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安全感如何教育

很多人都会没有安全感,安全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的安全感来自于钱,有的人来自于人,那么孩子呢?孩子缺乏安全感如何教育?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当孩子处于不安的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感和不安的情绪,会认为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自己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会不会离开我?孩子对大人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自己躲起来悄悄哭泣,或者是一个人生闷气,或者会把这种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就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因此,家长们应该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这对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至关重要。

2、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安全的

孩子如果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那么就会对任何人失去信任,从而就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所以父母时常要用言语和行动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即使有什么危险也会很快过去的,父母也会一直陪在他身边。

3、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多参加亲子活动,花些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者是手工制作,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升温,更有利于沟通。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1、不对宝宝撒谎

有时尽管父母明知对宝宝撒谎不好,但还是会寻求这种看起来速效的方法来安抚宝宝的情绪。但无论如何,如果父母经常使用撒谎蒙骗的方法来对待宝宝,就会给宝宝人格的健全发展带来损害。宝宝对世界最初的、基本的信任感主要来自对父母教养行为的感知。如果宝宝感知到身边的父母是可信任的、安全的,那么宝宝就会将这种感知推及外在世界,推及他人。如果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焦虑恐惧的状态下(例如害怕打针的状况)发现即使是最信任的父母也会骗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宝宝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就会相应地受到损害。

2、全身心地关注宝宝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一天24小时几乎都和宝宝在一起,宝宝就应该安全感十足了吧?其实未必。度量宝宝安全感被满足的程度不能仅仅看父母和宝宝呆在一起的时间总量,更应该看父母和宝宝相处的质量。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有些父母虽然和宝宝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彼此仍能相互信赖,相处融洽。决定父母和宝宝相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父母要全身心地关注宝宝,关注宝宝的每一个举动,了解这些举动后面的心理意义。对宝宝发出的每个信号都很敏感,这样的父母就会让宝宝感到温暖、感到安全,亲子之间也会形成基于彼此信任的默契。

细心的母亲可以分辨出宝宝因为饥饿、困倦或疼痛所发出哭声的细微不同,进而准确地识别、满足宝宝的需要,获得宝宝对自己的信任。而宝宝不管因何发出的哭声,在粗心的母亲耳朵里都是同一种声音,这样的母亲只能靠猜测来满足宝宝的需要,时间长了亲子之间就会缺少基于信任而形成的默契。想要获得宝宝的信任,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父母只需和宝宝相处时把自己的眼睛、耳朵及其他所有的感官都用在宝宝身上,全神贯注地对待宝宝,就可以敏感地捕捉到宝宝发出的信号。

3、不拿宝宝当出气筒

宝宝需要得到来自主要照料者的一贯的、可靠的爱,才会形成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有些父母在处理宝宝顽皮行为时会习惯说:“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这种方法的长久使用会使宝宝对父母给自己的爱产生怀疑,因为担心父母真的不要、不爱自己而感到焦虑,进而引发安全感的降低。

注意事项

1、孩 若哭泣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别哭啦,再哭就不要你了,我生气了”之类的威胁性话语。

2、父母情绪不好时,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要有耐心。

如何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暑假是孩子们遭遇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溺水、摔伤、烫伤、宠物咬伤、铅笔刺入脚底板、将大人存放在可乐瓶里的农药当饮料喝等看似不太容易发生的意外,却在父母的眼皮底下一瞬间就发生了。8月2日,记者在省儿童医院的普外科、泌尿科、骨科等科室采访时,专家们都提醒,暑假期间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

孩子的安全教育你会吗?

省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钟燕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过去造成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这类疾病造成的死亡数量大大减少,而现在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率已升至第一位。

教给孩子避害知识,实现自我保护

8月2日,记者在省儿童医院骨科看到了因摔伤骨折入院的三岁半男孩谈鑫。谈鑫是岳阳人,父母都在国外工作。谈鑫的奶奶陈阿姨告诉记者:“谈鑫是个比较调皮的孩子,精力非常充沛,经常蹦来蹦去,让家人老是为他担忧。”

正是假期,陈阿姨带着谈鑫去走亲戚。亲戚家也有个小孩,两个小孩子碰到了一起就特别高兴,两人在沙发上蹦蹦跳跳。陈阿姨说:“我一直叫他们不要跳,不要跳,就一会儿的工夫没注意到,谈鑫从沙发靠背上摔到地上,导致手臂肱骨骨折。孩子的父母都在国外,我怎么跟他们交待哟!”

钟燕认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为了防止孩子受到伤害,他们常常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然而,孩子的好奇心和成长的欲望驱使着他们对周围世界不断探索,因此,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如果仅仅采取被动的措施而一味回避,只会让人感到防不胜防。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严格限制孩子的各种活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反而会发生许多事故。

钟燕指出,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知识,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6岁之前的孩子由于理性思维正处在发育阶段,对危险的事情没有深刻的认识,家长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危害性告诉孩子。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在楼梯口打闹是很危险的,家长可以用一件旧衣服包起一些零碎物件,然后顺着楼梯口扔下去,当孩子看到那些散落的东西时,他对这种危险情况也就有了感性认识,但是不要吓唬孩子。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则可以直接告诉他伤害他人的严重后果,使孩子有意识地避免危险。

家长要悉心监护,反复提醒防意外

在省儿童医院普外科,烧伤患儿小佳的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事发当天,3岁的双胞胎孩子在家里面玩耍,陈妈妈把烧好的开水放在水杯里面,让它冷却,并把它放在了她以为孩子拿不到地方,就放心地去厨房做饭了。就在陈妈妈转身的时候,小佳看到了那杯水,于是踮着脚尖拿水喝。结果满杯热水全都打翻倒在小佳身上,导致她面部、胸部以及腿部均烫伤。

钟燕指出,烫伤在夏天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季节,新生儿和1至3岁的孩子是受伤的主要人群。儿童在夏日里衣服穿得较少,有的甚至赤膊,这使得孩子身体没有遮挡,更容易被烫伤。

孩子年龄小、不懂事,行为意识和行为能力并没有健全,对待事物没有很好的认识和判断,这是造成伤害的主观原因。

本文Hash:49bcb2b225047ab75dfe2f4814b582a505de9747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