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重新热衷娃娃亲

曾经是包办婚姻代名词的“娃娃亲”,现如今却被思想活跃的80后年轻父母们重新搬上台面。不过,同传统的“娃娃亲”不同,这些年轻父母们喊出了“不为结亲,只为交友”的口号,旨在为独生子女找个伙伴。教育专家认为,该方法可以尝试,但家长不可向孩子太多渲染。

网上“招亲”花样多

“我们几个孕妇一起闲聊的时候,经常开玩笑说给孩子们定个娃娃亲。”张琳已经怀孕七个月了,单位中,除了张琳,还有另外三个孕期差不多的孕妇。工作之余,大家经常凑在一起交流经验,谈到兴起,也会相约给几个孩子定个娃娃亲。“除了我这儿,我爱人单位也已经预约了好几门娃娃亲了。”张琳笑着说。在张琳和丈夫眼中,这些玩笑,寄予着身边亲友对孩子的美好愿望。

除了张琳夫妇这种在亲朋好友中预定“娃娃亲”的准父母外,更有一些年轻父母,将自己宝宝的照片贴到网络的论坛中,大张旗鼓地在网络中“招亲”。记者也随机登录了几个“宝宝招亲”的网站了解情况。网上招亲的宝宝岁数不等,多以0至2岁为主。父母将孩子的照片上传至网页,并填写宝宝自身情况,以及“择偶标准”等。通过帖子可以看出,家长们对招亲帖都是费尽心思,各展所长。

定亲初衷实为找玩伴

“孩子一个人太可怜,帮她找个家附近的小伙伴,以后两家人可以一起活动了。”网友“雪人”刚刚为自己一岁半的女儿在网上发帖找“小女婿”。“我们就都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更可怜,家里全是大人,根本没有同龄人一起玩。”一位“80后”父亲告诉记者,“其实就是帮儿子找个小伙伴,最好是个小姑娘,让孩子从小学会怎么照顾人。”

同以上两位父母一样,很多父母都是以给孩子找伙伴为出发点,“结亲对象”的首要要求也都是“年龄相当,居住地相近”。在一家网站关于“娃娃亲”的社会调查中,参加调查的1020位网友中,有33%的人认为“娃娃亲”最大的好处在于“缓解独生子女的孤独感,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不过,对于“娃娃亲”的利弊,42%的网友认为“说不准”。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父母自己就曾背负过“剩男”、“剩女”的称号,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张琳夫妇就表示,两人给孩子预定的“娃娃亲”都是周围知根知底的亲朋好友,“从小一起玩,结不成亲家,就当亲戚,也挺好。”

专家说法:可以尝试不应渲染

记者也就此事咨询了多位教育问题专家。专家们普遍认为,“独二代”们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内心普遍存在孤独感。这种所谓的“娃娃亲”为孩子提供了更多与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锻炼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这种类似“群养”的办法,有助于发挥各自家庭的优势,培养孩子的接受能力及适应能力,也给年轻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育儿经验的机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不过,与此同时,专家们也给家长们提出了一些需注意的问题。首先不要过于渲染所谓的“娃娃亲”的关系,让孩子过早地以性别区分人群。其次,不要太多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家长们除了适当引导外,最好不要刻意参与。

“婴语”四六级网络热传 80后父母“按表”养娃

  “婴语”四六级网络热传

  近日,网上各大论坛流行转载一份《婴语表》,该单词表获得众多80后父母的青睐。年轻父母们甚至以大学时期备考英语四六级的热情,重新投入到“婴语”四六级的备战中。

  “婴语”,简而言之就是婴儿特殊的语言。婴儿通常不能通过语言清晰地表述自我需求,但他们会通过各种肢体语言与父母进行交流。父母如何快速掌握这门语言,成为是否能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关键。

  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刚“升级”为父母的80后将发现的“婴语”汇成《婴语表》,与网友分享育儿的心得。伴随着这份单词表走红网络的,还有“婴语”四六级在线测试。

  80后父母“按表”养娃

  华西都市报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婴语表》概括了17个婴语单词,如“溢奶”、“流口水”、“湿疹”、“认生”等在婴儿身上常见的现象都被囊括其中。每一个单词都会有详细的解释,注明特点、成因、该注意的地方、具体解决办法等等。

  去年底结婚的张小姐告诉记者,虽然离孩子的预产期还有半个多月,但是在网上看见这份单词表,还是感觉很贴心、很及时,“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小细节,看完这份单词表,我觉得自己有信心做一位好妈妈。”

  网友“酸豆角”说,我的小侄儿喜欢吐奶,我还以为是这孩子天生浪费呢,看了《婴语表》,才知道原来是小奶娃的胃功能没发育健全的原因。

  29岁的谢维是成都城南一家外贸公司的行政人员,女儿添添一岁零两个月大。谢维说,作为孩子的妈妈,她觉得自己能掌握不少女儿的语言。但有一次,她却误解了女儿的“婴语”。

  那天,一家人一起看电视,添添突然大叫“baba”,大家都以为孩子学会了叫爸爸,非常高兴。可几分钟过去,却发现添添大便了,大伙儿这才知道,刚才孩子不是在叫“爸爸”,而是喊的“粑粑”。

  “我专门打印了一份贴在家里。”谢维说,现在添添有什么反常举动,家人就去对照一下《婴语表》,以了解孩子的“心里话”。

  □专家观点个体有差异婴语并非完全准确

  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说,《婴语表》可作参考,但孩子生病了,还是应该到医院就诊。“就拿孩子咳嗽来说,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是哮喘所致,如果按‘婴语’的注释,只是简单地从一个症状来判断,认为这只是孩子的一个反射动作,那就不合适了”。

  专家表示,由于宝宝的个体差异及养育差异,还需要大人从多方面来仔细观察和解读婴儿的反应。而对于病理上的反应,如肠绞痛、中耳炎等,则不要盲目地对应症状后,就立刻用药,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反而给婴儿的健康带来影响。

  专家说,父母平时还可以通过专业的育婴书籍,请教专家来丰富自己的“婴语”库。如果能够准确判断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孩子的智力、情感成长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习编辑:张蔚蔚)

本文Hash:c1df97210c52601be8fcef6583383af7effd694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