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世界:真实与假想交织

孩子常常将自己所想象的跟事实真相混为一谈,把想象的当成真相说出来;孩子也常常将真实的生活和假想的世界交织成一片,在解决现实问题时,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想象……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想象的景象和事物的真相有时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可以说,想象是孩子对生活的一种理想化加工,是自我经验的大胆发挥,是对现实世界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身上的那种大胆想象的浪漫气质、创造精神却被渐渐削减,被越来越多的“真相教育”捆住了思维的手脚,遏制了想象、变通和创造的步伐。让孩子既有立足于“真相”的判断与思考,又有高于“现实”的大胆想象,的确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那么,在实际教育中。在对孩子学习的引导时。我们应当如何把握好“真相”与“想象”之间的度呢?A、在安全和健康问题上,直面真相“发生火情、遇到坏人等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请黑猫警长!”“我要用孙悟空的金箍棒打败他们!”“我不怕,我是奥特曼!”当被问及遇到危险的时候,这样的场面常常发生,而此时,家长往往被孩子的童言稚语和天真烂漫所逗笑,认为孩子想象力丰富。其实,孩子不加区别地将想象世界中的方法移到现实问题中来的思考方法潜藏着威胁,不符合对幼小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原则。实际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必须实实在在进行保护的。可以说,成人不合时宜的赞赏,是一种对孩子的错误认可和鼓励。因此,在有关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话题中。家长应当避免孩子过多沉湎于想象的世界,而应该及时引导幼儿直接进入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甚至应该有针对性地让孩子学习和掌握安全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方法。B、在知识积累和问题发现中,学会等待早晨的露珠,是小草的眼泪;云卷云舒,是云儿在躲猫猫、变戏法,甚至连刺猬也不是四只脚的动物,它的前肢是两只手呢……对于生活中的种种科学现象,孩子们有自己的理解方式,面对这一切,如果硬性将事物的真相告诉孩子,让孩子掌握所谓的正确答案,那么,就会把孩子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一起否掉了,孩子会在类似挫败的体验中,逐渐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丧失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孩子认识事物的方式,学会等待孩子的发展变化。学会在尊重和等待中,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事物后面的真相,这对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大有帮助。“小草又没有眼睛,怎么会有眼泪?”“为什么小草的眼泪一会儿就不见了?”“云没有脚,它怎么会躲猫猫的?是谁让它动起来的呢?”“小鸡说它才是真正的两只脚呢。小刺猬到底是几只脚?哦,原来它把两只前脚当手用了!”值得一提的是,问题抛给孩子后,家长千万不要迫不及待地将答案或真相告诉给孩子,而要引导孩子在想象中思考,给他们留够空间。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探索“真相”,这个过程比知道“真相”本身要有价值得多!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C、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实践我们常说,游戏是孩子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表现世界的主要方式。的确,诸如角色游戏中,正因为有了对材料、对情节的想象,才营造出童趣盎然的活动氛围。孩子并不会因为想象的投入,而在真实生活中混淆真假。比如他们饿了并不会去吃“假饼干”。而那些手工活动、绘画活动或建构活动中,正因为有了孩子们的想象,我们才看到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小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在想象世界中的尽情投 入,孩子们也才愈加发现真实生活与想象之间的距离。反之,也正是因为孩子们在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丰富、有趣,他们才生发出更多的想象与期盼。

告诉孩子这个真实的世界

  孩子,我该如何告诉你,

  关于垃圾食品,关于环境污染

  关于这个世界里的一些危险与邪恶

  关于性与生命……

  我们总希望孩子的生活里只有善与美

  而事实是,我们的孩子

  迟早都需要面对这个世界的种种真相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里,宝宝看见街上饼家挂着“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问爸爸:“为什么他们不让犹太人和狗进去?”

  爸爸:“各有喜恶,店主不欢迎,有什么办法?有些店不欢迎西班牙人和马,有些店,中国人和袋鼠一起进去,也不行。”

  宝宝:“我们的书店就谁都能进。”

  爸爸:“我们也得竖立一个牌子,你不喜欢什么?”

  宝宝:“蜘蛛。”

  爸爸:“我不喜欢食人生番,咱们就写‘生番与蜘蛛,不得入内’……”生命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但父母若不给他“健康的人格”这第二礼物,第一件礼物就失去了意义。电影中的爸爸给孩子描绘了美好的人生,孩子在种族歧视、战乱杀戮中也对世界充满信任和希望,不慌张,不惶恐,不害怕,不留下阴影。而我们要怎样告诉孩子关于这个真实的世界?

  食物的真相――好吃不等于好营养

  “我可以吃麦当劳吗?”“那是垃圾食品。”“我们可以买蛋糕吗?”“那里面有反式脂肪。”“我可以吃烤香肠吗?”“那里有很多防腐剂。”“我可以喝可乐吗?”“软饮料顶不健康。”……“为什么满大街卖的都是垃圾食品?为什么垃圾食品这么好吃?为什么你们大人也吃?”

  我在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过一堂课,叫土豆的真相。先是大家玩个小游戏,吸管穿土豆(可好玩儿啦,建议妈妈们回家和宝宝玩玩这个。)道具,直径拳头大小的生土豆一个,吸管一根;土豆架杯口,左手扶住杯子,右手大拇指按住吸管上方出口,其余四根手指握住吸管,往下一戳,嘿,软软纤细的吸管竟从脆硬的土豆一穿而过!

  动作要领,右手大拇指按着吸管口,一定要严实;原理应是空气被阻隔使吸管变得坚硬。还有一定得用土豆,换成苹果胡萝卜和黄瓜就不行。

  “真相,就是它本来的样子。” 我将土豆切片,“ 形状变了,可还是土豆的样子,对不对?妈妈炒的菜就是这样。”下一步,切碎碎的,盛进杯里,倒上水。于是土豆变成一杯黄的土豆汁。

  “土豆变成一杯土豆汁,变成了饮料,对不对?”接着我用黄色粉笔在清水里“磨”出了一杯很像的饮料。“现在,一杯是土豆变成的饮料,可以做成菜,一杯是颜料,只能用来画画不能喝,对吗?”“对!”

  “要是土豆没有变成汁,和粉笔水不一样,我们就不会弄混,对不对?”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长得和果汁一模一样,小朋友们分不清楚,所以,要喝果汁之前,一定要先问过爸爸妈妈,对不对?”最后,我们击掌,大家约好:“要吃食物本来的样子!”“饮料要爸爸妈妈答应的才可以喝!”

  让孩子完全杜绝零食是不可能的,而放手让他们爱吃什么吃什么也不对。 怎么管理?首先,给孩子培养良好进餐习惯,家中预备健康零食定时提供,让孩子习惯健康食品的自然味道,培养抵触垃圾食品里人工添加物的能力,并培养孩子形成看食品配料成分表的习惯。

  孩子偶尔吃几口非健康食品,没有必要焦急忧虑,如临大敌。其他成年人喜欢孩子,给他糖,吃一两块也无妨。着急忙慌去抢下来,反而给孩子留下夸张的印象――那是不是天大的美 ?

  越处心积虑不让孩子接触,对孩子的吸引力就越大。我们态度越温和,孩子也会觉得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反而不会那么留恋零食,你平等温柔的态度会让她感觉你的爱意,感觉你在替她着想,她会乐意服从你。

  不要编造如“糖是辣的,糖有虫,吃了肚子疼”之类的谎话。父母以身作则。家长自己抽烟、喝可乐、吃薯条,却谆谆教训孩子:“别学我啊!这不是给小孩子吃的!”这是最失败的教育。

  自然的真相――物质与环保

  在晨风书店打暑期工的时候, 商家的塑料袋还是免费提供的。有个小女孩常和爸爸来看书,他们父女俩买书从来不要塑料袋,书少,小女孩自己拿;要是书多了就请爸爸帮她拿一部分。偶尔她会和小伙伴一起来,我听见她劝说同学:“别用塑料袋吧,你知道一个塑料袋地球要消化多少年吗?塑料袋越用越多,土地越来越少,植物越来越少,地球上的动物就危险了。”

  你可以给你的孩子买最好最贵的真丝裙子,却也要让她了解蚕宝宝和桑叶的故事,甚至是让她采些桑叶养几只蚕。可以告诉她,棉麻丝毛这样的料子虽然贵些,但是免去了化学原料加工制作,更有利于保护环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如何平衡地处理物质和自然、享受和简朴的关系。

  他不能只爱游戏机和芭比娃娃,也应该懂得欣赏花儿和小鸟。有没有试过和孩子一起蹲在院子/公园/植物园里轻轻抚摸一朵玫瑰或秋海棠(它们的花瓣像丝绸一样柔软温馨),或者一枝初夏的小茉莉(它的洁白小花苞像是一只偷偷停歇的小粉蝶)?让孩子欣赏蒲公英的浪漫,向日葵不卑不亢的执着,牛蒡草又叫乞丐的纽扣……以后面对美丽的花草,孩子的习惯将是静静欣赏,而不是揪花踏草。环保不止是时尚,更是一种提醒。

  宝宝认知的范畴并不仅局限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更需要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知识,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给宝宝生活乐趣的小小启蒙呢?

  社会的真相――爱和危险

  我们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但是,孩子将要面对的这个世界,有爱,也有危险和邪恶。我们不可能一直牵着孩子的小手来保护他,我们必须教孩子保护自己。

  这时代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学会这样接听电话:“你好,爸爸妈妈现在不方便接听电话,阿姨您把号码留下,稍后给您回复。” 而不是说,爸爸去打牌了,妈妈去买菜,爷爷去银行交电费,就我和奶奶在家。

  都该知道,书包的水彩笔除了在纸上画画,还可以用来写“SOS”――写在车窗上,写在桌子上,写在商店的柜台上,写在一切你想让人知道的地方。

  该知道,有时候,说谢谢的频率与合理拒绝人时候说“对不起,我不喜欢这样”是一样的,对陌生人有礼貌也要有距离。

  还有,单独一个人的情况下,陌生叔叔阿姨手里的食品和动物园里打开笼门的狮子老虎一样可怕。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当爱的需求满足,孩子会更安全地走向独立,谨慎地观察环境的安全,寻找符合自己的游戏。不轻易冒险,对世界有合理的判断。

  生命的真相――身体和性“妈妈我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没有严格定义、逐字逐句的标准答案,只有建议和原则、理念、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以及对待性别、性教育、性文化、性意识等等的态度,做出相应的反应,跟孩子进行自己认为合适的沟通。

  1. 平静地、自然地给孩子最真实、最直接地回答。无论孩子多小,只要他能提问, 他就能接受符合他年纪最直接的答案。

  比如给孩子看一颗黄豆泡水的成长过程,小苗苗一天天长大,比原来体积大上好多倍,宝宝知道自己也是妈妈肚子里一粒小种子,长啊长啊,长了9个月,妈妈肚子盛不下了,在医生的帮助下生出来。而一开始,不是医生切开妈妈肚子把宝宝放进去,而是爸爸通过身上的秘密通道放进去的。这样,他获得足够的讯息就不会再追究――妈妈们也不必提供更多的详情,这年纪他对“性”并不感兴趣,只是想知道宝宝怎么制造出来。 但做好准备,等他大一些,需要了解更多时,一旦提问,你会提供确切回答。

  2. 最关键的,不在孩子问什么,做什么,而在于父母的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别意识、自我评价、对待性和生育的态度,也影响他的择偶、爱情、婚姻生育和幸福。你认为性是羞于启齿、秘而不宣的事情吗?当别人或孩子提起关于性别与生殖的话题,你会有很强烈的反应吗?这样的反应是发自内心的,还是你觉得如果不这样大惊失色、勃然大怒,别人会认为你不正经?

  3. 正确地称呼所有的器官。民间昵称容易给孩子造成混淆,也大多带有猥亵粗鄙的意味,正确的称呼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肃然起敬,给他们科学的、正常的、自然的感觉。让他们觉得这和鼻子眼睛一样,是需要保护、不能随意玩弄伤害的器官。

  4. 父母统一口径,给孩子大相径庭的回答让他们无所适从。

  5. 无论用什么方式沟通,必须让孩子感觉自己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爸爸妈妈对孕育自己的过程充满温馨回忆,对自己的性别感到幸福自豪,对自己将来也能做父母感到快乐。

  孩子迟早会接触这些话题的、自尊自爱、自我保护、怀孕、堕胎、流产、避孕 、月经、遗精、性道德、婚姻、婚前性关系、婚外恋、离婚、忠诚、责任、尊重、试管婴儿、同性恋、乱伦、强奸、女性运动、女权主义、男女平等……如果你的孩子还小,那你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研究、搜索、学习相关资料,如果孩子已经开始问,那提供确切答案就迫在眉睫。

  若我们的孩子在最渴求性知识的年纪,只能借助盗版书、盗版VCD、低级笑话等等来了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那使他形成“性是暴戾、低贱、污秽、不能见人的”的观念,绝对不是他的错。

本文Hash:b1402856c831a7e558c096cde5bf21c3eea5be48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