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妈妈巧解“宝宝结婚心结”

小小的女儿发生“感情纠葛”母女之间的一次“悄悄话”

好好最近有些“心事”。有天从幼儿园回来,小人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开开说要和ANGEL结婚了。”

“哦?你不是已经和开开定下结婚的事情了吗?”

“我才不和开开结婚呢!我和XWS结婚。”(凭为娘对闺女的了解,我知道小人和开开一定又闹矛盾了。)

宝宝的“婚姻敏感期”

开开是个可爱的男孩,是好好在幼儿园最要好的朋友。好好和开开被我称为“欢喜冤家”,因为他们在一起,总是笑声和哭声并存。

两人关系融洽的时候,那简直是羡煞神仙的幸福景象。两个可爱小人总能想出很多别出心裁、五花八门的游戏花样,玩得极投入,笑得极酣畅。但是闹起矛盾来,却又激烈得一塌糊涂。因为两人都很有个性和主张,一旦不能达成统一意见,便会起争执,要是没有成人调节、矛盾很可能升温,演变成“脏话战”甚至“打斗场面”。开开比好好小,性格也更温和些,但是内心很强大,在好好面前从不示弱,还常常能把好好弄哭。每次闹完矛盾,好好会气鼓鼓地说“坏开开,我不理你了!”开开却依然笑呵呵地来找好好玩,好好呢,虽然嘴上“坏开开、臭开开”地叫着,心里却还是想和开开玩,所以闹矛盾不久两人就又玩到一起了。

上个月的一天,我晚上去幼儿园接好好时,见好好和开开一起笑着地跑过来,两人脸上都洋溢着甜蜜幸福的表情,争相告诉我,他们要结婚了。我赶紧祝福他们,心里却在想,真是不容易啊,这两个“欢喜冤家”竟然成“正果”了。老师在一旁感叹说,这两个孩子长大啦,已经懂得一些交往的技巧,矛盾也没以前那么多了。

孩子眼中的结婚,是很简单的,尤其是很小的时候,觉得和哪个异性孩子玩得好,就可能会说要和那个孩子结婚。好好自从知道“结婚”一词后,说过多次“要和这个结婚”、“要和那个结婚”的话,我感觉,好好曾经的“结婚对象”,都是比较“听”她的话、或者能让着她的那一类型。以前好好从没说过和开开结婚,我还很八卦地问过她,因为毕竟好好和开开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但当时好好气鼓鼓地说,“我才不和开开结婚呢,哼!坏开开!”

其实呢,好好心里还是很惦记开开的,平时在家里念叨开开的时候很多,约伙伴出去玩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开开。是不是所谓的“爱得越深、恨得也越深”呢,呵呵。

但是这次闹矛盾显然和以往不同,看起来应该是开开去找别的女孩子玩了,好好也去找别的男孩子玩了。后来的几天,我都觉得好好不开心。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好好同学竟不想去幼儿园了,这在最近一年来几乎是没有的情况。于是我问了幼儿园老师,得知两人确实是闹了矛盾,是好好先不理开开、去找别的男孩子玩,只是这次开开不象以前那样、遭到拒绝后也还是找好好玩,而是去找另一个女孩一起玩了。

周六下午听讲座时碰到开开妈妈,说起此事,我笑着问她,开开是说要和ANGEL结婚了吗?开开妈妈说,没有啊,开开说最近在和ANGEL一起玩,但是没说要和ANGEL结婚。

听完讲座回家,好好和大胡子也从动物园回来了。好好玩得有点累,躺在发上让我陪着她,“八婆”妈妈赶紧汇报:“我今天碰到开开妈妈了,我问她,开开有没有说要和ANGEL结婚呢?开开妈妈说没有。”好好笑了,但是马上又有点伤心地说,“可是他告诉我要 ANGEL结婚的。”

我接着她的话说,“如果我想和你谈谈开开的事情,你愿意吗?”好好点点头。

我于是问,“你能告诉妈妈你和开开发生什么事了吗?”

好好说:“我玩玩具的时候,开开把我的玩具抢走了。”

我:“那你怎么做的呢?”

好好:“我就打了一下开开。开开老是在我玩的时候打扰我,所以我特别生气。”

我:“然后呢?”

好好气鼓鼓地说:“然后老师过来说我不对,可是开开先抢了我的玩具!哼!”

我:“你觉得打人和抢玩具,哪种做法的后果更严重?”

好好:“打人。”

我:“是啊,所以老师肯定要先制止严重的行为,而且,我想老师也可能没看到前面发生的事情。”小人不语,沉思状。

我:“那你怎么做的呢?”

好好:“我就不理开开了,和XWS玩。但是XWS只喜欢在坑玩,坑里有猫屎(狂晕),我不喜欢在那玩。”

我:“那开开呢?”

好好:“开开就和ANGEL玩了,还说要和ANGEL结婚。”说完,好好把头埋在我怀里,沉浸在伤心的情绪中。

我等她的情绪好一些后继续说:“那你还想和开开一起玩吗?”

好好点点头。

我:“还想和开开结婚吗?”

好好又点点头。

我:“你觉得,开开知道你的想法吗?”

好好看着我不说话。

我:“如果妈妈打了好好,好好会怎么想?还会觉得妈妈爱好好吗?”

好好摇摇头。

我:“是啊,妈妈要是打好好,好好就觉得妈妈不爱好好了,可是如果好好打开开,开开是不是也觉得好好不爱他了呢?”

好好点点头。

我继续说:“而且好好还去和XWS玩、不理开开,开开觉得好好不爱他,也不和他玩,那他是不是也会去找别人玩了呢?”

好好又点点头。

为娘的于是给闺女出主意:“如果好好还想和开开结婚,还想和开开一起玩,就要告诉开开你的想法,如果开开做了让你不高兴的事,也要告诉他,但是如果用打人的方式解决,开开不仅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对,还觉得你不爱他了。现在你不理开开,还打了开开,开开就会觉得你不爱他、也不想和他结婚,所以就去找别的女孩子玩啦。”

好好说:“那如果下次他还抢我的玩具,我就说,你不能抢我的玩具,你打扰我了,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我:“对啊!你这么说,他就知道,你不喜欢他这么做,如果以后他还这么做,你每次都那么告诉他,这样他就知道不能这么做了。”

好好笑了,说:“妈妈,我们来做游戏,你演开开,我演好好。”

以前好好和开开闹矛盾后,也有不理开开的情况,但是因为每次都是开开先主动来找好好玩,所以,这次闹矛盾,好好也认为开开能够主动来找她。可是开开去找别的女孩子玩了,好好就感到很失落,不能接受。其实,成人世界里,不是也有这样的事情吗?有的妻子和丈夫闹了矛盾,就离家出走,心里却希望丈夫能主动追过来,但是如果哪次丈夫没追来,就肝肠寸断,觉得丈夫不爱自己了,对婚姻失去信心。这样的妻子,是不是和4岁多的小人处于同一个境界呢?

孩子在4、5岁时会经历“婚姻敏感期”,其实,孩子眼中的“结婚”很简单,遇到喜欢的异性伙伴,就可能会提出“结婚”。婚姻敏感期中的经历,是能够为长大成人后的情感和婚姻经历积累经验的。有的妈妈觉得孩子谈“结婚”就是早恋,怕孩 子变坏,其实儿童期的孩子,尚不具备性能力,这个时候是不会出问题的,而且,在儿童时期的交往,能够为孩子今后的生活积累经验。如果幼儿园阶段束缚了孩子的自由交往,或者整天只让孩子面对书本学习,会造成孩子在交往方面的经验很匮乏,成人后在社交和婚姻中都很可能出问题。

所以,好好这次的“感情挫折”,我觉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开开每次矛盾后都主动“不计前嫌”,好好同学可能会以为事情就应该是这样、别人就是要围着自己转,即使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觉得没什么。这一次发生的事情,让好好开始反思自己,这对于一个4岁多小人的发展而言,是脱离自我意识阶段的一个很好的经历啊;即使好好和开开的“感情经历”真的因为这次的事情告一段落,两个孩子也必然从他们的交往中学习和感悟到很多东西,希望这能够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历程增加一份宝贵的经验吧。(文/友童)

魔法妈妈读心术!解读宝宝心理密码

  场景一:母女间的小较量

  孩子的行为:

  你1岁的孩子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一叠你刚刚叠好的干净衣服。你温和地对她说:“宝贝儿,别碰那些衣服。”她回头冲你笑笑。你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她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很开心的样子。

  解读宝贝心思:

  “如果你想让我别那么做,只要说‘不行’就可以了。还有,为什么你不肯让我碰那些衣服呢?我明明刚才看见你也在弄他们呀,你可以,我为什么不能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儿童行为专家NELSON教授告诉我们,1岁左右的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果你说“不要碰桌子”,孩子的大脑很容易忽略句子的前一部分,也就是说,他听到的很可能是“碰桌子”。所以,如果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还不如简单地告诉他:“不行!”。

  场景二:一场玩具保卫站

  孩子的行为:

  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邻居的孩子拿起了你女儿的天线宝宝玩具。“这是我的!”她立刻尖叫着扑了过去。你告诉孩子再过5分钟就轮到她玩了。但没有人听你的,一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解读宝贝心思:

  “让别人分享我的玩具?你疯了吧!我怎么没看到你让别人分享你的东西呢——比如你的车、你的电话,还有你的钱包!你总是说‘几分钟’,‘几分钟’是什么意思?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小孩子往往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根本无法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还有,他们对于时间,几乎没有概念。所以,改变一下战略吧。你可以这么说:“等到广播里的这首歌唱完了,就轮到你玩玩具。”

  场景三:令人费解的执着

  孩子的行为:

  玩“认形状”的游戏时,你18个月大的女儿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将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塞进一个方形的孔里。你把那个三角从孩子手里拿走,试图演示三角应该放进三角形的孔。可是小家伙丝毫不理会,还在争抢中用一个大方块积木打了你的头。

  解读宝贝心思:

  “如果我不是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方法,我怎么能知道那个三角不能塞进方孔里呢?我不但要学习了解我能做什么事,还得知道我不能做什么。还有,别以为我是白费力气,我是在练习我的精细动作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在你试图帮助孩子之前,先问问他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如果他在拒绝你的同时又显得很焦躁,你可以试试温柔地把着他的手给他一点指引,但保证是他自己在完成“工作”。很多时候,做父母是非常需要耐心的。在你的孩子慢慢适应自己越来越能干的同时,你也需要适应自己越来越不被需要。

  场景四:总是“不”字当头

  孩子的行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就成了儿子最喜欢的语言。你问他:“你饿了吗?”他一边一口吃下两块小圆饼干,一边回答:“不!”。你友好地邀请他:“我们一起来跟天线宝宝做游戏吧。”“不!”他严词拒绝,同时却开始在玩具筐里寻找他最喜欢的“小波”。

  解读宝贝心思:

  “我那么喜欢说‘不!’是因为我本来会说的词就不太多。而且,我喜欢看到我说‘不’时你生气的样子,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权威。”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随便你那爱说“不”的小家伙去展现他的个人意志吧。如果你觉得他实际上很想要你提供的某个东西,你还是照旧给他,故意忽略他的拒绝。晚饭前,如果问他:“你吃晚饭吗?”没有效果,倒不如说:“这盘鸡肉真香啊。我想一口把它都吃光。”

  场景五:对浴缸的顽强抵抗

  孩子的行为:

  女儿通常很喜欢洗澡。但是今天她却一反常态,似乎非常怕水,在你试图把她抱进浴缸时又哭又喊。

  解读宝贝心思:

  “昨天洗澡时我发现肥皂泡泡都从浴缸底那个圆洞洞里漏走了,我很害怕自己也会从那里漏下去。”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当你的孩子表现得非常恐惧,请尊重他的感受。来自多伦多的儿科专家TOBIN说:“我们并不是总能了解我们的孩子,就像他们也常常觉得我们不可理喻。”孩子们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被允许跑到街上去,跟那些漂亮的汽车打个招呼。同样对于他们突然表现出来的情绪,我们也要给他们些时间来度过难关。所以。如果孩子突然坚持不肯到浴缸里洗澡,那就暂且来一次海绵浴吧。

  场景六:遭遇一相情愿的尴尬

  孩子的行为:

  一家人到海边玩,儿子专心地在沙滩上挖一个坑。这时,你发现了一只小螃蟹——一定能让儿子高兴得尖叫起来的东西。你试图吸引儿子的注意力,但他却毫无反应,依旧继续他枯燥的,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挖沙游戏。

  解读宝贝心思:

  “当我正在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别试图用你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来转移我的注意力。把心思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对我来说实在太麻烦了。”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当你发现了新鲜有趣的东西,当然很想跟自己的孩子分享。但小孩子却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行动。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外一件事上。如果你真的很想让他看那只小螃蟹,最好把螃蟹放进小盒子里,递给孩子,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看。

  父母最易犯四大误解

  误解一:“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错”

  宝宝:果果和小伙伴正在楼下做游戏,突然哭着从外面冲回家,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出来。这时,隔壁邻居带着孩子找上门来,说果果打了她家的小孩。妈妈听了火冒三丈,一边敲着房门一边批评果果,果果越哭越厉害,过了半小时,果果出来告诉妈妈,是小朋友自己摔倒的,他没有打人。

  爸妈误读:出现问题,就觉得一定是自己孩子在外面惹祸了。

  密码解析:果果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不会编造事实骗大人,并推卸责任。

  在和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时候,果果也会觉得很委屈,她回家想要跟妈妈说自己的想法,却因为妈妈的责备而不敢多说话。

  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总是在孩子发生争吵的时候只责备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十分委屈。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分析事情的对错,让孩子懂得对与错。

  误解二:是孩子太黏人了吗?

  宝宝:多多爸爸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会去外地出差。一天晚上,多多洗完澡就抱着枕头钻到妈妈的大床上准备睡觉。这时,妈妈走进房间大声说道:“多多,你怎么不回自己的床上睡觉,跑过来干什么?”多多听了,委屈地说:“我以为爸爸不在家,您一个人睡觉会害怕,我就过来陪您睡觉。”

  爸妈误读:觉得孩子是在对自己撒娇,找麻烦。

  密码解析:4岁至5岁的孩子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他们会常常黏在父母身边要这要那,也会趁你不注意突然扑在你怀里,不要因为这样就觉得孩子是故意找自己麻烦。多多想要到妈妈床上睡觉,也只是单纯想陪伴妈妈。常常看到妈妈一个人睡觉,觉得会很孤独,所以想到要陪着妈妈。

  误解三:“没事不要乱碰东西!”

  宝宝:晚上,小雨妈妈买了一大堆的水果回家,说要做水果大餐,她把水果一个一个拿到厨房去洗干净。小雨看见妈妈从厨房到客厅来回地跑,就想帮她做点事情。可是刚拿了一个小西瓜准备去厨房的时候,妈妈就走过来说:“你干什么,没事一边去,不准玩西瓜!”

  爸妈误读:肯定又想拿东西捣乱了。

  密码解析:本来是想帮妈妈把西瓜拿进厨房清洗,却被妈妈说成了贪玩。有时候孩子会突发奇想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是他们一时心血来潮,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自己的进步被人误解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一些情绪低落的现象。

  这样的误解会让孩子感觉得不到家长的认同,产生一种挫败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家长应该多为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从劳动中得到快乐幸福的感觉。

  误解四:他怎么总会发出奇怪的声音?

  宝宝:小胖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每天上课他都会换着花样来调皮。有时候把椅子反过来坐,有时候坐在地上,有时候摸摸这个脑袋摸摸那个脑袋。老师批评他,可是小胖竟然显出比较高兴的表情。

  爸妈误读:怎么这个孩子总是手不停脚不住啊?是有多动症吗?

  密码解析:像小胖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在故意找茬,或是不守规矩,可是却忽略了孩子做这些动作的真正目的。

  小孩子对爱的需求远远大于成人,他们不会刻意去计划什么恶作剧,而且根据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也不会计划。所以当你面对一个跟你作对的小鬼时,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你忽略了他,还是他故意这样?

  当你发现了他们某种行为的真正目的时,你会发现,原来调皮的孩子还是很可爱的。

本文Hash:09a2e004d5d89f01294fb3f84bc3f1916d145f43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