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托前的六项基本准备

入托准备从家庭到托儿所,孩子的不适应感普遍较强。因此,父母就应该在开学前给孩子做些心理准备。一、熟悉新环境从家庭到托儿所,孩子的不适应感普遍较强。因此,父母就应该在开学前给孩子做些心理准备,多讲些托儿所的趣事给孩子听。比如,托儿所里能认识新朋友,老师会教好多本领,还能参加非常有趣的活动等等。目的是培养孩子入托的愿望,同时,最好父母能够带孩子先去托儿所参观参观,看看里面的设施、玩具、图书,再让孩子认识认识将来的老师,消除孩子对托儿所的陌生感。二、调整作息时间托儿所有自己的作息制度和要求,入托前父母可为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告诉孩子每段时间干什么。按时进餐、睡眠、盥洗、活动娱乐让孩子在家照这个作息制度生活一段时间,进入托儿所后会较快地适应新生活,同时能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个遵守时间的好习惯。三、自己解决大小便孩子的大小便问题一般过了十八个月就该训练了,如果孩子想要大小便还不能告诉大人,或者还在使用纸尿裤,就要注意了,入托前应该重点教会孩子说:"我要小便,我要大便"这样的话,免得给老师增加负担,又避免孩子受不洁之苦。此外,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是个很好的方法。四、学会自己喝水对于那些习惯于用奶瓶当水杯的孩子,使用小杯子喝水有一定难度。可是托儿所里,小朋友们都用水杯喝水,这也是托儿所和家里不同的地方,也是应该在入托前必须学会的本领。刚开始练习喝水时,可用塑料杯子,水倒得少点。父母要教会孩子怎样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另外,关于吃饭的问题也该在家就学会的。五、学会自己穿衣服午睡后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孩子自立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多数孩子脱衣服睡觉没问题,而穿衣服起床就麻烦了。还时常会闹出笑话:穿错鞋、穿错裤子、漏穿了穿反了衣服都是常有的事。所以,父母最好为孩子选择那些穿脱方便的衣服。还有,鞋子的大小也要合适,鞋底要软、跟脚、轻便。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适当为他多准备几套衣裤,以便孩子拉尿、呕吐时更换。六、学会交朋友托儿所生活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集体生活,能否与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很重要。入托前应该尽量让孩子与邻居接触,与邻居的小朋友玩耍和交往。入托后,父母可以利用接送时间,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实习编辑:朱清银)

孩子入托前的心理准备

每年的九月初,是托儿所、幼儿园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于是,在托儿所、幼儿园门口,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一边哭闹,一边死死地拽着大人的手不放,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家长也犹如上战场前的生离死别,欲走还留,甚至还偷偷地抹去一把眼泪。与此相对应的是,托儿所、幼儿园的老师倒是一脸的轻松,忙不迭地安慰那些一步三回头的家长:“没事没事,你们放心,让小孩哭几天就好了,谁第一次上学不是这样!”还见过这样的老师,待家长转身一走,便开始对孩子做“规矩”:“哭什么哭!在教室里谁也不许哭!”这下可好,有的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心理学家非常关注个人的生活事件对成长的影响。对幼小的孩子来说,第一次上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事件。由于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交往,在这种过程中,孩子与父母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强烈、持久而又密切的感情联系。具体表现为,孩子对他的主要照料者特别“黏乎”,每当照料者不在身边,就会显得焦虑不安。1958年,美国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尔贝将其称之为“依恋”。可以说,依恋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从家庭走向托儿所或幼儿园,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从单纯依恋父母到开始人际交往,他要面临对陌生环境与人的适应过程。本文开头所叙述的让孩子“被动适应”的方式,会对孩子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为此,孩子入托前必须有一个心理准备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在科学的育儿观念指导下,通过家庭、托儿所或幼儿园共同创设条件来加以实现。心理准备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入托前,由于年幼独生子女的交往较少,一旦直接从家庭到学校,孩子的不适应感通常较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不是单纯由父母照料,而是有较多的照料者孩子往往容易适应环境和环境中的他人。所以,多带孩子走走亲戚、朋友家,多让孩子到公园玩耍,对孩子早期熟悉不同的环境和克服对陌生人的害怕大有裨益。针对孩子入托普遍出现的问题,幼儿园、托儿所的新生可比其他孩子晚几天开学,在这几天里,家长可带着孩子像游览儿童公园一样,到即将就学的学校四处走走,让孩子看看学校里的一切。可以在教室里与孩子一起玩玩具,翻看幼儿画册,并与新老师聊聊天。室外的大型

本文Hash:4592e01dc16505f5e83876d2a649418e8e946019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