些“是不是很疼”之类的安慰话,就会让孩子觉得更加委屈,更觉得自己有了靠山,而不会再想着要自己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孩子平时所受的欺负,无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没有严重的伤害,父母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要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出发,尽可能地去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教孩子宽容待人。

如果真想知道孩子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创造一个宽松的谈话环境。比如,先问孩子今天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晚点心想吃什么、睡前想听什么故事等,然后再切入主题,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是支持他的,便愿意说出事情真相。如果孩子错了,就适当批评 ,指出他被欺负的原因;若是别人的错,我先安慰他,让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对方法。

第四,事事都告老师。孩子在校园里与同学发生磨擦是常有的事,有时吃点亏也是免不了的,如果时时都家长出面,或者鼓励孩子告诉老师,那样无益于孩子的成长,有时还会把事情搞僵。告诉老师虽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否每个老师都愿意管,是否管得过来,是否能管得公道?都还是问题。而且,如果样样“报告老师”,孩子不但会被同学看不起,还会成为一个依赖性很重的人。孩子的事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家长和老师应该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

第五,得知孩子被欺负后,父母就气得失去理智,认为自己孩子无能,就教训、嘲笑、甚至打骂他们。而受欺的孩子本身已很沮丧再被父母责骂,以后受欺就不敢告诉父母,若孩子不向父母倾诉苦衷,不幸便是双倍的:既得不到亲情的抚慰又得不到父母指教。

第六,向学校或对方家长兴师问罪。有些父母直接找欺负人的孩子甚至武力教训他,这既不利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更严重后果。去幼儿园大闹责怪老师,会造成家园隔阂,损害自身形象也不利孩子成长,老师还可能给自己的孩子穿小鞋。每个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好,如果找对方家长,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七,完全不闻不问。一孩子常在幼儿园被捉弄,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间打打闹闹的事很正常,等大了就好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家长预料,儿子会用暴饮暴食发泄苦闷和烦恼,看到动画片里弱小者受欺负也会胆战心惊,害怕这种遭遇会落到自己头上。显然,姐姐的处理方式不好。

[对策]

首先,家长不要过度在意孩子在学校或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其实,在学校磕磕碰碰再所难免,有时候自己的孩子吃点亏,受点委屈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只要不是经常发生,让孩子接受弱肉强食的事实,也不是一件坏事,孩子就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并不是都和家里人一样会保护自己,还有可能会被欺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首先学会的就是保护自己,躲避被欺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

其次,要让让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为此,要培养有独立、开朗的性格,宽阔的胸怀,勇敢的意志,广泛的兴趣。让孩子什么都敢尝试,勇于表达个人意愿。鼓励孩子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来改变孩子的儒弱性格。家长可多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从孩子一岁开始,就应该着重勇敢和勇气的培养。孩子跌跟头,哭了,别管他,就和没看见一样。刀把手划个口子,出血了,创口贴一包就是了,根本不提疼不疼。我们要意识到,那种对孩子过分疼爱的态度,对孩子其实是一种心灵的伤害,让孩子难以长大。为此,我们要多鼓励,少批评。当孩子完成时,应立即表扬,使他树立信心。

碰到事情,家长应多问孩子“你看怎么办?”如果孩子说得对,家长应大加赞赏,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获得自信和勇气。如果孩子说得不对,或表达得不确切,也不要责怪孩子,不要让他感到难为情,应指导孩子,让他自己思索为何说得不对。这样,可不断提高孩子说话的能力,克服孩子懦弱的性格缺陷。在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中,如果孩子受到的欺负并没有达到“皮肉受苦”的程度,只是“大鹏拿走积木不给我”,“亮亮不让我上滑梯”之类,你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和这些小朋友交涉,鼓励他“到大朋那儿把积木要回来”,去告诉亮亮“滑梯是大家玩的”。

有些内向的孩子只习惯于同自己熟悉的人相处,而与不熟悉的人相处、打交道时,会 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感。有些孩子甚至上了小学,家长让他们到外面去买点油盐酱醋等,他们也不太习惯。因此,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处世办事的能力。为此,家长应有目的地交给孩子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限定时间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家长可帮助他去克服,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

第三,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及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由祖母、外祖母带养的孩子,更应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应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去,让他们走向社会,接触外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交往,一起参加文体活动。鼓励孩子多和陌生人接触。性格懦弱的孩子,不喜欢多说话,更不善于争辩,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广众中更是如此。每当客人来时,家长应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二回熟,可逐渐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家长也可以和幼儿园、小学的老师联系,请求老师让自己孩子能在班上当个“小干部”,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以提高孩子交际、处世办事的能力。

孩子之所以被欺负,往往是缺乏与同龄孩子交往的能力,并不一定是体力的差别。那些喜欢欺负人的孩子,同样也有交友的需求,如果被欺负的孩子只是一味地哭,他就不会在意,如果被欺负的孩子从此不理他,他就会在意的。如果孩子经常受欺负,起码可以说明一点:他的交往方式有问题,应该首先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帮他调整与同伴交往的策略,比如礼貌、协商、主动关心等。

要鼓励孩子学会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如果能和顽皮捣蛋的孩子谈妥,把他的玩具拿来和自己孩子的交换,那样就可以教会孩子一种处理方式。通过这个过程,父母还可以教育孩子:人与人之间肯定会存在差异和争议,但是必须走到一起,寻找一个解决办法。

我们要有意识地安排自己孩子的同学到家中做客,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同时也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以便结交一些好朋友,一起玩,结伴行。确实,幼儿园集体中,总有几个比较霸道和蛮横的人,但他们欺负人时,也会找一些理由或借口。为此,我们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在比较霸道的同伴面前,手不能痒,嘴不要多,这样也可以避免被欺负事件的发生。

第四,要鼓励孩子说“不”。很多孩子欺软怕硬,要教会孩子硬起来。当小孩经常被同学欺负,比如,被同学撕坏作业本,抢走玩具。家长就可以给孩子出主意,当下次再有人欺负他,要懂得大声呼喊,特别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打不过别人时,一方面可以吓唬住欺负人的孩子,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老师的注意。欺负别人的人毕竟知道自己理亏,当被欺负的人一喊,他自然会心慌,就不敢为所欲为了。心理学专家说,帮助孩子练习类似的果敢行动可使他们增强信心。父母在家与孩子扮演欺负与被欺负的角色,教会他们如何呵斥想欺负他们的人。

第五,不理睬欺负他的孩子。有时孩子受到的欺负并非打骂,而是嘲笑。一个孩子到城里上幼儿园,乡下口音一时难改,常被同学嘲弄。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躲避这些嘲笑而保护自己,家长试着教儿子用严肃的目光盯着别人并严厉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嘲弄我。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然后走开,暂时不理睬对方。每个孩子都需要玩伴的,当欺负人的孩子不被理睬的时候,就会收敛自己。

第六,培养孩子反击的能力。也许,教孩子“打回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竞争社会,教孩子学会反击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告诉孩子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的实力才是最有意义的。如果自己的孩子缺乏反击的能力,那就要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孩子之所以被欺负,那是因为体力上不如人家,如果孩子有良好的体质,在和其他孩子的竞争中,就不至于表现出过于劣势。

对于上面的所有行为,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训练。甚至把它作为一门课程,这个课程的学习意义比学习认字绘画更重要。因为,一个懦弱性格的人,即使在聪明,也难有作为。也许我们所花的工夫要比其他孩子打很多,但这种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我们改变了孩子的性格,我们就不需要再付出大量的投入进行持续教育。

小孩子性格懦弱怎么办?怎样对待比较懦弱的孩子?

小孩子性格懦弱怎么办?怎样对待比较懦弱的孩子?微微上小学五年级了,班里每个同学都可以随便拿用她的玩具,而她尽管百般不愿意也不敢开口反抗。院子里比她小两三岁的孩子打她、推她,她痛得直掉眼泪,也不还手。父母十分苦恼,把她带到了心理门诊。我详细问诊后认定,微微属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这首先与她先天典型的粘液质气质有关,这类人性情沉静、沉默寡言、委曲求全、自制力强,虽然易形成勤勉、实事求是等优点,但也可能发展成消极、怠惰等不良品质。更重要的是,后天培养让微微具有性格缺陷,微微是个早产儿,在长辈的疼惜下,穿衣洗脸、剥鸡蛋都被家长大包大揽,这剥夺了孩子社会化发展的机会。后来在5岁时才送进幼儿园,这又错过了普通幼儿在三、四岁时要学会的身体独立和克服与父母分离的焦虑的心理锻炼。孩子性格懦弱有哪些原因?孩子懦弱性格的形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等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1、“我”受到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在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下,由于家长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怕孩子苦着、累着、磕着、碰着,家长把孩于保护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状态之下,使其从来没有承受外来的刺激或打击,没有学会自我保护,不知道如何去抵抗外来的侵扰,自然,这种孩子很易变得懦弱。2、“我”受到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在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下,由于孩子面对家长的强大压力,无法逃避,便习惯于对紧张刺激作出被动消极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父母面前的屈从,就可能发展为在别人面前的懦弱。3、父母对“我”的不良暗示。父母的不良暗示也可造成孩子性格懦弱。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孩子安静地睡在妈妈身边,由于妈妈听到雷声,看到闪电,惊慌地把孩子从床上抱起,孩子从妈妈惊慌的动作中,学会了害怕雷声、闪电,甚至从此一个人再也不愿在小房间里睡觉。4、父母对“我”不适当的表扬。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它起着心理的强化作用。不适当的表扬使孩子的行为向不良方向定型化。早期行为一旦定型,更容易持久,甚至影响终身。5、“我”受到家人的性格影响。如果家里跟孩子亲近的人,都比较内向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孩子受到遗传和榜样两方面的影响,也会比较内向害羞。如果家里有比较强悍的人,在孩子遇见挫折的时候一个箭步冲上前,替孩子伸张正义,那么孩子则在这种过度保护之下变得比较懦弱,缺乏自我保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我”没有自由发泄情绪的心理空间。如果家人不喜欢孩子产生任何负面情绪,比如愤怒、伤心、恐惧等等,总是在这种情绪产生之初立刻竭尽全力压制、平息,那么孩子也变得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并且出于对表达后果的恐惧,不敢表达自己。如何引导教育性格懦弱的孩子?爸妈可以这样做:生活中,有一些思维、智力都不错的孩子,由于性格懦弱,往往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与发展。他们怕与人共处、与人竞争,没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孩子的性格过分软弱的话,那么他只要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孩子,不管在什么方面都会无条件地做出让步。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性格软弱、不能提出或坚持自己主张的状况都会感到非常担心。如果是在过去,这样的孩子通常都会被表扬为听话、文静的好孩子。可如今,随着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孩子这种懦弱的性格就成了问 。那么,如何对待这些性格懦弱的孩子呢?1、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2、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鼓励孩子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要改变孩子的儒弱性格,首先要去除家长的过分保护或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及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由祖母、外祖母带养的孩子,更应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应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去,让他们走向社会,接触外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家长还应带他们走亲访友,去各地旅游,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交往,一起参加文体活动。3、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4、让孩子大胆地说话。鼓励孩子不怕陌生,大胆说话,一些内向懦弱的孩子,不喜欢多说话,更不善于争辩,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广众中,更是如此。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多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其大胆讲话的机会。此外,家长可多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碰到事情,家长应多问孩子“你看怎么办?”如果孩子说得对,家长应大加赞赏,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获得自信和勇气。如果孩子说得不对,或表达得不确切,也不要责怪孩子,不要让他感到难为情,应指导孩子,让他自己思索为何说得不对。这样,可不断提高孩子说话的能力,克服孩子懦弱的性格缺陷。5、培养孩子不甘示弱的勇敢精神。懦弱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怕”字当头,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个反应就是“怕”,怕这怕那。因此,消除“怕”字,大胆显示自己,是摆脱儒弱的最重要途径。家长应经常给孩子讲些勇敢者的故事和童话,告诉孩子,只有勇敢才会成功,胆小鬼是什么大事也办不成的。最后,软弱的孩子被欺负,通常选择默默地忍受,这可能引发神经性的胸闷、头晕、睡眠不好、情绪压抑……因此,父母可以鼓励他们讲出自己被欺负的经历,让孩子发泄出内心的愤怒。

孩子叛逆家长应怎么办4招应对孩子叛逆期

14岁,正是属于青少年的叛逆期,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最喜欢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越不让做的事情,他们偏要去做。这也让很多父母十分烦恼。那作为父母的你们,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时,又应该如何是好呢?

一、孩子叛逆的原因

1、因为青少年的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

2、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孩子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容易动摇的。思维虽然有独立性、批判性,但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由于不全面客观而会出现偏激、片面、固执甚至极端化,把家长、教师的劝说、指点、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与约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出违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家长和学校老师都要冷静去观察孩子的做法,真诚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启发孩子的理悟,宽容释怀,情感交流。

二、孩子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办

1、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

孩子叛逆,父母一般会不满,一般会用自己的权力来压制孩子。其实,此时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去进行沟通。孩子叛逆时,言语和行为会犹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父母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2、切勿过分保护孩子

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立能力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要总有怨言。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3、信任孩子

因为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我们要给予他们相应的信任。孩子们常常说,我爸爸、妈妈不信任我、不理解我。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予他一定的权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让他独立去做,接纳他们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因为他们处于半成人期、儿童化的状态,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4、隐藏教育目的千万别翻旧账

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家长切忌直接说“不”。比如孩子说要买高档衣服,如果你说“不行,没门”,只能引发孩子的反抗心理,觉得父母无法沟通,不理解自己。而应开启沟通的大门,好好与孩子交流。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教育孩子不情绪化、不翻旧账、不侮辱人格尊严,以提问的方式疏导孩子,而非威严地提出要求。

本文Hash:e4deb55e2d9d4cd02fc39b8795ec0b805eba2d5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