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情绪在爱里溶解

朋友仪打电话来,声音哑而低沉“我很伤心。今天为了一件事我说了杰克几句,刚才我进他的房间,居然看见他用墨水涂画我的一张照片。心里真的好难过……”

杰克是仪的大儿子,已经十岁了。杰克其实是一个优秀的男孩子。他彬彬有礼,上进积极,爱护弟弟,尊重老师和父母,跟同学们和睦相处。他的性格和我的大儿子极像,所以两人非常投缘,玩得很好。但是乖巧的孩子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他们从小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几句批评就能让他们难过或生气。

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样,这些乖巧的孩子也有情绪,只是他们通常不会大哭大闹,不会捶桌子顿脚,他们往往会选择无声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比如杰克关着门用墨水涂画母亲的照片,就是无声的抗议。

记得有一次让大儿子做乐理作业,平常听话的他那一天玩心很重,不想过来做作业。我却并不松口。他只好坐下来做。但是那天我检查他的作业时,在里面发现一张纸条“Lifeishorrible。(生活真可怕)”。

在一个孩子眼中,生活居然很可怕,我的心揪紧了。晚上我特意挨着他躺下,搂紧他,只想告诉他生活有多美好,他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孩子。

我跟两个儿子玩了一个游戏。我说让我们来数一数让自己觉得幸运和感恩的事情,他们争着说“我们的妈妈很爱我们;我们在学校有很多的朋友;我们可以常常去旅游;我们常常看电影;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游戏;我们有很好的堂哥堂姐;我们有一个大房子住;我们可以学钢琴……”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探索·解读:避免卷入孩子的情绪里

当宝宝逐渐长大,进入会表达自己感受的幼儿期,事情不顺己意就发脾气,哭闹、摔东西,面对这种无法沟通的“小大人”,家长们威胁利诱、连哄带骗不成后,只好搬出权威逼迫孩子收敛,这样的结果却可能伤害的亲子关系。难道没有比较好的方式吗?

在谈情绪教养前,首先成人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因为成人很容易将发脾气视为“负面情绪”,因此就会期待孩子是快乐的,负面情绪愈少愈好;就算有,也希望一发生就能很快控制。

家长虽是以爱为出发点,希望孩子可以快快乐乐,但若我们一开始就抱持着“这是正面情绪”、“那是负面情绪”的二分法,面对孩子哭闹、生气时,很容易会直觉採取阻挡或是消除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如同洪水,阻挡与压抑并不会让水消失,反而会蓄积更大能量而以另外的形式出现。

因此,处理幼儿情绪时,成人得先转变自己看待情绪的态度,因为不管是哪一种情绪,其实都是有利学习生存的成长机会,例如:害怕能让人在面对危险时提高警觉,生气则是让人在面对不利的情况时表达抗拒,因此,没有一种情绪是错误或负面的。

当我们可以用更“中性”的眼光看待情绪,把孩子会快乐、悲伤、生气视为正常,我们就不会直觉的想要去压抑孩子的生气,转以同理孩子的感受。

当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为什么他这么生气”,才能正确分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并帮助孩子找到疏通的方法。以疏通来处理孩子的情绪,不但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坏小孩,反而能帮他指认自己的情绪,也有机会了解自己为什么发脾气,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排解它。

多数时候,学前幼儿并不清楚自己的情绪状态,也说不出来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这时候,孩子需要大人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感觉与情绪,更重要的是,需要大人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反应是正常且被接纳的”。

了解与接纳,是开始情绪教养的第一步,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要赞成孩子哭闹或是乱摔东西的行为。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一书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

开学第一天,李坤珊班上来了一个四岁的新生史帝夫,他因为不想来这个班级而拒绝跟大家进行团体活动,甚至在助教玛莉老师耐心劝他时,愤怒的踢桌椅大吼:“我恨新教室、我恨你。”于是李坤珊跟史蒂夫进行了以下对话:

老师:“我知道你恨新教室、新老师,你想回到雪丽老师的班级去。”(用孩子的话帮助孩子指认情绪),史帝夫一直点头。

“你好生气!你好生气不能去雪丽老师的班上,你也好害怕待在这裡,对不对?”(帮助孩子釐清事件和情绪间的关联性)

“每个人都会生气,生气没有关系。”(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

史帝夫:“我不想来这裡,我真的很生气。”

老师:“我知道,你好生气!你需要我抱一下吗?”(提供安抚的建议)

在抱了史帝夫几下后,老师继续跟他说:“我知道你生气,生气没有关系。但你用力踢桌椅、对玛莉老师大声吼叫,这样你会受伤、会把东西弄坏,也会让想帮你的人难过,是不适合的。等一下我带你去把桌椅扶好摆正,也去跟玛莉老师说抱歉。”(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这次选择的行為是不合适的,以及要為自己的行为负责)

接著,老师询问史帝夫:“我现在必须回去带大家一起唱歌,你要跟我去,坐在我旁边吗?还是你想坐在旁边的小椅子上,看我们唱歌?”(提供孩子目 前能做的选择,帮助他往前走)最后,史帝夫选择加入大家一起活动。

从书中这个例子,李坤珊示范了该怎么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方法:从第一步帮助孩子指认情绪,接著接纳情绪,并且找到情绪与事件的关联。

此时,孩子会因为被接纳而降低气愤的程度,这时候再跟孩子理清他的行为有哪里不恰当,并且清楚的告知孩子该如何为行为负责,最后再提供孩子转移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困扰。

最后,书中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孩子的生气事件时,大人最该避免也被卷入孩子的情绪裡。因为孩子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大人一旦跟着生气,只会让孩子更困惑、害怕、生气,甚至觉得这个大人并不可靠。

教养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李坤珊从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提供了我们一种避免精疲力尽、两败俱伤的选择,甚至因为了解、接纳,也让我们懂得欣赏家中的“小大人”。如同她在书中序言的告白:“要不要爱孩子,从来都不是个选择,但要如何爱他,却是个选择题。这个选择不会很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是个谜。所幸,只要你了解他,如何爱他就有道路可寻。”

建议爸妈在充分理解为什么要以尊重孩子为出发点的教养方式后,再针对教养困扰对症下药,能让我们更聪明、正确的去爱我们的孩子。

【教养金句】处理幼儿的生气事件时,大人最该避免的是,也被卷入幼儿的情绪裡。一旦成人也开始生气,只会让幼儿更困惑、害怕、生气,更觉得这个大人不可靠。——摘自让孩子安心做自己》/李坤珊著

稿件来源:乐活·家》整理改编:吕洁

本文Hash:bd29f265485b88ff5ac746487542744128fb5388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