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家里的“熊孩子”们?


如何应对家里的“熊孩子”们?

  开学两个月,不少家长已经被家里的“熊孩子”们逼得束手无策。近日数十名家长自发“组团”到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家的帮助,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家里的“熊孩子”们。

  家里有14套房

  为啥还要上学

  初中男生小虎的妈妈来求助是因为被老师要求到校“陪读”。“老师说实在管不了小虎,他老是闹着辍学。”

  小虎家有14套房子,在北京有这么多房,足够让一家人不愁吃穿。小虎一家平时住在城里,周末到郊区26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去度假。另外的12套房子都租出去了。小虎从小生活条件就很优越,他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学。“我家租房收多少钱我都心里有数,那些钱够我吃三辈子了,为什么还要上学?我只要会收房租就行了。”小虎对咨询师说出自己的想法。

  专家支招:因为家里的舒适生活和紧张的校园生活反差太大,所以造成小虎逃避上学。咨询师建议,要让小虎明白,家里收入再多也是爸爸妈妈的。如果他想啃老,得家长同意。但是爸爸妈妈要对社会负责,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如果不接受学校教育,那么家里的财产就“没你的份儿”。

  嫌爹太严厉

  儿劝妈离婚

  高二学生小猛最近老给妈妈做“思想工作”,撺掇她跟爸爸离婚。一向好脾气的妈妈不知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只好求助专家。

  专家了解到,小猛的爸爸是家里的权威,对孩子和妻子都说一不二,对孩子要求很严格。相反,小猛的妈妈对孩子很娇惯,性格比较软弱。眼看小猛快高三了,爸爸对孩子管得越来越多,希望他能考个好大学。但小猛觉得爸爸是“霸权主义”,于是多次跟妈妈商量:把爸爸赶出去,咱娘儿俩自己过。

  专家支招:不少家庭里父母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但是要注意,不管对孩子态度软还是硬,父母的目标是一致的。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站在同一战线的。对孩子使用“怀柔政策”要有底线,不能一味迁就。

  偷家里600元

  请“老大”撮饭

  刚上初中的小岗前几天偷偷从家里拿了600多元钱,请5个哥们儿撮了一顿。被发现后,小岗解释说,吃饭的人里有个“老大”,以后可以“罩着”他。但小岗同时也表示了自己对哥们儿的不满,“他们太不替我着想了,点那么贵的菜!”

  专家支招:进入中学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同辈人”的认同,这种认同感甚至比家人的认同更重要,这也就是孩子们结交各种哥们儿、姐们儿,甚至找个小“男女朋友”的原因。

  通常出现这类问题的孩子在家里被管得很严,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家里的主人,而在学校里,他们又不够突出,没有什么特长。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尽量和孩子做朋友,平等交流。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威胁”

问:季先生(一个10岁男孩的爸爸)

我儿子喜欢喝甜饮料,但因为这是垃圾食品,我们并不经常给他喝,于是常常为了这个问题发生矛盾。前不久我没有答应他要求买甜饮料的要求,他居然威胁我说“那我以后上课就不举手了”。这让我们很吃惊,才小学他就会用我们对他的希望来威胁我们,那以后怎么办?

专家解答:赖宇凡(专业心理咨询策略师,美国国会Fulbright奖学金的得主,此奖学金拥有当今世界最多诺贝尔奖得主。擅长对中小学学生、老师、校领导的咨询。)

孩子的喜好,是属于孩子界限内的事。孩子上课想不想举手,也是属于孩子界限内的事。但是买可乐的决定权,是在父母界限内的事。

很多人会说,那孩子界限内的事不是要尊重他吗?孩子有情绪不是要尊重他吗?

买的决定权是父母界限内的事,因为钱是我们付。孩子会对父母界限内的事有情绪,那是因为孩子长久以来的界限都是压在父母的界限上。所以,孩子以为那是他界限内的事。如此的混淆界限,对孩子与他人相处不是良好的示范。

“如果不给我喝甜饮料,我就上课不举手”,这种行为和情绪表达,采取的是攻击式。这样的沟通方式,是无效的,将来他如果在工作上和学习上这样做,会惹来他人无谓的攻击。你们可以教他肯定式沟通,告诉他,他有自己的界限,有自己的主权,但是父母也是人,也有界限,也有情绪,也有主权。这里的“主权”是指知道自己的情绪和界限,知道如何有效沟通界限,知道如何管理界限。

本文Hash:29dd3d64912e2fccca7372ba6e6d65a3501e3d94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