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19-36个月幼儿的早教重点

19-36个月的幼儿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应该通过早教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家长在鼓励和教育之间拿捏好分寸,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发展。适用于19-36个月幼儿的早教重点会说“我”的幼儿细心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发现,19个月大的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以前有一点不同之处,那就是19个月大的幼儿开始会说“我”这个字了,在此之前,孩子对自己的称呼往往和大人对其的称呼是一样的,总是会说:“宝宝”要怎样,或是“囡囡”要什么。而不会听到孩子说“我”。而满19个月后,幼儿一般都开始理解“我”的意思,并且会说了。从意识发生的角度来看,会说“我”字的幼儿开始有自我意识了。在这之前,幼儿把自己称呼为“宝宝”或“囡囡”或大人习惯叫的小名,就好像把身边的人称呼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说明在这时的孩子心目中,自己和他人都是一样的存在,并没有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也就是说,自我意识尚未发生。而会说“我”就不一样了,幼儿知道了自己和他人是不一样的存在,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有可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认识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对于一个有了自我意识的孩子来说,其行为和以前有了一些根本的不同,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就可以用一些和以前不大一样的方式了。简单地说,有了自我意识的小儿自主性和独立性有了很大的发展,往往会希望独自来做一些事,希望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也确实渐渐有了这个能力。在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让孩子自由地去探索这个世界,二是着手把行为规范教给孩子。这事实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因为自主性的发展是小儿的天性,一定要鼓励,在孩子希望亲自探索这个世界时,给予最大的宽松和鼓励,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而另一方面,这段时期也是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在以前,孩子尚没有完善的自我意识,也就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规范的培养,往往是靠刺激和强化孩子的某种好的行为,淡化不好的行为,形成建立在反射基础上的习惯。而到了这时,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渐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并且可以让孩子学着自我约束了。总之,会说“我”不仅仅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表现,而且还说明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教孩子学习汉字汉字有其特点,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是由声调符号和图形的结合演变而来的。而不像西方文字是纯粹的一种符号文字,不具备直观性和联想性。那么汉字的这个特点对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小于18个月的婴幼儿主要以接受感知觉教育为主,而随着意识功能的完善和自我意识的形成,这时幼儿的主要功课已经由接受感知觉教育向接受认知教育转变了。认知分为很多层面,需要幼儿一步步来完成,其中很重要的两个层面是对环境的认知和对符号的认知。环境是具象的部分,而符号是抽象的部分,这两部分分别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为基础,两种认知本领掌握好是这个阶段幼儿的重要任务。所以,汉字是幼儿在这段时期训练认知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教具,在幼儿20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教宝宝学习汉字,目的是训练孩子的认知和思维,而不是具体认了几个字,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小编总结:该阶段的孩子的早教重点,需要训练孩子的认知和思维,还有对孩子的行为规范的培养。(兼职编辑:邓瑞茵)

适用于13-18个月幼儿的早教重点

经历了一年的成长,幼儿从一岁开始,已具备了很多生存的能力。从宝宝会说话的那一天起,这个小生命就产生了意识。但是,在18个月之前,我们帮助小宝贝这个不成熟个体成长的重点还是在感知觉的训练,也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本能训练,这个时候可以用早教形式去帮助其形成一定的习惯和经验,为宝宝今后的独立打下基础。

适用于13-18个月幼儿的早教重点

了解这个阶段的幼儿

在这一时期,有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差异正在形成,那就是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意识的发生一般在18个月左右,以幼儿会开口说“我”为标志。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形成,幼儿将能更大幅度地向独立的个体靠近,你也会明显地感觉到,能自由活动的宝宝更接近于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了。这时我们对宝宝进行教育会有真正的回应。所以说,18个月之后的宝宝有接受教育的基础,我们对这个生命个体的训练也将由感知觉训练进化为认知训练。

18个月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的来临,表示了宝宝人生的重要转折。转折的好坏,在于18个月之后教育影响施加是否得当;而教育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教育的物质基础之一――宝宝大脑的发育程度,而宝宝大脑的发育和全身发育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在13~18个月这一时期,爸爸妈妈还是要十分关注宝宝的科学喂养。

此时宝宝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言语、认知能力以及情绪与社会行为方面的平均发展水平如下:

类别能力

大动作自己扶栏上下楼,两步一阶梯

精细动作会模仿画线(方向不限)

言语会说10个单词,会说自己名字

认知能力搭方积木4块;认识身体5个部位

情绪与社会行为会拿板凳让妈妈坐下;会告诉妈妈自己要大小便

该阶段早教重点

满一岁的宝宝应该会说一些话了,以单词为主。发展得特别好的宝宝,可能在一岁多的时候会说一些完整的句子。爸爸妈妈在这段时间,一定会特别地注意宝宝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语言是进行交流的工具,人作为一个个体,依赖于外在的环境而存在,这种依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从外部获得信息;二是人向环境反馈信息,反馈信息的能力就是语言的能力。当然,这个语言指的是广义的语言,就是说手势、叫喊、哭、笑,都是语言,所以我们说不到一岁的宝宝已经可以和外界发生交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说话,就是狭义的语言,永远是语言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宝宝会说话了,才能成功地和外在发生交流,但至少可以认为,宝宝满一岁,会说话后,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就发生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从意识发生的角度来说,这时的宝宝终于找到了一个有效的使意识外化的渠道,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与外界交流的循环。换句话说,以前不会说话的宝宝能想些什么,但还不能成功地使别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那时爸爸妈妈和宝宝的交流是通过猜测来完成的;而宝宝一旦会说话后,也就掌握了表达自己所想的工具,不仅仅能想些什么,而且还能让别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了。

这个循环的完成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意识外化的完成,是完整意义上的意识功能形成的标志;而是否具有意识功能,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人正因为有了这个意识功能,才和动物不一样,才能够主动地改变环境。会说话,不仅仅是宝宝的已有能力的一个证明,还是其在今后获得更多能力的一双翅膀,将带领宝宝更有效地认识和适应这个世界。

此时,爸爸妈妈在对宝宝的教育上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前 阶段建议家长开始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个阶段,应该开始着手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在某种意义上,性格代表着某个人的本质,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内在的、本质的、经常性的特点,可谓“性格决定命运”。

一岁的小儿,正是顽皮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举动,而且又没有完善的是非观念,这时对宝宝性格培养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习惯的培养上。在教育孩子时,很多时候要多留一点空间,让宝贝有自由活动和想像的空间,不能管得太紧,要让孩子自己去玩。但在有的问题上,必须进行约束,哪怕一次也不行。比如吃饭,每次吃饭不能哄,如果闹,不好好吃饭,就必须给予惩罚,态度坚决。在对待这个年龄的幼儿,大人最糟糕的是对某一件事情的态度经常变化,今天吃饭哄,明天不吃就算了,后天不吃饭又挨打。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本阶段是学习生活的规范、接受约束的时候,如果宝宝用大嚎、摔东西等作为要挟大人的方式时,这类行为不能迁就。

小编总结:通过合理的早教有原则地对待孩子的行为,不仅仅是一个有效约束孩子行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的问题,它能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是可信任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一个从小就受到正确的约束的孩子在长大后,才有可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约束,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兼职编辑:邓瑞茵)

本文Hash:28bbcbd1adb897d433aaf355f317f1b4ef014d62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