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孩子成长的摇篮

zhangshen的原帖(写于11/26/0011:04:46PM)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愿意帮助孩子取得成功,害怕孩子失败,一看到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沉不住气,急于伸手帮忙;有些家长甚至常常不知所措地跟在孩子身后,遇事总是包办代替,不让孩子独立活动,不给孩子尝试挫折、克服困难的机会。这就使得孩子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退缩,不会自主地解决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担心孩子的安全,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让孩子长期处于安全环境下,孩子的独立性及智力的发展会日渐迟缓。例如,当孩子初学走路时,对周围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充满极大的兴趣,经常不知深浅地去接触种种可能对他造成伤害的东西,如火炉、暖壶、刀具等等。父母怕孩子受伤,根本不让孩子接触这类东西,结果孩子长到了五六岁也不知道如何回避这些东西,动辄便被火炉或开水烫伤了,或被刀割伤了。如果在他最初探索周围环境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对各种东西的属性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如了解火或开水会把人烧痛或烫伤;刀很锋利,易把人割伤。有了一定经验,孩子就会自觉地回避那些可能造成伤害的东西,而不必父母担惊受怕、过分保护了。有些父母在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时,总是提醒道“别这样,别那样,不许做错了。”以为这般叮嘱能使孩子避免挫折或失败。可结果恰恰相反,这样做不但不能鼓励孩子,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有时孩子听到可能失败的暗示性话语,心情一紧张,就更易失败;而且因为过于担心挫折和失败,孩子会产生如果不做事情就不会失败的心态,这样反而失去了尝试做事情的兴趣,长此以往,孩子对一切事情都缺乏勇气去做。这种对挫折或失败的恐惧,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害。有些孩子好奇心极强,喜欢探索或尝试成人所做的事情,但因其能力所不及,时常会失败。有些父母发现后就会斥责孩子“我没说错吧,你就是不听!”“你厉害,你有本事,怎么弄坏了!”打击了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必须因势利导,在鼓励孩子的基础上,让其学会去做更困难更复杂的事情。这样,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培养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不要担心挫折,应该担心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话对今天做父母的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孩子成长给予适度的挫折

小杰在小学、初中期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自从升入高中后就开始不愿意上学,后来干脆整天躲在家里打电游、不上学也不出门,怕碰到同学,还因一度情绪失控住进精神病房。

这种由惧学到拒学的情况,是一种“适应障碍”,对明确的压力源出现的反应。在压力源开始后三个月内可出现情绪或行为症状,主要表现为:1.显著的痛苦,超过对蒙受此压力源的一般预期反应。2.社会或职业(包含学业)功能的重大损害。

类似情况常发生在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他们大多在小学、初中时一路顺遂,没有遭受过挫折,但上了高中,由于竞争激烈,往往让个人逐渐失去自信,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回到从前的光辉,从而开始逃避,不愿上学。临床上,这种适应障碍还没到忧郁症的程度,但值得加以注意。

专家表示,其实孩子需要的就是爱,如同一棵树的成长一定要有土地、阳光一样,给孩子更多的爱,包容孩子犯错的空间,就是提供他成长的土地和养分,而为孩子找到人生典范或以身作则就一如阳光,导引他可以往正确的方向成长,若能有良好的同学互动关系,更有助于具有培养创造力,但前提还要先了解其适应不良的背后真正原因,才能有效针对问题解决。

此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度的挫折及管教也有其必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情境,都应有不同的处理态度,帮孩子体会、面对、走过挫折,将来长大后,才有能力面对更大的考验,避免进入社会后出现适应障碍。双峰王文斗

本文Hash:6cfff8e36d92cccf66f6d83270a8e33dabb63055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