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在孩子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我总是尽力让他们使用肯定的表达方式,“可以么?”而不是“不可以么?”

泰晶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问我,

“妈妈,我去静云家里玩,不行么?”

她从来没有用这种口吻说过话,我看着她的脸回答说,

“嗯,不行。”

她吃了一惊,又问道:

“为什么?”

当泰晶说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反对过,总是顺着她的心意,所以这次她大吃一惊。我拒绝她的请求,理由只有一个,她的询问方式不正确。

“你问不行么,所以我说不行。”

这时,泰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又问道,

“妈妈,我能去静云家里玩吗?”

“嗯,去玩吧。”

与否定式的询问方式相比,诸如“不能买吗?不能玩吗?不能做吗?不能看吗?”,“可以买吗?可以玩吗?可以做吗?可以看吗?”这种问法更妥当,既积极,又简洁。有人会想这两种问法有什么差异?其实它们本质上是不同的。当孩子问“不可以吗”的时候,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担心自己会遭到拒绝。孩子要有积极的思考方式,才能做什么都有自信,乐观向上,为人友善。

而且我总是尽力教孩子复元音①发音准确。

我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们发音的每一个错误,现在,发音准确的人越来越少了。

让孩子发音字正腔圆,就像让孩子健康成长一样重要。对孩子发音不留心纠正,这其实是在教育孩子上不重视时间投入,只求结果的一种表现。有些语言专家认为,发音含糊不清就如同人糊里糊涂生活。因为每一个音的发音部位是不同的。准确无误地发好每一个音,这不仅是个结果,更是一个用心努力的过程。

当孩子不会说话时,妈妈说话时应该放慢语速。就像第一次吃饭、第一次呼吸一样,第一次说话也很重要。我们给孩子的信息应该做到最准确。

孩子发音支支吾吾,有的父母觉得很可爱,就模仿几句,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因为这等同于父母首先将错误的词汇传达给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发音正确。孩子总是怎么听,就怎么说,只是他们的发音能力还不发达,有些生疏。

吃饭的时候,我就会反复重复地说:“吃饭香香。”“用勺子把热腾腾的米饭弄散再吃。”“要细细地嚼。”而且,一样的话我会用多种方式来说,一次比一次具体,比方说,“咱们出去玩。”“穿上鞋咱们出去玩。”“穿上鞋快跑,咱们出去玩喽。”

一般来说,男孩说话会稍微晚一些,我的儿子说话算是早的。我的两个孩子都没有经历过“打不开话匣子”这一阶段。让孩子准确地说好每一句话,是教育好孩子的第一课。

用良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

“心理暗示法”介绍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操作技术,如怎样通过良性暗示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与向上的积极性:怎样使孩子变得开朗大方:怎样使孩子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了解了“心理暗示法”,希望您永远用良性的语言和暗示来引导孩子。

祝愿您的孩子成功!

中国孩子成功法的第二个基本方法叫“心理暗示法”。在“新形象确立法”中我们已经用到了心理暗示法。对于心理暗示,有的家长比较熟悉,有的可能比较陌生。

这里略举两个例子说明。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人被关在冷冻库里,出不来,第二天被冻死了。

可实际上,这个冷冻库在他进入的那个晚上并没有开冷气,是个常温的地方。但是他认为这是冷冻库,是超低温,出不去肯定要冻死。这个观念的自我暗示就把他暗示死了,而且是以“冻死”的症状表现出来。

可见自我暗示是非常厉害的。

两个人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去医院检查。但是医院把两个人的检查取样颠倒了:那个没有患癌症的,医生告诉他检查结果是有癌症,而那个有癌症的,医生告诉他检查结果是没有癌症。

几个月后,两个人去医院复查,有癌症的人癌症消失了,本来没有癌症的人真的长出了肿瘤。医生这才发现,在上次检查中取样颠倒了。

原来有癌症的人因为检查结果没有,心里特别高兴,该玩就玩,该吃就吃,该锻炼就锻炼,该工作就工作,情绪特别好,这样过了几个月,把癌症消化了。

另外一个人本来没有癌症,但检查结果使他心理负担加重,吃不下,睡不好,终日愁眉苦脸,这样过了几个月,真的长出肿瘤了。

可见,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本来一个人并不困,但是身边有一个人不停地对他说:“你困了吧?看你的样子觉也睡得不够,脸色也不好,看你的精神也不大,你该休息啦!”

说着说着,这个人就真的无精打彩了。他困了。

这是语言的暗示作用。

请体会一下“微笑乐观”,就会感到自己的表情因为语言的诱导受到影响。

再体会一下“心比天宽”,就会发现心情立刻受到影响,这也是语言的诱导作用。

再默念一下“顶天立地”,马上就感觉身体纵向有拉长的感觉。

所以,心理暗示,特别是用语言来进行暗示,作用是非常大的。

本文Hash:42158bf3a7050aa280dc35231990af72ba78a27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