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孩子的智力慢慢苏醒

2006年5月20日

惊奇与崇敬

上周提到的日本人,这周一真的把孩子送来了。他们乘了1个半小时的公共汽车,上午9点半到园,午饭后,大约12点半离园,再乘一个半小时的公共汽车回家。父亲说,往返路上,孩子都睡着了。我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也是三个小时,有时想到漫长的乘车过程,快要疯了。我佩服这位父亲的爱子心切,不惜路途的遥远,来上我们的幼儿园。

国外华德福幼儿园通常招收的是4~6岁的孩子,我们园的孩子从2岁到5岁不等,年龄相差3岁,怎样适应不同年龄孩子的需求?从这周开始,我们给将近4岁以及4岁以上的孩子,增加了下午的活动,暂定一、三、五下午绘画,周二下午手工,周四下午蜂蜡。

5月27日我们召开了第四次家长会。我们特别邀请了大学老师徐春艳参加家长会。她举了她教过的四个好学生为例,其中两个学生来自农村,两个学生来自大城市。无论在校学习,还是工作,曾经有段时间,这四个人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过了几年,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上班时整天玩游戏机;而农村长大的学生,始终保持着对学业和工作的热情,他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具备出色的能力去完成。他们对生活、对工作,充满着向往。虽然这只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却使徐春艳联想到,农村孩子很可能没有上过正规的幼儿园,城里的孩子很可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过早的教育可能过早地唤醒了孩子的智力,导致长大后失去了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本杰明在3月份的讲座中说到,失去童年的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或者说,最快乐的成年人是有童年的人。徐春艳从怀孕开始阅读各种育儿书籍,思考着怎样给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现在她深深地意识到,孩子的童年这么短暂,为什么要牺牲宝贵的童年来学认字、算术、科学?5岁认识2000字和8岁认识2000字,到底有多大区别?

华德福教育主张等待孩子的智力慢慢苏醒过来,而不要人为地唤醒。过早地唤醒智力,就是过早地脱离童年。本杰明打了个比方,就像是太阳出现了,夜晚的星空就消失,智力出现了,童年就消失。当今世界的悲剧之一是孩子们失去了童年。成人后很难找回失去的童年。智力的特征之一,是自己与外界分离。而孩子生活在梦幻的世界中,我们应该信任孩子的自然发展过程,让智力渐渐醒来。本杰明说,现在有许多幼儿教育理论,让孩子学这、学那,拿孩子做实验,却没有看到孩子是什么样子。如今的世界,孩子失去了惊奇(wonder)感。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惊奇感,再伟大的智慧,在他眼里,也只是知识。给很小的孩子定义,而不是形象,孩子就会失去惊奇和崇敬。孩子晚点认字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失去童年,就会失去未来生活的动力。

前不久,我遇到一位推销幼儿识字书的人,他们设计的图书是从2岁开始认字。我心中暗想,这么做有多少成分是为了孩子考虑?多少成分是为了赢利?我还想到,在打着科学旗号的商业宣传攻势下,有多少父母能抗拒“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如果父母抗拒不了,牺牲的就是孩子们的幸福童年。

美国普林斯顿华德福学校的郁宁远,帮我们卖中国手工玩具,除了老虎帽,其他东西很快卖完了,共卖得310美元,扣除成本外,将全部用于幼儿园。

慢慢等待孩子自然地长大

“妈妈,你帮我打个结吧。”儿子将装满玩具的塑料袋推到我的面前。

接过袋子,我麻利地打了个结,然后递给儿子,但小家伙并未伸手来接,而是说:“妈妈,你教我打结好吗?”

“当然好啦。妈妈慢慢地打给你看。”说完,我用左右手各握住塑料袋的一端,随后让它们交错而过,接着将其中的一端从底下绕了一下,再抽上来用力一拉,一个结就打好了。为了让儿子看得清楚,每一个动作我都做得很慢。

“我来试一试。”看了我的演示,儿子兴奋地拎过袋子,像我一样地将塑料袋的两端交错而过,但接下来,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将袋子的一端从下面绕一下再抽上来。尽管我手把手地教了他好多次,他却始终未能学会。最终,我气急败坏地吼道:“你真是个笨蛋,连个结都不会打。”

“我不是笨蛋!”儿子愤怒地对我嚷着,小脸涨得通红通红的。“我不学了!”

此后的日子里,儿子再未向我请教过打结的事情,而我也懒得再提。

前不久去书店买书,付完钱后服务员将书装在塑料袋里递给了儿子。接过袋子,儿子低头忙碌了一阵,然后举起袋子,非常骄傲地对我说:“妈妈,我会打结了!”

“真的吗?快打一个让妈妈看看。”

儿子蹲下身来,将原来的结解开。然后,就像我曾经教他的那样,让塑料袋的两端交错而过,随后一绕一抽再一拉,一个结就打好了。尽管他的动作还很笨拙,可他真的是会了。他是何时学会的?他又是如何学会的?我不得而知。但那时的我,却想起了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有开窍的时候。”这句话,是我的一位好友说的。

好友年幼时,她妈妈时常让她拎上两只瓶子去打酱油与醋,但无论妈妈怎么教,她都不能分辨那两只外表一样的瓶子。没办法,每次临走时,妈妈都要再三叮嘱她,左手拿的是酱油瓶,右手拿的是醋瓶。于是,一路上,她便心事重重地不停念叨:“左手酱油右手醋。”可有一次,待她小心地跨过路上的一条小沟时,脑子全都乱了,谁装酱油谁装醋?不知道,只能回家问妈妈……

就这样过了好久,有一天,她突然“醒”了过来,一下子就明白了分辨两只瓶子的窍门,那就是用鼻子闻一闻――酸的装醋,咸中带香的装酱油。从此,一切变得分外轻松……

原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果真有突然开窍的时候,就在一瞬间,孩子突然长大了。如此看来,对孩子我们既不要焦虑也不要失望,更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作为母亲,我应当怀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慢慢等待他自然地长大。

本文Hash:901eef64eeafa894aa0a196d433d2e033a03e2cc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