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多沟通让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每天有超过8个小时的时间呆在幼儿园里,每个家长都想知道宝宝在自己视线之外的情况。但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往往不能准确传达家里和园里的信息,因此,家长需要主动和幼儿园老师沟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交流、共同协调,让宝宝健康成长呢?多多沟通更好地了解孩子爸爸一直觉得盈盈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才三岁半,已经学会了200多个汉字,能算20以内加减法,还会弹电子琴。搬家后,爸爸托关系让盈盈直接进入新幼儿园的中班。每天回家后,爸爸照例都要问盈盈在幼儿园里好不好,她每天都说:“好。”爸爸很放心。忽然有一天,爸爸接到了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盈盈不爱说话,跟不上班里的学习进度,和其他小朋友也一直融合不了,建议先去小班学习。这是怎么回事?盈盈爸爸忙问老师,老师建议家长在开放日的时候到幼儿园来看一看盈盈上课的情况。旁听了幼儿园的课之后,盈盈爸爸发现在别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唱歌、做游戏的时候,只有盈盈孤独地站在一边,不知道做什么。老师解释,盈盈做不需要与他人合作的独立活动时的确完成得很好,但由于盈盈比其他小朋友年龄小一点,肢体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和别人有差距,无法理解游戏要求,很多动作做不好,又比较内向,没有朋友,因此很容易自卑。长期如此,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智力发育都有不良影响。盈盈爸爸恍然大悟,后悔自己不该拔苗助长。在老师的帮助下,盈盈进入小班重新开始学习,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点评:孩子年龄小,缺乏对自己的认识,还不会将自己的困难及时告诉爸爸妈妈。家长和老师的关注焦点都是孩子,但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个体发展,老师则能观察出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而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重视起来。及时沟通更快地解决问题嘟嘟的妈妈一直为嘟嘟的吃饭问题而发愁:周末在家,嘟嘟总是不好好吃饭,勉强喂两口,又跑到一边玩去了。妈妈担心他在幼儿园也不吃饭,不过在幼儿园发的“家长联系手册”上,老师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嘟嘟一向是由保姆接送的,周五,妈妈特意请假早下班,亲自去接孩子,同时跟嘟嘟的生活老师交谈了一番,这才明白:嘟嘟在幼儿园里的确没有不爱吃饭的情况出现,因为平时的生活很规律,三餐时间固定,加上每天都有户外活动,孩子的胃口自然好;而周末在家里,往往要十点钟才起床,洗漱之后直接就到了午饭时间,再加上家里有电脑游戏、电视节目、零食点心的诱惑,嘟嘟就对正餐不感兴趣了。经过老师的指点,嘟嘟的吃饭问题解决了。点评:家长无论工作多忙,在孩子有问题出现的时候都要抽出时间及时和老师联系。幼儿园老师往往有比较专业的育儿知识,能对家长的教育方法给予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让孩子特殊化明明的奶奶本来不同意送孙子去幼儿园,但拗不过明明爸爸妈妈的坚持。虽然明明表示很喜欢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的关系都很好,奶奶还是不放心,担心孙子受委屈,每天都亲自接送,还经常买礼物要送给明明的老师,请老师多照顾明明。老师很为难,每次都表示幼儿园规定不许收礼物,而且关心每一个孩子是老师的责任,老师一定会尽到自己的职责。可是奶奶还是每天都要说一些讨好的话,还旁敲侧击地打听老师的住址。教师节的时候,奶奶硬塞给老师一个信封,说是“感谢信”。老师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张银行卡……点评: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的 领路人。如果让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着家长的不正当行为,会引起孩子的困惑。同时,过分的奉承也让老师无所适从,反而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正常态度,影响孩子的教育。和老师沟通是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是给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小提示:1、家长与老师沟通的频率和时间以每周一次、每次10-15分钟为好,时间过长会影响老师的工作,沟通次数太少不利于及时解决问题。2、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话题不要局限于孩子乖不乖、身体好不好,还应该了解一下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情况,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及时纠正孩子对个别知识的错误理解。3、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不要带着情绪去找老师理论,应该先冷静分析一下,再和老师探讨孩子的问题。4、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家长最好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进行积极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和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兼职编辑:李颖怡)

家园积极互动,宝宝健康成长

很多家园矛盾都隐藏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家长在心目中对幼儿园教师的定位偏差。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家长与幼儿教师交流互动的质量,对宝贝的健康成长更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家园矛盾1:新学期的兴趣班招生又开始了,家长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交钱。一位家长的手机响了,是公司有急事催他赶快回单位,于是他就跑到队伍前面,跟收款的老师解释。老师问排在跟前的家长愿意不愿意让他加塞,这位家长同意了,可是后面的两个家长不愿意了。老师连忙解释:“这位家长有特殊情况,单位有急事!”“谁没有特殊情况?谁没急事?”“如果说都有急事,不就乱套了嘛。”“谁乱套了?是你们没规矩!”“你才没规矩!其他家长不都规矩地排队吗?”“你们这些哄孩子的有水平吗?不就是个兴趣班吗?还能教多少知识!你们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你说的这些是哪儿跟哪儿呀?你看不上就别报名!”眼看着火药味越来越浓,有几个家长连忙劝:“算了,都少说两句。”家园矛盾2:有一位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能理解老师的要求,比如让孩子画画的时候,他不画,而是用指甲刮油画棒;让孩子折纸的时候,他不折,而是用油画棒在纸上涂鸦。这孩子的父母都是硕士学历,他们说:“我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培养孩子,只要他在幼儿园高高兴兴就行。”弄得老师很为难:“你说他们的孩子我还教不教?怎么教?”家长潜意识中的2个不等式不等式1在教师的内涵上:幼儿园老师≤教师幼儿园对家长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家长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A.帮家长看孩子的;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B.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快乐;哄孩子高兴的呗。C.主要是照顾孩子,也教一点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接着调查家长:“您认为把幼儿园老师称为阿姨合适吗?”家长回答:挺合适的。比较合适。还可以吧,这样挺亲切的。在有些家长看来,幼儿园老师大约35%“掺和”为保姆和阿姨,把孩子看好别出事,自己能安心上班就行了;还有35%“掺和”为孩子的大朋友,既照顾好他别出事,还要陪他玩出快乐与高兴;还剩30%的“净重”是把幼儿园老师看成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很重要。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教育者,属于知识分子阶层,而保姆、阿姨或者陪孩子玩都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成分,也不需要太长的培训周期,因而其社会价值比较低廉,社会地位也不高。如果家里有富余的人手,完全可以代替这些角色。因而,“幼儿园老师≤教师”成了家长对教师的一个偏见。其实,致力于追求现代优质幼儿教育的许多幼儿园已经不是这种状况了。不等式2在知识阅历上:幼儿园老师≤家长光环效应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好百好”现象。在追求知识和学历的社会环境中,高学历就像一个光环,让自己和别人的眼睛都产生眩晕,给正确认识有关现象形成或深或浅的障碍。由于国家继续教育的发展,家长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他们的教育理论反思水平随之提高,但是由于幼儿教育体制和历史文化的原因,幼儿教师的学历进修和提升速度远不如社会其他行业发展得快。这样,高学历的光环效应就使幼儿教师的形象显得“相形见绌”,一些家长的潜意识就是:“你虽然是孩子的老师,我要尊重你,但是我的学历比你高,你看问题还未必有我高明。”受这种心理的无形牵引,这些高学历家长产生了微妙的清高态度,对幼儿教师形成一种暗暗的压力。 位青年幼儿教师苦恼地说:“我们班有几个家长太难对付了,你说一句,他能说上十句,还一套一套的,我不知道怎么说、怎么样做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这使家园沟通存在一个无形的障碍。在以上两个不等式的作用下,类似“你们这些哄孩子的有水平吗?”的话在家园矛盾“热战”中就很容易脱口而出。如果没有遭受“热战”,也极易出现“她说她的,你说你的”等心理“冷战”,最终都将减弱家园沟通的水平与合作共育的力量,有时还出现对孩子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减慢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速度。宝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如果家长消除潜意识中“不等式”的消极影响,家园合作共育的天空就会更加广阔,宝贝快乐成长的舞台也更加宽广——1.家长资源在幼儿园得到延伸,将发挥更大的教育力量进了幼儿园的孩子获得的最大财富就是集体的教育力量,它有着家庭所不具备的影响力。有位爸爸是学工程的,他常常带一些材料拿回家,希望女儿摆弄这些东西,发展思维和手指的灵活性。可是女儿偏偏不喜欢,宁肯搭拼简单的积木。妈咪认为可能是女孩子不擅长空间思维的缘故。有一天,幼儿园老师说她们正在组织有关房子的主题活动,想请这位爸爸到班里演示一次搭建筑模型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观察力。爸爸欣然答应了,爸爸的到来不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也改变了自家女儿。爸爸在幼儿园亮相后,平时对爸爸的建筑工作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女儿发现,爸爸以及爸爸的工作原来是个“宝”。从这以后,她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了要当建筑师!孩子就是这样,如果他发现自己的家长跟老师多说话,参与班集体多做事,就特别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他发现家长跟老师合不来,在班集体老不露面,一丝孤独和失意就会侵袭他的心灵。2.把教师威信带到家里,可以加强家长的教育力量不像医学治疗或者电子信息等行业有那么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晓的技术密码,教育的专业特点是很容易入门,它的做法和评价很透明,谁都会有所观察和思考,这是影响幼儿教师在家长心目中威信和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家长的教育理论普遍并不主要来源于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而是通过看电视、阅读书籍报刊和自己的经历体验获得的,这种方式使人悟出的“新观点”虽然很多,但缺乏系统分析和内在联系;另外,初为父母在指导孩子方面也欠缺一些技能和小窍门。幼儿教师固然有学历的局限,然而长期的工作经历使她们对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着具体而微的观察和分析,这些是不从事幼教事业的高学历家长不可能具有的。高学历家长走出光环效应的误区,以平和的态度进行充分沟通,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才会更加精确和科学,对孩子的指导也才会更加到位。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既好也不好,好处自然众所周知,不好之处就是孩子把家长的脾气和特点摸得透透的,因此,有时候你说什么,他就是不听,依然我行我素。怎么办呢?不少家长都用过这个策略:“老师说……我们要听老师的话。”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孩子心目中是很有威信的,你这样“假传圣旨”既说服了孩子,又巩固了教师的威信,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如果你属于跟老师暗中“较劲”的情形,自然不屑于利用幼儿教师这个资源的优势,你对孩子的管教就只能“孤军奋战”了,本来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教育力量就这样被闲置了。文/晏红摘自妈咪宝贝》杂志

本文Hash:3584bc35ea1f73b029a2a1cb461c3a61f76612fc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