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宝宝的“美”“丑”认识

父亲长期来对儿子“哈韩”、“哈日”等生活习惯担忧,但又无可奈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父亲眼前一亮:开幕式里展现出来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正好是孩子绝佳的教材吗?昨日,家住武昌的张明将他的想法一发布出来就引起了群友的响应。奥运开幕式给孩子爱国教育

张明的儿子今年上初二,对韩国、日本的一些影视明星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儿子很小,张明就有意识地给他灌输一些中国传统的东西,但遗憾的是儿子丝毫不感兴趣。长大了有时候还说父母“土”。去年有一次,张明问儿子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小家伙竟然半天都没有回答上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那天,家里人早早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开幕式里,美轮美奂的“中国画卷”、四大发明、武术等表演让儿子看得目瞪口呆。张明趁势教育孩子:“我们中国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你应该好好学习。”

第二天,张明特意从网上将开幕式整个过程下载下来,准备让儿子看还要写观后感。

张明的帖子在群里发布后,顿时引起很多网友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开幕式的表演,从一个侧面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家长都表示要下载此段视频教育自家的孩子。儿童早期教育的3重点孙瑞雪教育机构教育方法蒙氏教育环境使他走出入园焦虑爱国主义教育奥运会学龄前教育

周岁宝宝的“美”“丑”认识(2)

我们常常感叹孩子不听大人的劝导,对他们漠视我们的“良苦用心”扼腕叹惜。其实,父母们何不换种思路和角度,试试间接教育法,不直接针对孩子的问题说教,而是通过旁敲侧击式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看看下面这些成功的案例,父母们或许也能收获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间接教育法自然且非常有效

案例一:

7岁的鑫鑫性格倔犟,稍不如意就使性子、大哭大闹。一天下午放学后,鑫鑫玩游戏机直到很晚才回家,爸爸批评了他一通。鑫鑫很生气,不但不吃晚饭,还把碗摔得粉碎。晚上,有心的妈妈编了个《爱生气的癞蛤蟆》的故事讲给鑫鑫听:“有个小蛤蟆,整天贪玩,妈妈批评它,它就大喊大叫,嚷得面红脖子粗,时间一长,它长了满身的疙瘩,成了癞蛤蟆,难看死了。”鑫鑫听了,瞪大眼睛忙问:“妈妈,是真的吗?我可不要变成难看的癞蛤蟆!”以后鑫鑫犟劲发作时,妈妈就提醒他别学癞蛤蟆,鑫鑫的脾气逐渐平和下来,再也不会随便发怒了。

心得:对叛逆的孩子单纯动用武力只能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对大人更加疏远、畏惧、撒谎、躲避,以致越打越不听话。而利用讲故事的形式间接地让孩子在故事中自我发觉错误,这比父母的直接指责和勉强说教会更有效。

案例二:

尼尼是个特别怕疼的孩子,有一次得了感冒,医生嘱咐要打三天吊针。可刚打完两天,尼尼说什么也不肯再去医院了,并且振振有词地对爸爸说:“我已经打了三天吊针了呀。你算算,第一天的针我打了,第二天的针我也打了,一加二不是等于三吗?”根据尼尼的俏皮劲儿,爸爸买回了尼尼最爱吃的烧鸡。开饭时,爸爸对尼尼说:“今天吃鸡,爸爸吃第一条鸡腿,妈妈吃第二条,你就吃第三条吧!”尼尼疑惑不解:“爸爸,总共才两条鸡腿,哪来的第三条腿呢?”爸爸胸有成竹地说:“这还不简单,喏,这是第一只,这是第二只,一加二等于三嘛!”“哈哈,爸爸坏!”尼尼脸红了,下午乖乖地跟爸爸去医院打了吊针。儿童早期教育的3重点孙瑞雪教育机构教育方法蒙氏教育环境使他走出入园焦虑

间接教育法教育引导学龄前教育

心得:孩子大多怕打针吃药,但又不可避免。案例中,爸爸根据尼尼的“逻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但避免了亲子对抗,还让尼尼乖乖听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值得父母们借鉴。间接教育法自然且非常有效

案例三:

5岁的强强一向不爱吃蔬菜,爸妈为此伤透了脑筋。一次,强强爸特意做了一盘咸肉,一盘青菜。吃饭时,爸爸对强强说:“强强,今天就两盘菜,咱俩各吃一盘,你爱吃哪一盘?”

“我当然吃肉了。”但强强没想到,这肉是越吃越咸,他吃不下去了。看到爸爸津津有味地吃着青菜,强强心想:这时的青菜也许比肉好吃。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趁势说:“强强,你知道爸爸的个子为什么比其他小朋友的爸爸矮吗?就是因为爸爸小时候只吃鱼和肉而不吃青菜,营养失调而导致的呀!”经爸爸这么一说,以后强强吃蔬菜再也不用三请四催了。

心得:直接跟孩子解释不吃蔬菜对身体如何不利,孩子显然不会轻易接受。案例中强强爸将直接说教转化为烹饪手法的变换,再用“现身说法”,使得强强偏食挑食的喜好在无形之中得以纠正,可谓是让教育进行得不着痕迹,收效甚好。儿童早期教育的3重点孙瑞雪教育机构教育方法蒙氏教育环境使他走出入园焦虑间接教育法教育引导学龄前教育

本文Hash:f48554d384edbc0f60081dabe4d55afe8c28548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