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的,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则需要做个让孩子喜的父母。而经常赏识的孩子的父母最容易受到孩子们的爱戴。现场交流为何孩子到小学三年级成绩突然下降很多老师及家长发现孩子在二年级的时候成绩比较好,到了三年级以后成绩突然就往下掉,而且往高年级想成绩有提高的可能性就不是太大了。三年级的学习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关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观点1:家长过多的超前教育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都可以做简单的算术题,能认识不少字,因为目前小学教育跟幼儿园教育衔接不是很科学,孩子到了一二年级时,由于该学的都掌握了,家长以为孩子都学得很好,是提前学带来的好处。可是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东西从表现形式上看能够认识它,但是从深层上很难理解。因为孩子考试考得比较好,孩子就认为学习是很容易的,上课的时候也认为不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观点2:孩子精力透支幼儿园期间应该以玩为主,可是现在家长们拖着孩子这边学那边学,有的居然开始学奥数,孩子会产生挫败感,使得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用一对一岁还没到的双胞胎做研究,在一个48周就开始训练爬梯子,而另一个则在53周开始训练,结果这对双胞胎在54周时同时学会了爬楼梯。可见,早期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必须遵循基本规律。观点3:孩子学习方法固化了幼儿园以及一二年级的学习中,记忆的分量比较大,孩子养成了机械式记忆的学习方法。但是三年级以后,很多问题需要思考、理解,孩子一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比较多,但是大了以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表扬相对减少了,孩子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对学习产生影响。当然,孩子成绩下滑也与教材难度加大有关。如何指导孩子高效学习?要给孩子制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中小学生年龄与睡眠时间(小时)对照表年龄7891011121314151617睡眠时间11.511.211.010.510.29.89.69.39.08.88.5谭顶良教授表示,家长平时对孩子的生理特征都非常了解。但还要对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的性别特征、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家长,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做:给孩子搭建通往目标的阶梯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证明,暗示是让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期待,每一个目标必须是高于孩子目前水平的,孩子通过努力之后能够达到的。在一二年级,孩子考试能考100分,到了高年级这种可能性就会变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一些闪失是正常的。家长提出高于孩子目前水平目标是要把总目标分解,应该让孩子分阶段达到,不能期望孩子从50分一下子考到90分。给孩子树立起榜样父母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父母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如果父母在单位评比中是先锋模范,那孩子肯定也会在学习上处处争先。而如果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和,对孩子造成伤害是最直接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跟着下降。给孩子足够的睡眠家长都明白,当一个人睡眠不够,用意志力撑着做某件事时,效率会大打折扣。现在家长除了要孩子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要求他去做额外的题目,强制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其实,做练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同类型的题目做得太多,会使孩子的感受能力下降、大脑疲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适当的练习是必须的,但也要给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学习陶行知先生给孩子&ld quo;四颗糖”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孩子爱上学习。这就要家长多赏识孩子。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当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然而陶行知并没有训斥他,而是给了他第一颗糖,奖励他准时守信;接着又给了他二颗糖,奖励他在被制止后,立即停止了用泥巴砸人,夸他是个听话的孩子。接下来给了他第三颗糖,因为陶行知了解到,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同学他才砸对方的,陶行知奖励他正直善良。到这里时,那孩子开始流眼泪,说:“我们都是同学,欺负女同学用泥巴砸总是不对的。”于是陶行知又给了他第四颗糖果,奖励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训斥也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是赏识教育的魅力。教育不是一味的斥责、训斥、打骂,换个角度去引导孩子,孩子会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再犯的几率会更小。互动家长:指导孩子高效学习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谭顶良:作为家长,在指导孩子高效学习的时候,要形成一种正确的教育观念,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而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则应交由老师指导孩子。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谭顶良:首先,可以引导三年级的孩子去制定学习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八个因素:What——学习什么,Why——为什么学习,Who——我是谁,When——时间,Where——地点,Whom——请教谁,How——怎样学习,Howmuch——学多少。其次,可以引导孩子做难题笔记和错误笔记。再次,要认识陪读和家教的弊端。陪读,不但孩子内在的动力没有被启发,而且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另外,当孩子一心等着家教的辅导时,课堂上就会不认真听,注意力就不能高度集中。

如何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良好的亲子沟通让家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父母在教育中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但在亲子沟通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今天小编总结了一下常见问题,供家长参考。怎么样才可以和孩子沟通得更好?家长可注意过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家庭氛围?本文列出了一些导致亲子间沟通困难的盲点,希望引起家长注意。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首重在亲子沟通的技巧,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让家庭和谐、提升生活质量,也会使父母在教养子女上变得轻松许多,尤其近年来,许多亲子冲突的结果,造成了许多遗憾,更证明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呢?首先,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亲子沟通。关于“孩子最喜欢什么”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23%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17%的家长笼统地认为孩子最喜欢玩。其余受访者的回答也不能让人信服,大都回答诸如喜欢看报纸、看电视、逛街之类的日常喜好。而回答喜欢画画、小发明之类的答案只占了10%左右。其次,父母的人格修养影响着亲子沟通。这其中包括父母的价值取向、个人学识与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多个因素。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88%的家长用谈心的方式与孩子沟通;5%的家长只是说教;还有3%的家长在带孩子逛街时谈心。调查发现,有的家长则采取“沟通不好就打人”的粗暴行为,这只会让孩子说假话、品质不好,他恰恰忘了孩子的这些缺点正是他行为粗暴、常常训斥孩子所带来的“副产品”。再次,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影响亲子沟通。一般而言,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声沟通的行动远比有声沟通的语言更有效。最后,父母的诚信状况影响亲子沟通。信誉是沟通的重要条件。与孩子的沟通需要本着诚信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去模仿。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就该信守诺言。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也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原因。克服6种家庭障碍,进行有效沟通亲子沟通的关键是要学会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达到双方认同。而有效的亲子沟通,有赖于家长克服六种家庭障碍。第一,父母是“网络盲”的家庭障碍。有一份针对17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教育调查显示,“网络盲”已经影响到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有七成的孩子希望能与父母一起“上网冲浪”,却只有两成的家长能够满足孩子的愿望。第二,感情缺位的家庭障碍。包括分居、离异、单亲、留守、二奶、流动、隔代抚育、温暖缺失等类型的家庭。第三,家教缺失的家庭障碍。调查显示,80%的家庭有家教缺失问题。现在的家教有四大冲突:期望值冲突,保护与溺爱冲突,交往的冲突和评价的冲突。第四,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家庭障碍。这些家庭的特点是:只抓学习,不讲成绩;考了第一,家长还不满足。第五,两面性教育的家庭障碍。当面苛责,背后表扬,两面性教育影响道德认同和亲子共识,容易造成沟通障碍。第六,忽视心理健康的家庭障碍。心理学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关心;被接受,被尊重;得到别人的赞赏;在家里有地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家长要“多探讨,少说教,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关键是有效的亲子沟通。我把亲子沟通的要素简化为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有效亲子沟通=15%言辞+35%角色行 为+50%活动参与。这就告诉我们,有效亲子沟通的关键,不是言辞的多少、声音的大小和说教的好坏,而是家长的角色行为和参与孩子的成长活动。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七大技巧:第一,交谈时眼光的接触和关爱的眼神;面带微笑,积极倾听,适当发问。第二,适时认可,多称赞你喜欢看到的行为;让孩子有说“不”的权利,可以说明心中的感受,但不要指责孩子。第三,遇到问题时,与孩子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寻求共识;不要说太多,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孩子的自尊。第四,多参与孩子的活动,给自己一段与孩子独处的时间,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与关爱。第五,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遇到疑难时,共同探讨,引导他思考而不是告诉他结果。第六,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第七,亲子间尊重、真诚、理解、宽容。最后,我向家长朋友们推荐一本好书,书名为《学习的家庭》。该书描述了来自上海各个角落58个家庭的状况,分析了58个成功的例子,探讨了一个新理念——亲子共同成长。这些家庭虽然家长的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的结构不同、孩子年龄不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目标不同,但父母与子女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学校成果,为孩子营造了和谐的成长环境,这就是学习型家庭环境。

本文Hash:7b174507827fadd104d48d1140e55e386b6e6d91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