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的一点儿随想(中)

zhangshen的回复:(写于5/21/200112:38:26PM)谢谢大家的回复。一直不敢把这个话题拿出来,因为文化这个话题实在太博大,太深远了。悠悠岁月久,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萃又岂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题目是“一点儿随想”,只是“随想”,寥寥数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现在看来,这个目的达到了——网友的回复与发挥,真的是“字字珠矶”啊!再次谢谢大家!domino的回复:(写于5/18/20014:34:42PM)中外婴儿行为特征存有差异不爱哭,不爱闹,中国小孩天生“乖”本报讯(记者张雪梅)中国孩子天生和外国孩子不同。这里讲的不是外表上的,而是说在一些行为特征上存在着差异。相对于欧美白种婴儿,中国婴儿活动量、哭闹和发声都比较少,而且对外界刺激不做强烈的情绪反应。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和哈佛大学、都柏林大学的学者近期共同做了婴儿气质特点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得出了这一结论。这一研究选择了数百个只有4个月大的小婴儿,分别选自中国、美国和爱尔兰3个国家。结果专家们发现,这些小宝宝除了肤色、头发和体态等外貌上的差别,连内在的气质也天生不一样。气质是个性心理特点之一,是先天素质,具有稳定性,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某种改变。心理学家认为婴幼儿气质表现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度和唤醒水平。在北京、波士顿和都柏林,参加测试的研究人员和母亲,都是先把婴儿喂好并放松,放在婴儿椅中。母亲面带微笑向下看着他们,如此持续1分钟。然后开始分别给予一系列的各种外界刺激。让婴儿听已录好的声音,拿塑料玩具在他们面前摆动,还在他们头的上方拍破1个气球,观察他们的反应和举动。这样做时无论哪国孩子,男婴都比女婴爱笑,发声次数也多。美国和爱尔兰的婴儿比中国婴儿发声次数更多。在唤醒他们时,美国婴儿最快,其次是爱尔兰,最后醒来的是中国婴儿。中国孩子与白孩子唯一没有差异的行为就是微笑。另外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哭泣更多,运动活动水平和烦躁程度,也是美国和爱尔兰的婴儿更强。其实早在3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就对1周岁的亚裔和欧裔婴儿进行了比较,结果就是前者活动量比较小,较安静、稳定,变化性也较小,易于形成习惯,并在不安时能进行自我安慰。这次的研究再次证明黄种和白种婴儿生下来不仅体质上存在差异,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参加这项研究的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王玉风教授说:很难把4个月大的中国婴儿在玩具运动听录音带讲话时,发生较少运动活动性和哭泣的反应,归为因为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早期经历所致,也就是说,这些区别不是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中国孩子与欧美的白孩子先天气质就不同。他们属于曾经彼此隔离繁衍了很长久的不同种族的人类儿童,历史上欧洲人和亚洲人曾隔离繁衍了约4万年,经历约1500至2000代人,可以料想有遗传特点上的差异。因为在很多动物中仅需15至20代即可造成行为表现上的差异。王教授说气质无好坏,此研究主要是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对儿童身心潜能的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北京晚报>>科学新闻2001年5月8日对文化的一点儿随想(下)

对文化的一点儿随想(上)

zhangshen的原帖:(写于5/16/20014:43:38PM)自从做了母亲,我就对儿童教育颇为上心,中西方的育儿观也了解了不少。慢慢地就发现不少有意思的事儿,象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许多中国人喜欢从孩子很小(只有几个月)就给孩子把尿,而西方人呢,则是一直给孩子用纸尿裤,直到孩子自己有意识地控制大小便为止;西方人喜欢让孩子趴着睡,而我们喜欢让孩子仰着睡,等等。我无意比较孰优孰劣,而是带着一种兴趣盎然的眼光去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观念。比如前些天奥妙洗衣粉生产商做的亲子调查,问当孩子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出去玩之前,妈妈对孩子说什么。调查的结果是中国的妈妈都说:“小心点儿,别把新衣服弄脏了!”而西方的妈妈则说:“希望你玩得开心!”我不太相信这个结果,就在我的一些朋友中问了一下,结果问了六个母亲,六个母亲都说:“小心点儿,别弄脏新衣服!”瞧!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在我还没做母亲时,每每看到周围有小孩儿的人总是在说:“你要乖,要听话。听话才是好孩子。”时,我就很不以为然,看到幼儿园的老师对她班上的小朋友们说:“都在那儿坐好了,比一比谁最乖!”我就颇有微辞,不时地还对他们大侃一通什么“乖不是好孩子的标准!”,“要是我有了孩子,如果他的幼儿园老师对他说比比谁最乖之类的话我就给他转园”等等。可是,现在我家虎子上幼儿园了,每天上幼儿园之前我常对他说:“你今天要乖乖的。”等从幼儿园接他回家,也是常问他:“你今天乖不乖啊?表现好不好啊?听不听老师的话呀?”每次一说完,我就立刻后悔,悔不该对他说这样的话,问自己我怎么也这样了?这会抑制他个性的发展,磨平他的“棱角”的!可是没办法,过会儿我又忘了,又对他说同样的话!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恍然大悟,我从小就是在这样话语的“鞭策”下长起来的!我从小就是受这样的教育,即"乖就是好,听话就是好",所以才会不自觉地用在儿子身上。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我在这里不是说我们的文化不好,我只是想说文化这种东西真的是根深蒂固,它是一种融入人骨子里的东西,即使你接受了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观念,可“一不留神”,就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你最先接受的那些东西。在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常提到“CROSSCULTURALMANAGEMENT”一词,意即“跨文化管理”。主要是说,由于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的观念、语言及行为都是不同的,必须要把多元文化的条件考虑进去,才不至于有COMMUNICATION(沟通)上的困难及误解。现在,我想,在育儿时也是这样,我们常说西方的什么什么作法如何如何好,但也别忘了,我们在中国,很多事情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在吸收西方教育精华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我想,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乃至我们这样的父母迫切要做的工作。最后还想补充一点儿有意思的事儿。在当当妈那儿学了些英文儿歌,回来后就热衷于搜集各种英文儿歌并与虎子一起边唱边游戏。结果我惊奇地发现,许多古老的英语儿歌与游戏竟然和我们长期流传下来的童谣与游戏惊人地相似,有些竟然完全一样!比如有一首英文儿歌“TeddyBear”是这样的:TeddyBear,TeddyBear,turnsaround.TeddyBear,TeddyBear,touchtheground.TeddyBear,TeddyBear,showyourshoe.TeddyBear,TeddyBear,beexcused.而我们小时候(大约在我五六岁时)与小朋友们一起边跳绳边说的:小熊小熊你转一个圈儿,小熊小熊你摸一下儿地,小熊小熊你瘸一只脚,小熊小熊你跑出去!竟然同出一辙!再比如,又 一首英文儿歌是这样的:妈妈边点着宝宝的手指边说:Thislittlepiggywenttothemarket,Thislittlepiggystayedathome,Thislittlepiggyateroastbeef,Thislittlepiggyhadnone,Thislittlepiggywentweeweeweeallthewayhome.然后给宝宝挠痒。而我们也有一首中文童谣:妈妈边点着宝宝的手指边说:这只小鸡爱吃米,这只小鸡爱吃菜,这只小鸡爱喝水,这只小鸡爱吃虫,全都吃没了!瞧,是不是也很相似?再联想到很多英文成语和歇后语都能在中文中找到可以匹配的相同意思的成语或歇后语,我们又不禁感叹:其实不同文化背景的很多东西也是相通的!愿就此和大家展开讨论!对文化的一点随想(中)

本文Hash:9869e127f2e07cb6a0c90f3eb9103a8b5067fcec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