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习惯家长这样培养的

老师都管我儿子叫大申,因为他个头长得高,比别的小朋友大一号。我和他妈妈也就随着改口,叫孩子“大申”。大申快5岁了,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是我和他妈妈很值得骄傲的:喝白水,咕咚咕咚喝很多,一次能喝一大杯;不吃别的零食,饿了,就自己从柜子里摸一盒牛奶,撕开一袋法式小面包,坐在沙发上吃喝;玩游戏每次只玩20分钟,只要草莓闹钟响了,不管多想玩,立即关掉IE。我想跟爸爸妈妈们分享,这些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喝水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什么“第一次”的概念。只是觉得有些习惯他最好是有,比如喝白开水,不应该让孩子养成喝饮料的习惯。

孩子一岁三个月的时候,自己会把杯子摆到饮水机上,打开龙头接水。他觉得很好玩。每天早晨,他起床之后,我都说:“小申,爸爸要喝水了,你喝吗?”他摆着小步子,蹒跚地跟在我身后,走到饮水机那里。

我取下两个玻璃杯子,“小申给爸爸接一杯水。”小申接满水,小心翼翼地用小手把杯子捧给我,很有成就感。“小申给自己接一杯……”“爸爸开始喝了……我们比赛,看谁喝得快。”刚开始,小申不懂比赛是什么,反正和爸爸一起喝水,觉得很好玩,也就把水喝了。

后来,大申开始明白比赛是怎么回事了,就嚷:“爸爸你等会儿……”然后捧起杯子,咕咚咕咚灌下肚去,拿袖头抹抹嘴,抬起头来,为他得第一而得意地笑。反正只要小申在家,我要喝水就喊小申去倒。他一杯,我一杯,比赛。

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喝白开水,只有大申喜欢喝。老师就指定大申当班级的喝水模范,每次倒好水,都由大申捧着自己的不锈钢水杯,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咕咚咕咚先喝完示范。小小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大申的白开水喝得更欢了。

不吃零食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如果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对,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就要花成本去解决这些问题。大申不乱吃零食的功劳,完全应该归功于妈妈。

申爸饮食习惯不好,喜好高盐、油腻、红烧的食品。妈妈的饮食习惯就好,喜欢清淡的食物。

申妈从孩子还在吃奶时,就坚决注意给孩子的食品,当时,只给吃米饭、鱼、青菜和鸡汤。带着大申出去,包中永远都是牛奶和法式小面包,出去饿了,就吃那个。

大申就是吃这几样东西长大的。大申也喜欢吃薯片等垃圾食品。可是,这些食品只是在外边吃,比如看木偶剧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大申吃东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顿一顿吃,不零吃。比如,大申饿了,就吃牛奶和小面包,一次吃饱。就什么也不再吃了。还有一个,大申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去过肯德基或者麦当劳,没喝过可乐。

玩游戏

我早已经和大申定好“规矩”,每天可以玩三次电脑游戏,打坦克,早中晚各一次,每次二十分钟。

玩电脑游戏的规矩已经定好,并且执行得很顺畅:每天可以玩三次,每次二十分钟。转换游戏的时间不算,大申说:“停止计时”,爸爸就停止计时;大申说开始,爸爸就继续计时。差不多了,爸爸高喊,“二十分钟到!”一般情况下,大申立刻就把IE关掉,把爸爸叫过来:“你记得啊,就是这个游戏,下次接着玩儿!”有个别时候,大申会提申请:“爸爸,让我把这个游戏玩完吧。”“可以,玩完了要马上关掉!”每次,大申玩完那一局之后,都把IE关掉,不再要求继续玩。还没有食言的案例发生。

家长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就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什么?怎样去培养?下面逐一说明。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 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几本工具书(包括资料性的)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买学科工具书,应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编辑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这样做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之从生活做起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的时候,就必须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做起。当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要学会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从他的生活起居中逐渐的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在宝宝对人对事的时候中慢慢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可以在宝宝自我服务或者是对他人的服务中培养...

另外,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因此,家长们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让孩子能以你为榜样。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之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

孩子有玩耍的天性,但是没有学习的观念。那么想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就需要提高宝宝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执行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知道的是,孩子有了主动性还不够,还是需要培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喜欢这种行为习惯,孩子乐意去做这些事情,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加快乐的成长。

不过,父母要注意的是,虽然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在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千万不要出现一些不好的教育方式。比如用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去执行一种行为习惯,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很容易使孩子对这种行为习惯产生阴影。(99健康网(www.99.com.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Hash:f3e59ea235cbeceeb9b77f845f17cb44083d31ab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