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美国上幼儿园的那些事

儿子在美国读书也快四个月了,他很喜欢上学。就这几个月的时间,谈谈我的感受。

就我而言,对幼儿园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饮食问题、老师对孩子的态度问题(担心传说中的体罚对孩子心灵的影响)。

1、就师资而言,美国显然资源丰富。他们班上10个学生,有的班只有8个,有的班11个,但基本就是这么多,绝对不会一个班3,40人。按年龄分班。一个班上有两个老师,一个主管这个班的,一个是辅助的。如果是碰上瑜伽或者舞蹈课程,就是专职老师上这个课。

2、就硬件条件而言,美国土地大,房子大,他们幼儿园就没有二楼。室外运动场所有两个,一个是有滑梯、千秋,坑之类的地方;另一个地方就是专门玩水的场所,到了夏天,所有孩子都穿着泳装在这里玩水,很high。这在中国大城市来说,没有这么大室外娱乐场所,也是没办法。3、吃饭,基本跟中国一样,有早餐、中饭、点心。每天必须配置的有牛奶和水果。吃多少随你便,你可以不吃,也可以吃两三份。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每天“日志”上记录吃了多少而已。我家孩子有四次没吃早饭,我就问他,他说他忙着玩玩具去了,忘记吃了。被我批评之后,就没有这个现象了。4、经常有人说美国小孩小时候就是玩,很开心;中国小孩课业负担太重,幼儿园就开始写字,学拼音什么的,中国小孩太可怜了。其实我发现并不是这样,他们幼儿园也有教学内容,他们幼儿园开设的课程有西班牙语(作为外语学习),数学,英语,艺术,形体,运动,科学(计算机)等等,而且几乎每天都有这些课程。但他们的课程教学形式是寓教于乐那种方式,而且对孩子没有任何考试和比较负担,每个孩子老师都以鼓励为主,所以大家没有觉得很枯燥,也并不觉得学习是负担。比方说,西班牙语,我们做父母的根本不会,自然也无法辅导孩子,几乎从来不管,也无所谓他学没学会。数学,他们现在学简单的加法,10以内加减;艺术,基本就是唱歌、瑜伽、美术课程;运动就是球类等室外运动;计算机课程每天都有半小时,有个专门的IT教室,里面有10台液晶电脑;英语,就是学字母和单词。他都学了一个学期了,字母才学到K,我LG对这点很不满意。所有的课程,都没有测验、考试,家长好像也不会去刻意的“验收”学会了多少。

5、美术和瑜伽课程,我想在中国可能就是兴趣班才会有的,在这里被作为普通课程在上。至于孩子画画会了多少技巧,瑜伽学会多少动作,我从来没在意过,可能我们家孩子在这方面也没什么天分,所以我也懒得关注。呵呵。

6、学校活动,基本没有领导讲话,园长致辞之类的。万圣节,每个小朋友都打扮的非常有个性,学校邀请家长一起来学校玩;圣诞节,他们就穿着普通园服,排练了8首歌曲,然后到了时间家长就去篮球室(临时表演场所)去看孩子们大合唱,每个孩子都参与。从来没有说哪个孩子唱的不好就不参加。

7、美国也有兴趣班,交费去学的那种,这一点其实跟中国一样,在兴趣班学的就会比较专业一点。听说有的三岁多就送去学芭蕾舞的。很多华裔家庭的孩子会报中文学校,到了周末就去上课,回来学习写中国字什么的。

8、孩子基本听不懂英语,而且作为特殊外来人员,难免也会受到一些本地小朋友欺负,但是除了头几天,后面他还是很喜欢上幼儿园,我想这跟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对孩子的和蔼态度有关系。我每次去接他的时候,都会先在幼儿园逛一圈,偷偷观察一下其它班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基本没有发现训斥,骂人等现象。 我家孩子每次放学除了跟本班老师再见,还会跟其他老师、前台等“givemefive”。每次来接他放学,都觉得他玩的挺开心的。每天4:30PM以后的时间,就是小朋友自由活动时间,就是在一个规定的场所,玩各种各样的玩具,每个人可以自己随便玩,也可以几个小朋友自发的做游戏。可以躺在桌子底下,没人说。我每次去接他,他都会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再走。

最后说到作业,他们课堂上的作业每天老师都会放在他专用的文件袋里,家长自己去取;一天的学习和活动日志也会放在里面;偶尔有需要回家做的作业。我看了他的作业,都是英文描述的,我问他怎么看得懂,他说“mandy辅导我做的”,也就是说一对一的教导孩子。我想这在中国,一个班30多个学生,老师是没有这么多精力的。

9、他们幼儿园的玩具真的蛮多的,我看过一些积木,感觉挺环保的、质量挺好;书籍也挺多,除了本班上有书架,还有一个专门的阅读教室。

10、他们幼儿园对孩子禁止的行为就是“嘲笑他人的缺陷”之类的,具体我不记得了,当时入园手册上写的几条,大概算做行为底线吧。

美国孩子的人生大事在幼儿园就得搞定

  因为网上有很多骇人听闻的关于中美、中德教育大不同的文章,把国内应试教育说的一无是处,所以我们展开了跨多个国家的海外教育真相寻访之旅,通过采访很多海外人士(移民、土著、留学生、在华工作的老外),希望还原真相,即使真相让我们倍感挫折,在真相中我们依然能找到很有实用信息,既然我们有太多的没办法,为什么不在这样没办法的环境中取长补短,把别人优秀培养孩子的经验、方法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呢?

  通过对梅姐的进一步深度访谈,探知了更多的关于美国孩子在早期教育阶段的几个关键词,在幼儿园阶段他们要解决自己的人生大事、他们对环保建立起深刻的认知、他们为什么每天都迫不及待的要上学,在美帝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被认为绝对是脑子有问题……

  我们认为这才是正确的对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育大不同的根本态度。在第一期《美国快乐教育背后的真相》中,通过海外生活多年的高知人士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美帝的孩子自理能力强、也有很多的作业、也拼爹妈,在全球化拼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拼应试,别人在拼跨界全知识结构,从这点上来说,美帝的爹妈拼的比我们更厉害。

  原来,我们的认识都错了,我们怨声载道的认为自己拼爹妈好辛苦,但实际上在美国大家才是真的拿生命在拼一个孩子的未来,所以我们又真的拼了什么呢?或者说在国内的体制下学校教育不能给我们更多想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模型,那么我们家长得更拼命才对。

  这种拼命也可以说是国内家长在现有的环境中一种集体自救行动,而我们希望给大家呈现更多的“自救指导”和“自救方法”,让大家走的更轻松、更愉快、更得法、更高效。

  本文中美对比部分素材来源:梅姐,一个7岁学龄童的母亲,大学教师。曾在欧洲工作,美国访学多年。

  一、在美国阅读才是人生大事,在幼儿阶段就得搞定

  在美国阅读是人生大事,而且最可怕的是这里全员重视阅读。美国孩子(包括成人)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在飞机或火车上极少玩电子产品而是读书。

  举个例子: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大草原上的各种植物的名称或是美国三权分立制度,都是通过阅读。来自梅姐身边很多的真实案例是,中国孩子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去美国,阅读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有很多孩子最后是学校出面请大学生帮忙进行读书辅导,才慢慢跟上脚步。

  这得益于整个环境的影响,在美国社区图书馆非常普遍,免费,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从1岁起就有可参加的读书活动。在学校里都有图书馆,孩子一入学就学习如何借阅,每周借书带回家。从kindergarten开始阅读,任何知识的学习比如垃圾分类、人类的起源都是通过阅读来完成的。

  符合国情的建议:

  很多家长认为阅读就是看故事书,这显然有些片面,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点获得过程,更是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在对梅姐的第一篇访问中很多网友都留言说“如果有办法就移民走了”,这样的心态也显然是有些盲目的,如果孩子没有大量的阅读就去美国读书,也会无法跟上大部队的节奏。

  读书自然是人生大事,其在幼儿园阶段就得搞定,但是我们的读书只是指应试教育体制内的读书,而是更宽泛的阅读。关于阅读我们想说的是:“多晚都不算晚,多早都不算早”。

  二、情景教学寓教于乐,一堂环保课上了半个月

  在这里所有的课程都采用情景课程的方式展开,比如讲到消防,带领孩子去消防局,还把消防车开到学校,让学生实际接触,梅姐的儿子就立志要当个消防员,到现在都没改。

  万圣节时,孩子在万圣节前学习一个月鬼的文化,各种鬼的名词怎么说,比如吸血鬼。。。孩子对鬼也不害怕,打扮的越恐怖孩子们越开心。

  学习蛇的时候,会带着孩子们去动物园现场学习,各种蛇的辨别、特点、在户外遇上它们要怎么办的课程。再比如,突然有一天与我们说起蚯蚓的神经元,原来最近课上讲了,老师再带领他们实地观察。

  在这里同样全员重视保护,学校的环保课要上半个月,而在国内也就是30分钟结束。很多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模式都会在情景、情境中展开,用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孩子对于垃圾分类牢记在心,而且还要求回家分享给大人。

  符合国情的建议:

  在国内因为缺乏这样的条件和老师的综合实力,所以如果想孩子更优秀,家长就得拼着给孩子各种丰富的学习体验,到博物馆中去、到各种场景中去。很多知识的学习,因为家长的能力也有限,但是有各种各样的绘本、科普图书可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所以如果自己不具备跨界教育孩子的能力,把孩子送给懂的人,把孩子交给图书就对了,而我们致力于给大家更多想要的情境教育课程(平台后期会分享来自全球的很多情境教学的指导)。

  三、孩子都迫不及待的要上学的背后

  美国孩子在学校一天就学一个小时左右的知识,剩下的时间是学习表演,小学三年级孩子已经能演音乐剧狮子王,所以说这里的小朋友都具备演员天赋那一点也不假。

  除了这些学习之外的时间他们去图书馆阅读,上电脑课,进行形体训练,学校组织孩子学习逃生课,而这些对孩子来说都太实用了。

  我的孩子每天都是快乐的,每天都迫不及待的要上学,梅姐的孩子曾经说过真希望一天上两次课(就是在同一天上完后再上一次,不回家)对比国内连课间十分钟都要写作业的孩子来说,他们确实很幸福。

  在美国的幼儿园阶段,每个同学一月都有至少一次的snack day,就是一位同学给全班同学带下午的点心,老师也会特意安排同学的生日那天带点心,孩子们很愉悦。在国内这种情况一般会被认为不勤俭节约,同时因为老师和学校比较害怕担责(食品安全),所以这种情况不多见,特别是在上小学之后更不多见。

  符合国情的建议:

  国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要快乐,而这种快乐就是玩的开心,在美国让孩子快乐是有前提的,是他们要有阅读、有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他们同样也很快乐。这么比起来我们的快乐似乎“肤浅”了许多。

  回归现实,我们的体制还不够健全做不到和美国一样,国内家庭一个孩子比较多,没办法改变现状的前提下,家长要帮助孩子更快更好的融入集体,爱上学校的生活,和老师保持更好的沟通(不一定是要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将孩子的情况及时的反馈给老师,将孩子的困难和心理焦虑及时告诉老师,老师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再说教改在行动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已经素质了许多, 我们改变不了教委、学校和老师,剩下的还是拼父母。

  四、提前学小学课程完全不能被理解

  在美国幼儿园阶段不学小学的内容,甚至于在小学阶段起初(学前kindergarten在美国被列入小学阶段),都没怎么学大量的知识。不像在中国要学数学、拼音等内容,孩子们学习自然拼读、学习口语表达,学前班的孩子就开始上电脑课,全部苹果电脑,最新配置,了解功能和使用,孩子每周用课堂上学的字母单词打成一句话,然后打印出来作为作业,字母拼错也不刻意纠正,要的是整体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小学早期阶段注重孩子的听说能力培养居多。

  国内家长恨不得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抢先学习奥数、拼音、英语,这样的行为在美国被认为太疯狂了。

  符合国情的建议:

  貌似大家都在学,学了就能抢占先机,而实际上这样先机远不及给孩子大量阅读带来的更为深远,而且抢先学习的加减法、拼音的先机在一年假下学期也基本被拉平体现不出来任何优势,唯有阅读的积淀在后期体现出来的优越性会越来越明显。

  总结:看到对梅姐的采访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其实你已经知道对孩子来说不管在哪种教育文化、教育体制、教育环境中,对孩子来说人生大事就是阅读,而不是奥数、拼音等技能型学科学习。

本文Hash:1c1f278922b92c0a09f15f510a1e29f206e217a5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